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論文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論文
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已經(jīng)把公共關系應用于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各方面,以指到各類社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有關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論文越來越多,可有用的比較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摘要】
公共關系誕生于20世紀初,是一門現(xiàn)代管理科學與藝術。在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已經(jīng)把公共關系應用于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各方面,以指到各類社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人是各種社會關總和。而人際關系是人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核心內容。當今社會,有才能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不一定都是成功者,究其原因,人際關系使然。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但對一個人而言,人際關系才是第一生產(chǎn)力。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基本含義
一、公共關系的含義
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組織為改善與社會公眾的關系,促進公眾對組織的認識,理解及支持,達到樹立良好組織形象、促進商品銷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銷活動。它本意是社會組織、集體或個人必須與其周圍的各種內部、外部公眾建立良好的關系。它是一種狀態(tài),任何一個企業(yè)或個人都處于某種公共關系狀態(tài)之中。它又是一種活動,當一個工商企業(yè)或個人有意識地、自覺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維持自己的公共關系狀態(tài)時,就是在從事公共關系活動。作為公共關系主體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組合的一部分,公共關系的涵義是指這種管理職能:評估社會公眾的態(tài)度,確認與公眾利益相符合的個人或組織的政策與程序,擬定并執(zhí)行各種行動方案,提高主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改善形象,爭取相關公眾的理解與接受。
二、人際關系的含義
人與人之間相互認知,因而產(chǎn)生的吸引或排拒,合作或競爭,領導或服從等關系。指在某一段時間里與某人經(jīng)常保持的社會接觸。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借由思想,感情,行為表現(xiàn)的相互交流,而產(chǎn)生的互動關系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更廣義的人際關系包含文化制度模式與過程方面亦是社會關系。所以人際關系可說是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xiàn)的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之關系,廣義的說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與社會關系。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一般觀點評述
一、有關公共關系的一般論述
公共關系離不開主體,沒有主題就無法確定是誰和誰的利益而開展公共關系活動。主體就是活動的發(fā)動者、組織者、控制者、實施者和利益者,它在公共關系行為過程中處于主動和主導地位。公共關系的主體是社會組織,盡管有些個人為了某種特殊利益也舉辦公關活動,如競選中的候選人、國家公務員、社會名流等,但他們往往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從事公共關系活動,而是以法人代表的面目出現(xiàn)。全面研究組織行為是社會科學的課題,公共關系學主要是從公共關系活動的角度,對與組織相關的性質進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二、有關人際關系的一般論述: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際交往離不開主題——人,并且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這就不同于人于物打交道。人有思想、有行為、是能動的,因此,人際交往絕非像人與物之間的關系那樣簡單。
人際關系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人們進行交往總是有一定的目的作為驅動因素,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期望而與他人進行交流。無論是想結交朋友,還是為了促成生意,無論是出于崇拜,還是為了迎合,人們總是在交往之前就想好了某一目的,它一直存在于全部的交往過程中,或在交往過程中發(fā)生變化。
人際關系需要實現(xiàn)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互動。人不同于物,因為人有思想,因此,人際交往不是機械的相互作用,而是一種是相互動,而這種互動以信息交流為前提。信息交流是交際的基本手段,是進行交往的前提,沒有信息上的交流,不能稱之為交往。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有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互動,才能繼續(xù)發(fā)展乃至深入發(fā)展下去,否則,沒了思想互動的交往會中斷或停止。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總體比較
在社會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人際關系與公共關系究竟有何區(qū)別呢?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二者聯(lián)系緊密,公共關系以人際關系為基礎,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組織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的和諧與改善。但二者是不同的事物和概念。具體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關系結構不同:
公共關系是由組織、公眾、傳播三要素構成的。公共關系的主體是社會組織,客體是社會公眾,聯(lián)接主體與客體的中介是信息傳播。這三要素構成了公共關系的基本范疇,公共關系的理論研究、實際操作和運行都圍繞三者的關系層層展開。而人際關系就是人們在生產(chǎn)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
二、目的不同
二者的目的不同,公共關系的目的是在社會公眾中樹立組織的良好形象,建立組織與公眾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人際關系的目的是個人與個人結良緣,交朋友,為了實現(xiàn)個人心理需要,建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區(qū)別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區(qū)別在于公共關系的行為主體是組織,人際關系的行為主體是個人;公共關系的對象是公眾,人際關系的對象是私人關系;公共關系是組織的管理職能,人際關系是個人的交際技巧;公共關系較強調運用大眾傳播,人際關系局限于人際傳播,但這只是系統(tǒng)的概括,從理論分析的角度來說,兩者的區(qū)別具體表現(xiàn)為一下幾個方面:
一、在定義上的區(qū)別
