商朝叫殷商的原因是什么
安陽的殷墟遺址于20世紀上半葉被發(fā)現(xiàn)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印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殷墟發(fā)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商朝叫殷商的原因,希望你喜歡。
商朝叫殷商的原因
成湯滅夏之后,建立商朝,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附近)。商朝是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到了商朗第十一個王中丁以后,奴隸主貴族之間的矛盾表面化,連續(xù)發(fā)生了爭奪王位的斗爭,政局動蕩不安,對外控制也逐漸削弱。原來臣服于商的方國,紛紛脫離了它。商王朝衰弱下來。前后不過一百五十年,相繼四次遷都,從亳開始最后到奄(今山東曲阜),勢力范圍越來越小。
商朝第十九個王陽甲死后,他弟弟盤庚繼位。盎庚為了擺脫這種混亂局面。鞏固奴隸制國家的政權,決定把國都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去。這個決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隸主貴族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農業(yè)奴隸、大面積土地、很多房屋,遷都必然受到巨大的損失。盤庚沖破了大奴隸主貴族的種種阻攔,最后終于遷都成功。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盤庚遷殷”。從這以后到商朝滅亡的二百七十多年,商朝的都城一直設在殷。所以,歷來商朝又稱“殷”或“殷商”。
商朝奴隸的生活
商代奴隸的名目繁多,被投入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他們成批地被驅趕到田野。一般呼之為眾、眾庶或庶人。眾人除在田間耕作之外,還要在農隙時接受軍事訓練,參加商王和貴族們的狩獵和其他各項繁重的勞役。一有征伐,就要隨軍服役,有時還要隨軍去遠方戍守。當時的奴隸,一般都有家室。他們世代充當奴隸,必須俯首帖耳地甘作“畜民”。如果稍有不恭,就將被斬盡殺絕。在稱為“百工”的各種手工業(yè)作坊里,也以奴隸勞動為主。其中有各具專門技藝的工匠,地位可能稍高一些,但是他們也被用于賞賜、贈與和交易,沒有獨立的人格。大多數(shù)從事繁重雜役的人,則被視為牛馬。在畜牧中,有牧人、圉人等牧放和圈養(yǎng)牲畜的奴隸,即所謂“皂隸”。
商朝的奴隸主階級,由以商王為首的各級奴隸主構成。在名義上,商王是全國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他把土地和奴隸分配給王公、貴族、諸侯等,從而形成占有不同數(shù)量土地和奴隸的大小奴隸主。他們殘酷地壓榨、剝削廣大奴隸,過著窮奢極欲、花天酒地和作威作福的生活。
奴隸是社會上受到剝削和壓迫最為沉重的階級,他們完全沒有人身自由,本身也是奴隸主的一種財產。商朝時期,奴隸的種類比較多,有農業(yè)奴隸、畜牧業(yè)奴隸、手工業(yè)奴隸和家內奴隸等等。其中,農業(yè)奴隸是奴隸“大眾”的主力軍。甲骨文中常見“眾”和“大眾”的字眼,經過專家研究,斷定這就是商朝的農業(yè)奴隸,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從事農業(yè)生產。甲骨文的“眾”字,上邊一個太陽,下邊三個人,就像許多奴隸在烈日下勞動。當他們在烈日下勞動的時候,都有甲骨文稱作“小臣”一類的奴隸主在監(jiān)督,在催促,在鞭打。除了農業(yè)勞動外,他們還要承擔各種勞役,還要接受各種軍事訓練。在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部門,奴隸主還要役使大量的奴隸。在奴隸主的家里,大批奴隸服務于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在眾多的奴隸之中,只有極少數(shù)的奴隸會得到奴隸主的寵信,從而擺脫奴隸的悲慘命運。比如伊尹原來就是家內奴隸,后得到成湯的信任;傅說是罪徒,后得到武丁的賞識,從而榮升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員,這樣的例子實在很少。在商朝,奴隸主對奴隸的慘無人道,集中體現(xiàn)在人殉制度和人祭制度上。生前,奴隸主貪婪地吮吸奴隸的膏血;死后,他們以大量的奴隸作為陪葬,妄圖把人間的剝削壓迫生活帶入冥世,這就是人殉制度。從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商朝墓葬看,每一個大、中型墓(這些都斷定為奴隸主之墓)中,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殉人,少則幾人,多則數(shù)百人。每到祭祀時,仍要殺死一些奴隸作為祭品。這種用奴隸作為“犧牲”來祭祀的制度,就是所謂的人祭或人牲制度。成湯求雨時,史官們就打算用人牲祭祀。甲骨文中還記載有各種人祭的方式,如“焦妾”,就是用熊熊烈火活活燒死女奴以求雨;“沉妾”,就是把女奴投于水中以祭神;“伐羌”,就是殺死羌奴以祭祖。甲骨文中關于人祭的記載,記有人數(shù)的有1992條,共用13050人,沒記人數(shù)的1445條,估計也有上萬。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管窺商朝時期人祭的數(shù)量,體會到奴隸制度的殘暴。另外,奴隸主在宮殿、居室建成奠基之時,還會在其四周埋上若干奴隸和牛、羊、狗等,以保佑宮室的堅固和居室的吉利。
