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趙云
趙云(?-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三國正史趙云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趙云生平
早期經(jīng)歷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云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2] )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云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
怎么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云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jīng)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并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于您。”趙云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3]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見趙云,奇之,深加接納。[4]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zhàn),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據(jù)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shù)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云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5]
后來,趙云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xiāng),劉備知道趙云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云的手不舍得分別。趙云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6]
跟隨劉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后前去依附袁紹。趙云至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密譴趙云招募兵士數(shù)百,對外宣稱是左劉備余部,袁紹并不知道此事。趙云從此便追隨劉備,后來隨他至荊州。[7]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zhàn)于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云于戰(zhàn)斗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而趙云與夏侯蘭是同鄉(xiāng),自小相知,于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于法律,劉備用他為軍正。[8]
兩扶幼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兵敗,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于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云等數(shù)十騎向南逃逸,而趙云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有人看到趙云向北而去便稟報劉備說“趙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果然,趙云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9] 此戰(zhàn)之后,劉備便任命趙云為牙門。[10]
赤壁之戰(zhàn)后,趙云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云為偏,并取代投降的趙范,兼任桂陽太守。趙范有一名寡嫂名為樊氏,姿色貌美,趙范想將她許配給趙云。但是趙云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云接受這名美女,趙云回答說:“趙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趙范果然藉機逃走,而趙云則毫無牽涉。[11]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后,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后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等人留守荊州,[12] 并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wèi)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后特命趙云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并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云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并成功奪回劉禪。[13]
克定禍亂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并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云、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后,兵分兩路,趙云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次年與劉備、諸葛亮于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趙云為翊軍。[14]
劉備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云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xiàn)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眾人返回家鄉(xiāng)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zhàn)禍,現(xiàn)在應該將田宅房產(chǎn)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然后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采納了趙云的建議。[15]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并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shù)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云于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后仍未回來,趙云便帶著數(shù)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云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zhàn)且退。曹軍散而復合,趙云突圍而出并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云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并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云進入大營之后,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后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云設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時趙云下令鳴擊戰(zhàn)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云兵營察看昨日戰(zhàn)斗之處,贊嘆說:“子龍一身是膽也!”于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云為“虎威”。[16]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云上諫說:“國賊是曹操,并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后,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jīng)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中,占據(jù)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么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zhàn)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并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zhí)意東征,留趙云都督江州。[17]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于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云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18]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后主劉禪繼位,趙云由中護軍、征南,遷為鎮(zhèn)東,并封為永昌亭侯。[19]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東吳結盟之后,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云隨諸葛亮轉駐漢中。[20]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趙云、鄧芝為疑軍,占據(jù)箕谷,魏大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云、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云、鄧芝由于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而趙云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云親自斷后,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21]
