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zhàn)爭的意義有哪些
玫瑰戰(zhàn)爭之后,英國政治和經(jīng)濟隨之得到發(fā)展和鞏固,玫瑰戰(zhàn)爭作為影響英國歷史走向的一戰(zhàn)載入史冊。那么此戰(zhàn)的意義還有哪些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玫瑰戰(zhàn)爭的意義有哪些,希望你喜歡。
玫瑰戰(zhàn)爭的意義
在這次戰(zhàn)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于盡,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chǎn)階級的力量在戰(zhàn)爭中迅速增長,并成了都鐸王朝新建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玫瑰戰(zhàn)爭是英國專制政體確立之前封建無政府狀態(tài)的最后一次戰(zhàn)爭。恩格斯說:“英國由于玫瑰戰(zhàn)爭消滅了上層貴族而統(tǒng)一起來了。”這對于英國歷史發(fā)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隨著政治的統(tǒng)一,各地區(qū)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封建農(nóng)業(yè)開始向資本主義農(nóng)業(yè)轉變,導致英國農(nóng)村出現(xiàn)了許多資本主義農(nóng)場,出現(xiàn)了一批與資本主義密切聯(lián)系的新貴族,他們把積累起來的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工業(yè),使得英國工業(yè)、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
玫瑰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
兩個家族之間的對立始于英王理查二世被他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魯克(Henry of Bolingbroke)在1399年推翻。根據(jù)先例,理查二世立了愛德華三世的次子萊昂納爾的外孫羅杰·莫提梅(Roger Mortimer)之子埃德蒙為王位繼承人。作為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約翰(John of Gaunt)的兒子,博林布魯克對王位有不是很強的繼承權。但是,博林布魯克加冕為亨利四世,因為理查二世的統(tǒng)治不得人心,所以他得到了容忍。博林布魯克在1413年死去。他的兒子兼繼承人,亨利五世是個杰出的軍人,他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的軍事勝利為他贏得了大量的支持度,強化了蘭開斯特的統(tǒng)治權。亨利五世的統(tǒng)治經(jīng)歷了一次由埃德蒙之子劍橋伯爵所領導的政治陰謀。劍橋因叛國罪而在1415年被處決,而劍橋的哥哥約克公爵愛德華也在戰(zhàn)役中陣亡,沒有后代,劍橋的兒子理查便繼承伯父成為約克公爵。劍橋的妻子安妮·莫提梅也對王位有一定的繼承權,因為她是羅杰·莫提梅的女兒,是萊昂納爾的后裔。亨利五世死于1422年,而劍橋伯爵和安妮·莫提梅的兒子約克公爵理查將對懦弱的亨利六世的王位發(fā)起挑戰(zhàn)。
蘭開斯特家族的英王亨利六世被不受歡迎的攝政和謀士所包圍。最有名的是埃德蒙·博福特(Edmund Beaufort)和威廉·德拉波羅(William de la Pole),有人指責他們管理政府無能并且在對法蘭西的百年戰(zhàn)爭中指揮不利。在亨利六世之下,幾乎所有在法國的據(jù)點,包括亨利五世所贏得的,喪失殆盡。亨利六世開始被視為無能昏庸的國王。而且,他還受到令人尷尬的間發(fā)性精神疾病的困擾。到1450年代,很多人認為亨利不適合他的角色。蘭開斯特的短暫的王朝被合法性的問題所困擾,而相信約克家族對王位有更強的繼承權。不斷增加的民眾不滿,眾多的封建貴族的私人軍隊,和亨利六世朝廷的腐敗使得內戰(zhàn)的政治氣候已經(jīng)成熟。
當國王亨利六世在1453年遭受第一輪精神病時,攝政理事會建立了,由強大的約克家族的首領約克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Duke of York)任攝政王。理查很快更大膽的開始加強了他對王位的要求,他囚禁了蒲福,并在一系列和亨利的支持者(如諾森伯蘭伯爵)的小沖突中給予他的同盟者薩爾斯堡和沃里克以支持。亨利在1455年的痊愈挫敗了理查的野心,約克公爵被亨利的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Anjou)趕出朝廷。強力上進的瑪格麗特王后成了蘭開斯特派系的實際領袖。瑪格麗特王后建立了針對理查的一個同盟并和其他貴族密謀削弱他的影響力。遭受到更多挫敗的理查最終付諸武力,在1455年在第一次圣阿爾班斯戰(zhàn)役(First Battle of St Albans)中挑起爭端。
