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yè)道德小論文范文參考
教師職業(yè)道德小論文范文參考
教師職業(yè)道德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知識分子職業(yè)道德之一。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教師職業(yè)道德小論文范文參考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師職業(yè)道德小論文范文參考篇1
淺析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建構的途徑
[摘要]教師在教育中承擔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這就要求其應具備與之相適應的職業(yè)道德。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建構途徑是熱愛本職工作,獻身教育事業(yè);遵循教育規(guī)律,旨在教書育人;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秉承傳統(tǒng)“史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歷史教師只有具備這種“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yè)道德,才能無愧于“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這一“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職責。
[關鍵詞]歷史教師 職業(yè)道德 建構 途徑
道德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xiàn)象。“道德”一詞最先見于古代教育家荀子《勸學篇》中“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①現(xiàn)代意義的道德主要指人們應當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或規(guī)范,有時亦指個人的思想品質、修養(yǎng)境界、善惡評價以及風俗、習慣和教育活動等。教師職業(yè)道德亦稱之“師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wěn)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
歷史學是一門研究和闡述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及其規(guī)律的人文社會科學,它具有“以史鑒今”、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先生曾說:“教歷史的真諦是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做人。”教學生學做人,歷史教師首先自己應該學會做人,做一個敬業(yè)愛崗和有道德的人,用自己的師德去鑄造學生的靈魂。本文旨在探究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建構的途徑,以期為歷史教師師德培養(yǎng)提供參考依據(jù)。
一、熱愛本職工作,獻身教育事業(yè)——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
“以身立教”,熱愛本職工作,歷史教師才會有工作動力和教學的興趣,才有能力打開學科知識的寶庫,形成博學多識的專業(yè)知識結構,逐步提高文化素養(yǎng)水平,這需要歷史教師有吃苦奉獻的精神。唐代教育家韓愈就認為“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而“勤”的標準在他看來,即求學問必須做到夜以繼日,日積月累,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就提倡:“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歷史教師必須繼承和發(fā)揚這種“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和清貧,不追求功名利祿,刻苦鉆研業(yè)務,精益求精,才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正是歷史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的具體體現(xiàn),學高才能為名師,有名師才能出高徒。
歷史教師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才會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并將自己全部的知識和才華,無私奉獻給學生。古代教育家孔子從教四十余年,在游歷各國被困于蔡陳之際,斷糧七日,從學弟子皆病倒不起,但其仍誦講不輟,這種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獻身精神,成為歷代教師的楷模。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就提出史家必須具備“才”“學”“識”的標準。在劉知幾看來,只有具備“才”“學”“識”的素質,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史家。為此,他身體力行,潛心研究,數(shù)十年如一日,著《史通》,開創(chuàng)了我國史學評論的先河。
歷史教師應以他們?yōu)榭?,甘為人梯,為祖國的歷史教育事業(yè)而獻身。目前,將教育事業(yè)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具有獻身精神的歷史教師甚少,許多歷史教師僅把它作為一種職業(yè)、一種謀生的手段,這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規(guī)范相比較,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歷史教師必須確立以教為樂、以教為榮的思想和以教安身、以學立命的志向,獻身歷史教育事業(yè),熱愛本職工作。
二、遵循教育規(guī)律,旨在教書育人——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
文藝復興時代詩人但丁有句名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卻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不足。”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則要求其既教書,又育人,將“傳道,授業(yè),解惑”統(tǒng)一于歷史教育之中。若要教好書育好人,歷史教師必須懂得教育規(guī)律,認真學習和研究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育學的理論,在實踐中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自覺把教學與教育結合起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之以志,導之以行。“育人”絕不是空洞的說教,必須寓情于理,情理統(tǒng)一。如一位歷史教師在講授《科學共產(chǎn)主義誕生》這節(jié)課時,剛寫完標題,一位女生就立即表示19世紀產(chǎn)生的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過時了,講它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意義了。這位教師馬上意識到學生思想深處的問題,但又不能壓制和批評她,必須做到以理服人。教師笑著問她是否讀過讀馬克思的原著,她作了否定回答,教師接著問:“既然你沒讀過,怎么就知道馬克思主義早就過時了呢?”她回答道:“人家都這么說。”教師機智地表示:“我也是‘人家’之一,我也有個人的看法,你愿意聽嗎?如果你不同意我的看法,課后我們還可以討論,各抒己見。”
這位女生表示:“愿意聽。”這樣,教師消除了她的逆反心理,全班同學也都聚精會神地聽教師講他的“個人”看法。這一案例說明學生思想上的問題,是不能用類似壓制批評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解決的,這樣只會壓而不服。教師只有采取說理的方式,耐心教育,以理服人才能收到育人的功效。歷史知識本身就具有科學性、階級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相統(tǒng)一的特征,歷史教師要深入挖掘其學科內(nèi)容中豐富的育人因素,通過寓教育于知識傳授之中的途徑,提高教書育人的有效性。青年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其思想有著一定的可塑性,這正是歷史教師育人的有利因素。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的體驗之中,情感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思想發(fā)生升華,行為得以變化,從而真正使教書育人的目標落在實處,這正是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突出表現(xiàn)。
