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
隨著社會演變和文明的推進,民族傳統(tǒng)美德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得到明確、規(guī)范、升華、豐富和發(fā)展。那你知道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山濤封絲
詩曰:晉有山濤,不受饋賂,藏絲積年,塵封如故。
西晉時,有個名士叫山濤,他的氣量和別人不同,年輕時候就和阮①籍等人常在竹林里游玩,這些人被稱做“竹林七賢”。當他做了吏部尚書的時候,有一個叫袁毅的人,在鬲②縣(今山東平原縣西北)做縣官,生性貪婪,常常賄賂朝廷里的大官,以求得到一種虛名。他也送給山濤一百斤絲,山濤心里實在不愿意收,可是為了不同別人立異就收了,把這些絲放在一個閣子的上面。后來袁毅貪贓的事情敗露了,凡是受過他賄賂的,都被審問檢舉了出來,山濤就拿了絲付給吏目,絲上歷年積下了許多塵埃,并且封好的印記,還是照舊,一點也沒有變動。
【注釋】①阮:ruǎn。②鬲:ɡé。
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孔明潔身
詩曰:諸葛孔明,蓋世清貞,鞠躬盡瘁,不別治生。
諸葛亮,字孔明,謚號“忠武侯”,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在漢朝末年的群雄征戰(zhàn)之中,劉備繼承漢統(tǒng),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他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來統(tǒng)理軍事大政。
身為君主最為得力的輔佐,諸葛亮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清楚。他極盡忠誠地完成為人臣子應盡的職分,所有的功勞都歸主上所有??v使自己才識過人,也從未凌駕于君主之上。而劉備也視其為最信任的股肱之臣,對他格外尊重。這種君臣間的知遇之交,可謂曠世少有。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先主劉備病情加重,他下詔把諸葛亮召回白帝城,對他交代了后事。劉備說:“丞相您的德能才略,高于曹丕十倍以上,您必然能夠興復漢室、安定國家?;首拥牟诺虏⒉蛔阋猿謬?,他繼位后,勞煩丞相您來輔佐他。如果他能夠體念我們蜀漢的天下是多么來之不易,還肯爭氣的話,您就對他多加教導。倘若他不肯振作,朕授予您廢除他的權(quán)力,蜀漢的朝政,就由您來親自統(tǒng)領操持。”
諸葛亮聽到這些話,泣不成聲地說:“臣常念陛下浩浩恩典,常思效法古來圣賢忠誠的志節(jié)。只要臣還活著一天,就一定會竭心盡力一心地效命、報效于朝廷,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下詔誨勉他的兒子說:“國家大事無論大小,一定都要向丞相求教。丞相對我蜀漢的忠誠,是皇天后土所共知曉的。你要把他當成是自己的父親一樣,來尊崇和孝敬。”
后主劉禪即位之后,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后來又兼任益州牧,大大小小的政務都由諸葛亮來決斷。為表明自己對朝廷忠誠不二的志節(jié),以及始終位居臣位的態(tài)度,諸葛亮曾經(jīng)對后主懇切地說:“為臣家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樹、四十五頃的薄田。家人靠這些來生活,已經(jīng)是綽綽有余。至于臣出兵在外隨身的衣食用品,靠著朝廷的俸祿就足夠了,臣并不需要另外去籌措營生的產(chǎn)業(yè),不需要為家里添加任何的財產(chǎn)。希望有一天當臣過世之時,全家上下都不會留下任何多余的衣食財物,而辜負了朝廷的深恩與陛下的厚愛。”諸葛亮過世后,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家里果然是如此。
身為輔國的重臣,諸葛亮為蜀漢制定了完善的典章制度,他整飭①軍隊,發(fā)展經(jīng)濟,強化社會治安,淳厚社會的道德風尚。在他當政的時期,對百姓的教化、政令行文都十分清楚明晰,法令嚴明而又合乎情理,政令嚴厲而從未使人感到不公。蜀國上下都十分敬畏他的威德,凡此種種,無不歸功于丞相平等無私的愛民之誠。諸葛亮治理蜀漢的時候,百姓生活安定、物資充足,民風淳樸厚道。他整肅了當時的朝政,給百姓以持之深遠的仁政與德教。
諸葛亮統(tǒng)帥軍隊賞罰分明,他法令嚴明、言出必信,而又非常體恤將士的勞苦,深得士兵們的擁護,使他們都愿意為國家出生入死,甚至慷慨捐軀。他出征在外無論是進與退都很有法度。用兵的時候,進退如風。出兵時軍威赫赫、氣度儼然。在歷史上,人們稱他帶兵“出入如賓”,縱使是在他國,也像是行走在自己的國土上,從未曾勞擾百姓。所以蜀國的軍隊出行,當?shù)匕傩找膊粫@恐憂慮。
“功業(yè)飄零五丈原”,諸葛丞相五十四歲的那一年,拖著病體,在五丈原(今陜西眉縣西南)和司馬懿的軍隊一直相持了一百多天,其年八月諸葛亮闔然長逝。就在他病情很嚴重的時候,他仍然拖著虛弱的身體,夙興夜寐親自處理軍務。當時他已經(jīng)吃不下什么東西了,周圍的士卒見他日漸消瘦,都淚流滿面,不忍心再看下去。
