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取經(jīng)經(jīng)過多少國家
看過西游記的都知道,唐玄奘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走到了西天,取得了經(jīng)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玄奘取經(jīng)經(jīng)過多少國家,一起來看看吧。
解析玄奘取經(jīng)經(jīng)過的國家
看過《西游記》的人想必對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的經(jīng)歷是非常熟悉的,他們途中經(jīng)過了許多國家,爬山涉水才到得西天求取了真經(jīng)。那么作為唐僧原型的玄奘在西行取經(jīng)的途中經(jīng)過了多少個國家呢?
這得從玄奘從唐代都城長安說起,在太宗貞觀年間,個人是不能私自出境的,當然玄奘向國家申請也是沒有得到允許的,這里并不像《西游記》里面說的是李世民派他去的。但為了自己的理想,他便偷偷從長安出發(fā)了,悄悄過了玉門關(guān)。于是玄奘便開始他的西行之路。
翻閱史書資料,我們了解到玄奘先是過了新疆哈密,沿著天山山腳往西走,第一個國家就是阿耆尼國,隨后又來到了屈支國,之后是跋祿迦國。過著這幾個國家后,玄奘又翻越了凌山,來到了碎葉城,出了碎葉城又來到了颯秣建國,隨后又翻過了鐵門,進入吐火羅。他又轉(zhuǎn)向南邊出發(fā),越過了大雪山來到梵衍那國,再向東走到了犍馱羅國,最后終于來了佛教圣地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由于當時印度的小國比較多,所以他走訪了十多個國家才學到大乘佛法,之后從今天的巴基斯坦向北走,進過阿富汗,到達塔里木盆地,最后才回到長安。
說到這里我們就知道了玄奘取經(jīng)經(jīng)過以下這九個國家:阿耆尼國、屈支國、跋祿迦國、碎葉城、颯秣建國、吐火羅、梵衍那國、犍馱羅國、天竺。雖然和《西游記》中的各個國家名稱不一樣,但我們可以想到,玄奘取經(jīng)是非常艱辛的,經(jīng)歷的磨難也遠非九九八十一難。
玄奘法師的資料
想必大家對玄奘這個人并不陌生吧,因為他是小說《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那么大家對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有多少了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玄奘法師的資料吧。
玄奘法師出生于公元602年,死于公元664年。玄奘是他的法號,也被人們稱為三藏法師,因為生在唐代,所以俗稱唐僧,俗家姓陳,是唐代洛州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做過官,上是東漢時期的名臣陳寔。玄奘5歲死了母親,十歲死了父親,十三歲跟隨哥哥長捷法師去白馬寺出家修行。玄奘很年輕的時候就在佛界具有很大的名氣了,由于當時各派分期嚴重,很難有統(tǒng)一的定論,于是在貞觀三年,也就是公元629年,前往西域天竺國學習更加深奧的佛法。
玄奘西行途中艱難險阻,困難重重,他的行程長達604萬公里,途徑今天的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等地,翻越了戈壁沙漠以及各大山脈高原。到達印度之后,他潛心學習佛法,遍訪名師,終于在十多年后學有所成。之后他便再次跋山涉水回到唐朝首都長安。前后歷時19年。他還帶回來了七百多部經(jīng)書,后來和弟子一起翻譯成漢語,他也成為了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翻譯大師。
西行回來的玄奘法師成為了一代著名的佛教大師,被歷代人們所尊崇。他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翻譯了血多梵文經(jīng)典,對歷史貢獻巨大。他西行不畏艱險的事跡也被人們廣為傳頌,吳承恩以他為原型創(chuàng)作出了我國四大文學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其中唐僧這個形象也深入歷代人們的心中。
玄奘舍利在哪呢
我們在看神話或者佛教題材的電視時,會經(jīng)常聽到舍利子這個詞,那么舍利子是什么意思呢?舍利是梵文音譯過來的,他是指僧人死了以后整個身體,當然在僧人死了之后,頭發(fā),骨頭和骨灰都是舍利,舍利子就是僧人死了火化之后產(chǎn)生的結(jié)晶體。在我們印象中,我國古代最出名的僧人莫過于唐代的玄奘了,那么玄奘的舍利在哪呢?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就讓我們解密玄奘舍利的秘密。
要知道玄奘舍利在哪里,首先我們就要知道玄奘最后在哪個寺廟修行,那么他死后舍利就在哪個寺廟。查閱資料得知玄奘在取經(jīng)回來之后,在唐朝都城長安的大慈恩寺修行,也就是今天西安的大雁塔慈恩寺。根據(jù)考證,大雁塔里面玄奘的舍利是他的頭頂骨,要看到玄奘的舍利,首先要穿過一條長而窄的入地甬道,進去之后先會看到八尊貼墻,以及一座紫銅色的佛像,而玄奘的頭頂骨舍利就在這條甬道的最里邊,當然很少有人進入看到。
接著到甬道的盡頭,引入眼簾的是一座很小的銅制佛塔,在這座小塔里面供奉的便是玄奘的頭骨舍利子。如果用放大鏡細細觀看就能發(fā)現(xiàn),這個舍利子顏色是褐色的,形狀像山。在舍利子不遠處還有一些樹葉,據(jù)說這是印度貝葉樹樹葉,在樹葉上面刻著經(jīng)文,內(nèi)容是《貝葉經(jīng)》,在唐代及后面的朝代,佛家都將玄奘的舍利子和這寫刻有經(jīng)文的樹葉看成圣物。
玄奘的舍利子能保存至今一方面是舍利存放地方隱蔽,另一方面也和歷代佛家的重視有莫大關(guān)系;同樣也提醒今天的我們應(yīng)該提高對文物的重視程度和保護力度,因為它們都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猜你感興趣:
3.玄奘的歷史評價
玄奘取經(jīng)經(jīng)過多少國家
下一篇:對憲章運動的評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