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

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現代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趨勢。它既是高等教育本質特征的重要體現和內在要求,也是現代社會發(fā)展所必然要求的適應性特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供大家參考。

  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范文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然途徑。中國礦業(yè)大學的“國際化”辦學理念以優(yōu)勢專業(yè)為中心,在學生國際流動、教師國際流動、教學與課程的國際化、國際合作研究以及合作辦學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礦業(yè)大學 國際化 優(yōu)勢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09-02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一個國家及其高等教育機構為因應全球化背景而在戰(zhàn)略上設定國際前沿目標并付諸行動的過程;在實施層面表現為具體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及其效果。[1]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本質是按照國際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準則和規(guī)范指導辦學,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從而提高一國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機構辦學水準,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理解能力的人才的過程。[2]

  中國礦業(yè)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作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辦學歷史、特色鮮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對我國煤炭能源行業(yè)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引領和支撐作用。[3]近年來,中國礦業(yè)大學在對外交流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分別被江蘇省授予2013年 “江蘇省外國文教專家研究會先進集體”和“江蘇省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先進學校”的稱號。本論文集中討論了具有礦大特色的國際化道路,同時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

  一 國際化的辦學實踐

  1.學生的國際流動

  中國礦業(yè)大學一直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積極擴大出國留學學生和來華留學學生的規(guī)模,形成了雙向流動的合理格局。學生的國際流動是大學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礦業(yè)大學的留學生數一直呈現遞增的趨勢,目前有在校留學生180余人。就留學生的層次分布而言,大部分為學歷生(degree-seekers),而非非學歷生數(non-degree seekers)。在學歷生中,本科生的數量最多,一直占據主體地位。從方向上看,學生流動分為流入(國際留學生)和流出(本國學生接受時間不等的海外學習)兩種形式。2013年,國際部會同教務部,設立出國留學獎學金,選拔了126名出國留學預備生。

  同時國際部積極推進各個研究生、本科生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中加MBA項目、格里菲斯大學土木工程本科項目、墨爾本皇家理工建環(huán)本科項目、俄羅斯獎學金項目、美國全球優(yōu)秀本科生項目、奧爾登堡大學交換生項目以及其他多個校際交流項目派出學生100多人。在鼓勵本校學生短期訪學的同時,2013年學校設立了來華留學生獎學金,鼓勵更多留學生選擇礦大為他們的學校。這一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當年招收留學生54人,其它各類學生29人,留學生在校生規(guī)模達到170人,較之前有了增長。[4]

  2.教師隊伍的國際化

  中國礦業(yè)大學的國際化道路還體現在學校對師資力量國際化的重視。師資力量是衡量大學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直接影響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方向,也影響著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目標。世界上許多高水平的著名大學,師資力量往往都是高度國際化的。中國礦業(yè)大學采取了培養(yǎng)與引進并行的辦法來促進教師隊伍的國際化。

  首先,中國礦業(yè)大學國際交流處經常組織教師及行政人員的短期訪學工作為便于教職工赴海外進行學術交流,中國礦業(yè)大學國際交流處積極主動協調學校相關部門,對學校因公出訪審批手續(xù)進行了簡化,同時推出了《中國礦業(yè)大學出國(境)人員管理辦法》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我校處級以上干部因公臨時出國(境)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等政策,在嚴格規(guī)范外事管理的同時,為教職工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學校累計派出111批次因公出訪團組,共計296人次赴海外參加國際會議、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研究或考察訪問,比去年同期增加49%。此外,學校停辦多年的管理干部和教師團組海外進修項目也得以重新啟動執(zhí)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校教職工自覺對外交流的主動意識逐漸增強,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5]

