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服飾禮儀場合不同你挑對衣服了嗎
英國一向注意著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既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下面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英國服飾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英國服飾禮儀
一、樸素的中世紀服飾
中世紀初期,服裝簡樸,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中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系于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這一時期的男裝,現(xiàn)在看來頗有些媚氣,顯得男子腿部修長,肌肉明顯。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我們可以從電影《亞瑟王》中一窺中世紀英國貴族以及武士的服裝樣式。他們穿細麻布,穿意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
10 世紀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是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寬大,衣袖肥而長,頭發(fā)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fā)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于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于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于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
二、華美的近代服飾
從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畫像來看,此時英國皇室的著裝不僅富貴華麗,而且透露出享樂主義的萌芽。天鵝絨的外套上鑲嵌珍珠,頭飾華美,衣領處的蕾絲花邊與頭飾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絲花邊叫人嘆為觀止。整個16世紀的英國君主和貴族都是極其偏愛蕾絲的。
另外,在整個16世紀,英國人服飾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時候,英國人注重帽飾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英國婦女也將著裝熱情較大地傾注于頭飾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應有盡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頭發(fā)在兩鬢上方各纏成一個發(fā)誓,然后分別用發(fā)網罩住,再用一條美麗的緞帶系牢。于是,有人曾恰當地稱其為鬢發(fā)球。發(fā)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據自己頭發(fā)的多少而定,后來有了罩在發(fā)球上的金屬網,發(fā)球大小就可以隨意而定了。15世紀初葉,阿蘭德伯爵夫人,還在鬢發(fā)球上側配裝彎曲向上的金屬絲,一方面用以支撐大面紗,另一方面又構成兩個觸角狀的外輪廓。后來,半圓球狀的鬢發(fā)球演變?yōu)楹惺?,再以后又從盒式演變?yōu)樨悮ば螤?,上面罩以華麗的圍巾。鬢發(fā)球和圍巾都可以按照個人意愿和經濟實力,裝點上各式珍寶。
到了16世紀,貴族的頭飾加入大量文學、戲劇化色彩,極盡富貴、夸張和繁復。英國的16世紀,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向以設計大膽、前衛(wèi)聞名的俄羅斯設計師瓦連京•尤達什金,在2007年就造就了一場16世紀英國宮廷的華美視覺盛宴。大量采用了高檔絲綢和天鵝絨面料,全場偏暗的色系,只用刺繡和金銀飾品來提亮,用羽毛做成的頭飾,叫人感到驚艷不已。
