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3篇
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3篇
理智的人并不缺乏情感,情感重的人也不乏理智。關(guān)鍵是對待人和事務(wù)要用兩者中的哪一方面更多更深入一些,才會合適。有哪些關(guān)于發(fā)現(xiàn)幸福的日志?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希望能幫到你。
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篇一
愛中總是有某種瘋狂——題記
抬在半空中還未放下的手,走了半路停滯的腳步;話說半句戛然而止的空白:只因我們一個改變的念頭。
有錯嗎,那些未完成的動作?還是對它們發(fā)出的指令的念頭錯了?可是,又是誰定下的標(biāo)準(zhǔn)左右是這個念頭對還是錯呢?
不明白,不想明白。
念頭里的偏執(zhí)像全身武裝好盔甲的武士,刀槍不入。任憑天氣電閃雷鳴佳人甜言蜜語,依然我行我素。是的,我想,每個人的念頭里都有某些瘋狂,我們亦可稱其為沖動或某種程度上的情感。這些瘋狂因人而異,它們被壓抑在自我控制理性中。它們是那么與眾不同,以至于讓他人無法接受。
或許受卡夫卡的影響,曾經(jīng)的我一度想體驗饑餓的感覺,事實上,我也為此付諸了行動??墒?,令我沒想到的是,當(dāng)我宣告不吃午餐,將一日三餐的習(xí)慣改為兩餐時,媽媽立刻表示懷疑,不相信我能堅持下來,并開始擔(dān)心起我的健康;爸爸則發(fā)了火,一再強調(diào)不吃午飯的諸多壞處;而朋友們以為我要減肥,并用親身的例子告訴我這樣做只會徒勞無功。我知道他們是關(guān)心我,可是我該怎么解釋我不吃午飯的目的呢?自嘲似地當(dāng)個笑話講出來嗎?我選擇了我認(rèn)為的最好方式來應(yīng)對;沉默。可或許他們誤解了,以為是他們的道理讓我啞口無言,于是他們繼續(xù)對我輪番轟炸。終于,我搖起了看不見的白旗,宣告投降。為了他們,我只好放棄。正如卡夫卡《饑餓藝術(shù)家》寫道:“饑餓藝術(shù)家想給人解釋一下饑餓的藝術(shù),但從來都沒有感受過饑餓的人,怎么可能會理解?”
在我看來,體驗饑餓并不瘋狂,可當(dāng)爺爺指責(zé)我因沒感受過了解不了他們那個年代小時候由于家里窮要挨餓受凍而不知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時,我還做出了欲哭無淚的表情。
好吧,讓理智戰(zhàn)勝情感吧,畢竟情感就是脆弱的,因為它們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而理智就像眾人齊心協(xié)力縫制的一張大網(wǎng),要抓住一切不規(guī)矩的事物。也好,念頭中的瘋狂既然無力抵抗,就把被捕當(dāng)成一種愉快的享受吧。
“愛中總是有某種瘋狂,”尼采如是說,“但是瘋狂中始終還有某些理性。”
那些沖破不出理性的念頭,就讓它化為一片完整的落葉吧,印在心間,訴說著過去,保留著一份隱秘。這樣,一念之間,就真的足夠了。
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篇二
只要是人,吃的是五谷雜糧,就逃不開一個"情"字。親者如父母兄弟,友者同學(xué)死黨,這一切都是我們應(yīng)該去信任去愛護的。所以當(dāng)感情出現(xiàn)在認(rèn)知事的途中時,我們的思緒便會很紛亂,腦子里一片兵荒馬亂。心的天平總是左右擺,眼也看不分明。
出于天性我們總會偏袒一點和我們有深厚感情的人,然而也不盡然。抗日爭時期,一戶耕讀傳家的人家,母親早年守寡,是村里的小學(xué)教師。兄弟兩,都知書識禮,只落得一表人才。成年后,哥哥加人了共產(chǎn)黨,最后埋骨于青。而弟弟因為留過學(xué),精通日文,竟成了日本人的"翻譯"。日寇掃蕩村莊的夕,那弟弟深夜返家,要接母親去享福。做母親的什么都知道了,但她不露聲,只是做了兒子最愛吃的菜。席間母親言語溫柔,神情歡偷地夸兒子有出息。兒子喝下最后一口酒,母親的淚落進了酒里,那酒里她放了砒霜。然后她收尸體,去村口敲響警鐘。在這兒,理智戰(zhàn)勝了情感,母子深情沒有左右她的認(rèn)人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有些事必須這樣做,哪怕心里血,痛得點點滴滴。
