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的婚嫁習俗
如皋是個歷史有名的名城,從古至今都出現(xiàn)了不少的歷史名人,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南通如皋的婚嫁習俗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南通如皋的婚嫁習俗
舊時,如皋婚嫁禮俗繁瑣,多封建迷信之舉。
提親又稱“做媒”、“說媒”。媒人稱“大賓”、“月老”。
訪親雙方家長各自私訪,著重了解品行脾氣、身體條件、家庭經(jīng)濟狀況等。
相親媒人陪同男子給女方“看人品”,稱“看相公”,女子多不出面,暗中窺看。
看人家媒人陪同女方母親、姑嫂等人至男家觀看,女方中意即在男家吃飯。否則,隨時告辭。
壓帖又稱“發(fā)口喻”、“行草紙?zhí)?rdquo;。用草紙寫女子的“生辰八字”,加一空白草紙,以示成雙,再用紅紙封皮,折成四邊有口的方紙包,由媒人送至男家,壓在圣柜上右方香爐腳下。三日之內(nèi)家宅倘有碎碗破甑、夜間響合、孩童紛爭之事,皆稱“不祥”,即退帖,中止議婚。
算命合婚壓帖之后,男方若舉家“太平”,則請卜求簽,算命合婚,看男女八字相合或相沖。
議婚經(jīng)媒人斡旋議定,男方給女方金銀首飾、禮金或高級衣物等,女方往往提出高要求,索取財禮。
定婚又稱“下定”、“行小帖”,選擇吉日良辰,由媒人陪同男子到女家行換帖禮,交換龍鳳庚帖。定婚后,確認雙方聯(lián)姻關系,男家逢節(jié)送禮,女方適當回禮,節(jié)的次日接未婚女婿吃飯,商定喜日。
迎奩妝女方在喜日前1~3日內(nèi),將嫁妝搬至男家,以多為榮。嫁妝清單由媒人交男方主母點收。
鋪床男家請一對三代齊全、家庭安泰及屬相相合的夫婦,稱“福佬兒”、“福太太”,幫助鋪床、攙親、送房。喜日前,“福太太”為新人縫被單,張帳子,在新房貼窗花、紅雙喜。鋪床時,被中放若干紅棗等干果,供孩童摸取。
迎娶結婚之日,男方用執(zhí)事、樂工、花轎或車迎娶新娘。轎至女宅,鳴炮奏樂,女家上紅棗茶、敬糕粽團。新郎登堂行祭祖禮,再行奠雁禮,向女方獻花紅冠戴。新娘于先一日沐浴、靜臥、吃干食,花轎進門后起床,梳妝打扮。新郎至房門向新娘三揖,表示“親迎”。花轎起程時,鳴炮奏樂。
拜堂轎至男家,鼓樂齊鳴,燈燭輝煌?;ㄞI放在堂屋正中,公婆上下首分坐朝外,妝媽掀轎簾,“福太太”攙出新娘。依次唱拜天地、祖宗、尊長,新人互拜。拜堂完畢,新郎新娘入洞房。
合巹新房設開席,有的用儐相相陪,新郎新娘相飲“交杯灑”,新郎復出酬應賓客,新娘端坐床前方凳上,稱“坐富貴”。有客看新房,由女賓相陪,敬紅糖茶。
送房由“福太太”及妝媽在房內(nèi)用貼紅紙的篩子及紅燭照新娘、照窗戶,寓避“四眼人”(孕婦)及屬相相沖之人。到選定的時辰,由“福佬兒”進房,由一對有“福”的人送房,“福佬兒”說吉利話。禮畢,福佬兒出房,由妝媽鋪被置枕,枕邊放紅棗,給新郎次晨先吃,稱“早子”,并分別叮囑一番。然后退出,拉好房門。
開臉婚后次日清晨,妝媽進房送紅棗子湯,用棉線將新娘臉上的汗毛捻去,稱“開臉”。此后不稱姑娘,一年之內(nèi)通稱“新娘子”。
看朝喜期次日上午,新娘的兄弟前來看朝,先進新房略坐,敬清茶、桌盒糕點后,看朝的人告辭。接著,新人向來賓行禮。
待新娘公婆以開席待新娘,入座的除新郎新娘,還有10多歲的姑娘。盤頭倒酒說“鴿子”,上頭菜時,新娘謝席。此席為形式,入席者僅象征性吃一點。
下廚結婚三日,新娘事炊。
回門多為3天回門,有的是滿月回門。女家以筵席款待新女婿。午后,趁太陽未落回去,新娘從娘家用錫茶壺裝糖回來孝敬公婆等尊長。
彌月結婚滿月,女方兄弟清晨來迎請,并宴賓客。新娘子不滿月不能到鄰居家去串門,否則,被認為“毛腳姬”進門,視為不吉利。若有特殊事情非進鄰家不可,要用“火叉”置于門檻上,給新娘子跨過,表示“燙毛腳姬”,可避忌諱。
會親男家邀請女家及諸姻戚赴宴,男女兩家諸親互相認親。交生:新娘在夫家過第一個生日,娘家須送壽禮,謂之“交生”,夫家擺酒慶賀。
清末民國初,如皋知識界曾提倡“文明結婚”,但未能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舊的婚嫁習俗逐漸革除,提倡勤儉節(jié)約辦婚事,諸如集體婚禮、新婚茶話會、旅行結婚等。但仍有一部分人操辦婚事鋪張浪費,有的竟索要高額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