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曬衣的典故故事
阮咸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年輕的時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阮咸曬衣的典故故事,供大家閱讀!
阮咸曬衣的典故故事
阮咸曬衣的故事是這樣的,在西晉那個時候,阮家當時是一個大家族,當然這個家族里有富人,也有窮人。不知怎么的一條大道就明確的區(qū)分了富人和窮人,在一條大道的北面,那里建造的全是高級住宅區(qū),里面住的理所當然是阮姓中的富人,而大道的南則是棚戶區(qū),住的當然就是窮人了。阮咸也窮人,所以住在大道的南邊。每到七月七日那天天晴的時候,阮的人就把家中的衣服拿出來曬。
因為當時夏天陰雨天氣比較多,而七月七日的時候雨季差不多就過去了,當時的住房防潮性能很差,如果在天氣好的時候不拿衣服出來曬一曬除潮的話,衣服就會發(fā)霉的。所以“北阮”富人們都紛紛拿出自己的衣服來曬,一時間花團錦繡,粲然耀眼。這曬衣,衣服自然有好有壞,富人的衣服肯定是綾羅綢緞,這樣“南阮”的窮人們都自慚形穢,因為自己的粗布衣裳肯定比不上富人的衣服,拿出來弄不好還會引來富人們的嘲笑。但是阮咸卻不管不顧,自己拿了個竹竿,把自己的破衣服拿了一件一件挑了起來,曬在了路邊。人們看來,都對阮咸的行為感到奇怪,阮咸卻不以為然的說:“人家都曬衣服,我也不能免俗,姑且就這樣吧。”
阮咸的軼事典故
與豬酣飲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咸到同族人當中聚會,不再用一般的杯子來喝酒,而是用大甕來盛酒,大家一起圍坐,面對面痛飲。當時有很多豬也來喝,它們直接就上去喝了,于是大家就與這群豬一道喝酒。諸位兄弟莫不認為阮咸以放任曠達為德行,唯獨阮籍不這樣看。
騎驢追婢
阮咸原先寵愛姑母家一鮮卑族的婢女,等到他為母親守喪時,姑母要搬到遠處去,起初說要留下這位婢女,當要出發(fā)了,終于帶她走了。阮咸借了客人的驢子,身穿重孝,親自去追她。兩人合乘一頭驢回來,他說:“傳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這位婢女就是阮孚的母親。
命名阮咸
阮咸原先稱為秦琵琶,排列有十三柱。武則天為太后時,蜀人蒯朗挖古墓得到一銅器形狀好像琵琶,銅器身正圓,沒有人能辨認。元行沖說:“這是阮咸所作的樂器。”命人換成木頭制作,再裝上弦,其聲清亮雅致,演奏音樂的人于是叫它“阮咸”。阮咸在晉朝的確因為既懂音樂又善彈琵琶被稱道,《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彈之物與此相似。
阮咸的主要成就
質疑音律
荀勖精通樂理,當時人都稱他是“暗解”。他創(chuàng)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來調整樂律,規(guī)范雅樂。每到正月元旦聚會時,在殿堂奏樂,他自己親自調整五音,音韻沒有不和諧的。當時阮咸精通八音,時人稱他為“神解”。每當因公事聚會奏樂時,阮咸常常在心里批評荀勖的新律調子高,認為調子高就會引起悲哀,就不是興國的音樂而是亡國的音樂,如今音律不合雅樂的規(guī)范,恐怕不是體現盛德的至和之音,必定是由古尺、今尺長短不同造成的。荀勖感到阮咸認為他不合調,視之為異己,便把阮咸調出朝廷任始平太守。
后來有一個農夫在田野耕地時,得到一把周代的玉尺,這便是天下的標準尺。荀勖試著用它來校正自己所制作的鐘鼓、金石、絲竹等樂器,發(fā)現都短了一黍,于是才佩服阮咸的見識高超。荀勖根據新律創(chuàng)作了兩個舞蹈,后來又修正樂器。趕上荀勖去世,沒有完成他的事業(yè)。
元康三年(293年),晉惠帝司馬衷下詔讓他的兒子荀藩修定樂器,用到郊祭和宗廟祭祀中。
阮咸的典故故事相關文章:
1.成語典故精選
3.帶雞的成語典故
4.東晉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