同樣一則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親情的故事里情感卻恰恰戰(zhàn)勝了理智。某大學(xué)理系的講師,精通工程力學(xué)。有一次他講到如果從樓上掉下東西來,千萬不去接,因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耐受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甚至是致命這時,他聽到一聲驚呼,他六歲的兒子正站在三樓的欄桿上,搖搖欲墜。兒失足開始下落,他一個箭步趕上去將兒子穩(wěn)穩(wěn)接住,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說,大壓力下,他雙腿著地成為粉碎性骨折。后來學(xué)生去探望他,問他為何明受傷,還要去接,他說:"在愛里,沒有力學(xué)。
同樣是摯深摯愛,一個因為良知因為愛國忘了親情,一個卻因為親情而忘自己所學(xué)的基本知識。我想情感親疏對認(rèn)知是有影響的,因為有心有愛就偏袒愛護,然而情感究竟讓我們看得更分明還是蒙住我們的眼睛?我無法定論。
也許是更分明吧,堅忍的母親。
也許是沖動糊涂吧,勇敢的父親。
也許,也許,這架天平它平不了。
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篇三
行文,是總結(jié)傾瀉于筆尖的記憶。
因而我們所讀到的好書多半是潤藉了的思緒,平靜了的情感。并在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漸漸平息自我,進入一種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狀態(tài)。
記不起是什么時候開始讀的《理智與情感》,也許它一直安靜地躺在我的枕邊,從中文到英文,從文書到電影,日日年年醉,一歲一心情。小時候的《理智與情感》是枯燥的,兩個女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際遇,相同的幸福結(jié)局。世界上的幸福總是相似的,我從她們身上找到了辛德瑞拉的影子,只是這次的王子不再英俊。于是,一幅英國十八實際的畫卷,成了我童話時代的晚霞,那時候,我仍然相信每個故事都真實可信,每種幸福都理所當(dāng)然。
直到學(xué)會忙忙碌碌地生活,沒有一種東西比讀過的舊書更能調(diào)劑枯燥了,于是,我重新翻開《理智于情感》,看理性的埃莉諾如何以一顆包容篤定的心去撫平所有的苦難,而感性的瑪麗安又是如何學(xué)會理智,學(xué)會成長。瑪麗安曾認(rèn)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愛情,于是她拒絕了布蘭登上校,那個和她一樣知道很多悲傷的曲子的人,也正是她美麗的鋼琴聲打動了上校。然而,人的一生終究有很多次選擇,一次落水并不能阻止我們再次乘船,因為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載著我們的幸??堪?。
相比瑪麗安,姐姐埃莉諾更為理智,她可以與吝嗇刻薄的一目兄弟談?wù)撋馍系氖?,也可以在自己痛徹心扉的時候給予妹妹最真摯的安慰,她甚至能夠祝福愛人的一去不返。最喜歡看埃莉諾平淡溫和的笑容,仿佛能夠消退所有的事與愿違。當(dāng)最后靦腆愛德華回到她的身邊對她說:“我今天來這里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是想告訴你,我的心將永遠屬于你……”最感人的告白從最不浪漫的人物口中說出,一向理智的埃莉諾終于忍不住放聲大哭。而我,也終于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順理成章,幸福,需要長久的等待,更需要始終如一的赤子之心。
一個人幸福與否,只要看她在一天平息后,能不能感受到寧靜,能不能有一種充實和飽和填滿心靈。如果是,時常感傷的人也是幸福的。當(dāng)瑪麗安彈起那首《不要再哭泣,悲傷的泉》,不止是布蘭登上校,書外的我也沉浸在一個失去父親的女孩細水流長的憂傷中,平靜中的憂傷,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看了“理智與情感的勵志日志”的人還看了:
1.勵志日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