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作品大全及賞析
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chǎn)黨黨員。是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西方現(xiàn)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畢加索作品及賞析
夢 西班牙 畢加索 布上油畫 縱130×橫97厘米 私人藏
創(chuàng)作《夢》之前,47 歲的畢加索與一位長著一頭金發(fā)、體態(tài)豐滿、容貌美麗的17 歲少女初次相遇,從此,這 位妙齡少女便成了畢加索的熱戀情人和專職繪畫、雕塑模特兒。在這一幅具有立體主義風格的作品中,畫家既表現(xiàn) 了少女肉體之美,也表現(xiàn)了他自己對精神和肉體完美結(jié)合的追求。
畢加索64歲時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在這個世界上,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這幅畫作可以說是畢加索對靈與肉的最完美的體現(xiàn)。畫面用線條勾勒女人體輪廓,并置于紅色背景之前,肢體沒有做分解,只是稍稍夸張的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秹簟放c《鏡前的女人》屬于畢加索立體派和新古典主義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形象極端自由性——線條和色彩自由組合的杰作。用榮格的話說:“無意識的集合體。”《夢》的少女為何是六個手指,誰能解答?
生命 西班牙 畢加索 布上油畫縱197×橫129厘米 克里夫蘭博物館藏
這是畢加索藍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畫面右側(cè)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象征著生活的重負,母親一臉滄桑,注視著面前的一對青年男女,她的形神憔 悴,神情專注,目光嚴厲,好像有責備的意味。左側(cè)男女兩人緊緊相依,比喻放縱的愛情,畫家把這一對戀人處理為裸體形象,與右面那位著衣母親形成對比。男青 年左手微微抬起,指向那位母親,似乎對母子倆承受的巨大痛苦感到懷疑。
男子的形象在寫生階段還像畫家自己, 作品完成時卻已變成好友卡洛斯·卡薩赫馬斯的形象??ㄋ_赫馬斯是一位立志繪畫藝術(shù)的青年,卻在巴黎失戀自殺身亡。畢加索一直懷念這位因失戀而自殺的好友,所以在畫面 他描繪為愛情的象征,右邊那對母子則是母性的象征。
畫面上還有兩幅作品,女人的姿勢都是縮成一團,兩幅畫,由兩人到一人,刻畫的都是在生活的重壓下疲憊不堪 的人們,從相依為命到孤苦無依的生活境遇。赤裸的身體不但完全暴露了他們蒼白無力的肌體,也展示了他們?nèi)诵宰钫鎸?、最痛苦的一面。這也是畫家 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最貼切的描繪。
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1881~1973)是20 世紀最有影響的西班牙藝術(shù)家,也是法國現(xiàn)代派藝術(shù)的主要代表。 這位具有無窮創(chuàng)造力的人,不僅有著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而且有著不息的探索精神。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jīng)變 化:1901~1904 年初的作品多表現(xiàn)饑餓的窮人形象,并主要以藍色調(diào)加強孤獨和失望、災難與不幸的感覺,這一時 期為他創(chuàng)作上的“藍色時期”;1904~1906 年是“玫瑰色時期”,這一時期的作品題材以描寫江湖藝人為主,形象雖 然憂郁,但不孤寂;1907 年前后,他學習黑人雕刻的藝術(shù)手法,被稱為“黑人時期”;1908 和布拉克創(chuàng)造“立體主 義”,發(fā)展為“綜合立體主義”,從而使他成為歐洲畫壇的矚目人物。
格爾尼卡 西班牙 畢加索 布上油畫 縱349.3×橫776.6厘米 馬德里國家索菲亞王妃美術(shù)館藏
格爾尼卡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族人的城鎮(zhèn)。1937年被納粹“神鷹軍團”的轟炸機炸成一片廢墟,死亡了數(shù)千名 無辜的老百姓。畢加索被法西斯暴行所激怒,毅然畫了這幅巨作,以表示強烈的抗議。畫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 的馬為構(gòu)圖中心。畫家把具象的手法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相結(jié)合,并借助幾何線的組合,使作品獲得嚴密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 緊密聯(lián)系的形式,以激動人心的形象藝術(shù)語言,控訴了法西斯戰(zhàn)爭慘無人道的暴行。
對佛朗哥政府的殘酷行為不滿的畢加索定居巴黎,但當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巴斯克省的歷史名城 —— 格爾尼卡 在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的混亂中,遭到法西斯德軍的突擊,全城被炸為一片瓦礫,死傷數(shù)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婦孺時,激起了畢加索強烈的憤怒,因為他一想到德軍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一個不設(shè)防的小村莊竟然進行這樣殘暴的轟擊,就義憤填膺,於是開始動手繪制這幅壁畫,要以畫筆為槍來抵抗不人道的暴戾行為。
這幅《格爾尼卡》到底表現(xiàn)了什么呢?里面沒有飛機、炸彈、坦克、槍炮,只有牛、馬、女人、燈……等物體,然而它的意義已經(jīng)超越了表象。畢加索把象征性的戰(zhàn)爭悲劇投入藍色調(diào)中,那淺青、淺灰在黑色調(diào)的對照中表現(xiàn)正義的極點,它聚集了殘暴、痛苦、絕望、恐怖的全部意義。這木然屹立的公牛、瀕死嘶鳴的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斷臂倒地的士兵、抱著死嬰號啕大哭的母親、嚇得發(fā)呆的見證人……到底表現(xiàn)了什么呢?