丞相去世后,沉浸在悲慟之中的蜀軍秘不發(fā)喪,長史楊儀率領著軍隊整軍出行,司馬懿決定出兵追擊。蜀軍鼓聲大作,士兵奮勇向前,就如同丞相生前統(tǒng)領著他們那樣。司馬懿被震住了,他不得不領兵撤退,但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想到,諸葛亮早已長逝在軍旅之中。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臨終前留下遺囑,讓后人把他安葬在漢中定軍山下,墓地不用太大,容得下一口棺材就夠了,也不要用任何的物品來陪葬。他臨終前出神入化的軍政部署,使得司馬懿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是“天下的奇才”。諸葛亮過世之后,每逢年節(jié)人們都會自發(fā)地去祭拜他。百姓就像祭拜自己的祖先一樣,對他追思與緬懷。
蜀漢的國政得以奠立四十多年的基業(yè),無不仰賴諸葛亮忠心耿耿的操持。朝廷感念他的德政與功勞,為他建立了祠堂,全國上下都去祭拜他。后來魏國鎮(zhèn)西鐘會征伐蜀國,來到漢中的時候,也特別來到丞相祠堂去祭拜。他下令所有士卒,不許在丞相的墓旁放牧砍伐。威德的感化,連敵軍的將領也由衷地尊敬他。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任著作郎的時候,荀勖②等人請他考定整理諸葛亮的遺著。一想到這位忠誠一生的老臣,在危難之時兢兢業(yè)業(yè)地輔弼國主,那忠勇的精神令陳壽深深地感動。他細致地整理遺稿,把它分成二十篇,記載在《三國志》當中。諸葛亮留下的文集,點點滴滴記錄下許多頒令給臣民屬下的言辭,開誠布公的心跡和孜孜不倦的教導躍然紙上。他留下的風范遺教,長久地化導著對他懷念至深的人民。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在先主劉備去世之后,身為一國的軍輔,統(tǒng)理一國之政,總攬大權(quán)而又不失禮度,堪為國家柱石。他事奉凡庸而又年幼的少主,兢兢業(yè)業(yè)恪守為臣的本分,未曾想要取而代之,他對后主所表白的心聲,至今讀起來仍令人對他的忠廉感懷萬千。
在《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曾經(jīng)懇切地勸勉后主效法堯舜,光耀先帝遺德,以承續(xù)長守不衰的平明之治。他強調(diào)前漢興盛的原因在于“親賢臣,遠小人”,后漢衰微的原因在于“親小人,遠賢臣”。因而應當謹言慎行,虛心接納忠臣的規(guī)勸。
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這是稱贊他的弟子冉雍的德行,能夠堪以重任,來治理一個國家。身為治世的良臣賢相,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國家最艱危的時候,以一腔忠義擔起了一國的重任。他兢兢業(yè)業(yè),小心謹慎,唯恐有所閃失,而辜負了先主劉備的托付,辜負了他們以心相照的允諾。
同樣的,也正是這位真心相待的知己之主,才鑄就了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義臣,為蜀漢的天下鞠躬盡瘁,耗盡最后的一滴心血。君臣之間知心之交,就如同皓月般地持久與真純。
時隔數(shù)代,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澎湃激昂地吟詠著“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數(shù)百年、數(shù)千年后,多少人捧讀諸葛亮的《出師表》而淚灑衣襟,這樣的忠義,這樣至誠,在世代中華子孫的血脈中流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無論歷經(jīng)過多少個朝代,每當人們漫步在肅穆的丞相祠堂中,沉痛地感懷追思丞相遺德之時,那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不絕余音總縈繞在心懷……
【注釋】①飭:chì,整頓。②勖:xù。
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德言對經(jīng)
詩曰:德言開經(jīng),輒先祓①濯②,束帶振襟,危坐苦學。
唐朝時,有一個叫蕭德言的人,字文行,非常精通《左氏春秋》。在太宗皇帝的時候,先做了專掌國史的官,后來又升做了弘文館學士。蕭德言到了晚年的時候,更加刻苦研究學問了,每逢要攤開經(jīng)書來,一定先要洗手、洗臉,并且束好衣帶,端端正正地坐著。妻子勸他說:“老年人為什么還要自己這樣的尋苦吃呢?”蕭德言回答妻子說:“對著先圣人的言語,哪敢怕辛苦呢?”皇帝下了詔書叫他去教授晉王讀經(jīng)書,又封了他武陽縣侯的爵位。蕭德言死的時候,年紀已經(jīng)九十七歲了。
【注釋】①祓:fú,古代的習俗,用齋戒沐浴等方法除災求福。②濯:zhuó,洗。
猜你感興趣:
傳統(tǒng)美德修養(yǎng)小故事
上一篇:有關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