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古人極其重禮,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禮儀常識相關(guān)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中國古代禮儀常識
一、吉禮
即祭祀之禮,為敬奉神與鬼的典禮,主要有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廟等禮儀活動。
二、兇禮
即有關(guān)哀憫、吊唁、憂患的典禮。包括喪禮、遇到饑荒時的荒禮、遇到嚴重自然災(zāi)害事的吊禮、國內(nèi)發(fā)生動亂時的恤禮、有外敵入侵時的禬禮等。兇禮都是在發(fā)生不幸事件之后,祈求和平和減輕災(zāi)禍的禮儀。
三、軍禮
有關(guān)軍事活動的禮儀。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賦稅、田獵、營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動中的禮儀。
四、賓禮
賓禮即為天子接見諸侯、賓客,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交往時的禮儀。后代則將皇帝遣使藩邦,外來使者朝貢、覲見及相見之禮等都歸入賓禮。
五、嘉禮
古代禮儀中內(nèi)容最豐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襲,下至鄉(xiāng)飲酒禮,無所不包,最重要的內(nèi)容有婚禮、冠禮、射禮、饗禮、宴禮、賀慶禮等。其中,婚冠禮是嘉禮的核心。
六、婚冠之禮
婚禮可分為祭服婚禮、朝服婚禮、公服婚禮。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絳公服婚。女方以禮衣或連裳嫁。
七、冠禮
冠禮是成人禮,是給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禮儀。在氏族社會,男女青年發(fā)育成熟時要參加一種「成丁禮」,冠禮應(yīng)當是從這種「成丁禮」演變而來。
八、笄禮
笄禮,即漢民族女孩成人禮。自周代起,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笄禮由主婦為笄者結(jié)發(fā)著笄,由女賓以醴酒禮之。笄禮至明代即廢而不用。民間女子婚嫁時將頭發(fā)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與婚前發(fā)式明顯不同。這也算保留了些許笄禮遺風。
古代對年齡的描述方式
襁褓——指不滿周歲
孩提——指2~3歲
髫年——指女孩7歲
齠年——指男孩8歲
總角——幼年泛稱
黃口——指10歲以下
金釵之年——指12歲(女)
豆蔻年華——指13歲(女)
舞勺之年——指13~15歲
及笄之年——指15歲(女)
破瓜年華、碧玉年華——指16歲(女)
舞象之年——指15~20歲
桃李年華——指20歲(女)
弱冠——指20歲(男)
花信年華——指24歲(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半老徐娘——指至30歲(女)
而立之年——指30歲(男)
不惑之年、強壯之年——指40歲(男)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歲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指60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歲
杖朝之年——指80歲
耄耋之年——指80~90歲
【解釋】
總 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jīng)》,如《詩·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后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 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
束 發(fā):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yīng)該學會各種技藝?!洞蟠鞫Y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
及 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jié)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 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 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 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读凝S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 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yīng)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fā)蒼白如艾?!睹駠ㄋ籽萘x》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花 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古 ?。褐?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 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
黃 發(fā):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jīng)》,如《詩·魯頌· 宮》“黃發(fā)臺背”。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鮐 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jīng)》,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稜栄?middot;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 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yīng)由后代贍養(yǎng)。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古代禮儀之九拜
我國古代特有的向?qū)Ψ奖硎境绺呔匆獾墓虬荻Y。《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
稽首
拜禮中最恭敬的禮節(jié),上引《白虎通義》“敬之至也”。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頭到手前地上,動作舒緩。
孫詒讓援引東漢班固《白虎通義 姓名篇》釋“稽”字:“必稽首何?敬之至也,頭至地?;?,至也。首謂頭也。”。鄭玄注“稽首”為“拜頭至地也”?!盾髯印吩?ldquo;下衡曰稽首”。故而,“稽,至也”非“稽留”之意。
頓首
又稱“稽顙”、“叩顙”。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于膝前,手不分散,頭急遽伸下,以額叩地。頓首(稽顙)表示哀慟之至和特別崇敬之意,用于兇喪非常之事。之后亦演變?yōu)檎堊镏荨?/p>
空首
又稱“拜手”,簡言之稱“拜”。施禮者先跪而拱手,再低頭到手,與心平。
東漢鄭玄注《周禮》“空首”為“拜頭至手,所謂拜首也”。段玉裁解說為:“即跪而拱手,而頭俯至于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荀子》曰‘平衡曰拜’是也,”
振動
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
吉拜
就是正拜,男上左,女上右
兇拜
服喪三年期內(nèi),或喪禮用的禮節(jié),男上右,女上左
奇拜
只拜一次,奇做奇數(shù)之(JI)
褒拜
是行拜禮后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拜”。
肅拜
是女子之拜,有拜字即需跪地,不過不扣頭,只是微微低頭。比肅拜低一點的,就是“肅”,區(qū)別就是,肅不跪。是站立而低頭,雙手自然下垂。
古代禮儀之齋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于內(nèi)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tǒng)一。“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吊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忌葷,但并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fā)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基本解釋】
送璧時齋戒。大王亦宜齋戒。趙王乃齋戒五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詳細解釋】
1.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潔身心,以示虔誠。《孟子·離婁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先一日就請老先生到來祠中齋戒一宿,以便行禮。”
2. 佛教語。指八關(guān)齋戒。唐白居易《齋戒》詩:“每因齋戒斷葷腥,漸覺塵勞染愛輕。”參見“八關(guān)齋”。
【古代習俗】
中國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葷(齋是取“齊”的意義),不與妻妾同房,減少娛樂活動(戒是戒除欲望),表示誠心致敬,稱為“齋戒”。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葷”在現(xiàn)代意義主要指肉類,通常與代表魚類海鮮的“腥”字連在一起用,古代則不然。齋戒中的不吃葷,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會客時口里發(fā)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古代禮儀之生辰八字
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jù)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舊俗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庚帖,上有生辰八字。雙方各自卜問對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陰陽,以確定能否成婚,吉兇如何。
【基本介紹】
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古人在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準。鐘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qū)標準時,必須依節(jié)氣(太陽黃經(jīng))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jīng)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在歷書中,年的干支與日的干支基本都有,而月與時的天干可以依據(jù)年、日的干支按口訣推算得出。
推排方法: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參見第1個圖年上起月表。如果年干為甲或己,當年正月的干支為丙寅;如果年干為乙或庚,當年正月的干支為戊寅;如果年干為丙或辛,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庚寅;如果年干為丁或壬,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壬寅;如果年干為戊或癸,當年正月的干支為甲寅。
子時:23點——凌晨12點59分
丑時:1點——凌晨2點59分
寅時:3點——凌晨4點59分
卯時:5點——早晨6點59分
辰時:7點——上午8點59分
巳時:9點——中午10點59分
午時:11點——下午12點59分
未時:13點——下午14點59分
申時:15點——下午16點59分
酉時:17點——下午18點59分
戌時:19點——晚上20點59分
亥時:21點——晚上22點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