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黃金運臺解密
蔣介石從大陸所運出的黃金總價值有700萬兩之多。這價值約700萬兩的黃金包括400萬兩左右的黃金,以及與300萬兩左右黃金等價的銀圓和外匯。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1949年黃金運臺解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949年蔣介石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1949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范圍內(nèi)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新中國隨之誕生,而國民黨蔣介石政權(quán)則風雨飄搖,退據(jù)臺灣。但幾十年過去了,盛傳中的大陸黃金被蔣介石秘密運往臺灣之謎一直未能解除。
2009年歲末,當筆者面對當年蔣介石“總賬房”吳嵩慶之子、今年七秩高齡的美國加州大學(爾灣)醫(yī)學院正教授吳興鏞先生時,他終于向筆者道出了這在兩岸都一直是個謎的蔣介石1949年大陸黃金運臺始末,終于使這個埋藏了一個甲子的歷史真相浮出水面。
吳興鏞先生及夫人吳于艷秋女士2009年歲末在南京期間,筆者是在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史料編輯部主任郭必強先生陪同吳先生伉儷參觀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陳列室之后在原國民政府國民黨勵志社旁的一家茶館兼餐廳進行采訪的。
吳興鏞介紹,蔣介石從大陸所運出的黃金總價值有700萬兩之多。這價值約700萬兩的黃金包括400萬兩左右的黃金,以及與300萬兩左右黃金等價的銀圓和外匯,這約700萬兩黃金是分六批先后秘密運往臺灣的。這六批黃金運臺,有三批是父親吳嵩慶參與負責的。蔣介石政權(quán)退據(jù)臺灣后,他手下的約200萬軍政人員(其中軍隊約100萬)得以生存、發(fā)展,完全是靠這700萬兩黃金的支撐。
大陸黃金運臺,實際上蔣介石早有準備,他預知自己的政權(quán)在大陸已支撐不了多久,于是他把政權(quán)交給李宗仁,自己則脫身密謀下一步行動,而700萬兩黃金則是蔣介石密謀當中的一個關(guān)鍵部分。于是,自1948年12月1日午夜開始到1949年8月,大陸黃金有計劃、有步驟地分6批先后運往臺灣。
經(jīng)過一番密謀策劃,大陸運往臺灣的第一批黃金于1948年12月1日午夜開始前后分兩次從上海運出。這批黃金計有黃金260萬兩、銀圓400萬塊,由時任中央銀行的總裁俞鴻鈞主持。盡管此事的__做得滴水不漏,但還是被英國記者喬治·瓦因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中發(fā)現(xiàn)了。于是,喬治·瓦因立即向英國倫敦、向世界發(fā)出了蔣政權(quán)從中國大陸運出黃金的電訊。這是西方媒體首次報道蔣介石從大陸運出黃金的報道。
1948年12月初,國民黨軍隊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擊敗瓦解,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所率領的徐州剿總余部在徐州西郊青龍集、張廟堂一帶被圍,邱清泉所率第二兵團1月10日在陳官莊被殲,同日杜聿明又被中共俘虜。迫于形勢,蔣介石于1月21日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行總統(tǒng)。
蔣介石在下野前,密召時任聯(lián)勤總部財務署署長、47歲的吳嵩慶囑其秘密行事。為了避免“代總統(tǒng)”李宗仁和立法院、財政部的所謂“干擾”,蔣介石密令吳嵩慶與財政部以及中央銀行訂立“軍費草約”,把原先作為金圓券準備金的國庫資金,全部轉(zhuǎn)運到財務署,以“預支軍費”的名義保管起來。然后再由吳嵩慶將這99萬兩黃金秘密運出。
1949年1月20日深夜,這批黃金以“預支軍費”的名義由上海運出,用軍艦先行運至廈門鼓浪嶼地下金庫,后再由鼓浪嶼金庫運至臺灣。盡管這筆所謂的“預支軍費”操作時極其秘密,但還是被西方媒體嗅出了味道,美國合眾社第二天就有了“箱子裝的是金條”等推測性的報道出現(xiàn)于報端。
第3批黃金運臺是從1949年的2月8日至9日,60萬兩黃金從大陸的上海由飛機空運到臺北。這次黃金運臺,吳興鏞的父親吳嵩慶可能也參與了,但不能最終肯定,因為那幾天的日記顯示了完全空白?!安恢歉赣H忘記了,還是故意未記?!眳桥d鏞對筆者解釋道。
第4批運臺黃金為20萬兩,是在1949年5月前上海解放前夕由湯恩伯從上海運出的,吳嵩慶參與其中。
1949年8月,又有兩批共計20萬兩存放在美國的黃金由美國運送到臺灣,這就是第5批和第6批黃金運臺。從此,國民黨、蔣介石政權(quán)依恃這價值700萬兩黃金的這筆錢在臺灣慘淡經(jīng)營了起來。
吳興鏞說,有意思的是,臺灣最新發(fā)現(xiàn)了蔣介石5件親筆寫的信件,其中最后的一封是在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前幾日)寫的,信中蔣介石告訴中央銀行的工作人員,要他們留下2萬兩黃金(即100萬塊銀元)。說是留100萬塊銀元,最后湯恩伯只留了30萬(即6千兩黃金),可見湯恩伯中飽私囊的丑惡嘴臉。蔣介石用這樣的人,焉能不敗?