畢加索對于他的作品經(jīng)常保持沉默,希望給予觀賞者自由的體驗空間,但是對于《格爾尼卡》這幅作品他曾解釋道畫作中的牛、馬和以生氣勃勃的線條繪出的手的涵義,以及西班牙神話中那些象征的起源的涵義。他說:“……牛代表殘暴,馬則代表人民。不錯,我在那畫里用了象征主義,但并不是在其他畫里都這樣做……。”“那幅畫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識的宣傳……”
因為在西班牙一般人心目中,斗牛場上出現(xiàn)的公牛,往往代表著妖怪、惡魔等黑暗勢力之文化因素下,所以畢加索會以牛來代表著無視人民疾苦的殘暴政權(quán)。同時,在斗牛場上的斗牛士攻擊下,公牛終難以逃脫死亡的命運之西班牙斗牛文化下,這匹馬乃為象征著面對公牛咆哮不屈服的人民,他們是對抗暴政的主力軍。戰(zhàn)士雖然已經(jīng)倒下,但他仍然緊緊地握著那柄劍與象征著生生不息的精神花朵,表達了人民的復仇的決心和決戰(zhàn)到底的精神。
因為這幅巨畫是畢加索為以進步和平為主題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之西班牙館所繪制,并且曾到英國、美國等其它國家巡回展覽,引發(fā)了全世界熱愛自由、擁護民主人士的共鳴,同時在畫家聲明要將該畫捐贈給結(jié)束佛朗哥政權(quán)后的西班牙祖國之種種動作下,使得該畫的意義很快就超出了單純事件的抗議范疇,而成為政治斗爭中的一種文化示威,甚至成為文化對暴力的一種對抗。 就其意義來說,這幅作品超過了這樁偶然事件,而正好是通過繪畫技巧起了象征啟示、重要契機的作用。這是由一個觸目驚心的、狂暴的、尤其是缺乏色彩的形體所構(gòu)成的畫面;這色彩是指光影和立體感,也正是由於缺乏這一點,它就象征著死亡。這死亡不僅是轟炸受難者的死亡,而且也是文明的死亡。
畫家和模特兒 西班牙 畢加索 布上油畫 縱130×橫162厘米 馬德里國家索菲亞王妃美術(shù)館藏
此畫描寫了畫家在畫女模特兒的情景。右側(cè)的裸女坐在地上,畫家坐在椅子上聚精會神地作畫。背景簡略,人 物充滿畫面。畫家完全以自我的立體派面貌來表現(xiàn)對象,他將人體拉長、壓扁、扭曲、調(diào)位,從而獲得了令人驚駭 的藝術(shù)效果。
赤腳的女孩
《赤腳的女孩》又名《赤足姑娘》,是畢加索在14歲時的作品。畫中的女孩是一個普通的鄰家姑娘,她隨意地坐在一堵墻壁前,烏黑的大眼睛凝視前方,衣著樸素,不太干凈的圍巾胡亂地搭在肩上,粗糙的大腳顯示出家境的貧寒。與粗手大腳相對應的是姑娘純凈的眼神、勻稱的臉龐,以及憂郁、嫻靜的神情。從繪畫技巧上來說,畢加索讓人物正面坐著,卻隱藏了椅子與地面的空間關(guān)系;在對女孩衣裙的處理上,他利用光的明暗突出層次感,裙子顏色從紅色到暗紅色漸變起伏,使得二維畫面具有了一種三維透視效果。
對繪畫技巧的駕輕就熟可見畢加索“學有本源,非率而命筆也”,這也正是中國畫大師張大千在拜會畢加索之后的所言。
當然,《赤腳的女孩》這幅畫并不純粹以技法取勝,難得的是畢加索在那樣一個年齡卻著力捕捉同齡模特兒的內(nèi)在氣質(zhì)和生命,從結(jié)果來看他的努力亦非常成功。所以,表現(xiàn)在畫中的強烈的視覺和情感對比才是這幅畫引人入勝之處。畢加索本人對《赤腳女孩》也相當滿意,一直將它保留在身邊。
畢加索作品大全及賞析
上一篇: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
下一篇:畢加索亞威農(nóng)少女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