在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奴隸們過著如牛如馬、抑或牛馬不如的生活。這些有血、有肉、有智慧的奴隸,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開始反抗商朝奴隸主的統(tǒng)治。當然,他們的反抗,并不像后來封建社會的農民一樣,能夠組織起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他們只是以怠工和逃亡等方式來反抗商朝的殘暴統(tǒng)治。為了防止奴隸的怠工和逃亡,商朝的統(tǒng)治者設立了監(jiān)獄,制定了包括砍頭、剖腹、割鼻、活埋、刖足和剁成肉醬等各種酷刑。其中,刖足是商朝最流行的刑罰之一,是用銅鋸從腳踝骨處鋸斷下肢,以示警示和懲罰。
商朝的奴隸制度,無疑是一種極其野蠻、慘無人道的社會制度,應當受到批判和譴責。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奴隸制度卻是最先進的社會制度,正是由于奴隸制度的確立和完善,才推動了商王朝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空前的繁榮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極其輝煌燦爛的商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銅鑄造業(yè)。舉世聞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朝文化的驕傲。大鼎長 厘米,寬78厘米,壁厚6厘米,耳高133厘米,重達875公斤。鼎身以雷紋為地,上有龍紋盤繞,四角為饕餮紋。試想,在科學技術并不甚發(fā)達的商朝,如果沒有眾多奴隸的共同協(xié)作,沒有細致的分工和優(yōu)越的技術,怎么會有司母戊大方鼎的誕生?奴隸制度雖沾滿了罪惡的血腥,但也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舉世無雙的文明,從這一意義上說,它是人類歷史上不可或缺的進步階段。
軍訓始于夏商時期
《周禮·保氏》中如是記載:“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這是我國最早有關“學生軍訓”的文字記載。
在中國,學生軍訓可謂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時期。根據(jù)記載,在商代時,由于諸侯間戰(zhàn)爭的增多,統(tǒng)治者對軍事訓練日益重視,除了對正規(guī)軍隊進行訓練外,還通過學校對各級貴族進行軍事教育,主要內容有射、御、舞等,其中的舞,指的是對兵器操作的演練和軍事體育鍛煉。
至西周,官學分“國學”與“鄉(xiāng)學”,并有“小學”和“大學”兩級。其中的“大學”,即以“六藝”為標準課程,“禮、樂、射、御、書、數(shù)”成為學生需要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為古代的軍訓,教師一般直接由軍官擔任?!吨芏Y·保氏》中如是記載:“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這是我國最早有關“學生軍訓”的文字記載。被后世尊為教育家的孔子,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將射御之術看的與禮樂教化一樣重要,《孔子駕馭·觀鄉(xiāng)射》就記載了孔子教射的內容。
至秦漢時,統(tǒng)治者對學生軍訓的重視程度逐漸減弱,隨著儒家學術被奉為正統(tǒng),“六藝”也變身為儒學六經,軍事教育內容消失。再至隋唐,科舉制度逐漸盛行,國家教育的重點也由學武轉為修文。武則天時,文武科舉分開,文舉不考武藝,為謀取功名,學子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被棄之不顧。
至宋,重文輕武的趨勢更加明顯,統(tǒng)治者“興文教、抑武事”,武將的地位被文官全面超越,學校軍訓幾乎已徹底消失。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近代,到清朝國門被西方列強強制打開,方略有改變。
商朝叫殷商的原因是什么相關文章:
3.商朝知識大全
商朝叫殷商的原因是什么
上一篇:朝歌的地址在哪里
下一篇:商朝是不是因為近親繁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