吳興鏞告訴筆者,父親對自己以前所從事的工作守口如瓶,從不跟晚輩說,我們對父親在蔣政權(quán)里面做什么工作也并不知曉。上世紀70年代,吳興鏞在臺灣大學對面的小書報攤上發(fā)現(xiàn)了李敖所寫的臺灣禁書《蔣介石研究》,書中看到了父親吳嵩慶的肖像,并被李敖稱為是“蔣介石的總賬房”,并說吳嵩慶是除了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之外的另一位在1949年前后“盜竊”大陸國庫資金運到臺灣的重要人物。但因為吳興鏞在海外的醫(yī)學工作太忙,未能顧及父親過去的工作,也沒有向父親打聽他從前相關(guān)的事。
時間一晃近20年,1990年,吳興鏞回臺時,有一位洛杉磯的記者朋友陸大聲恰巧也在臺北,有一天他來吳家,向吳父請教上?!皽S陷”前中央銀行黃金運出的事情,而父親遲疑片刻后即斷然回答道:“此事我不清楚”。
1991年9月,已經(jīng)90歲高齡的吳嵩慶老先生有機會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大陸浙江鎮(zhèn)海老家探親,兩周后返臺當天即去世。當時母親也已是91歲高齡,身體又不好,所以吳興鏞匆匆從美國星夜飛回臺島,準備父親的喪事。此時,母親指著書房父親的手跡對吳興鏞說:“快把這些寄去美國,由你保管吧。”吳興鏞說,母親考慮到父親早年有許多工作牽涉到國民黨政府的機密,因為父親不止曾經(jīng)擔任過國民黨軍隊的財務、軍需總監(jiān)長達15年之久,而且每周參加國民黨政府“總統(tǒng)府”軍事以及財經(jīng)兩次最高機密會議。如果給留在大陸的幾個兒子看到這些資料,怕會影響到他們在海峽那邊平靜的生活。既然父親已經(jīng)作古,而大陸的孩子也已經(jīng)過了古稀之年,“不該知道的事”還是少知道些為好。
5年后,吳的父親去世5周年前夕,臺北《傳記文學》社長、也是吳嵩慶的老友劉紹唐先生向吳興鏞約稿,囑吳興鏞寫篇文章以紀念父親過世5周年。為了寫好紀念文章,吳興鏞想起父親的遺檔,檢視之后,在遺檔中發(fā)現(xiàn)了他1949年的軍費記錄。這是迄今為止,除2008年美國史坦福大學所公布的蔣介石日記之外,記錄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有關(guān)軍費日志的第一手材料。
此后10余年,吳興鏞利用一切業(yè)余時間,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在海峽兩岸、國內(nèi)外圖書館、檔案館、報章雜志以及網(wǎng)絡上面查詢相關(guān)資料,并多次尋訪到與當年大陸黃金運臺有關(guān)的親歷者以及目擊證人,這其中包括其父當年的海、陸、空、后勤方面的同事,及新聞、財經(jīng)方面各界人士,最后才基本掌握了1949年大陸黃金運臺的資料。
第一批國庫黃金如何運往臺灣
1948年12月2日凌晨,也就是1日夜晚,外灘全面戒嚴。英國記者喬治·瓦因(GeorgeVine)住在華懋飯店(今和平飯店北樓)靠中國銀行一邊的客房。午夜過后,他向東望,雖在全面戒嚴下,從昏暗的路燈下依然可以見到岸邊的“海星”號,甚至護航軍艦;他向西望,可望到中國銀行的側(cè)門(今滇池路74號)及圓明園路口,挑夫或兩人挑一箱,或一人挑兩箱,從滇池路走向海邊,一艘500噸級的海關(guān)緝私艦??吭邳S浦江邊上。做新聞記者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憑著專業(yè)的直覺,就斷定所挑體積小而沉重的擔子里,必定是貴重的黃金,便立刻從黃浦灘路20號的華懋飯店內(nèi),把中國銀行內(nèi)運出黃金的目擊情況,向倫敦、向世界發(fā)出以下電訊:“……中國的全部黃金正在用傳統(tǒng)的方式———苦力運走”[SterlingSeagrave,TheSoongDynasty(《宋氏王朝》),HarperPerennial,1986,第441頁]。
