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著名故事
《史記》,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將中國古典史學(xué)名著《史記》中記載的精彩故事和著名人物,做了精心編選和生動形象的講述。那你知道史記著名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著名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著名故事:顏回其人
顏回,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后世也稱作“顏叔”、“顏生”。后人稱為“復(fù)圣”。
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的欲望,說話和做事都合乎禮的要求,那么天下人就都會敬佩你,認為你有仁德了。”
孔子說:“顏回有賢德啊!平常的生活,一竹筐糧食和一瓜瓢水就夠了,住在簡陋的巷子里,那種困苦別人無法忍受,顏回卻矢志不渝而樂在其中,顏回聽課時的樣子又傻又呆,就像是沒有知覺了一樣。課后的觀察活動,他卻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足以領(lǐng)悟許多晦澀難懂的道理,顏回是個智者,用我就認認真真地做事,不用我就平平淡淡地過我自己的日子,放眼天下,只有我跟你才能這樣啊!”
顏回二十九歲,卻已滿頭白發(fā),過早地死去??鬃訛樗麄耐纯蓿f:“自從我有了顏回,學(xué)生都更加親近我了。”魯哀公問:“您的學(xué)生中哪一個勤奮好學(xué)?”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非常好學(xué),從不對人動怒,有錯必改,決不再犯??上Ф堂缡牛F(xiàn)在可沒有這樣的人了。”
史記著名故事:子貢使齊
田常想在齊國謀反叛亂,但害怕擺不平高氏、國氏、鮑氏和晏氏的勢力,于是調(diào)動他的軍隊,打算攻打魯國,壯大自己的聲威和勢力,也正好試探一下其他大族的反應(yīng)。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對他門下的學(xué)生說:“魯國是祖宗墳?zāi)沟乃诘?,是父母之國。國家處于如此危難之時,你們幾個人為什么不挺身而出解救祖國的危難?”子路挺身而出,孔子認為他太沖動容易壞事阻止了他。子張和子石請求出行,孔子認為他們的能力不夠,也沒有答應(yīng)。子貢請求出行,孔子高興地點了點頭,答應(yīng)了他。
子貢就出發(fā)了,到齊國后,勸告田常說:“您攻打魯國可就失策了。魯國很難攻打,它的城墻又薄又矮,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愚昧不仁,大臣虛偽無能,士兵和老百姓又厭惡戰(zhàn)爭,這樣的國家是不能與之交戰(zhàn)的。您還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的城墻又厚又高,護城河又寬又深,甲胄又堅又新,戰(zhàn)士精銳,兵源充足,城中兵勇器利,又有賢明的官員鎮(zhèn)守,這樣的國家容易攻打。”
田常氣得臉色發(fā)青心想這人難道瘋了嗎,說:“您認為困難的,別人覺得容易;您認為容易的,別人覺得困難。您就這樣指點我嗎?”子貢說:“我聽說,憂慮出自國內(nèi)的就該攻打強國,憂慮出自國外的就該攻打弱國。如今您的憂慮是出自國內(nèi)。聽說,您三次封爵而不成,是因為有的大臣反對您。如今您要攻克魯國以擴大齊國領(lǐng)土,戰(zhàn)勝魯國是很容易的,齊國國君見到魯國被征服了,會更加驕傲放縱,大臣們便會更加養(yǎng)尊處優(yōu),然而您的功勞卻不會有人記得,那么您和國君的關(guān)系就會日益疏遠。您這樣上使國君驕縱,下使群臣放肆,想以此成就大事,難呀。國君驕縱就會無所顧忌,群臣驕縱就會爭權(quán)奪利,這樣,您上與國君關(guān)系不睦,下和群臣明爭暗斗,您在齊國就危險了。因此說不如攻打吳國。攻打吳國如不能取勝,軍民在國外戰(zhàn)死沙場,大臣們在朝內(nèi)的勢力也會受到削弱,這樣您在朝沒有強臣對抗,在民間也無人指責,能夠孤立國君、控制齊國的也就只有您了。”
田常說:“好吧??稍掚m如此,但是我軍已經(jīng)開赴魯國了,如果撤離魯國而進軍攻打吳國,大臣們對我起疑,該怎么辦呢?”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攻打魯國,我請求出使吳國,使它救魯國攻打齊國,那時您就可以順水推舟了趁勢率軍迎擊。”田常同意了,派子貢南下拜見吳王。
史記著名故事:子張三問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子張詢問怎樣求取俸祿,孔子說:“多聽,保留有疑問的問題,謹慎地談?wù)撈渌麤]有疑問的問題,就能少犯錯誤;多看,放下有風險的事情,謹慎地從事其他沒有風險的事情,就能很少悔恨。謹言慎行就會少犯錯誤,少留悔恨,俸祿也就能得到了。”
有一天,子張隨孔子到陳、蔡兩國的交界處,村民誤認為是敵國派來的間諜,把他們包圍了,子張問怎樣做才能讓他們相信咱們是無辜的放咱們走?孔子說:“說話一定要坦誠老實,行事要恭順厚道,就會化解雙方的誤會,事情也就解決了。這種方法即使在蠻夷地區(qū),也行得通。反之,即使在本鄉(xiāng)本土,恐怕也行不通。所以你在站立行走的時候,‘忠信篤敬’四個字就像擺在眼前一樣;乘車時,這幾個字就像掛在車前橫木上。這樣就什么事都好解決了。”后來誤會真的解除了,給子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子張把這幾個字寫在了自己的衣帶上,時時提醒自己做到這一點。
子張問:“讀書人怎樣才算是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指什么?”子張回答說:“在諸侯國中一定要有聲譽,在大夫家中也一定要有聲譽。”孔子說:“這是聲譽,不是通達。所謂通達,應(yīng)當是為人質(zhì)樸、正直,愛好仁義,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論,觀察別人的神態(tài),總是謙和待人。這種人在諸侯國和大夫家一定能通達。而所謂聲譽,表面上好像追求仁義道德,行動上卻與之相悖,還能處之泰然,這種人在國在家一定都是徒有虛名的騙子。”
猜你感興趣:
1.史記著名故事
史記著名故事
上一篇:史記作者司馬遷的故事
下一篇:史記中著名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