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有哪些名勝古跡
興城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遼東灣西岸,居“遼西走廊”中部。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興城有哪些名勝古跡,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興城名勝古跡盤點
興城名勝古跡1:覺華島
興城覺華島又名菊花島,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是遼東灣最大的島嶼,素有“北方佛島”之稱,有南有普陀山 北有覺華島之美譽。
興城覺華島(又名菊花島),位于遼寧省興城市境內覺華島鄉(xiāng)轄區(qū),設覺華島鄉(xiāng)與覺華島度假區(qū)管委會合署辦公。2012年,2月22日,覺華島旅游度假區(qū)在保留興城市所屬的基礎上,全面擁有經濟和社會公共事業(yè)管理權限,實行財政單列,擁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并委托管理興城市覺華島鄉(xiāng)。
覺華島俗稱大海山,在唐宋時代稱桃花島,遼金時代稱覺華島。因島上盛開野菊花,于民國十一年(1922年)改稱菊花島。與古城、溫泉并稱“興城三寶”是興城市不可或缺的 城、泉、山、海、島五大景觀之一。
覺華島位于興城東南10余公里、距海濱浴場9公里的海中,從海濱出發(fā)50分鐘之后就可以抵達。遼代興城縣城暨在此設立。覺華島成長葫蘆形,面積13.5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98.2米,海岸線長27公里,是渤海灣中第二大的島嶼。其面積堪稱“北方小澳門”。經興城市政府申請,于2009年12月15日再次易名為覺華島,菊花島鄉(xiāng)改為覺華島鄉(xiāng)。2009年興城市人大原則通過更名決議草案 興城市政府認為:覺華島更具歷史
內涵全國著名旅游勝地、興城市的菊花島將更名為覺華島。
2009年12月17日,興城市六屆人大第十三次會議原則通過了將菊花島更名為覺華島的決議草案。
“更名為覺華島,是為了彰顯該島的文化人文內涵。”興城市政府在提議材料中如此表述。
2010年3月興城市覺華島旅游經濟區(qū)首次被列入全省33個沿海重點區(qū)域之一。
2012年2月22日,根據遼寧省沿海辦 [2012]2號文件精神,我市覺華島旅游度假區(qū)正式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園區(qū)之列,至此,在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園區(qū)的隊伍里我市已經占據6席,覺華島旅游度假區(qū)的升級為我市建設沿海經濟強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2012年2月22日,覺華島旅游度假區(qū)全面理順管理體制,加速全區(qū)開發(fā)開放步伐,為興城早日建設成為國家級國際性旅游文化名城而營造靚麗的名片。
興城名勝古跡2:興城首山
興城首山位于遼寧省興城市東北2.5公里處,介于興城古城與興城海濱之間。因三峰并立、狀若人首而得名,又名三首山。“三首云冠”是興城八景之一。山勢陡峭,怪石嶙峋,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為游人所傾慕。首山中峰頂部筑有古烽火臺,西北麓建有朝陽寺院,掩映在奇松怪石叢中。
首山海拔329.7米,地勢險要,扼守遼西走廊通道,是屹立古城東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初的“寧錦大捷”,首山就是主戰(zhàn)場。其主峰上保存著明朝時修筑的烽火臺一座,直徑13米,高7米,雄居山巔,是古代傳報軍情的設施。此臺為明代所建,青磚砌就。登臺遠眺,興城風光盡收眼底。西可鳥瞰古城全貌。東可縱觀大海,使人心曠神怡。山中植被茂密,
林木蔥蔥,百鳥爭鳴,谷幽峰秀,是旅游觀光之勝地,現已被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俊美多姿,遠望象一位仰臥著的少女,渾身都充滿了秀氣。每當輕云落靄繚繞云峰時,就會出現“三首云冠”佳景。云霧漫漫似白紗飄飄然然,若有若無,峰巒時隱時現,分外妖嬈,就象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古人曾給她起個響亮的名字——“三首云冠”,并定為興城八景之首。
“三首云冠”、“三首懸流”、“朝霞賞春”,古時列入興城八景“美人臥睡”、“雄師望城”天然成趣。站在遠處觀望,逸興閣、望海亭、半斜亭、噴泉、望海塔,亭臺樓閣與山門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輝映,亭、臺、樓、閣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巖、登墩臺、看日出、觀滄海、能一覽“天開云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的瑰麗景色。登了峰頂,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勢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遠看那非常鮮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帶,
像嵌掛在山間的綠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于綠叢之中,擢秀于青峰之上,真乃:“松拋山面重重翠,云峰青插碧云天。”是啊,首山那蒼松、奇石、山路、古跡、亭臺、流水、鮮花、碧空、白云,的確能使游人欲醉,流連忘返。