英國內戰(zhàn)叫玫瑰戰(zhàn)爭的原因
繼承王位的愛德華二世也像他爺爺亨利三世那般被貴族逼到倫敦塔里去了,他酷愛招惹是非的男寵,又兵敗蘇格蘭,遭到貴族們的激烈反抗。最后,王后和情夫帶著年幼的兒子愛德華三世從法國入侵英格蘭,逼著愛德華二世退位。愛德華二世被敵人用一根燒紅的鐵條插入直腸,嗚呼哀哉。
愛德華三世在世長達50年,他像爺爺愛德華一世那樣勇猛好戰(zhàn),由于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在1328年去世,沒有子嗣,愛德華三世的母親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于是與法國開展了王位爭奪戰(zhàn),史稱“百年戰(zhàn)爭”。愛德華三世的兒子“黑太子”得名于其黑色的盔甲,是個軍事天才,他率領軍隊俘獲了法國的約翰國王并把他關在倫敦塔里,后來法國支付了50萬英鎊將其贖回。1346年,蘇格蘭國王戴維二世被愛德華三世擊敗,關入倫敦塔。
可惜“黑太子”后來染病去世,王位由他10歲的兒子理查二世繼承。
愛德華三世在其執(zhí)政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能籠絡貴族,將亞瑟王與騎士的傳說發(fā)揚光大,現(xiàn)在仍是英國最高的貴族榮譽嘉德勛章就出自他手,若我們今天參觀溫莎城堡,仍能見到一些相關的遺跡。英國皇家紋章上的“心懷邪念者必蒙羞”反映了愛德華三世的騎士觀。1348年的一次舞會上,愛德華的情婦愛麗絲的吊襪帶掉了,愛德華馬上撿起來敷在自己的腿上,并說了上面那句話。所謂嘉德勛章的“Garter”就是吊襪帶,直譯就是吊襪帶勛章。對于我們這些對于權力與名利場不是那么感興趣的人而言,一個男人把情婦的吊襪帶綁在自己的腿上,然后警告說“心懷邪念者必蒙羞”,還索性借此頒發(fā)“吊襪帶勛章”,大家還趨之若鶩地掛在自己的脖子上,很奇怪。
我可以說一個故事。當年外交家的兒子王波明與華爾街的律師高西慶從美國回來辦了一個類似證券交易所的“聯(lián)辦”,后來高西慶離開“聯(lián)辦”,當了財經(jīng)高官,來看王波明,走的時候,王主動將車門打開讓高上車。這是一件簡單的事吧,但一些人不這么看,覺得一個太子黨這么低姿態(tài),可是給足出身平民的高西慶面子。
愛德華三世晚年犯了很多執(zhí)政時間太長的君主的通病,昏聵無道,愛麗絲則為所欲為,遭到貴族的反對。愛德華三世死的時候,愛麗絲也背叛了他,取走了他手上的戒指,夠亂的。
沒想到后來更亂了。從1377年到1380年,查理二世連續(xù)三次向老百姓(14歲以上的人)征收人頭稅,到第三次老百姓不干了,1381年爆發(fā)了著名的由瓦特·泰勒領導的起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英國的撒切爾夫人也是因為向英國人民收取人頭稅,最后被迫下臺的吧。
包括英國在內,歐洲歷史上的大起義不多,與中國相比,差遠了。其中的原因說來話長,主要恐怕還是歐洲封建王朝的敵我矛盾經(jīng)常來自于國王與貴族,這與中國的春秋時代很相似,像“三家分晉”那樣的例子有不少。中國從秦漢開始已不是歐洲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了,它主要是王權專制的官僚國家,官僚的權力根本沒法與歐洲的貴族相比,至少很難建立一個組織集中對抗王權。而中國的義軍也不是我們過去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農(nóng)民起義,從最早的一次大起義陳勝吳廣開始,他們就是由特殊原因組成的隊伍,眾所周知,他們是要去陜西服勞役,但因天災沒法按時趕到,迫于秦政的嚴苛,他們也就賭一把了。中國最有可能的組織是民間宗教,他們可以一呼百應,對王權造成威脅。
由一萬名自耕農(nóng)、有技能的工匠和勞工組成的英國義軍從英格蘭東南部發(fā)端,以摧枯拉朽之勢進入倫敦。他們也像中國的義軍一樣,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提出的只是清君側而已。年輕的國王和母親及皇家貴族只能來到倫敦塔躲避。在首都燒殺搶掠了兩天后,義軍來到倫敦塔前。
這時,國王倒是挺有勇氣的,他騎馬離開倫敦塔,親自去另一個地方與義軍見面。在混亂中,瓦特·泰勒被支持國王的人刺殺,義軍群龍無首,查理二世趁機對他們叫喊:“我才是你們的國王和領袖,你們跟著我去海外殺敵吧。”起義就此平息。
