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的歷史劇
歷史劇是根據(jù)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為基礎的作品,因此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應該以歷史史實為基礎。關于編造的歷史劇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編造的歷史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編造的歷史?。撼7稿e誤
一:謚號,經(jīng)常在劇里出現(xiàn)的常識性錯誤。謚號和廟號都是死后才立的,但劇里卻經(jīng)常聽到什么太宗、仁宗的稱呼,真是死人也給氣活了。另外,清朝時候皇帝的年號也不是隨便能稱呼的,不能讓臣民們隨便地直呼“康熙”、“乾隆”之類。
譬如那個孝莊太后,皇子在旁邊喊孝莊孝莊的,這是咒他老祖宗死呢。
二:關于現(xiàn)代人對古代皇帝的稱謂這一點大家必須注意,那就是為什么有的皇帝叫什么什么帝,二有的則稱祖 ,或者宗。
這里面可是大有門道的。
在唐朝以前,大家都把皇帝稱謂**帝,這是謚號。
從唐朝開始,譬如那個唐太宗李世民,這個太宗是他的廟號,而他的謚號則是: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這太長了,不好記,所以就稱廟號了。
而韃清則習慣稱廟號。
三字經(jīng),許多劇集都出現(xiàn)用三字經(jīng)教孩童的場景,但是卻時空穿越得很嚴重。因為三字經(jīng)是南宋才出現(xiàn)的,如果放在早前的時間就嚴重錯誤了。
佛教,同樣地,看過《美人天下》之類的劇集,你應該知道編劇的無知到了什么程度。佛教是東漢時才傳入中國的,但編劇不去好好學習,就胡亂把佛教時間推移到西漢,那是嚴重的歷史常識認知錯誤。其實在此之前的中華大地,人們祭祀的不是佛祖道祖,而是天和地。
五:食物,這個更容易犯錯,譬如玉米、譬如米飯、譬如面條,這些日常食物也是容易出錯的常識。甚至還連食具也是隨便亂用。
六、詩辭,唐詩、宋辭過早出現(xiàn)在前期的朝代,也是因為編劇的文學功底不夠,不了解早期的辭賦和詩歌所致。如果他們能多讀不同朝代的詩辭歌賦,估計這個常識錯誤就不會發(fā)生了。還有成語,也是經(jīng)常亂用的,沒有弄清楚出處和時間,就出現(xiàn)穿越。
七、銀子,許多歷史戲都濫用了銀兩這玩意兒,其實通行于民間的,還是以銅錢為主,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銅錢以及計算方式,普通老百姓哪來這么多銀兩付賬啊!
八、文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重中之重,可是編劇們也不加深究,就隨便在秦漢時期用了“宋體”、“楷體”這樣的后來字體,也是很大的常識性錯誤。
九、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經(jīng)典的戲劇對白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可是這個詞是在朱元璋才開始使用的,平白無故地往前推,每個皇帝的圣旨都這樣用,那就實在太離譜了。
編造的歷史?。捍顽R頭
10
《三國演義》里面蜀漢部隊大纛旗上寫著個大大的蜀字。(這跟倭寇旗子上寫著個倭字一樣搞笑)
11
新版垃圾《三國演義》,全部明光鎧。(這玩意是唐朝才有的,除非是夏侯敦大戰(zhàn)西門慶才可能出現(xiàn)這玩意)
12
《神探狄仁杰》里面李元芳開始是甘南道游擊。(游擊這個官職是明朝才有的,李元芳確實很超前)
13
清宮風云》里面慈寧宮掛的柳永的詞《雨霖鈴》。(那時候只有妓院才掛柳永的詞,孝莊太后要知道導演這樣設計場景,非從墳墓里蹦出來和導演拼命)
14
也是《清宮風云》,一次著名戰(zhàn)役豫親王多鐸率領十萬鐵騎橫掃中原,回來見他哥哥,就說哥看我?guī)Щ貋淼暮脰|西,結果一看,全是唐三彩。(唐三彩是陪葬用的,相當于多鐸拿著給死人用的紙人紙馬獻給攝政王,找死呢吧)
至尊紅顏》李君羨是隱太子李建成的兒子,李世民本來要傳位給李君羨。(李君羨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封左武衛(wèi),武連縣公。后來被李世民干掉。玄武門之變之后為以防后患,李世民將李建成的4子,李元吉的5子全部處決。要是知道他是李建成兒子,他命早就沒了)
16
大明王朝》里面出現(xiàn)了江蘇巡撫。(江蘇是清朝才有的,明朝江蘇安徽合稱江南省,歷史上的兩江總督就是下轄江南江西兩省。不過大明王朝拍得很不錯,這個可以原諒)
17
《日出東方》中毛主席說:“你知道嗎?宋美齡是宋教仁的第三個女兒。”(毛主席要是這個水平他也別去領導革命去了,不知道宋家人看了這個沒,我要是宋家后人非告導演不可,我們家爹啥時候成宋教仁了?)
