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的長故事
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斗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那你知道史記中的長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中的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的長故事:吳楚爭霸
楚國太子建的母親暗中與吳國來往,讓吳國派公子光攻打楚國,打敗了楚國屬國陳國、蔡國的軍隊,楚國很害怕,于是加固了郢都的城防。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逝世。子常說:“太子珍還年幼,況且他的母親本應該是太子建的妻子,因此他不可以當國君。”于是想立令尹子西為王。子西是平王庶出的弟弟,為人非常仁義,深受大臣和百姓的愛戴。子西對于子常的好意力辭不就,他說:“子常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國家有固定的法則,更加隨便改立就會引起其他王的叛攻打,其實即使談論這件事也要招來殺身之禍,我是不敢當國君的。”于是楚國仍擁立太子珍為王,這就是昭王。
平王的去世讓費無忌失去了靠山,又因曾中傷太子建、慫恿平王殺死伍奢父子而引起了楚國人民的厭惡,他樹敵太多,漸漸引起了民憤。伍子胥逃到吳國后,當了吳國的重臣,他幫助吳王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吳軍也多次幫助他攻打楚國,楚國人為此而飽受戰(zhàn)禍之災,民不聊生,于是天天怨聲載道,心里就更加怨恨無忌,都希望他趕緊死掉。費無忌成了過街老鼠,楚國令尹子常于是順應民意,殺死了無忌,取得眾人的歡心。
此后,吳楚兩國又有幾次交鋒,但楚國始終沒有占到什么便宜。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率領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楚國派子常率軍迎擊,兩軍隔著漢水擺開陣勢。吳國打敗了子常軍,迫使子常逃到了鄭國。由于楚軍主將逃跑后,楚軍潰不成軍,四處逃散。吳軍勢如破竹,乘勝追擊,五戰(zhàn)五捷之后已經兵臨楚國都城郢。。楚昭王看到吳軍打到家門口了,為了保全性命,倉皇出逃,吳軍隨后開進郢城。伍子胥也在吳軍之中,他進城之后,首先跑到平王的墓地,把他的尸體挖了出來進行侮辱,并且仰天高聲呼喊:“父兄你們現(xiàn)在安息吧,我伍子胥今天終于給你們報仇了。”
史記中的長故事:縱論國事
穰侯和華陽君都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的弟弟,而涇陽君和高陵君是秦昭王的同母弟弟。當時,穰侯出任宰相,其余三人輪流當,他們都有自己的封地。因為與秦王這層親緣關系,他們私人聚斂的財產,加起來比王室還要多。后來,穰侯出任,他打算率軍越過韓國、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壽地區(qū),借此來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蟄伏了一年多的范雎瞅準了這次機會,上書秦王。在書中,范雎用隱約的話語說出了秦國當前所存在的隱患,強調人才對一個國家是多么的重要,并且流露出覲見秦王的渴望。秦昭王讀過范雎的上書,非常高興,因為他的話語切中了自己的心思。于是,秦王派人感謝王稽發(fā)掘到杰出的人才,并且派專車接范雎進宮相見。入宮以后,范雎看見了囚禁犯了罪的宮女的長巷,他假裝不知道,闖了進去。很快,秦昭王從這里經過,開路的宦官見到范雎闖了進來,十分生氣,要驅趕他,說道:“秦王駕到。”范雎裝作糊涂,范雎冷淡地說:“什么,秦國還有大王嗎?”正在爭吵的時候,秦昭襄王到了,只聽見范雎還在那兒嘟嚷:“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哪兒有什么大王?”實際上,范雎是打算用這種方式來激怒秦昭王。秦昭王聽到了范雎與宦官的爭論,這句話正說到秦王的心坎上。便邀請范雎到他的宮里,并且自我批評說:“寡人早就應該親自接受先生的教導了,但是義渠地方有緊急情況,寡人要早晚親自請示太后;如今,義渠的事情結束了,寡人才能夠抽出身來接受先生的教導。寡人自知愚昧、無能,所以,請您接受寡人恭敬的賓主禮節(jié),還請先生不吝賜教。”范雎推辭不掉只能接受,而當時,看見他被秦王接見情形的大臣,也都對范雎肅然起敬。
秦王屏退左右的臣子,宮里只剩下他與范雎兩個人。秦王突然跪倒在范雎面前,誠懇地說:“寡人誠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牽涉到誰,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先生盡管直言。”范雎清了清嗓子,但是并沒有說什么。于是,秦王再次請問,而范雎還是如此。就這樣,一連三次以后,秦王有些著急,說道:“難道先生始終不肯指教寡人嗎?”范雎終于開口,他說:“在下不敢。在下聽說,從前,呂尚遇見周文王的時候,他是以一個漁翁的身份在渭水邊上釣魚。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那個時候與周文王的關系疏遠。后來,周文王欽佩他的杰出的才能,任用他為太師,兩人坐在同一輛車子回去以后,這個時候呂尚的話說得就更加深刻了,所以,周文王最終得到呂尚的幫助而稱霸天下。