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李德毅演講稿:人工智能在奔跑
大家對人工智能還要多想一點,就像我們對科學要有一顆敬畏之心一樣,對人工智能也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我們一定可以與機器人共舞,而且在共舞的過程當中,我想人類還是領舞者。這是央視電視節(jié)目開講啦中演講說的一段話,歡迎查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開講啦勵志演講稿。
開講啦李德毅演講稿:人工智能在奔跑
剛才大家對機器人開車有一點想法,好像總是感覺不靠譜。汽車——這個曾經(jīng)被稱之為改變了世界的機器,今天受到了人們的質疑,最大的問題是,汽車成了人類的第一殺手。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調查,你的親人、朋友、親人朋友的朋友,在這個大朋友圈里,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中會有一個人曾經(jīng)受到過汽車事故的傷害?我看到有人點頭了,人類開車,更多的情況下,不是汽車的動力學性能不好,而是人有更多的智能要釋放,他要看路邊的美女好看不好看,結果壞事了,這叫做注意力轉移。情緒不穩(wěn)定,不是我們注意一點就可以的,因為人是個認知主體,他一定要開小差的,他一定要睡眠的,他一定會疲勞的,所以車禍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人為事故,不是車子不好,所以人們對這個人類殺手是耿耿于懷的。我們發(fā)明了汽車,為什么讓它造成我們的不幸呢?
人們對汽車的最大意見應該是把駕駛者的活,交給計算機、交給人工智能、交給科學技術。所以我們就千方百計地提高無人駕駛的可靠性、安全性。經(jīng)過我們的初步估算,人開車的可靠性是十的負三次方,千分之一;而如果改成機器人開車,計算的結果是十的負五次方,比人開車的事故率會降低百分之一,所以安全問題就解決了。
大家都比較關注剛才看到的那些攝像頭,這些攝像頭大概跟手機的那個攝像頭的價格差不多,一兩百塊錢就可以了。但是,要想看紅綠燈,看高速行駛的障礙物,這個攝像頭還是需要有一些特殊能力的,比如說高動態(tài)。大家知道攝像頭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光照,夜間要開車,大霧天也要開車,所以攝像頭的難度很大。我想告訴大家光有傳感器還不夠,這就是認知的作用,智能車本質上就是駕駛認知的形式化,需要一個腦子來認知。
重點是要講一下駕駛腦。我們去年用一輛大客車和幾輛小轎車,從鄭州到開封實現(xiàn)了全程的無人駕駛。我們課題組利用這么多年的時間專門從事駕駛腦、駕駛認知的形式化,還是嘗到了一些興奮點,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鄭州到開封的實驗成功之后,美國一個叫做“連線”的網(wǎng)站給我們做了個評論,它說:谷歌那個小車子叫smart car(智能汽車),固然性感,大車子也性感,我才知道智能公交車,還可以用“性感”這個詞來形容。在智能駕駛當中,我們實際上走了很多的路程,2012年,我們從北京到天津,在高速公路封閉的道路上做無人駕駛,大家可以看一看這段視頻,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的媒體也很震驚,覺得我們從北京到天津無人駕駛很了不起,其實震驚的不應該是這件事,而是我們汽車的頭頂上沒有頂美國的64線激光雷達。我們用的比較簡單的雷達就把它做到了,我覺得這一點還是值得驕傲的。很多開車的朋友都說開車是個樂趣,是人追求驚喜歷險的樂趣,我們用上海汽車集團的一輛新概念車叫iGS,做了一個賽車考駕照的科目,叫做十八米繞樁,既要快又不能碰到錐形標。你看(視頻),又要快又不能碰到這個錐形標。智能駕駛是個不可改變的方向,我們人要坐在車里面干什么呢?優(yōu)雅地享受移動生活呀,這多好呀。
人工智能六十年了,今天我們來看人工智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到底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今年AlphaGo圍棋跟九段圍棋手李世石下了五盤,四比一贏了,震撼了全世界。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看看這個圍棋現(xiàn)場,我想問一問,圍棋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座的會下圍棋的舉下手,還是少了一點。AlphaGo圍棋能贏,反映了我們人工智能在奔跑的道路上已經(jīng)有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我想了一下,你到汽車裝配廠,到很多生產線去看,都是工業(yè)機器人在干活,這是一個方面,所以我們國家提出了智能制造2025。另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農業(yè)。大家知道由于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城鎮(zhèn)化,使得很多農村人到城里來了,尤其是青年人。中國的下一代農民的平均年齡你們想過沒有,可能是多少歲?
我先告訴你們兩個數(shù)字,日本的農民的平均年齡是65歲,美國的農民的平均年齡是60歲,中國的農民將來可能是50歲。年輕人都出來了,那靠什么呢?下一代的新農民就是無人拖拉機、無人收割機、農用無人機。所以我們可以憧憬一下,人工智能給我們的精準農業(yè)、智慧農業(yè)展示了很好的前景。尤其是服務機器人,我家里有個鬧鐘,六點鐘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叫作叫醒機器人,只不過比較簡單。如果你家里有很多家務活,而一個人有十個機器人為你服務,我們不是可以更加有尊嚴、更加優(yōu)雅、更加有智慧地生活嗎?所以我的觀點是:大家對人工智能還要多想一點,就像我們對科學要有一顆敬畏之心一樣,對人工智能也要有一顆敬畏之心。我們一定可以與機器人共舞,而且在共舞的過程當中,我想人類還是領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