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傅斯年的一生
傅斯年是20世紀初期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shù)領(lǐng)導(dǎo)人。著名國學大師。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傅斯年簡介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學家傅斯年簡介資料
傅斯年出生在1896年,那是初春的三月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從小受書香門第的熏陶,傅斯年少年時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1916年剛滿20歲的傅斯年升入了當時中國最高的學府北大,在這里他懷著一腔熱血。
傅斯年在追求自由與民主的年代里參加了“五四”運動,之后不斷的磨礪自己,曾先后入愛丁堡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學習結(jié)束后回國任教,大量優(yōu)秀學生出自他門下,同時在歷史語言的研究上有很深的刻苦鉆研,發(fā)表了諸多的文獻著作,一時之間傳為佳話。
在抗戰(zhàn)勝利后,傅斯年繼續(xù)教書育人,他與北大的緣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傅斯年曾經(jīng)擔任北大的臨時校長。
1942年1月,戰(zhàn)爭原因歷史語言研究所要遷到臺北,傅斯年也遷至臺北,隨后繼續(xù)育人出任當時臺灣大學的校長。在做臺大校長期間,整治學風,提倡注重科學研究,為臺大注入了一股新的學術(shù)之風,臺大優(yōu)秀的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xiàn)。
晚年的傅斯年身體每況愈下,先后患有高血壓膽結(jié)石等疾病。在1950年12月20日的早上,他去參加議會,一位議員當時對教育行政提出質(zhì)疑,傅老先生因太過于激動氣憤的回答突發(fā)腦溢血逝世。
一代學者就這樣突然離開,年僅55周歲,一位學者曾因感佩寫下“天下英雄獨使君”的詩句。這是對傅斯年先生最好的評價!
對傅斯年的評價
對于傅斯年來說,他只是一個知識份子,有血有肉有骨氣的知識分子,感情和理性并存,學術(shù)和政治并存的高尚人格,可以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對傅斯年產(chǎn)生不同評價,也許是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個相同的人。
在家庭中,傅斯年是一個極致的兒子和丈夫。傅斯年的母親脾氣不是很好,即便當時傅斯年事業(yè)風生水起,回到家里他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每次母親生氣,傅斯年都會長跪不起,等母親消氣了再慢慢的跟母親講述事情的緣由。遇到了喜歡的俞大綵,傅斯年也是敢愛敢恨,絕不含糊??梢哉f家庭是他的港灣,而對于家庭來說,傅斯年是堅強的支柱。
就個人而言,對傅斯年評價卻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他的老師用十個最來形容傅斯年,他說傅斯年是人間最稀有的人才,他最大膽卻也最心細,最溫柔卻也最理智,情感最后熱力卻也最有條不紊,最理智最可愛可親,集人世間最難得合并在一個人身上的才性。而對于周總?cè)藖碇v,他卻是一個最外強中干的人,換句話說就是用堅強的外表來掩飾虛弱的內(nèi)心和靈魂??雌饋盹L生水起,其實是聞風哭泣的。理性的時候帶著感情,感性的時候卻帶著理智。兩個人的評價似乎不可調(diào)節(jié)。
其實人們對傅斯年評價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共生體。或許是因為他的矛盾,人們對他心懷崇敬,或許是因為矛盾,人們也跟他格格不入。但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存在在歷史的長河中,存在歷史的星空里,不可磨滅。
傅斯年的夫人
傅斯年早年間遠洋留學,當他留學歐洲回來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太適合中國封建社會的各種禮數(shù)和教條了,于是他開始下定決定,與封建教條思想劃清界限,首先做的就是在他付出了一大筆‘青春損失費’給了自己所謂的兒時媳婦并在濟南協(xié)議離婚。同年,傅斯年夫人,也就是俞大維之小妹俞大綵,跟傅斯年共結(jié)百年之好。
俞大綵說起來是有些來歷的,她是著名軍閥曾國藩的外曾孫女,自小接受的也是西洋最新式的教育,所以這樣看來的話,他們兩個人的相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俞大綵和傅斯年在歐洲留學期間就認識,一起共事,兩人也有很多共同的語言,遇到便是一種幸運,從此俞大綵成了傅斯年的藍顏知己,從知己到愛人之間,傅斯年還要跨過一條很大的阻礙,那就是他的母親。
傅斯年國外留學回來,想要解除婚約,但是他母親深受封建主義的影響,實在無法接受傅斯年從歐洲帶來的新潮的思想。她認為兩個人結(jié)婚了就不能再有其他的想法。傅斯年還是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她母親眼里的兒媳婦,解除了婚約,并且跟俞大綵這個有共同語言和思維方式的愛人在一起了。
傅斯年夫人俞大綵是一個很孝順的兒媳婦,但是家庭矛盾在處于一個無解的狀態(tài)。傅斯年的母親患有高血壓,禁食大肉。恰巧的是傅斯年的母親特別喜歡吃肉,這就是成了家庭矛盾不可調(diào)和的一面,一個站在理性的至高點,一個站在個人喜好的最高處,矛盾是可以想象的。不過總體而言,俞大綵與傅斯年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傅斯年需要這樣的一個賢妻良母,理解自己的人。俞大綵也需要一個人在他身前擋風遮雨,讓自己煥發(fā)光彩。
猜你感興趣:
2.傅斯年的人品怎樣
6.國學大師胡適
國學大師傅斯年的一生
上一篇:國學大師梁漱溟生平簡介
下一篇:國學大師嚴復(fù)的思想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