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創(chuàng)建人項英生平簡介
項英(1898—1941),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黨和紅軍早期的領導人之一,新四軍的創(chuàng)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抗日名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四軍創(chuàng)建人項英生平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項英生平簡介
項英,抗日名將,他是中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紅軍早期的領導人,也是新四軍的創(chuàng)建人和主要的領導人之一。項英原來的名字叫做德隆,后來曾化名為江俊、江鈞。
項英是如今武漢江夏區(qū)人。項英在讀完初中后,就在工廠上班了。但是他白天上班工作,晚上仍然堅持自學讀書。那時俄國的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更加使得項英堅定了自己對真理的追求。他在湖北的揚子江機器廠工作,還領導過他們罷工,并以此想廠方提出改善各種待遇條件。但是廠方拒絕了。這時候的項英并沒有放棄,經過向他們仔細的做思想工作,最終還是取得了罷工的勝利。這時候的項英已經成為了當時武漢工人階級的領袖之一。
在1926年的秋天,項英組織了工人糾察隊,一遍配合北伐軍的作戰(zhàn),另一邊還要維護社會秩序,并且參與到了漢口英租界漢魏反夏斗寅的斗爭中。這時候的項英已成為中央黨員。在大革命失敗后,項英還是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之后項英先后擔任過黨內過項重要職位,比如說: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黨團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等等。在紅軍主力長征,項英和陳毅一起率領部隊掩護紅軍的主力進行撤退,之后在形勢惡化的情況下,他開始獨立自主的戰(zhàn)斗??谷諔?zhàn)爆發(fā),項英和陳毅一起在蘇南、皖南、皖中這三個地方開展游擊戰(zhàn)爭。最后項英在皖南事變后不幸被叛徒劉厚總殺害。
項英是怎么死的
項英是怎么死的呢?大家都知道項英是在皖南事變后被叛徒槍殺的。但是大家可能并不清楚事情的具體經過。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那時的項英不但是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還是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就這么大人物到底是怎么遇害的呢?在抓到了真兇后大家才知道項英是怎么死的。
當時項英和葉挺兩人帶著部隊開始向北方轉移。在1月6號的時候,他們在皖南的一處茂林地區(qū)遭到了國民黨的伏擊。項英率著新四軍英勇抗擊,打了七天七夜,無奈兵力懸殊,最終還是寡不敵眾,除了傅秋濤等人帶領著兩千余人突圍成功之外,還有小部分人被俘虜,絕大部分的都因為這場伏擊壯烈犧牲。
項英在突圍的途中和劉厚總偶然的相遇了。當時一相遇的時候項英和劉厚總并不認識,但是在知道劉厚總是副官處的時候,就讓他跟著一起走了。
項英一行人走走停停有兩個月了,這天他們轉移到赤坑山上的蜜蜂洞里。那個洞比較小,只能有四個人可以住在里面。項英、劉厚總、周子昆還有警衛(wèi)員黃誠就住在洞里,其他人則住在了半山腰的草里。但是沒想到的是劉厚總對項英他們攜帶的財務起了心思。在凌晨他就開槍射殺了項英和周子昆,還對黃誠開了三槍,就取走了項英等人的武器和還有他們隨身攜帶的一些財務,之后就下山向國民黨投降去了。但是并沒有人相信劉厚總,還把他抓了起來,被送到皖南行政公署,繼續(xù)審問。
項英為何推遲北上
項英,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1922年的時候加入了共產黨,之后曾先后擔任過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就這么一個人物,卷入了一件千古奇冤之中。項英為何推遲北上因此成了一個謎。
對于項英為何推遲北伐,有人直接把責任全部推給了項英身上,說項英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問題上受到了王明右傾錯誤的嚴重影響。但是有人認為僅僅就這么把項英否定了,把所有責任推給他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從多個因素來研究。但是當時項英的心態(tài)如何誰都不知道。項英也沒有留下片紙只字,當然項英也就沒有和任何人有所交流。所以說現在的能做的只是對其的分析和揣測,并不能當做真實的歷史來看待。項英的真實想法恐怕是這永遠無法解開的未解之謎了。
項英為何推遲北上?大家關注的都是這個問題,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央為什么一定要讓新四軍北上?據有關記載,江南當時也是日軍的天下,為什么非要新四軍去北上抗日?在江南就不是抗日了么?其實讓新四軍去北方發(fā)展是因為當時如果未來中國是國共劃界而治,共產黨就不宜像南發(fā)展了,向北更加符合共產黨的利益,以便和蔣介石隔江而治。
新四軍不能接受北上的觀點,所以大家堅持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想法,但是在周恩來的協(xié)調下,互相妥協(xié),達成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zhàn)、向北發(fā)展的新行動方針。
項英女兒談皖南事變
如今項英的女兒已經是七十多歲了。在和項英的女兒談起皖南事變的時候。項英的女兒項蘇云認為是中央一直讓他的父親拖著的。但是皖南事變的是非曲直如今誰又說的清呢,就是現在這也仍是許多學者研究的重點。
在項英女兒談皖南事變,項蘇云是這么說的。她說在皖南事變中,父親肯定是有在指揮上面犯了錯誤。但是對于說項英殆誤戰(zhàn)機,沒有及時的帶領部隊轉移,這個就是冤枉了。因為項英這么做是執(zhí)行中央的決定。據說在當時,也就是在事變的前十三天,中央還有給項英和葉挺發(fā)來電報說要“以拖為宜”。但是在事變后,中央和項英等人失去聯(lián)系,在生死不知的情況下,毛主席起草了關于說“項英、袁國平對于中央指示陽奉陰違,犯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的決定。雖然這個決定并沒有在中共七大通過,但是這項決定卻有在當時的新四軍內部傳達,這一決定于是成了半個世紀以來對項英的評價依據。
據項蘇云回憶說,當時情況復雜,大家很難對自己的決策判斷對此,失誤是有所難免的,這對中央領導形象是無損的。作為當時新四軍的領導人之一,項英應當承擔責任,但不是全責。就這樣,因為毛澤東起草的決定,在解放后人們對項英的評價是跌入了低谷,而且項英還在許多的歷史記錄中消失,項蘇云認為這樣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