  其次,中國礦業(yè)大學國際交流處加大聘請外籍教師的力度。他們的加入,大大豐富了教師學術背景的多樣性,同時提升了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通過積極拓展聘請渠道、強化服務措施等舉措,學校2013年重點工作之一――聘請15名語言外教的任務順利完成。這些英語、德語外教分別承擔了英德語言專業(y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公共英語、同時承擔了研究生英語及孫越崎學院等的語言教學任務,教學效果良好。此外,2013年,學校還接待了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奧地利、英國、丹麥、日本、韓國、南非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知名專家和學者200余人次來校合作交流。 [6]

  在優(yōu)化本土教師學源背景的同時,學校還采用多種形式,積極引進國外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和智力資源。學校2007年獲批的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111計劃)項目“煤炭資源開采與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繼續(xù)由國家重點資助并實施。2013年,學校聘專引智經費實現360萬,其中含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即“111計劃”項目3項,引進海外高層次文教專家重點支持計劃項目2項,另外今年申報的第四個“111計劃”――“深部地下工程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已獲批執(zhí)行。[7]

  3. 教學與課程的國際化

  一個學校的國際化不但體現在學生和師資的多元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要實現教學的國際化。1996年,OECD將“課程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義為“一種為國內外學生設計的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能在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社會工作環(huán)境下生存的能力。”西方學者莫里斯哈拉雷(Maurice Harari)認為,課程國際化不僅包含外語訓練和國際區(qū)域研究學科的發(fā)展過程,而且還包含將全球視野引入一般學科的“學科普遍化”過程。[8]   我校根據不同學科專業(yè)的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穩(wěn)步推進雙語教學。2010年《中澳學院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列為校教學改革項目,與國際接軌的培養(yǎng)方案、教學計劃與課程大綱制定并實施,3位外方合作高校教授為中德學院、中澳學院授課,國際化辦學取得新進展,每個專業(yè)在學生進入大學三年級以后會開設專業(yè)英語課。但是和其他項目相比,教學上的改革力度較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教材單一,接觸不到原版教材,雖然引進了外籍教師,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和課程國際化的問題。

  4.國際合作研究

  在科研方面,中國礦業(yè)大學近年來積極推進本校優(yōu)勢專業(yè)的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提高教師與學生主持、策劃、參與重大國際項目的能力;同時依托國際會議,促進科技和學術成果的國際交流。2010年9月17日,我校校長葛世榮率團出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2010年世界能源論壇大會并向來自世界各國的700多位與會者發(fā)表了題為“中國未來能源與潔凈煤技術”的演講。2010年3月15日至3月22日宋學鋒副校長等一行七人于赴德執(zhí)行考察訪問任務,主要是落實“中德共建徐州生態(tài)示范區(qū)合作推進會”中煤礦安全設備物聯網、城市系統(tǒng)物流規(guī)劃、節(jié)能減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四個產業(yè)化項目。 [9]

  5.國際合作辦學

  國際合作辦學也是中國礦業(yè)大學國際化戰(zhàn)略的一部分。2010年我校先后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奧爾登堡大學、波鴻工業(yè)技術大學、德國RWE公司、澳大利亞巴拉瑞特大學、臥龍崗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合作單位分別簽訂了教育科技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目前,學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強的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國際協同模式,成立了國際學院,建設了中澳礦業(yè)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平臺,聯合10多所國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發(fā)起成立了“國際礦業(yè)、能源與環(huán)境高等教育聯盟”。美國南達科塔礦業(yè)學院發(fā)起成立的全美礦業(yè)高等教育聯盟擬以團體會員方式加入,聯盟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2013年,學校新簽約海外合作高校10所,續(xù)簽7所。其中,新簽約澳洲高校1所、續(xù)簽4所;亞非高校新簽約4所; 歐美合作高校5所、續(xù)簽3所,布局日趨合理。同時,根據學校要求,結合各單位對外交流實際情況,各學院及重點實驗室分別選取了5家合作伙伴作為重點交流對象。目前,各學院及重點實驗室基本實現至少與海外2家以上的高校或研究機構建立了實質性合作關系,使得我校國際交流工作更加務實。 [10]

