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舉之戰(zhàn)簡介
柏舉之戰(zhàn)是吳王闔閭率軍攻打楚國的一次戰(zhàn)役,此戰(zhàn)以吳國勝利而告終。柏舉之戰(zhàn)是春秋末期一次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大戰(zhàn)。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成功戰(zhàn)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柏舉之戰(zhàn)簡介,希望你喜歡。
柏舉之戰(zhàn)分析
中文名稱:柏舉之戰(zhàn)
參戰(zhàn)部隊:吳國,楚國
戰(zhàn)爭結果:吳國勝利
時 間:公元前506年
地 點:柏舉(今湖北省麻城,一說湖北漢川)
人 物:吳王闔閭 孫武 沈尹戌
柏舉之戰(zhàn)詳情
吳軍奇襲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闔閭的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3萬水陸之師,乘坐戰(zhàn)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趨蔡境。子常(囊瓦)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回師防御本土。當吳軍與蔡軍會合后,另一小國唐國也主動加入吳蔡兩軍行列。于是,吳、蔡、唐三國組成聯(lián)軍,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xù)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說今安徽鳳臺)后,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問孫武:“吳軍善于水戰(zhàn),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孫武答道:“用兵作戰(zhàn),最貴神速。應當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吳軍優(yōu)勢難以發(fā)揮,而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就這樣,孫武挑選3千5百名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穿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陽市以南,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直趨漢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數(shù)日,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zhàn)略奇襲。
楚軍夾擊
當吳軍突然出現(xiàn)在漢水東岸時,楚昭王慌了手腳,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傾全國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
左司馬沈尹戍鑒于分散在楚國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結,易被吳軍各個擊破,難以阻止吳軍突破漢水的防御;又針對吳軍孤軍深入,不占地利的弱點,主張充分發(fā)揮楚國兵員眾多的優(yōu)勢,變被動為主動:向令尹子常建議:由子常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而他本人則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迂回吳軍的側背,毀其戰(zhàn)船,斷其歸路。爾后與子常主力實施前后夾擊,一舉消滅吳軍。
子常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議。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后,楚將武城黑卻對子常說:“如果等待沈尹戍部夾擊,則戰(zhàn)功將為沈尹戍所獨得,不如以主力先發(fā)動進攻,擊破東岸吳軍,這樣令尹之功自然居于沈尹戍之上。”大夫史皇也說:“楚人討厭你而贊揚沈尹戍。如果沈尹戍先戰(zhàn)勝吳軍,功在你之上,你的令尹之位也就難保了。最好趕快向吳軍進攻。”子常一聽,覺得有理,于是改變與沈尹戌商定的夾擊吳軍計劃,不待沈尹戌軍到達,擅自率軍渡過漢水攻擊吳軍。
楚軍中計
吳國君臣見楚軍主動出擊,遂采取后退疲敵、尋機決戰(zhàn)的方針,主動由漢水東岸后撤。子常中計,揮軍直追。吳軍以逸待勞,在小別(山名,今湖北省境內)至大別(山名,今湖北省境內)間迎戰(zhàn)楚軍,三戰(zhàn)三捷。子常連敗三陣,便想棄軍而逃。史皇對他說“國家太平時,你爭著執(zhí)政,現(xiàn)在作戰(zhàn)不利,你就想逃跑,這是犯了死罪?,F(xiàn)在你只有與吳軍拼死一戰(zhàn),才可以解脫自己的罪過。”子常無奈,只得重整部隊,在柏舉(今湖北麻城,一說湖北漢川)列陣,準備再戰(zhàn)。
吳國獲勝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農歷11月18日,吳軍停止后退,在柏舉與楚軍對陣。夫吳軍先鋒認為應先發(fā)制人,他對吳王闔閭說:“子常這個人不仁不義,楚軍沒有幾個愿為他賣命。我們主動出擊,楚軍必然潰逃,我軍主力隨后追擊,必獲全勝。”闔閭不同意夫概意見。
夫概回營后,對部將說:“既然事有可為,為臣子的就應見機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現(xiàn)在我要發(fā)動進攻,拼死也要打敗楚軍,攻入郢都。”于是率領自己的5千前鋒部隊,直闖楚營。果然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部突擊得手,乘機以主力投入戰(zhàn)斗,楚軍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戰(zhàn)死,子常棄軍逃往鄭國。
喪失主帥的楚軍殘部紛紛向西潰逃,吳軍乘勝追擊,到柏舉西南的清發(fā)水(今湖北省安陸市境內涢水)追上楚軍,闔閭欲立即展開攻擊,夫概認為乘其半渡而擊,必獲大勝。楚軍見吳軍追至而未進攻,急于求生,爭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時,闔閭揮軍攻擊,俘虜楚軍一半。
渡過河的楚軍逃到雍澨(今湖北京山縣境),正埋鍋造飯,吳軍先鋒夫概部追至,楚軍倉惶逃走。吳軍吃了楚軍做的飯,繼續(xù)追擊。楚左司馬沈尹戍得知子常(囊瓦)主力潰敗,急率本部兵馬由息(今河南息縣境)趕來救援。吳軍先鋒夫概部在沈尹戍部突然的凌厲反擊下,猝不及防,一下被打敗。吳軍主力趕到后,孫武指揮部隊迅速將沈尹戍部包圍。盡管沈尹戍左沖右突,奮勇沖殺,受傷三處仍無法沖出包圍。最后沈尹戍見大勢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回報楚王。
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此后,吳軍又連續(xù)五戰(zhàn)擊敗楚軍,一路向郢都撲去。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不顧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對,帶領親信逃走。昭王西逃的消息傳到軍前,楚軍立即渙散,子期率部分精兵趕去保護楚王,子西則率殘兵西逃,吳軍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農歷11月29日攻入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城北)。柏舉之戰(zhàn)遂以吳軍的勝利而告結束。
柏舉之戰(zhàn)的結局
吳軍攻占郢都后,進行了屠城,到處燒殺搶掠,引起了楚人的仇恨。楚昭王出逃后,先逃到云夢,再逃到鄖國,鄖公之弟企圖謀殺楚昭王,結果楚昭王流亡到隨國,方才安定下來。
伍子胥進入郢都后,尋得楚平王之墓,開棺并鞭尸三百,又尋找楚昭王。隨國收留楚昭王,闔閭命隨國交出,但隨國因為占卜結果不利而拒絕。
申包胥得知伍子胥鞭尸,派人指責伍子胥,并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春到秦國求救。秦哀公命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zhàn)車聯(lián)同殘余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敗吳軍于沂,楚將子西也率兵于軍祥擊敗吳軍,秦楚聯(lián)軍也滅亡了吳的屬國唐國。此時,越國乘吳國內空虛發(fā)兵進襲吳都,夫概又企圖奪取王位,吳王闔閭被迫于同年九月撤離楚地,引兵東歸。楚國雖然復國,但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柏舉之戰(zhàn)簡介相關文章:
2.巫家拳的簡介
5.意大利餐飲文化
柏舉之戰(zhàn)簡介
上一篇:越滅吳之戰(zhàn)簡介
下一篇:濁澤之戰(zhàn)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