而在祁山戰(zhàn)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于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云也被貶為鎮(zhèn)軍(一說是減少俸祿)。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親自斷后,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云軍中尚有多余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云部隊將士。趙云說:“我軍軍事失利,怎么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云品行大為稱贊。[22]
壽終正寢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云病逝。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云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23] 。”大姜維等議,以為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jīng)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wèi)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云曰順平侯。[24]
趙云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tǒng)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25] ;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zhàn)死沙場。[26]
趙云歷史評價
漢末三國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云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夫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
姜維: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jīng)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wèi)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云曰順平侯。
陳壽: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1]
楊戲:征南(趙云)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tǒng)時選士,猛將之烈。[27]
唐
《舊唐書·薛登傳》:至如武藝,則趙云雖勇,資諸葛之指捴;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斗將長于摧鋒,謀將審于料事。[28]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云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29]
宋
蕭?!妒捠侠m(xù)后漢書》:云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范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yōu)乎。
朱黼《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論趙云伐吳之諫):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30]
陳造《江湖長翁集》(論漢水之謀):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31]
元
郝經(jīng)《續(xù)后漢書》:云忠繾綣御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云尤識慮經(jīng)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輒中幾會。[32]
鄭元佑《鄭元佑集》:如趙云之安民于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33]
明
鐘惺《史懷十七卷》:觀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34]
范光宙《史評》:然則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將云乎哉?[35]
王士騏《諸葛忠武侯全書》: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36]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而趙云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李賢《明一統(tǒng)志》: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37]
萬應隆《三峰史論》:趙云以漢賊不可不討,故授以室而不顧,漢賊未滅一語,嚴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38]
張溥《歷代史論》(論趙云伐吳之言):其明大義,斷大策,同于魯肅,然度先主不能聽也。[35]
李紀《詳注史略補遺大成》:(昭烈)用趙云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39]
楊時偉《狂狷裁中》:子龍心貫金石,義薄云天,不減關張。[40]
葉山:斯趙子龍所以艱難百戰(zhàn)而求先主也。然則舜之于堯;禹之于舜;皋陶稷契之于禹;伊尹之于湯;太公之于武;幸之幸者也??酌髦趧⒍U;陸贄之于唐德;李綱趙鼎之于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奮鵬: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
王夫之《讀通鑒論》: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銳盡于夷陵,老將如趙云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沖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云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于許、雒,而徒流于猇亭乎?[41]
沈一貫:趙云遇曹瞞而開璧,李廣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虛示之有余者也,卒以疑敵人之心,一因以破虜,一因以全師,益膽略過人哉。 (《百大家評注史記》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祎、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彝,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qū)區(qū)功業(yè)之外、成敗之表者。”
張萱《西園聞見錄》:趙云,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張遼、趙云出入敵壘,使敵披靡,以英風猛氣自足懾敵,敵不敢害也,然非大將之道。
清
李光地:①趙云、張嶷不獨有將畧,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②蜀漢雖小,年數(shù)不多,卻有可觀。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關侯對張遼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劉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趙子龍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室未復,無所用此。”又謂“漢賊曹操,非孫權。”都中義理。張翼德釋嚴顏,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風誼,受劉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氣度,至后尚有蔣公琰、費文偉,即姜伯約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統(tǒng)歸之,允當。“熒惑守心”之說,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義為定,方是正理。
王復禮《季漢五志》: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云。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42]
王復禮《季漢五志》:當陽之戰(zhàn)、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后主將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
計大受《史林測義》(論趙云諫東征):時則不愧諸葛忠武之大節(jié)。而有古大臣之風烈已。[43]
易佩紳《通鑒觸緒》: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體用矣。
陳允錫《史緯》(論趙云諫東征):此策甚高,備不從以取敗,天不祚漢也。[44]
李景星《四史評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皆為蜀之名將,故合傳。
愛新覺羅·弘歷(乾隆):使如趙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倘用順平之言,舍孫權而取關中,秦隴響應,漢室可興矣。[45]
趙作羹《季漢記》(評分田之諫):觀云此議,得為治之本矣。
朱可亭:①《歷代名臣錄》:云與關張及馬超黃忠。號五虎將。陳壽以其強摯壯猛。比于灌滕。②《史傳三編》:故孫臏減灶而虞詡增灶,趙奢增壘而趙云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46]
林暢園師:以孫夫人之橫,但任趙云、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賢者之有益于人國如此。[47]
《同治桂陽直隸州記》:順平虎臣,略地領鎮(zhèn)。卻婚辭宅,毅志彌奮。
嚴如熤《三省山內邊防論》:褒中棧道棧閣,用趙云王平輩忠謹慎密,良將專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陳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牛運震《讀史糾謬》:趙云別傳載云從先主本末及辭賜田諫東征,皆卓然識大體。
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于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李澄宇《讀三國志蠡述》:趙云于長阪一役,抱后主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又孫夫人還吳,云與張飛截江奪后主,此兩事至今赫赫在目,卒與關羽張飛馬超龐統(tǒng)黃忠同獲美謚,有以哉。[48]
黃彭年《選將論》:趙云以數(shù)十騎遇敵,開軍門偃旗息鼓,勇在膽也。
近現(xiàn)代
吳云《兩罍軒尺牘》:天性勇毅,身為大帥仍復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此趙順平,常開平之遺風。
三國正史趙云
上一篇:三國正史張飛
下一篇:三國正史趙云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