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有效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的文獻
試論有效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的文獻
摘要:有效教學一直都是教育界的熱點話題,眾多專家,學者已經在定義,特點,方法策略,應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的改革,人們發(fā)現(xiàn)小學課堂效率低下。因此,有效教學再次掀起熱潮。本文綜述了有效教學的多方面研究成果,重點論述了有效教學應用策略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基礎教育課堂上已經發(fā)生了許多積極的變換,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然而,現(xiàn)實的課堂教育實踐仍然存在許多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所謂的“新課堂”仍然明顯帶有師生劇本化情景化的表演法,有些教師只是一味的追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處理和開展所謂的“研究性學習”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的現(xiàn)象仍大量存在,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由于教學設備匱乏,師資水平較低等原因,有效教學難以在課堂高效率的實現(xiàn),尤其是在小學課堂,這種教學的有效性更需加強。所以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們開始順勢研究如何在小學課堂中進行有效教學。本研究也是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對有效教學在小學課堂的應用進行研究,力圖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要想清晰的解釋呈現(xiàn)研究的對象,必須了解有效教學產生的背景,發(fā)展,及相關研究。
為了使有效教學及其應用的現(xiàn)狀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呈現(xiàn)與分析,筆者通過中國知網(CNKI)檢索關鍵詞“有效教學”,時間跨度是1979-2012年,選中數(shù)據(jù)庫為“中國優(yōu)秀碩士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博士學位全文論文庫數(shù)據(jù)、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范圍是“教育與社會科學”??偣矙z索結果是3071 條。通過整理分析和篩選,共得到論文25篇,其中優(yōu)秀博士論文6篇。優(yōu)秀碩士論文15篇。另外參考了關于有效教學的專著等。
1、有效教學產生的背景及發(fā)展
有效教學理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從教學經驗總結,到教學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學理論的形成。這一進程是人們對教學實踐活動認識不斷深化、不斷豐富和不斷系統(tǒng)的過程,其中系統(tǒng)化是有效教學理論形成的標志。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后,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xiàn)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有效教學的提出也是“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之爭的產物。教學是藝術,這是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它倡導教學是一種教師個性化的、沒有“公共的方法”的行為,一種“憑良心行事”的“約定俗成”的行為,主張影響教學過程的因素是復雜的,教學結果是豐富的,難以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但是,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fā)展,人們才明確地提出,教學也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如程序教學、課堂觀察系統(tǒng)、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分析。教學效能核定的指標體系以及教學行為——結果變量等。有效教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益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2、 方方面面,豐富多彩的現(xiàn)狀研究
(1) 有效教學基本概念的界定
1.定義
欲討論有效教學的應用,我們便不可忽視核心概念的界定。對這一界定,目前學術界出現(xiàn)了多種視角。先看一下什么是有效再看有效教學的定義。
所謂“有效” ,主要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的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第一,從教師實踐的角度看,“有效教學即教師能夠有效講授,有效提問并傾聽,有效激勵學生的教學”。說來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所以這個概念廣為接受。
第二,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看,“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效益,而教學是否有效,關鍵要看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fā)展,而不是教師是否教完了教學內容”。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來給有效教學下定義,可以更全面的解釋有效教學。
第三,“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最優(yōu)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
第四,從有效教學內在的結構看,“表層上,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形態(tài),它兼具了一切好教學的外在特征;中層上,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思維,是潛藏在好教學背后的教學邏輯;深層上,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理想、境界”。實踐有效教學,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轉化成有效的“思維”,再轉化為一種有效的“狀態(tài)”。
有效教學理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從教學經驗總結,到教學思想成熟再到有效教學理論的形成。這一進程是人們對教學實踐活動認識不斷深化、不斷豐富和不斷系統(tǒng)的過程,其中系統(tǒng)化是有效教學理論形成的標志。但是對有效教學的界定,學術界目前尚無定論。
2. 特征:仁者見仁
關于有效教學特征,可是眾說紛紜。姚利民 教授把有效教學的特征歸納為九個方面。 這九個方面分別是:正確的目標;充分的準備;科學的組織;清晰的講解;飽滿的熱情;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融洽的師生關系;高效地利用了時間;激勵了學生的學習。
宋秋前教授 認為有效教學的特征有五個: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目標; 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tǒng)一;教學有效知識量高;教學生態(tài)和諧平衡;學生發(fā)展取向的教師教學行為。
還有學者認為有效教學的特征可以歸納為六個。分別是關注學生全體;關注教學效益;關注側性量化;實施反思教學;有效教學核心;有效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