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一生是怎樣
王之渙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生性豪放,常與高適、以描寫邊塞風(fēng)光著稱,他的詩被樂工加工成歌曲后,名動一時。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搜集整理的王之渙的一生是怎樣,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之渙的一生是怎樣
688年,王之渙生于太原一個名門望族,五世祖王隆之是后魏的絳州刺史,曾祖王信則做過隋朝的大官,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王之渙卻并沒有走科舉的道路,以門子調(diào)補冀州衡水主簿。
722年,年已35歲的王之渙娶了冀州衡山縣令李滌之第三女為妻,因為王之渙這個時候已經(jīng)有妻子,而李氏剛剛十八歲,婚后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雖然婚后不久王之渙就辭去了官職,但是李氏絲毫沒有怨言,跟隨著王之渙過著貧苦的生活,后來王之渙再次入仕,但是不幸很快去世,而李氏在王之渙去世之后的第六年也撒手人寰。
726年,王之渙上任冀州衡水主簿,寫出了詩詞《宴詞》、《送別》。但是也是在這一年,王之渙因為受到別人的誹謗,憤而辭官,從此開始了自己賦閑十五年的清貧生活。在此期間,王之渙寫出了《登鸛雀樓》和《涼州詞》。
742年,王之渙再次入仕,成為了文安郡文安縣尉,同年2月24日,王之渙在官舍被因病去世,享年55歲。
743年,王之渙被安葬在洛陽的北原。
王之渙是怎么死的
王之渙死于壯年,在做文安縣縣尉的時候死在任上,最后葬在洛陽。王之渙之前的一份工作是在衡水主簿,當(dāng)時衡水縣令李滌將女兒嫁給了王之渙,當(dāng)時是公元722年,王之渙已經(jīng)是35歲而且已婚有孩子了,李氏18歲,比王之渙小17歲。
李氏嫁給王之渙必定是為這位才子的才華傾倒,二人的感情非常恩愛,成為當(dāng)時的一段佳話。王之渙在家中閑居15年,李氏安貧樂道,跟著王之渙苦了15年,但是毫無怨言,不過李氏不到40 就守寡了,而且王之渙死后6年李氏也病死,因為有前妻,兩人不能合葬。王之渙的生平在史料中鮮有記載,我們后人對他的身世也知道的不多,但是他留下來的6首詩卻讓我們看到了這位才子的盛名不是空有的。
王之渙給我們留下的資料不多,但是他留下的寥寥6首詩歌卻帶給我們邊塞詩的浪漫風(fēng)采,人們大多認(rèn)為《涼州詞》是他的代表之作。王之渙的一生并沒有像許多人那樣追名逐利,反而有俠客之心,這樣的詩人還是很少見的。
王之渙的邊塞詩
王之渙是生于盛唐的大詩人,盛唐的環(huán)境讓詩人更加的契合那個時代,使得詩作繁榮,雖然王之渙流產(chǎn)至今的只有六首詩,但是這六首詩卻毫無疑問的讓王之渙這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王之渙的邊塞詩尤其出名,在其流傳至今的六首詩歌中有三首是邊塞詩,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shù)《涼州詞》。
《涼州詞》這樣寫道:“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在這首詩中作者通過寥寥二十八個字,寫出了邊塞的苦寒,更寫出了戍邊將士們的思念家鄉(xiāng),但是為了祖國的安定不得不戍守邊疆的心境。在這首詩中沒有戍邊苦楚的叫苦連天,也沒有絲毫的頹喪的感覺,而是充滿了積極的意義,采用白描的手法,讓人們看到了一幅邊境講述戍邊的畫卷。
“黃河遠(yuǎn)山白云間”開篇一句就寫出了黃河仿佛是從天上傾瀉而下的恢弘氣勢,讓人感覺到了磅礴的大氣,奠定了整首詩的意境。讓整個詩作,雖然苦字在里面,但是絲毫看不到幽怨的小家子氣。“羌笛何須怨楊柳”這一句則寫出了戍邊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在這句里作者用一個“何須”一個“怨”字委婉的表達(dá)了將士們的離別家鄉(xiāng)之苦,而且也說明了戍守邊疆是一個戰(zhàn)士應(yīng)該做到的責(zé)任,沒有必要怨氣沖天。“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則說明了邊塞之地實在是一個苦寒之地,那里是連春風(fēng)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通過王之渙的邊塞詩《涼州詞》可以窺見王之渙的邊塞詩實在是恢弘大氣之作,也可以看到能夠流傳到今天,至今仍然廣為傳頌,一定是具有頂尖的藝術(shù)魅力的作品。
王之渙的一生是怎樣相關(guān)文章:
1.王之渙是怎么死的
2.古代人的名字解析
4.岑參的生平簡介
5.左宗棠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