18
王昭君》里面王莽勸諫皇帝說了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太逗了,范仲淹說得話怎么跑到一千年前去了?)
19
《鄭和下西洋》里面成祖端坐金鑾殿,后面的牌匾上還有滿語……(這個不用說了,成祖完美地預言了龍興遼東)
20
還是《鄭和》,里面有人說了句當年太祖皇帝立朱允炆為太子。(太子是朱標,馬皇后的兒子,后來朱標死了,他兒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21
《大清御史》出現(xiàn)了《卜算子-詠梅》。(毛主席穿越時空來到清代)
22
好多電視劇中出現(xiàn)了任務披頭散發(fā)的任務這尼瑪是游牧民族啊,誰敢留那發(fā)型啊,不要命了,新水滸里面的那個戴總,簡直是不要命,契丹人的發(fā)型......
23
《封神演義》姜尚:“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困乏其身。”(孟子笑了……)
24
搞笑弱智劇《還珠格格》的錯誤太多了,隨便說幾個。開始小燕子在秋闈時被射中,儼然是在北京附近。(木蘭秋闈地點在承德避暑山莊附近,真不知道小燕子跑那干嗎?)
25
身為御前侍衛(wèi)的爾康出征,很瀟灑地套上了一件紅色鎧甲。(清代只有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旗子弟才有資格當御前侍衛(wèi),不知道正紅旗的爾康怎么混進中(和諧)央(和諧)警(和諧)衛(wèi)(和諧)團的)
26
乾隆大聲朗讀著爾康留下的詩:千鑿萬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間。令妃傷感的說:沒想到他們竟寫出這等悲壯的詩句。 (爾康竟然用大明兵部尚書于謙的詩來明志,文字獄第一個滅的就該是你)
27
《武則天》里武媚娘小時候她爸爸喊她:“則天,則天……”(則天是她死后的謚號)
28
電影《鐵血昆侖關》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國(和諧)民(和諧)革(和諧)命(和諧)軍第五軍的將士們向廣西開進,戰(zhàn)士們手里一水的斯登沖鋒槍。(昆侖關戰(zhàn)役爆發(fā)于1939年,斯登槍是1940年才設計出來的)
29、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一集虞嘯卿拿起一挺彎彈夾的日本九六式輕機槍大吼:捷克式輕機槍……(中國導演總分不清捷克式,布倫和九六式)
30.
電影《太行山上》八路軍的官兵頭上都沒有青天白日帽徽。(難怪高桂滋不支援平型關……)
<<康熙王朝>>
1.康熙的孝誠仁皇后姓赫舍里氏,怎么人們一見了她就一口一個"赫舍里"的叫,那又不是人家的名字啊,孝誠仁皇后沒有留下名字,就是編一個也好啊.另外索額圖也不是她的父親,而是叔叔.
2.怎么孝莊太后跟皇太后(康熙的生母)說,咱們博爾吉濟特氏家族如何如何.暈,皇太后姓佟(后改佟佳),怎么又姓了博爾吉濟特了?順治的孝惠章皇后才姓博爾吉濟特,是康熙朝另一位太后,可劇中連她的影子都沒有.
3.順治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啊,出了家都不忘種水稻為人民服務.竟然還能和他兒子見面,我倒.(編劇說順治出家已經(jīng)讓我忍無可忍了)
4.康熙哪有什么孝慈仁皇后?太會吹了.