假如周文王疏遠呂尚,而不與他深刻的交談,周朝就沒有了天子求才若渴的美德,而文王、武王的功業(yè)也就難以形成。如今,在下是一個外來的臣子,與大王的關系疏遠,但是,在下要陳述的是匡正國君的事情,在下處于大王骨肉親情的中間,希望竭盡忠誠,只是還不知道大王的心意。這就是為什么大王三次發(fā)問,而在下卻沒有回答的原因。在下并不是有所畏懼,不敢說話。只是在下知道,今天說了實話,明天就會被殺,但是即使這樣,我也決不回避。人總有一死,但是要死得其所。假如在下的話對秦國多少有些好處,即使被處死,在下也毫無怨言。當初,伍子胥被別人裝在袋子里,才能夠逃出楚國。他在白天只能找個隱秘的地方藏起來,到了夜晚才敢出來繼續(xù)逃跑。走到陵水的時候,他餓得實在是走不動了,只好用膝蓋匍匐前行,后來,他還在吳國的市井里討過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最終卻能幫助闔閭復興吳國,并且成為霸主。假如在下能夠像伍子胥一樣竭盡智謀,即使被幽禁一輩子也沒有什么憂慮的,因為在下的主張得以實行了,我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但是,在下害怕的是,自己死后,天下人看到在下盡忠了,卻導致了自己的死亡,他們便會害怕,而裹足不前,就沒有人再愿意投向秦國了。現(xiàn)在,大王您上畏懼太后的威嚴,下被奸臣的媚態(tài)所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被人控制在股掌之上,無法辨別是非奸邪。這樣的后果,大則國家滅亡,小則危害大王自身,這正是在下最為恐懼的。如果在下的死可以換來秦國的安定,那么,在下在所不辭。”秦王長跪不起,接著說道:“先生這是說的什么話!秦國偏僻遙遠,寡人愚笨無能,幸蒙先生屈尊到來,這是上天對我秦國的恩賜,先王對我秦國的護佑。所以,事情不分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不要有所顧忌、懷疑,悉數(shù)地教導寡人。”范雎聽后,就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于是,他跪拜秦王,侃侃而談起來。
范雎首先給秦王分析道:“秦國有出眾的地利:北有甘泉、谷口,南有涇、渭兩水的環(huán)繞,西有隴山、蜀山,東有函谷關、商阪。此外,秦國有軍隊百萬、戰(zhàn)車千輛,遇到好機會時,就應該出兵關東攻打其他強國,時機不好時,就堅守關中,可見,這是造就王者的最佳的地方。秦國的百姓,都把私斗當作恥辱、勇敢為國作戰(zhàn)當作光榮,可見,這里有造就王者的人民。大王憑借得天獨厚的地利人和,向東去征服關東諸侯,就好比驅趕著獵狗去追逐兔子一樣容易,功業(yè)的實現(xiàn)近在眼前。但是,大王的群臣卻并不稱職,秦國到現(xiàn)在,閉關已經有十五年了,不敢進軍關東的原因,是穰侯沒有為秦國全心全意的謀劃,而大王的計謀也有失誤的地方。”秦王依舊跪在地上,虔誠地說:“希望先生指出寡人的失誤之處。”
范雎知道,宮里有太后、穰侯的很多耳目,他擔心自身的安危,于是不敢說到國內的事情。所以,他打算先從外政入手,以便觀察秦王的反應。他說道:“穰侯打算越過韓國、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邑、壽邑,這不是辦法。要知道,秦國出兵少就不會達到目的,而出兵多就會招致韓魏齊聯(lián)合反對。在下認為大王的計劃是,秦國少出兵而讓韓國、魏國這兩個盟國的軍隊全部出動。但是,秦國與它的盟國關系并不十分親密,卻要借道去攻打其他的國家,其他國家能答應嗎?這就是大王的失職了。從前,齊閔王向南攻打楚國,大敗了楚國,占據(jù)了千里的土地,最后卻寸土未得,難道他不想得到土地嗎?不是的,只是形勢不允許罷了。其他的諸侯國看到齊國因為征戰(zhàn),十分疲憊,君臣之間矛盾重重,于是發(fā)兵攻打齊國,想一舉將其擊敗。齊國將士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便責怪齊閔王說:‘是誰為大王出的攻打楚國的主意啊?’齊閔王回答說是文子。于是,齊國的大臣作亂,文子出逃。齊國的失敗,是因為它攻打楚國,反而有利了韓國、魏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把兵器、糧食送給盜賊。所以,大王不如遠交近攻,如此,得到的土地都是秦國的?,F(xiàn)在,您要去進攻遠方的國家而放棄近鄰,這是荒謬的。從前,中山國土地縱橫五百里,趙國單獨吞占了它,此后,利益源源不斷地流進了趙國,其他國家只能旁觀?,F(xiàn)在,韓國、魏國地處中原又是天下的樞紐,大王如果要稱霸,必須要親近它們。如此,則楚國、趙國會歸附秦國,到時,齊國就會畏懼,一定會謙卑地侍奉秦國。齊國歸附以后,秦國就可以趁機收服韓國、魏國了。”
秦昭王說:“寡人早就想與魏國搞好關系了,但是魏國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寡人始終沒有做到。請問先生的計策是什么?”范雎回答說:“大王可以先禮后兵,先用謙卑的言辭、豐厚的禮物去與其交好,不行的話,就用土地去賄賂它,再不行,就出兵征討,逼它就范。”秦王聽取了范雎的建議。不久,秦王任用范雎為客卿,負責謀劃軍事。后來,秦王采納范雎的計策,派遣五大夫綰率軍征伐魏國,攻取了懷城,兩年以后,秦軍又攻取了邢丘。隨后,秦王再次采納范雎的計策,派遣使臣出使韓國,打算與之結好。
猜你感興趣:
1.《史記》中的故事
史記中的長故事
上一篇:史記中記載了哪些故事
下一篇:史記中講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