從傳播說角度看公共關系是旨在傳遞關于個人、公司、政府機構或者其他組織的信息,以改善公眾對他們的態(tài)度的政策和活動。但又從關系說角度來說,公共關系的實施是一種積極的、有計劃的以及持久的努力,以建立以及維護一個機構與其公眾之間的相互了解。所以從以上兩點我們能看出公共關系的各種定義很多。綜合各種定義,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定義:公共關系是一個設和組織用傳播手段是自己與自己與公眾之間形成雙向交流,使雙方達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適應的管理活動。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反映了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人際關系的變化發(fā)展決定于雙方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人在社會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種關系發(fā)生作用的結果,人正是通過和別人發(fā)生作用而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二、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不同
公共關系是現(xiàn)代社會高度發(fā)展的產(chǎn)物,起源于資本主義高度發(fā)展時期的美國。在其100多年的歷史中,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一體化,不斷在世界各地拓展開來。公共關系于上世紀80年代被全面引進我國,經(jīng)歷了幾番坎坷曲折,現(xiàn)在開始進入成熟、發(fā)展的新階段。
人際關系是社會交往的產(chǎn)物,一切社會關系都建立在人際關系基礎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社會的誕生就意味著人際關系的存在。不過,現(xiàn)代人際關系與古代(傳統(tǒng))人際關系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是有意識的、以個人為價值取向的、在科學原理指導下的人際關系,后者是無意識的、以社會組織為價值取向的、原始本能的人際關系。
三、在交往模式的區(qū)別
在交往模式中我們可以分為公共關系溝通和人際關系溝通。公共關系溝通是指通過組織關系進行、經(jīng)過精心設計和安排并有一定程序、建立在一定的正式社會結構基礎上的信息傳遞和交流。人際關系溝通是指未經(jīng)過設計和安排、沒有一定程序、人們通過私人關系并以個人身份進行的信息交流。在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中,既有經(jīng)過正式安排、以使信息有目的的交流和傳遞的公共關系溝通,又有未經(jīng)設計和安排、組織成員自由進行信息交流和傳遞的人際關系溝通。
四、在傳播媒介上的區(qū)別
公共關系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向公關客體傳播某種信息。如:新聞媒介、實物媒介、人際媒介、資料載體媒介等。人際關系主要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與非語言符號進行溝通交流而形成的關系。 人際傳播的對象可以是群體,可以是一個人,而公共關系的傳播對象則是組織有著某種特定聯(lián)系的群體。
五、工作方式的區(qū)別
公共關系工作是一種雙向傳播過程;公共關系必須尊重事實,及時、準確、有效地
向公眾傳遞組織信息,以真誠換取公眾對組織的理解和信任;公共關系除了向公眾解釋、說服工作外、很重要的職能在于組織的決策層提供信息和咨詢;其目的、動機是公開的,努力使公眾了解、讓公眾知曉的;公共關系工作時做與說的統(tǒng)一,不僅要求組織自己本身做得好,而且要把自己做的好的工作告訴公眾。
而良好的個人關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即公關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際素質與涵養(yǎng)。良好的個人關系必有助于組織公共關系的成功,搞好公共關系工作,免不了要與人打交道,與人相處。
六、傳播方式的區(qū)別
公共關系的傳播模式是根據(jù)傳播過程的反饋模式的原理設計的,并包含了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的基本要素。
公共關系傳播的主題是組織,組織通過傳播渠道,借助傳播媒介,將公共關系信息傳播給公眾,公眾在接受了組織傳來的信息后對組織所作的反饋便是公共關系傳播所取得的結果,這就是信息的循環(huán)傳播過程。整個公共關系的傳播過程,也是一個雙方不斷適應、彼此影響、相互了解與理解的過程。
有意識地開展各種雙向傳播活動對于主體的公共關系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是公共關系主體準確的把握自身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以及其關系的真實狀況。其次,可以使公共關系主體增加選擇能力,擴大選擇范圍,從而提高決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關系的預定目標易于實現(xiàn)。因此,離開了有意識的信息傳播,很難想象主體與客體之間還會存在任何公共關系。
人際關系離不開交往,更離不開信用。人際關系的建立、維持都要投入,人際關系作為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的心理溝通,是主動的、相互的、有來往的。從社會關系的總體上看,人際關系是一種較低層次的社會關系,而公共關系則是從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較高層次的社會關系。與此相適應,它們所采用的傳播手段各不相同。人際傳播與溝通手段一般比較簡單,而公共關系傳播手段相對復雜一些。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聯(lián)系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公共關系指組織與公眾之間的傳播與溝通。人際關系指個人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
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的聯(lián)系具體表現(xiàn)在一下兩個方面:(1)從工作內容上看,公眾關系中包含了許多人際關系。(2)從工作方法看,公關工作需要運用人際溝通的手段,要求公關人員具備較好的人際關系能力。良好的個人關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 因此開展公共關系離不開人際交往。因為所有的公共關系活動都必須靠人開進行,大量的公共關系工作是通過組織的公共關系人員與公眾的交往行為實現(xiàn)的。因此,作為公共關系人員必須掌握人際交往的理論和藝術。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企業(yè)家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專業(yè)知識,而85%是靠他的人際關系與領導能力。由此可見,公共關系和人際關系在社會活動和生產(chǎn)中是相互聯(lián)系的。
公眾關系中包含了許多人際關系,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與其公眾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就告訴我們公共關系是組織與公眾結成的關系,沒有公眾便不存在公共關系;社會組織開展的一切公共關系活動,都是針對著公眾的,不是針對公眾的活動,就不能叫做公共關系活動;社會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依賴于自己的工作對象。
結 論
人際關系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公共關系活動中的重要內容。組織要處理好與公眾之間的關系,求得生存和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就必須開展各種具體的公共關系活動,而大量的公共關系活動的主題都是現(xiàn)實中的具體的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組織公共關系的成功,是公共關系得到長遠發(fā)展.人際關系并不等于公共關系,但是在公共關系工作中如果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在開展公共關系的活動中,便會一帆風順,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去換取別人的優(yōu)勢,以促進自身與公眾的共同發(fā)展,就能調動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所以,開展公共關系活動離不開人際交往,公共關系與人際關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參考文獻】
1.周安華,苗晉平編著, 《公共關系——理論、實務與技巧》(第三版),
出版社, 2010年2月.
2.楊東著,《戴爾•卡耐基人際關系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