5.我看見赫舍里氏的牌位上寫的是"孝誠仁皇后",這個謚號可是雍正給的,康熙時她的謚號是"仁孝皇后".康熙最喜歡的就是這位皇后,而不是不喜歡.
6.胤礽不是一出生就立為太子,而在他1歲以后.另外.最主要的四皇子胤禛竟然沒有.
7.董鄂妃說她沒有給順治生下孩子,接著順治就要把玄燁過繼給她,什么嘛,董鄂妃生的四阿哥很小就死了,又不是沒生過.順治后來竟然說董鄂妃對他很好,把他當?shù)艿?可董鄂妃比順治還小1歲呢.
8.孝莊太后把佟妃封為"孝康皇后",還說打今兒個起你就是皇后了.可佟妃根本沒當過皇后,只是從妃子升為太后,死于康熙2年,"孝康皇后"也是她兒子康熙給的謚號.孝莊神機妙算,連兒媳婦死后的謚號也知道了.
9.歷史上有"魏東亭"嗎?應該是曹寅吧,因為曹寅才是康熙小時侯的朋友,所以康熙很重視曹家.
10.怎么藍齊兒開始讓封為"藍齊兒格格",后來又成了"和碩公主"啊.到底編劇有沒有弄清"格格"和"公主"的含義?清朝皇帝之女本來就稱"公主",到了這里又把人家降了一級成了"格格",藍齊兒是妃子生的本來就可封為"和碩公主"的.歷史上也沒有這位公主吧!
11.藍齊兒要下嫁,明珠對康熙說,您的三妹柔嘉公主如何如何.柔嘉公主是康熙的堂姐,比康熙還大兩歲,怎么會是三妹啊!另外又提到一個"恭公主",而人家不是"恭公主",而是"恭愨公主".
就找出這么多了,漏洞百出啊!
<<雍正王朝>>
1 雍正不是改詔篡位,而是無詔奪位.
如果說改詔篡位,篡誰的位呢?怎么改詔呢?
皇四子
今天的"于"字,和古文的,完全不一樣
清廷,的稱謂是"皇四子""皇十四子",后面還要加名字,怎么改
另外,詔書是用汗文和滿文,兩種文字寫的,汗文可以改,滿文你怎么改?
漢武大帝〉 毛病一:司馬遷長胡子
點評:第一集一開始,年老的漢武帝召見太史公司馬遷談話,可是太史公的造型真是把人嚇得一蹦三尺高,畫面中的司馬遷居然是長須飄飄的老者,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司馬遷遭受過殘酷的宮刑,既然受過宮刑為何還會長胡子,見過太監(jiān)長胡子嗎?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毛病二:錯誤讀音連篇累牘
點評:片中上下把“大(音大)夫”統(tǒng)統(tǒng)念成“大(音代)夫”,前者是官職名,而后者是指醫(yī)生,這音一讀錯,朝廷里的宦官全成醫(yī)生了!另外,在第三集里提到要削去吳王的“會稽”郡,那個“會”字應該念“快”,而不能念“匯”。這些讀音錯誤屬于非常低級的錯誤,在一部述說歷史的正劇中出現(xiàn)實屬不該!
毛病三:語言不符合時代
點評:第三集中,袁盎去見竇嬰,和他討論削去吳國豫章會稽兩郡不可行的事,居然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來,要知道這是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所說的話,但此劇竟然讓漢朝的人說出了一千七八百年后才有的話來。
毛病四:對白凈是“京片子”
點評:戲說性質(zhì)的歷史劇,片中演員說現(xiàn)代大白話或者偶爾來幾句地方話可能不會讓觀眾笑話,畢竟是戲說嘛,但喜歡看歷史正劇的觀眾本身就是有一定歷史知識的群體,《漢》劇中充斥著大量的現(xiàn)代大白話和標準“京片子”。難道,繼以標準古文對白著稱又讓人愛看的《三國演義》后,就沒有歷史正劇再能復制經(jīng)典了嗎?
毛病五:片中音樂不倫不類
點評:這是一部歷史劇,還是一部正劇,有好好的古典和傳統(tǒng)音樂不用,竟然用西洋樂和現(xiàn)代電子樂,最好笑的就是在第一集里,竇嬰覲見竇太后的時候,場景音樂居然是用小提琴演奏的節(jié)奏輕快的西洋樂,嚴肅也讓人嚴肅不起來啊!