17世紀的英國的服飾,虛心向法國和意大利乃至西班牙學習,,英國處于將歐陸各國優(yōu)點集大成的時代。這一時期,女服也像男服那樣盛行緞帶和花邊。但是,與男子不同的是她們并沒有以緞帶取替珠寶。相反,當時最時髦的佩飾品和衣服上的裝飾,仍以珍珠為最。而且,初期女子不尚戴帽時,高高的頭飾上仍然戴著寶石。女裙的最大變化是,以往撐箍裙都需要撐箍和套環(huán)等固定物,而這時有些婦女已經免除過多的硬質物的支撐,這是一百年來第一次形成布料從腰部自然下垂到邊緣。在從肥大形向正常形過渡的過程中,婦女們常把外裙拽起,偶爾系牢于臀部周圍,這樣其實比以前顯得更肥大。可是由于故意把襯裙露在了外面,因此又給下裳的藝術效果增添了情趣與色彩。這些襯裙都是用錦緞或其他絲織品做成的,上面襯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的還鑲著金邊,自然值得炫耀一番。這種風尚的流行,使得女性們將精力投入到襯裙上,以襯裙的各種質料或顏色(有時穿兩套精美襯裙)來顯示自己不落俗套。當然,盡管這樣,裙子的外形還是相當大的,有很多裙形開始向兩側延伸,事實上這是受到西班牙宮廷服飾的影響。
除此以外英國婦女對佩飾品和服裝隨件的興趣,可以說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首先是頭飾;其次是領口顯露出來的項鏈,凡沒有穿輪狀大皺領的婦女,頸間沒有不戴項鏈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講究,而且無論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里。現(xiàn)今可以在幾個大博物館里看到的手套,一般都會在深色的手腕部位繡上花紋,還有的在邊緣處鑲帶,或是綴上裝飾品。不戴手套的時候,大多是用一個舒適溫暖的皮筒。這種皮筒和皮毛圍巾一起戴,不分男女。另外,上層社會曾流行無論冬夏,時髦的人都帶著扇子。
到19世紀末年,英國進入了最為繁榮的維多利亞時期。在這個時期,英國女性的服飾突出唯美、飄逸、俊秀的特點,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隨著新古典主義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叫人耳目一新。
蘇格蘭傳統(tǒng)服飾
早在兩千多年前,蘇格蘭高地上的蘇格蘭人就穿一種長及膝蓋的方格短裙,在蘇格蘭語中稱為“kilt”(基爾特)。它是一種未經過裁剪的服裝,大概有5米長,裹在人身上,在腰部扎一根腰帶,以此來達到遮蔽身體的目的。腰部以下的部分與現(xiàn)在的蘇格蘭短裙差不多,但是腰以上的部分則是在肩部用別針做出褶皺的效果。這種裙一般是用花呢制作的,布面設計成連續(xù)的方格,而且方格必須完全展現(xiàn)出來。后來演變成飾件較少的小基爾特,也被稱之為“菲里德伯格”,是沿腰部折褶縫制的。穿這種裙子時,前面還要戴一塊橢圓形的垂巾并扎上很寬的腰帶。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xiàn)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男子的傳統(tǒng)全套服裝是:上穿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下穿有褶裥的方格呢短裙,再披上寬格的斗篷。頭戴黑皮毛的高帽,帽子左側插一支潔白的羽毛。腰間佩上一只黑白相間的飾袋或有獸皮裝飾的系于腰間的酒壺,穿著黑鞋,白鞋罩,羊毛襪。此外,蘇格蘭素有“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和“一‘格’一階級“的說法,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于天氣、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在蘇格蘭,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意義,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xié)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制的格子圖案,貴族的身份高貴,他們穿著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貴族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終年不休,戰(zhàn)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xiàn)在的“軍服”。說“蘇格蘭短裙等于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真的一點兒也不夸張。