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規(guī)范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是構成教育的基礎。古代教育家孔子正是出于對學生真摯的愛,才能對其志趣、性格、思維、能力如數(shù)家珍,有著深刻的了解,促使他在教學中“誨人不倦”“因材而施教”。為使學生“成人”,孔子還十分強調學生要接受嚴格的意志鍛煉,要做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②。他還提倡學生要有松柏精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③即一個人就應像松柏一樣能經(jīng)得冬天嚴寒的考驗。 歷史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就要了解、關心、愛護他們,設身處地為其著想。教育家葉圣陶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只把功課教好還不夠,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如果歷史教師對學生具體情況心中無數(shù),缺乏了解,就難以構筑心靈情感之間的橋梁,更談不上從學生個性特征出發(f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情感是制約歷史教師影響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師生之間有充分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關系,創(chuàng)設了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彼此之間就能產(chǎn)生親近感和認同感,學生也就愿意和其交朋友,從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了解和關心學生,是歷史教師熱愛學生的起點。
熱愛學生的途徑:一是歷史教師要誨人不倦,不求索取,無私奉獻。二是歷史教師要對學生尊重和信任,公正與民主,這是溝通師生之間情感的橋梁。尊重學生就是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尊嚴和內(nèi)心世界,信任學生就是信任他們的才華、智慧、理想。在此基礎上,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三是歷史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嚴也是一種愛,對他們不遷就、不放任、不溺愛,愛寓于嚴,而嚴又應出于愛,嚴愛相濟才能教育好學生,嚴師才能出高徒。四是歷史教師對待學生要細致耐心,循循善誘。耐心是教師職業(yè)道德必備的條件,學生的成長因各種因素制約而顯示出復雜性和長期性,這需要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循善誘,啟迪學生的智慧,期待每個學生的成才和成功。
四、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表現(xiàn)
“身教重于言教”,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所謂師表,就是教師的行為和品質應成為學生的表率和榜樣。古代教育著作《學記》曾記載“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而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學”④,指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師嚴”,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教師肅然起敬,感到教師的學識、品格、行為都值得敬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做教師的“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如果教師其身不正,缺乏師德,學識與品格一無所敬之處,就難以為人師表而使尊嚴盡失。
歷史教師只有嚴于律己,言傳身教,才能做學生的表率和榜樣。學生這種“向師性”的特征,要求歷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注重自己的形象,既重“言傳”,更重“身教”。不僅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更注重用自己的品格育人。實踐證明,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師,“其身亡而教其存”。也只有在學生心中長存、深受學生愛戴、有威信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和社會的信任和尊重。以身作則,是歷史教師為人師表的具體體現(xiàn)和要求,這需要其具有遠大的理想、誠實正直的人格、勤奮好學的作風、積極進取的敬業(yè)精神、遵紀守法的行為、文明禮貌的素養(yǎng)、為國育才的責任感等。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以自己的理想、信念、情感、人格、學識、風范、行動去影響、感染、教育和激勵學生,以充分發(fā)揮其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效果。
五、秉承傳統(tǒng)“史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具體化
“史德”原指著史者之心術,即史家所應具備的剛正不阿、秉筆直書的品德。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可謂秉筆直書的典范,“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⑤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認為,好的史書必須以“實錄直書為貴”,做到“善惡必書”“不掩惡,不虛美”,絕不可“飾非文過”或“曲筆誣書”。清代史學家章學誠其著作《文史通義》中也認為:“欲為良史者,當慎辨于天人之際,盡其天而不益以人。”⑥史家若缺乏“史德”,就會在著史時趨炎附勢,曲筆誣書,為尊者、親者諱。魯迅先生將秉筆直書總結為我國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由此可見,秉筆直書是我國史家的傳統(tǒng)美德。
用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待傳統(tǒng)“史德”,就是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充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突出歷史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客觀地揭示歷史事實的真實面目;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意識,以更好地發(fā)揮“以史為鑒”和“資政育人”的社會功能。今天,歷史教師只有秉承史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嚴謹治學,善于堅持真理,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去研究歷史、分析歷史和講授歷史,才能在教學中用正確的思想指導學生,用堅定的信念鼓舞學生,用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用正確的行為引導學生,使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同樣,歷史教師只有秉承傳統(tǒng)“史德”,才能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勇于修正錯誤,“擇其善而從之”。對于學生的不同看法,對于學生言之有理的意見,甚至對于學生的尖銳批評,都應該善意接納并給予鼓勵,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對于自己講授中的錯誤,要勇于修正,并認真尋找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以免“誤人子弟”,這正是歷史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具體體現(xiàn)。
[注釋]
?、倭簡⑿?荀子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3:8.
?、冖蹢畈?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2:95,95.
?、苁Y伯潛.十三經(jīng)概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89.
⑤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738.
⑥章學誠.章學誠遺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40.