興城名勝古跡3:興城古城
興城古城是中國十佳古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位于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qū)中心。遼東灣西岸,居遼西走廊中段。東南瀕臨渤海,西南依六股河與綏中縣相鄰,西北與建昌縣接壤,東北與葫蘆島市區(qū)相連。興城古城是是唯一一座方形衛(wèi)城,城墻設有東南西北四門,城中心設有鐘鼓樓,城門外筑有半圓形甕城,城墻四角仍筑有炮臺,用來架設紅夷大炮。興城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在42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集“城、泉、山、海、島”五大景觀于一體,珠聯璧合,形成了北方沿海風景旅游區(qū)獨特的風姿,每年前來觀光的中外游客達百萬人次。
興城古城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遼東地區(qū)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遼圣統和八年(公元990年)始稱興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政府在此設衛(wèi)建城,賜名“寧遠”,明代興城古城稱寧遠衛(wèi)城,清代稱寧遠州城,民國三年(1914年)重新啟用興城之名,延用至今。
興城古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天啟六年(1626年)和明天啟七年(1627年),明守將袁崇煥以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寧遠大捷”。
明末在這里經歷過寧遠大捷,寧錦之戰(zhàn)。
明朝時寧遠為邊關重鎮(zhèn),著名大將袁崇煥曾駐守城中,后率軍入衛(wèi)京師。于崇禎帝二年公元1629年十二月初一日被逮捕入獄,半年后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的罪名于1630年八月十六日(公歷9月22日)遭受磔(zhe)刑(分裂肢體)處死于西市,棄尸于市。錯殺袁崇煥使崇禎帝自毀長城,標志著大明王朝亡國不久矣。
興城名勝古跡4:興城海濱風景區(qū)
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遼寧省興城市,依山面海,面積約42平方公里,海濱瀕臨景色如畫的遼東灣,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稱。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qū)集山海,古城,溫泉于一地,分為五個景區(qū),有50多個景點
全城呈正方形,設四方,門上皆筑門樓,城墻四角各設角臺,東南角
臺有魁星樓一座。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十字相交于鼓樓。城內有文廟及明代祖氏石坊等古跡。溫泉儲量豐富,水質優(yōu)良,清澈見底,內含多種礦物質及微量的放射性元素“氡”,可治療多種疾病。"溫泉漾碧"和“湯沙垂釣”列為舊興城八景之中.現有溫泉12眼,日開采熱水2000噸左右。已建成療養(yǎng)院30余座,還設有各類溫泉浴池。海濱浴場綿延14公里,沙灘寬廣,沙細灘緩,潮穩(wěn)波清.亭臺樓閣掩映在郁郁蔥蔥的綠樹之中.環(huán)境十分幽靜。海面上三塊巨大礁石經人工建筑的風景亭橋連為一體。成為興城海濱最著名的“三礁攬勝”佳景。
菊花島山石秀美,古木參天,南有倀山島和閻山島,北有磨盤山,一大三小相映成趣,島上有大龍宮寺,大悲閣,八角琉璃天,唐王洞等名勝古跡。
興城海濱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濱第一浴場即興海灣更加靚麗多姿。當您步入海濱第一浴場,興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門二樓單檐廡殿門式正門,牌坊上邊是茂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個大字。超過此坊,便走進如詩如畫的興海灣。興海灣入口處一尊用花崗巖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頜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殺惡龍”傳說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麗、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化身,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興海灣南端有“三礁攬勝”,在起伏綿亙的三座盤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觀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書法家王?頁宜?書。各亭之間棧橋相連,真可謂是“三礁石戀大曲橋,百皺巖戲千重浪”。橋上游人來往不絕,或登亭觀潮聽浪,或依亭背海攝影,或蹲礁靜心垂釣,真可謂各得其所,各離其樂。倘若趕上落潮,“三礁攬勝”里側的海水退卻海灘半隱半露,還可拾貝、捉蟹,更是樂趣橫生。
海,是興城的靈魂,是興城的希望,是哺育興城的母親。興城海灣自古就是遼西著名的通商口岸。千百年來,興城人民在海上通航、捕魚,在海岸上繁衍生息。今天,他們又在精心雕琢著新興的旅游勝地。
猜你感興趣:
興城有哪些名勝古跡
上一篇:河北張家口的名勝古跡
下一篇:山西孝義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