格子呢是蘇格蘭著名的毛織品,農民們用當地不同色彩、寬度的格子呢制成不同風格的服裝。有些地區(qū)的農婦或漁婦,在襯衣外穿著格子呢女裙,女裙上的口袋還繡著花卉紋樣。頭肩部再披上一條精美的披肩。
緊身胸衣
為了得到細腰,最遲在十四、五歲以前,女孩們在肉體未發(fā)育成熟時就開始整天扎著緊身胸衣束腰,只在晚上睡覺時才解下來,隨著她們對束腰習以為常,胸衣會越扎越緊,經過多年努力,盡管身體其他部分都發(fā)育正常,而腰卻細得象蜜蜂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苛爾塞特教育”。
到了18世紀的巴洛克時代,包括男服在內都時興細腰身,緊身胸衣和裙撐再次流行并達到極盛,但洛可可時代的緊身胸衣在嵌入鯨須的數量和方向上要比巴洛克時期更為突出。在新古典主義時代(1789—1825),女裝造型變得簡練和樸素,緊身胸衣和裙撐曾一度被解除,同時腰線提高至乳下。而到了浪漫主義時代(1825—1850),女裝又重新啟用緊身胸衣,腰線回歸到自然位置。在新洛可可時代(1850—1870),女裝繼續(xù)向束縛身材的方向發(fā)展,緊身胸衣和克里諾林裙撐是整形的必備用具。在接下來的巴斯爾時代(1870—1890),女裝在前面用緊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腹部壓平,同時與后凸的臀墊和拖裾形成對比。這種極端的外形到S形時代(1890—1914)發(fā)展到極致。
洛克克時代,女裝的形式美發(fā)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為了博取男性的歡心和青睞,女人們挖空心思的裝扮自己,這種努力表現(xiàn)在被緊身胸衣勒的纖腰和被裙撐撐大體積的下半身。為了獲得纖弱動人的腰肢,女人們不惜忍受痛苦,天天被禁錮在緊身胸衣里。甚至連那些時髦男子也不例外。為了獲得這種理想體形,她們從身體柔軟、未成熟的少女時代開始,就日日夜夜用緊身胸衣束腰。盛裝時,更是用小一號的胸衣拼命往身上勒,致使胸腹血液流動受阻,坦露的胸口可以看見青色的血管,這也成為當時極具性感和誘惑力的重要美點之一。那些被胸衣勒得透不過氣的夫人、小姐們,為了在心理上消除這種不快,一面把領口開大,一面用扇子煽風來取得一點心理安慰,因此精巧的折扇成為當時仕女們不可缺少的裝飾品。
帽子文化
在英國,民族服飾很有特點。首先是帽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英國紳士的圓頂硬禮帽——“波樂帽”(bowler*hat),它是一種硬胎圓頂呢帽,通常是黑色。傳統(tǒng)上英國要人、名流顯貴都要戴上這種禮帽,文藝作品中一提到B.H,讀者可以立即聯(lián)想到一位英國紳士。現(xiàn)在在各大城市的大街上,這種波樂帽已不多見,但并未消失。黑色圓頂硬禮帽是在正式場合戴的。英國男子在平常也喜歡戴帽子。各種各樣男式便帽,有檐的,無檐的,半截舌的帽,鴨舌帽,不一而足。世界上的警察通常戴大蓋帽,而英國警察則戴黑色窄檐帽,顯得輕便利索。
19世紀文學作品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女性裝飾,無疑是她們頭頂上插著羽毛的大帽子。在亭臺樓閣大花園中寂寥度日的女人們,常常期盼舞會、賽馬會、婚禮的等社交場合以爭奇斗艷。在這樣的場合里,帽子仿佛無聲的語言,低眉或翹首的一剎那,傳達著地位、審美、格調和興致的千差萬別。
幾百年來,帽子給服飾可能營造的“觸目驚心”的戲劇化效果,是人們特別是女人熱衷于帽子文化的根本情緣。帽子能夠表達服飾所不能表達的內容,可以比服飾更加輕巧和容易畫龍點睛,突然間成為視覺中心。帽子可以無限夸張,無限延伸服裝的內涵。
在一般的社交場合,應選擇材質高檔、做工考究、裝飾性強的帽子。在室內可以戴無檐帽,出席戶外宴會的時候宜選擇有帽檐的帽子,出席隆重的場合,如婚禮,就要戴裝飾點綴較多以及材質上乘的帽子。外出旅游的時候,可戴休閑隨意的、色彩鮮艷的太陽帽、運動帽、草帽。工作場合可戴與服裝顏色協(xié)調、造型簡潔的貝雷帽或小檐禮帽。
英國人還認為,長臉型不宜戴高帽子,而圓臉型戴頂端微凸的帽子就比較順眼;個子矮的人戴稍凸的帽子會顯高,而小個子千萬別戴大帽子以免像個“蘑菇”!顯然,在外國人看來,英國人對帽子的講究簡直苛刻。
