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孩子但更愛他的成績?
你愛孩子但更愛他的成績?
很多父母的誤區(qū)就是:好成績才代表好人生,我愛孩子,所以孩子應該有好成績,將來才能過得好。這種觀念顯然是錯誤的,那該怎樣給孩子傳達理念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兒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你是愛孩子,還是愛成績?
01
把我的作業(yè),都撕了吧!
8月3日凌晨,南通一名12歲的女孩墜亡。
附近居民稱,女孩當是從五樓窗戶跳下來。
據(jù)悉,女孩今年五年級升六年級,
父母平時對她學業(yè)要求嚴格。
一份疑似女孩兒留下的遺書讓人十分揪心:
我恨你們,把我的作業(yè)都撕了吧。
從為人父母第一天開始,
我們就對那個小小的人兒不自覺生出很多期望:
孩子,你要健康,你要平安,你要快樂……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走入校園,
我們的期望也悄悄發(fā)生了變化:
“你要好好學習,你要考入重點高中,你要考上名牌大學……”
有時候,我們毫不掩飾對“優(yōu)秀孩子“的渴望,
但可曾想過: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有可能會成為他最沉重的壓力?
換句話來說,你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成績?
02
下面的故事,
來自于李小霏老師的真實分享,
她是山東一所中學的老師。
故事關于期望,關于成績,關于壓力:
那天,正好趕上學校公布中考一模成績,這次成績對以后的擇校非常重要,很多學生在辦公室門口徘徊,想早點看到成績。
課間休息時,安安過來找我:“老師,我想和你聊聊,我很害怕?!?/p>
安安是個內(nèi)向的女孩,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
看她局促不安地站在我面前,估計又有什么為難事。
我看著她的眼睛,柔聲說:“非常高興你來找我,你可以告訴我害怕什么嗎?”
安安淚光閃閃,哽咽著說:我考數(shù)學時,有一道題不會做,我當時很緊張,一直糾結(jié)那道題,做后面題的時候,就什么都想不起來了,所以這次肯定考砸了!
說完,她開始失聲大哭........
哭過幾分鐘后,等安安的情緒漸漸平復下來,不再那么激動。
我對她說:看你這么害怕,我們一起來想想有沒有解決方案,好不好?
她點點頭,說出了自己的“害怕“。
原來,一直以來,安安爸爸都以她學習好為驕傲,爸爸的同學朋友都知道安安學習好,以前,爸爸與朋友聚會的時候,只要一說起她的成績,爸爸就非常高興。
我問安安,你的成績好,爸爸高興,意味著什么呢?
安安啜泣著說:意味著爸爸愛我,他開心地笑了,就意味著很喜歡我。
我問她,爸爸愛你嗎?
她搖了搖頭,猶豫了一下說:“我覺得爸爸愛的是成績好的安安?!?/p>
每次她考得不好,爸爸就唉聲嘆氣,看她的眼神也沒有成績好的時候和善。
我問她:“你有沒有問過他真實的想法?他是不是在自責沒有好好能幫助你?
要不我們打個賭。我賭一個漢堡,比上成績,爸爸肯定更愛你。
我讓安安回家和爸爸好好聊一聊:是愛成績還是愛她?在她成績不好時,爸爸為什么要唉聲嘆氣?
安安離開辦公室后,我給她爸爸打了一個長長的電話,細細說了今天和安安的聊天內(nèi)容。
電話那頭,安安爸爸的聲音哽咽了,說:“我并不是這樣的!”
第二天早晨,我剛進辦公室,安安就悄悄進來,把15塊錢放在我桌上。
我問她:“這是什么意思?
她說:老師,你贏了,其實我昨天一看到爸爸,就知道我錯了。
昨天放學的時候,正在下雨,一出校門,安安就看到爸爸淋著雨,拿著一把傘,向門口張望,一看見她,馬上快步向她奔來,“那一瞬間,我就覺得什么都不用問了”。
不過上車后,她還是問了爸爸,爸爸十分肯定說,當然是女兒最重要。
“看來,我誤解爸爸太多了,我爸爸非常愛我!”
我摟過她的肩,說:我的孩子,你真是又善良又智慧。
“老師,我現(xiàn)在的壓力值是零分?!?/p>
我笑著對她說:“你的壓力要是零分,我倒有點焦慮了,學習這件事還是不能放松的,我來教給你一些學習技巧和考場焦慮的緩解方法吧?!?/p>
……
李老師想對父母說:
哪怕成績不好的孩子,
也有很多焦慮,很多渴望,
當有人幫他們看清恐懼后,孩子的內(nèi)心就會輕松許多。
輕松前行,反而更容易出好成績。
故事里的安安,中考成績就很好。
很多父母的誤區(qū)就是:
好成績才代表好人生,我愛孩子,
所以孩子應該有好成績,將來才能過得好。
當家長把愛轉(zhuǎn)化為對成績的期待,孩子感受到的可能就是:
爸爸媽媽不愛我,愛成績。
在孩子無助的時候,父母給予溫暖、支持和信任,是孩子最根本的需求。
我特別希望孩子們能學會自我關懷,能夠關懷到自己,成為自己的大樹。
孩子們需要知道:
我們不能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
可以做的就是確定自己想要什么,
找到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情,
在感到孤獨,孤單,無助的時候,能給自己陪伴與愛。
一項網(wǎng)絡調(diào)查顯示,
“影響兒童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
作業(yè)太多、父母期望值過高和周圍壓力大。
父母過高的期望,并不能成為孩子的前行動力,
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成為孩子的“心理重負”。
很多時候,孩子的焦慮和抑郁,問題就在家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