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項羽的故事
項羽舉鼎一直是項羽力氣異于常人的代名詞。歷史上也有關(guān)于項羽舉鼎的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項羽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項羽舉鼎的故事
據(jù)有關(guān)記載,項羽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而且力氣過人。項羽從下就跟著自己的叔父練武,而且不是簡單的只會一種武藝,項羽可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的。也許是命運的恩賜,項羽天生的就比一般人的力氣大一些,再加上他的有心練習,最終就擁有了一種特殊的本領(lǐng)——舉鼎。 起初,項羽也只能夠舉起那些十幾斤的青銅鼎,但是通過他的勤加練習,他開始嘗試著舉幾百斤的鼎,最后甚至能夠舉起千斤以上的大鼎。
相傳有一次,項羽在一個寺廟的門口耍槍弄棒,當時圍觀的人特別的多,練完槍之后,項羽拱了拱手后,對著圍觀的人說道:“請各位讓開一點,在下要舉鼎了。”當時圍觀的人都不相信他能夠舉得起鼎,認為他是吹牛,但是當項羽真正將廟前用來燒香的鼎舉過頭頂之后,圍觀的人都驚呆了,半天之后,才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當然項羽在此舉鼎的日子并不只有一天,而是連續(xù)很多天,人們奔走相告,所以導致這里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項羽的威名也就由此傳了出去。
關(guān)于項羽舉鼎的故事,并不只是人們的夸大,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著明確的記載。所以說項羽的力氣確實是超出常人的想象的。
項羽敗給韓信故事
一場曠日持久的楚漢之爭,終以西楚霸王項羽的兵敗自刎而落下帷幕。當漢高祖開國奠基以書寫中國歷史上大漢王朝的壯麗篇章之時,又有多少人為昔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代梟雄項羽的悲壯結(jié)局而唏噓感慨。
世人只道項羽敗給了劉邦,又有誰知其實項羽敗給韓信,想來垓下兵圍之際,韓信以一支洞簫一夜吹散了項王的八千子弟兵,項羽又豈會想到,自己英雄一世,竟會惜敗于這個曾經(jīng)在市井之中受過屠夫胯下之辱的懦夫。
項羽敗給韓信,與其說敗在智謀,不如說敗在眼界格局。
項羽乃蓋世英雄,天生神力,武藝超群,同時手握西楚百萬大軍,是一位登高一呼從者如云的霸氣領(lǐng)袖。這樣一位身居“神壇”之上供人仰望的人物,卻有個致命的弱點:丈夫能伸不能曲,難以承受挫折。
項羽不光自己承受不了挫折,更視他人的一時受挫為人生奇恥大辱,好比韓信過去曾從屠夫胯下鉆過的可恥經(jīng)歷,在項羽眼中簡直是永遠無法洗去的污點。韓信在項羽麾下一直不得重用,很大程度上與這段經(jīng)歷有關(guān)。
項羽敗給韓信,實因性格所致。比之項羽,韓信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英雄,他懂得審時度勢,在一時失意時收斂鋒芒,決不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糾結(jié),他心中有更大的世界,不會輕易揮霍自己的情緒,所以他度過了人生的低谷,以“齊王”的身份王者歸來。
而面臨同樣挫折的項羽,卻選擇了成全自己的氣節(jié),將一腔熱血與悲憤盡付濤濤烏江之水,雖成一曲壯志悲歌,卻連從頭再來的機會也失去了。
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進軍決戰(zhàn),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zhàn)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進攻。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隨后,他率所有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并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lián)的通道。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的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關(guān)于項羽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1.項羽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