教師職業(yè)道德小論文范文參考篇2
淺談教師職業(yè)道德所思
摘要: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教師職業(yè)活動范圍內(nèi)具有教師職業(yè)特點的行為規(guī)范和職業(yè)要素。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重任,應該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
關鍵詞:忠職敬業(yè);為人師表;嚴中有愛;精通業(yè)務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命運。教師是人類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yè)本身決定著教師應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教師職業(yè)道德是教師職業(yè)活動范圍內(nèi)具有教師職業(yè)特點的行為規(guī)范和職業(yè)要素,也是教師對學生一片愛心的體現(xiàn)。教師既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又要為人師表,以完美的形象去影響教育學生,從而產(chǎn)生特定的行為規(guī)范和職業(yè)道德要求。作為人民教師,我們肩負黨和人民交給的重任,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職業(yè)道德要求,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獻身教育,忠職敬業(yè)
任何行業(yè)高尚的職業(yè)道德,都來源于一種對社會的奉獻精神,教育事業(yè)是為祖國培養(yǎng)接班人,為億萬人民群眾謀幸福的事業(yè),因此教育事業(yè)是光榮而崇高的事業(yè),但是教育工作是平平凡凡、瑣瑣碎碎、默默無聞的,作為教師,我們要獻身教育,要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獻身教育,是人民教師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體表現(xiàn),這是履行其師德要求的思維基礎和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自覺地履行師德規(guī)范,為人民教育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勞累的、繁雜的,作為一名教師,要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要熱愛和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要牢固樹立“獻身教育,忠職敬業(yè)”的思想,要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青春與生命獻給這一事業(yè)的信念、決心和勇氣,不怕苦、不怕累,不計報酬,不圖名利,踏踏實實,忠職敬業(yè),要具有實干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甘愿為接班人的培養(yǎng)、為祖國的前途和將來做出貢獻。
二、完美形象,為人師表
所謂“為人師表”,是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傳”,人民教師應是表里如一、言傳身教,每位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這是社會主義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又一主要要求??鬃幼鳛榻處?,最早倡導以身作則,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道理,而最可貴的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是為人師表的主要表現(xiàn)。在學校這個教書育人的場所,學生最相信的是教師,最崇敬的是教師,最依賴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是高大的、完美的、純潔的,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時時刻刻無不沖擊著他們的心靈,無不指引著他們的行為,無不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學校是培養(yǎng)造就人才的大熔爐,各項工作及生活方面都有一套規(guī)章制度,教師務必要經(jīng)常要求、強調學生嚴格遵守,對于不能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學生,教師往往要進行批評教育。
對此說來,教師是否考慮到自己要模范遵守呢?比如: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教師是否準時到教室進行上課呢?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教師就要帶頭參加勞動。教師只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影響學生,才能轉化他們的思想,使其行為得到轉變,只有教師能正自身,在學習、生活及道德情操等方面作出榜樣,那么學生也一定能在某種程度上“不令而行”。教師應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文明自己的語言,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完美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
三、熱愛學生,嚴中有愛
熱愛學生,是教師在一種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誠摯的親密感情,是教師最寶貴的職業(yè)情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愛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學生都有對愛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愛,當教師滿足學生這種需要時,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轉化為學生自身學習和進步的內(nèi)在動力,可以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客觀情景和氛圍,可以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心靈互相溝通的橋梁。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當處處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一片火熱的愛心,沒有愛就不會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熱愛學生,就不能對學生溺愛、遷就和放縱,要嚴慈相繼、嚴中有愛,使學生對自己敬而愛之;熱愛學生,就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加倍愛護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熱愛學生,不能事事包辦代替,使學生成為無用之人,而是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注重其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敏捷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具有流暢的、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正確的、完美的實際操作能力;熱愛學生,不能忽視德育,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及法制教育,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四、勤奮學習,精通業(yè)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和義務,教師要把人類的知識、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勤奮學習、精通業(yè)務,掌握教學規(guī)律,這是關系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與業(yè)務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學習教學大綱,認真鉆研教材,精通教材,了解全書的編制意圖,明確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教學內(nèi)容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分析教材中哪些是重點,是主要的和本質的論述,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nèi)容,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同時還要查閱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來充實教材內(nèi)容,只有這樣,才能統(tǒng)領自己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應該精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方法,是教法和學法的統(tǒng)一,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與學的相互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根據(jù)所確定的教學目標、任務、教材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好相應的教學方法,對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提高教學效果、質量等起著重要作用。
五、取長補短,團結協(xié)作
教師的工作既較多地表現(xiàn)為個人的腦力勞動,但同時也是一種集體的活動,這就要求每個教師既要發(fā)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要發(fā)揚互相學習、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教師在工作和學習中,需要自己刻苦鉆研、認真探索、大膽實踐,但更需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團結協(xié)作。
人民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而且擔負著祖國的重任。教師要把“教師職業(yè)道德”看作是自己的準則,是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是自己本職業(yè)的要素,應主動地、嚴格地、自覺地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光榮的“人民教師”的稱號,才能完成黨和國家交給自己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