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總打著“這是為你好”的名義來愛孩子
不該總打著“這是為你好”的名義來愛孩子
世上最痛心莫過于,我愛你,卻愛錯了方式。俗話說,愛之深責之切,明明是想表達關心,可出口卻成了埋怨。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然而愛與會愛卻是兩碼事。很多時候,明明父母是想向孩子表達關愛,但詞不達意,就會讓孩子誤以為是責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兒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這些「愛孩子」的話,卻讓他們很受傷!
死扣一:我早就說過
“我早就說過不能吃太多零食,上火了吧!”
“我早就說過慢點走,摔跤了吧!”
“我早就說過少玩手機,近視了吧!”
父母就像一位先知,總能預測到最壞的結(jié)果,孩子也“不負所望”,總能順著我們的預測發(fā)展。
當孩子的執(zhí)拗變成糟糕時,我們說的那句“我早就說過”,本意是心疼和關心孩子。
而孩子解讀到的不是心疼和關心,是責怪——都怪你不聽話。父母用錯詞,孩子會錯意......
如何解扣?
“我猜你現(xiàn)在身體不舒服吧,多喝點熱水?!?/p>
“膝蓋破皮了,你一定很痛吧?!?/p>
“寶貝,我們今天要保護眼睛不要玩手機嘍。”
把責怪變成同情是柔軟的,孩子能感受到話里的寬容。盡管父母的關心里愛多于責備,可孩子只會感受到責備。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責備,孩子越容易較真,你退一步,孩子也會退一步。
讓孩子從壞結(jié)果中體會錯誤,除了警告和責怪,讓孩子自省或許是最好的領悟。
死扣二:“為什么剛剛要那樣…”
孩子的世界很多變,上一秒樂不開支,下一秒就梨花帶雨,剛剛還慷慨大方,過一會就斤斤計較,我們常常被他們弄的不知所錯。
有時孩子鬧的厲害,我們只能把道理放一邊,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了再撿回起來,可沒想開頭就錯了——用錯了開頭語。
之前媽媽陪孩子玩,孩子說奶奶來當壞人,我是奧特曼,我要打敗你,媽媽沒有思索就答應了。
當孩子和媽媽玩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孩子突然生氣了,嚷嚷著說奶奶不遵守規(guī)則,都已經(jīng)放了大招了還不倒下,直接不玩了。
事后我想了解下孩子為什么生氣,不就是個游戲嘛
“為什么你跟奶奶生氣啊”
孩子雙手抱在胸前就是不說話,我又重復了一遍
孩子說“就是不想和奶奶玩!”
我知道這是氣話,就沒有理會
后來我仔細反省了下,可能是我跟他交談時說話的用詞不對?!盀槭裁茨銊倓傄棠躺鷼獍?”為什么一詞聽起來不像是傾聽,更像是在質(zhì)問和指責。所以孩子的回答會含糊中帶點憤怒,假設我這樣問:
“剛才我看到你生氣的哭了,你當時是怎么想的?”
“你對奶奶破壞游戲規(guī)則有什么要說的嗎?”
“你認為是什么原因讓你那么生氣呢?”
把關注點落在了孩子身上,你是如何,你是怎么想的?你認為是什么造成的?這會讓他覺得,我是真心想傾聽他的憤怒。
死扣三:“不行”“不可以”
阻止孩子做有危險的事,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愛??墒切『⒆硬贿@么認為。
“不可以在走路時又蹦又跳。”
“你玩手機時間夠長了,改休息了?!?/p>
“你不可以單獨出去?!?/p>
父母在說這些話,其實是擔心孩子可能會跌倒,傷害眼睛,怕在外邊遇到危險,但是卻忘了告訴孩子“不可以”背后的原因。
明明是愛孩子才剝奪孩子試錯的行為,最后被孩子蠻橫的理解為,拒絕他就是不愛他了。
這樣的死扣怎么解呢?
在說“不可以”前,先清楚說明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導孩子相互討論,共同解決。
“走路時又蹦又跳容易跌倒,不要這樣哦?”
“眼睛太累了,你應該讓它休息下對嗎?”
“外邊車太多,過馬路時有危險,想出去叫爸媽陪你好嗎?”
用稚嫩的語言讓孩子明白為什么不可以做,這比干巴巴的直接拒絕,孩子的心里接受程度會更高。
老人常言“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才手”。打罵真的是愛嗎?我覺得是。但孩子不會買單......
不被接受的愛,等于沒愛。即便付出所有,孩子也只能體會到冰山一角。愛孩子是本能,會愛孩子是技能,這個技能說難不難說容易不簡單。
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愛,那才稱之為愛,一切不被孩子接受的愛,最多算得上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