但倫敦塔就沒那么幸運了。據(jù)記載,國王外出時,倫敦塔的閘門和吊橋沒有收起來,一支至少由400名義軍組成的隊伍殺進城堡。“倫敦塔全副武裝的守衛(wèi)沒有進行任何抵抗,而農(nóng)民像朋友一樣搖守衛(wèi)的頭,以一種友好的方式捋守衛(wèi)的胡子。”
義軍分成幾隊在倫敦塔內搜查他們仇恨的人,他們闖進皇家居所,為所欲為,有些人要求國王的母親親吻他們,美麗的公主瓊看到這一幕,當場暈了過去。義軍終于找到了敵人之一,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國王大法官西蒙·薩德貝瑞。開始的時候,西蒙試圖從河上逃跑,但失敗而歸。于是,他在禮拜堂的最后的幾個小時是在為自己的死亡禱告,西蒙被義軍拖出來,帶到希爾塔。“他在那里的一塊木頭上被砍頭,刀斧手砍了八次才把大主教的腦袋砍下來,釘?shù)揭活w釘子上,然后掛在倫敦橋上。”
由于國王的勇氣,他和全家幸免于難。但查理二世因此猖狂或驕傲自滿起來,對貴族的要求和利益滿不在乎,與他們進行激烈的斗爭。最終,在國王成功擊退義軍的18年后,他竟然以囚犯的身份重返倫敦塔。后來他被轉移至約克郡的某個城堡,當局說是絕食而死,很有可能是被謀殺。
取而代之的是理查二世的父親黑王子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叔父)的兒子,人稱亨利四世。他的問題是繼位沒有合法性,也就是說即便理查二世死去,他也沒有權利做國王。受這事困擾,亨利四世必須不斷鎮(zhèn)壓來自各方的挑戰(zhàn),最后病死,把王位交給了兒子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又是一位杰出的君主,雖然在位只有8年。他征服了法國,成了法國的國王,又與法國公主凱瑟琳結婚,生下了亨利六世。如果亨利五世的壽命長一些,法國與英國此后的歷史很可能會改寫。
亨利六世登基時不到1歲,到他50歲,也就是1471年去世時,他失去了兩個帝國。首先是亨利六世在10歲時被趕出了法國,到他30歲時,英法百年戰(zhàn)爭結束,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地盤只剩下了加萊。這也標志著英國君主結束了對諾曼底與不列顛兩塊領土的看顧,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不列顛上。
亨利六世被史家認為是個“虔誠的傻子”,他確實是有病,神經(jīng)有病,忽然會瘋瘋癲癲的,類似后來的喬治三世。1453年,他陷入瘋癲狀態(tài),理應由他與法國的公主瑪格麗特結婚生下的孩子愛德華繼位,但亨利六世的堂兄約克公爵理查得到貴族議會的支持,實際上管理著王國。1455年,亨利六世恢復了理智,約克公爵卻不想放棄已有的權力,于是兩派打了起來。
亨利六世和瑪格麗特代表的是蘭開斯特家族,標志是紅玫瑰;約克公爵的家族標志是白玫瑰,所以史稱“紅白玫瑰戰(zhàn)爭”。
起先,瑪格麗特的蘭開斯特軍隊殺死了約克公爵理查,但理查的兒子1461年被倫敦的貴族和市民擁為愛德華四世。同年,雙方軍隊投入了10萬人馬會戰(zhàn),當時蘭開斯特方面處于逆風,加之漫天大雪,他們弓箭的攻擊力減弱,被約克方面擊敗。國王與王后逃亡,瑪格麗特逃到法國,亨利六世則被關進了倫敦塔。
雙方勢力最后決戰(zhàn),先是愛德華四世逃亡,然后又卷土重來,1471年擊潰了瑪格麗特,殺死他們的王子愛德華,同年將亨利六世處決于倫敦塔。據(jù)說亨利六世被囚禁在威克菲爾德塔內,是在祈禱時被謀害的,塔內禮拜堂地板上的一小塊木板紀念了這一悲慘事件。后人覺得他作為圣徒比國王更為合適,他死后,出現(xiàn)墳墓上出現(xiàn)神跡的傳言,于是遺體被移送至西敏寺。后來,亨利六世真的被教皇封為圣徒。
英國內戰(zhàn)后續(xù)事件
王朝復辟
1658年9月克倫威爾去世。此后,在高級軍官和議會之間展開爭奪權力的斗爭,國內政局動蕩。駐扎在蘇格蘭的蒙克率軍回到倫敦,并與亡命法國的查理·斯圖亞特達成復辟協(xié)議。1660年4月4日查理-{發(fā)}-表《布雷達宣言》 ,表示宣言發(fā)布后40天之內向國王表示效忠的一切革命參加者,可予寬大赦免。1660年5月查理回到倫敦登位,即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其弟詹姆斯繼位,即詹姆斯二世。
光榮革命
1688年,輝格黨和托利黨發(fā)動光榮革命,廢黜詹姆斯二世,迎接其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執(zhí)政威廉到英國來,尊為英國女王及國王,即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并確立了君主立憲君主制。
玫瑰戰(zhàn)爭的意義有哪些相關文章:
3.粉薔薇的花語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