  二 中國礦業(yè)大學國際化辦學的特點及其問題

  中國礦業(yè)大學國際化辦學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方式不斷豐富。從最初的單純引進少量外國留學生,公派留學生,教師短期訪問合作等方式發(fā)展成一套全面的,多渠道的,多層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模式。目前,中國礦業(yè)大學已經與國外一批大學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通過聯合培養(yǎng)、交換交流學生、國際會議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展面向世界的人才培養(yǎng)和高水平的學術交流。第二,參與主體的層次逐步從研究生向本科生下移。中國礦業(yè)大學早期的學生對外交流項目主要針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近兩年,礦大不斷推進本科生短期訪學交流項目。學校組織人力,物力,推進短期訪學項目的進行。第三,中國礦業(yè)大學的國際化道路以自己的優(yōu)勢專業(yè)為發(fā)展中心,這一特點在國際會議的舉辦和國際合作項目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雖然中國礦業(yè)大學在國際化辦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首先,中國礦業(yè)大學還缺乏對于國際留學生的吸引力,國際留學生比例依然偏低。從國際留學生的來源國家來看,中國礦業(yè)大學的留學生多集中在亞非欠發(fā)達國家,對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學生的吸引力還不夠。其次,對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體制借鑒不夠。高校國際化強調的是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的高等教育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目的。目前中國礦業(yè)大學的多數國際化辦學方式都是以項目為中心,以會議為表現形式,缺乏系統(tǒng)教育理念的植入和教育體制方面的真正變革。再次,中國礦業(yè)大學的國際化發(fā)展在許多方面依然體現出“依附性”的特點,對于其他大學借鑒的多,輸出的少。而高等教育國際化要求的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即相互的借鑒,彼此的輸出。

  總之,中國礦業(yè)大學以服務教學、科研、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學校中心工作為宗旨,以促進學校教育改革發(fā)展為重點,探索實踐行業(yè)特色和國際化辦學相融合的發(fā)展之路,從學校發(fā)展實際出發(fā),探求一個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講實效的高等教育國際化道路。

  參考文獻:

  [1] [2] [8] 袁本濤,潘一林,高等教育國際化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清華大學的案例 [J] 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范文二:高等教育國際化思考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容包括學生來源、教師隊伍以及教學資源的國際化。為了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我國高校應從多樣化的招生方式、靈活的人事制度以及高校應為人才培養(yǎng)質量“背書”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高等教育;國際化;標準;措施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發(fā)展逐漸成熟、高等教育國際化成為必然的歷史階段。其中,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各個領域國際化的前提與催化劑。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帶來人口、資源的全球性流動,這些流動促使不同民族、種族、信仰的人交流與溝通,促進不同群體間的學習、進步、文化認同,也是使自身民族保持長盛不衰競爭力的有效途徑。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在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發(fā)展、民族振興、人類進步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嘗試探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標準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出路。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標準是資源的國際化

  當前,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國際變化紛繁復雜,大到國家、民族,小到企業(yè)、高校、個人都在努力實現國際化,都在盡力爭取在國際重大事物中的發(fā)言權與決策權。但是,對于自身國際化的標準、規(guī)格認識不一,甚至于模糊。尤其是作為國際化催化劑的高等教育,在推動各個行業(yè)國際化的過程中,自身的國際化標準又將如何評判?筆者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高等教育資源的國際化。具體表現學生、師資以及教學資源等的國際化。

  學生的國際化,不是簡單的指國際留學生在學生總數中的占比適中,更指國際學生的來源地區(qū)分布廣泛,從經濟較落后國家到經濟發(fā)達國家甚至是世界高等教育強國。其次,學生的國際化還表現在學生所學專業(yè)方面,國際學生不僅僅學習中文,但凡學校提供的專業(yè)都應有國際留學生的身影。再者,學生國際化還表現在國際學生在學生社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學生社團沒有國別之分,所有學生在一個共同的規(guī)則下,憑借自身的綜合素質競爭自己感興趣的任何崗位。最后,在綜合考慮國際留學生占比提高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國際留學生中自費生的比例。高等教育是一種消費品,學生的意愿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示學生對該所大學、該專業(yè)的認可程度。