事實上,英國人關于帽子的禮儀,大部分和歐美其他國家差不多,只是,很多年輕男士對此并不如他們的父輩們那么了解和重視。作為一名現(xiàn)代紳士,至少要知道,在社交場合,可以用脫帽禮向對方表示尊敬。遇到熟悉的人,如果由于雙方間相隔較遠,不能握手致意時,可以輕輕脫一下帽子,向對方微微頷首。這種常用的社交禮節(jié),我們在西方電影里也經常能看到。被介紹給他人或與人道別時,與朋友打招呼時,與女士、長輩、上級談話時,男士也要脫帽。向陌生女士致歉、陌生女士對你道謝、陌生人對與你同行的女士致歉時,可以舉帽或輕拍帽子示禮。在比較莊重的場合,譬如參加重要集會,男士應該脫帽。在進入室內時,男士也應該先脫下帽子表示禮貌。在觀看電影和戲劇時,為了不遮住后排觀眾的視線,一般都要自覺脫帽。在一些需要脫帽的室內場合,一般也會有專人負責存放帽子,因此,取帽時別忘了給小費。
英國軍隊最有標志性的黑色禮帽,帽高18英寸、重1磅8盎司(相當于45厘米高、重0.68公斤),是用加拿大黑熊皮制作而成。環(huán)保團體抗議說,英國皇家御林軍的黑禮帽乃是殘害野生動物的“標志”。皇家御林軍一度改用人造毛皮試制作黑色禮帽,但是衛(wèi)士們反映,人造毛皮黑色禮帽戴在頭上氣悶,而遭遇下雨就粘在一起,不美觀??磥砣绾谓鉀Q這一難題,尚有待開發(fā)更佳的代用品。好在加拿大黑熊皮制作的黑色禮帽很耐用,英國皇家御林軍再戴個十年八年沒有問題。
莫里斯舞蹈服飾和制服
盡管英格蘭是一個有著豐富的民間傳說和傳統(tǒng)的國家,但是它卻沒有十分確定的民族傳統(tǒng)服飾。最出名的英格蘭傳統(tǒng)服飾就是人們在跳莫里斯(Morris)舞時穿著的服裝。現(xiàn)在,在許多鄉(xiāng)村夏季表演民間舞蹈的時候,還能夠見到這種服裝。表演的男子們都穿著典型的傳統(tǒng)服飾:白襯衣、白褲子,戴一頂用氈子或者麥草做成裝飾有緞帶和鮮花的帽子,在綁腿和氈帽上有許多小鐘鈴,小鈴和緞帶的作用是避邪和祈求豐收。這種服裝的變化非常豐富,不同的地區(qū)都有些小變化,也有穿黑色襯衣、黑色褲子的,并在臉上涂黑。舞蹈道具有手杖、劍、白色手帕、鹿角、牛角以及罌粟(象征身體健康)、麥穗(象征豐收和富裕)等等,都帶有英格蘭傳統(tǒng)服裝的特色。傳統(tǒng)的莫里斯舞通常被當作一種儀式,含有與地球起源有關的神秘含義,表演者全部為男性,但現(xiàn)在也有一些女性成員。
英國人十分注重傳統(tǒng)禮儀,衛(wèi)兵們至今仍穿著英格蘭的傳統(tǒng)服飾,鮮紅色上衣,黑色長褲,高頂的熊皮帽子。倫敦塔的衛(wèi)兵仍穿著五百多年前猩紅色的都鐸式制服——一種紅色士兵上衣,緊領,銅扣,有綬帶,胸前有女王的王冠,戴高高的黑色熊皮帽。在節(jié)慶或王室成員駕臨時,穿金黃色制服。再次是英國人的各種傳統(tǒng)的工作服裝和服飾,包括:法院開庭時法官穿的黑袍、戴的假發(fā),教堂禮拜時牧師所披的長袍,歷屆國會開會時女王所穿的白色長裙禮服、戴的王冠(其間坐在前排的“司法貴族”穿戴黑袍假發(fā),“宗教貴族”著翻領紅袍),還有王宮衛(wèi)士所穿的鮮艷的短外衣、黃束腰、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衛(wèi)士的黑帽、黑衣,近衛(wèi)騎士的黑衣、白馬褲、黑長靴。
英國的禮儀文化
絕大多數英國人信奉__,只有北愛爾蘭地區(qū)的一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英國人崇尚紳士風度和淑女風范,講究女士優(yōu)先。在日常生活中,英國人注意儀表,講究穿著。男士外出進行社交活動,都要穿深色的西服,但忌戴條紋的領帶。女士則習慣穿連衣裙。
英國人見面行握手禮。切勿與英國人交叉握手,因為那樣會構成晦氣的十字架形狀,也避免交叉干杯。
在商務談判中,英國人說話、辦事,都喜歡講傳統(tǒng),重程序,十分看重談判對手的身份、風度和修養(yǎng)。
英國人同別人談話時,不喜歡距離過近,一般保持50厘米以上為宜。
在英國,非工作時間就是私人時間,一般不進行公事活動,若在就餐時談及公事更是犯大忌而使人生厭。
英國人送禮一般送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等都是英國人的最愛之物。
忌隨便將任何英國人都稱為英國人,一般將英國人稱為不列顛人或具體稱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等。
英國人不喜歡墨綠色,很忌諱黑貓,若有黑貓從面前經過,就認為預示這個人要遭到不幸。
英國人最忌諱打噴嚏,他們把流感視為一種大病。忌諱用人像作為商品的裝潢。
點擊下頁查看>>>英國禮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