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被后世的人稱為書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王羲之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從他年幼的時候就是十分喜愛書法,經(jīng)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專研,終于令他成為后人所仰慕的“書圣”。王羲之十二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父親王曠手中有本《筆論》,于是偷來習讀。其父發(fā)現(xiàn)了,擔心會將家傳泄露出去,便將《筆論》拿了回來。然而醉心書法的王羲之跪在王曠身前,許他研讀,可見王羲之練習書法之心的真切。
王羲之練字的刻苦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在平常的走路吃飯的時間都會被利用來習字。王羲之經(jīng)常是一邊走路,一邊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劃著,時間一久,連衣服都被他劃破了。更為出奇的是,王羲之在練字到忘我的境界時,經(jīng)常會忘記吃飯一事。后來家人送來飯菜,王羲之會很自然的將饅頭蘸上墨水往嘴里送,還覺得味道不錯,渾然不知他的嘴角已經(jīng)全黑了。
據(jù)說,王羲之這么忘我的鉆研書法,還讓他成了旁人羨煞的“東床快婿”。王羲之的伯父王導與同朝的太傅稀鑒是好友,稀鑒就打算從王家弟子中挑選出一位作為自己那才貌雙全女兒的女婿。當稀鑒的管家來到王家看看王家弟子時,因為都想成為稀家女婿,所以他們個個顯得都有點緊張,只有東邊廂房的王羲之仍舊泰然自若地躺在床上,忘我地思索著書法的事情。稀家管家將這事告訴了稀鑒,稀鑒認為這人就是那含而不露書法極好的王羲之,所以就將愛女嫁給了他。
王羲之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墨池是民間流傳著的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曾鞏仰慕王羲之的名號,就去看他,寫下了《墨池記》這篇文章,來闡明取得很高的成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要刻苦學習才能換來。
說的是在臨川郡的東面,有個叫新城的地方,上面有一口低洼的水池,當時王羲之在這里聯(lián)系書法,整個池水都被他洗毛筆的墨水染黑了。
王羲之不做官之后他游覽各地,陶醉于祖國的山水風光中,王羲之晚年的時候,他的書法才漸入佳境,之所以有這么偉大的成就,都是他刻苦練習的結(jié)果,并不是因為王羲之的天賦有多少高。
后人想要模仿的都比不上王羲之,這應該是他們練習的程度沒有王羲之深吧,文章全篇的顯著特點就是以小見大,對于王羲之墨池的故事,作者并沒有花太多的筆法去形容,而是從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落手,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水平高。
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天生的本領要是不去加強也會變得平凡,相反,那些用功刻苦的人,反而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取得成功。
文章的主旨并沒有完結(jié),作者進一步引申出,除了努力,道德上的修養(yǎng)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人被后人敬仰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就是因為他的為人處世,為官的時候讓百姓放心,這樣才會有人記得。
所以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也是潛移默化的,只要平日里多做善事,為他人考慮,那么品德和名聲是可以慢慢積累的。
王羲之被稱為書圣的原因
一是說因為他是一個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王羲之忠君愛國的事情在《世說新語》之中就有記載,他在受到奸人讒言的陷害的時候,王羲之并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的去面對了。即使是死都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王王羲之忠君愛國的思想情操。還有就是王羲之知仁義重孝道。他不論是在朝中做官還是被派到外邊做刺史太守,都能親自處理政務,愛護百姓。他在任會稽內(nèi)史的時候,針對官員的治理和百姓賦役的黑暗做了調(diào)整,努力去推行要謹慎的任人為官,和平均賦役的政策。在旱情嚴重的時候,沒有等朝廷下令就開倉賑濟災民。這就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還據(jù)史書的記載王羲之在任職期間一直是將他的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的時分,一直到他的母親逝世,盡到一位為人子女應做到的孝道,。綜上所述,足以說明王羲之是個道德品質(zhì)高上的人。
二說他是一個學養(yǎng)深厚、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王羲之并不是生而知之,他的學養(yǎng)都是通過他發(fā)奮學習而來的。而現(xiàn)在小時候因為練字洗筆把池塘水都染黑了的故事足以證明他從小就十分的用工?!短m亭序》是他傳世的詩文,這篇文章文辭優(yōu)美,思想深刻,并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這更加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yǎng)深厚的人。說他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無法是因為他的字了,他的字是變漢魏質(zhì)樸書風為筆法精致、美輪美奐的書體,蘊含雄秀之氣。所以世人常常曹植寫的《洛神賦》中那段:“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來表示對王羲之書法之美的贊美。
王羲之的故事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
1.王羲之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