2006至2008年,筆者四次飛越太平洋來到上海,查找上海檔案及實地勘察外灘,首先為解一個謎:為什么從舊黃浦灘路23號的中國銀行里,運出24號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
由中國銀行與和平飯店之間小路步入中國銀行之后院,答案就浮現(xiàn)出來了。原來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及銀元存在中國銀行后院地下室的金庫里,現(xiàn)在有武警在外站崗,當然無法進去一探究竟。但其中有一部分開放給一般民眾,我們沿著一個螺旋梯向下走去,下面豁然開朗,有存戶在查看自己的貴重存物,玻璃門上寫著“遠東第一大庫”,“始建于一九三七年”,即是日寇全面侵華的那一年。中央銀行的地下金庫應該是在同一層附近。就像舊時修機場,一部分作“軍用”,另一部分作“民用”。我們所能看到的大概是“民用”部分。登上和平飯店樓頂,向東面望,就可看到黃浦江,現(xiàn)在是游客云集的外灘江邊公園。當年(1948年)12月1日的午夜,緝私艦“海星”號就停泊在岸邊,不遠處還有一艘軍艦“美盛”號(或“美朋”號)在巡航監(jiān)視。從江邊往西看,23號(中國銀行,17層)與24號(中央銀行,6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日本正金銀行)之間只有一條小巷子,從和平飯店北樓上面是看不見的。所以,那晚挑夫應該是由中國銀行與和平飯店之間的小路(今滇池路)走向江邊的。
蔣介石親筆信曝光黃金運臺
國民黨政府遷臺至今已經(jīng)六十年,與當年歷史相關(guān)的文物信札,這個月初開始,在臺灣展出,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當時蔣介石親筆所寫的五封秘密信函,內(nèi)容記錄了載運大批黃金和銀洋到臺灣的機密過程。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nèi)戰(zhàn)爆發(fā),蔣介石率領國民黨軍隊撤退到臺灣,在離開大陸前三天,蔣介石一連親筆寫了五封秘密信函,給當時出任“京滬杭警備司令”的湯恩伯,要求他把大批黃金和銀洋透過軍艦運到臺灣,信中蔣介石以工整字體寫著,“留黃金二萬兩,銀洋一百萬元,其他的全移到船艦上”,雖然運了多少黃金,信中并沒有載明,但數(shù)量絕對可觀;這洋洋灑灑的五封信,原為一名臺灣的清華大學教授多年費心收藏,近日首度曝光。
這名教授還提到,當年蔣介石已經(jīng)想好在臺灣另起爐灶,所以才緊急寫下這五封信給湯恩伯,信尾還打上“機密”字樣;仔細觀察也可以發(fā)現(xiàn),最后一封信,蔣介石字跡非常潦草,甚至還寫得不完整,臨時用凌亂字體加以補充,和第一封信中工整字體相差很大,顯示當時遷臺時間緊迫;歷史學者認為,從這幾封珍貴信函,能了解蔣介石個性和當年運籌帷幄過程,而這批為數(shù)可觀的黃金銀洋,也成了當年國民黨政府到臺灣后,最重要的經(jīng)濟資本。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