【還珠格格】
滿語中格格(gege)不是公主,滿語gege翻譯成漢語意思是:姑娘、小姐
五阿哥永琪只是在人間呆了短短的二十六年就撒手人寰了,其實他一點也不專一,一共娶了五位福晉,在劇中的兒子綿憶是五阿哥的第五個兒子
好的,接下來就是關于食物的了
1、地瓜、土豆、玉米。不知道怎么搞的,TVB的編劇好象就知道地瓜、土豆、玉米,讓秦漢時的人們也種植這些東西。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在明朝中期才傳入我國,而玉米雖在明朝中期就已經(jīng)傳入,直到清朝中期才推廣并大面積播種的。
2、葡萄。古裝劇似乎擺在桌上最常見的水果就是葡萄,而一些以先秦為背景的劇集出現(xiàn)葡萄是錯誤的,葡萄是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的成果。
3、西瓜。漢唐時的人吃西瓜那是錯誤的,西瓜原產(chǎn)非洲,在宋朝時才傳入我國,至南宋時才開始大面積播種的。
4、花生、向日葵。這兩樣東西直到明朝才由美洲傳入我國,所以在此前的人們嗑葵花子、吃花生、用花生油都是不可能的事。
5、蘋果。我國古代的蘋果是綿蘋果,有時候古文中所說的奈也包括綿蘋果。綿蘋果口感和質(zhì)量很差,產(chǎn)量也不多,我們現(xiàn)在的蘋果,是在19世紀后期傳入的歐洲蘋果。另外,蘋果這個詞最早見于明朝文獻。
6、蔬菜。以先秦和秦漢為背景的古裝劇中,飲宴的場面經(jīng)常能看到各種現(xiàn)代蔬菜,其實那時人們常食用的蔬菜只有二十多種,而且大部分到了現(xiàn)代,已經(jīng)從蔬菜行列中退了出來,成為野草了。先秦和秦漢的蔬菜到現(xiàn)代還被人食用的只有韭菜、蘿卜、蔥和蒜等幾個品種。
7、茄子、黃瓜和扁豆是在南北朝時傳入我國的(古裝在這里經(jīng)常出BUG);菠菜、萵苣是在唐朝時才傳入我國的;白菜是從東漢時開始種植,但質(zhì)量很差,只到北宋時才培育出高質(zhì)量的白菜;菜豆到明朝時才傳入我國(古裝經(jīng)常在這方面出BUG);辣椒直到明末清初才傳入我國(古裝經(jīng)常在這方面出BUG);西紅柿大概在清時傳入我國,起先作為觀賞植物,到清朝晚期才開始食用。
8、我國北方地區(qū)直到秦漢時,還是把糧食煮成飯或粥吃的,幾乎不吃面食,所以古裝劇在這里出的BUG非常多,經(jīng)常讓那時的人們吃饅頭、水餃、面條之類的面食,下面集中說一下:饅頭,大概在晉朝時才出現(xiàn)饅頭,當時叫蒸餅。包子,最早的記錄還是三國諸葛亮征孟獲時,當時叫曼頭,直到宋代,才叫其包子。餃子,大約在隋朝時才出現(xiàn)餃子。面條,最早的面條其實就是面湯,也叫湯餅,漢時就出現(xiàn)了,而我們現(xiàn)在的條狀面條直到北宋時才出現(xiàn)。
9、棉花。古裝劇中在這方面出的BUG非常多,棉花在西漢時才傳入我國,途徑有兩條,一是非洲綿傳到了新疆,也就是西域諸國,到南北朝時,在西域棉花種植已經(jīng)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另一條途徑是亞洲棉傳到兩廣、云南和福建。直到唐朝時,棉花種植地也僅限于上述地區(qū),產(chǎn)量也不大,棉紡技術也不高,因此棉布還沒有成為當時人們的主要衣料。到元朝時,棉花種植得到推廣,在長江和黃河流域栽種,更重要的是黃道婆對棉紡技術的改革和推廣,最終使棉布在元明時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衣料。
編造的歷史劇
上一篇:比較真實的歷史劇孝莊
下一篇:表演歷史劇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