  教師國際化的前提是國際教師在教師人數中占有較高的比重。其次,教師國際化指教師隊伍來源廣泛,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組合成這個新的龐大的家庭。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教師因為共同的學術興趣聚集起來,攜手改變世界。再次,教師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教育發(fā)言權上。一方面指國際教師參與大學的治理且具有關鍵性的發(fā)言權與決策權,這意味著國際教師有機會勝任大學的重要管理崗位。另一方面,也指教師在一些國際性的學術機構、學術期刊、權力機構中擔任重要角色。教師有能力、有渠道代表國家利益、學校利益發(fā)聲。

  最后,教育國際化還包括教育資源國際化。教育資源指一切輔助學生學習的資源,包括圖書館、實驗室、學分互認機制等。對任意一所大學而言,能提供給學生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大學間通過戰(zhàn)略合作協議,達成教育資源的共享與高效利用,不僅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有助于高校間取長補短、加強合作。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zhàn)略舉措

  為了應對紛繁復雜的國際趨勢、迎接日益嚴峻的內外挑戰(zhàn),我國高等學校在國際化進程中應摒棄傳統(tǒng)的思維路徑,以全新的眼光、獨到的視角探索高等教育管理新模式。具體表現為多樣化的招生方式、靈活的人事制度以及高校應為人才培養(yǎng)質量“背書”等方面。

  招生方式直接體現的是大學對人才的定位、對教學方式的探索、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因為招生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始點。當前,我國高校招生方式主體上是一直爭議不斷的高考,雖然近年來多數高校嘗試自主招生制度,但是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改革傳統(tǒng)招生方式,探索多樣化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我國高校應努力實現從產品生產線中的“模子”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搖籃。高等教育不再是生產產品,而是創(chuàng)造知識、創(chuàng)新產品、凈化靈魂、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如果說招生制度的改革是理念轉變的始點,那么人事制度改革則是整個高等教育改革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人事制度改革關系整個學術共同體的命運,是關系高等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節(jié)點。人事改革表面上看是一種用人方式的轉變,但是深層次的是一種管理理念的重大調整,是醫(yī)治傳統(tǒng)高校管理中低效、臃腫、官本位以及缺乏創(chuàng)新思想的重要手段。通過改革人事制度,制定多樣化的人才招聘方式、職稱評定標準、政策獎勵機制以及教研評價體系,網絡一大批具有特色專長、發(fā)展?jié)摿Φ那嗄杲處煟瑥亩鵀楦叩葘W校的改革與發(fā)展注入鮮活的血液。高等教育改革是人的改革,更是觀念的改革,固步自封只會被歷史淘汰。

  學位證書自制意味著政府給了高校更大的辦學自主權,國家教育部門不再以統(tǒng)一的樣式為各高校授予的學位“背書”,各高校要靠自己的工作確保自己所授學位的含金量。在國際化的交流過程中,要實現與國外大學的資源共享、學分互認以及學術話語權,大學就應保證學生教學質量、遵守學術道德,為一切有關大學自身的行為“背書”。大學不再是一個個體,而是行為的集合體,所有的行為將對大學的持續(xù)發(fā)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在這個新的起點,各大學應抓住機遇,對自身人才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一次系統(tǒng)檢查,堵塞存在的各種漏洞,增強教育的責任意識和品牌意識,真正把學生培養(yǎng)質量提高起來,創(chuàng)建自己的辦學品牌,體現自身的傳統(tǒng)和辦學風格,用切實有效的制度和行為維護學校的聲譽和國際影響力。

  高等教育國際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在這個歷史時期,我國高校應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爭取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實現高等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從而刷新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新概念。(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經南,陳聞晉.論培養(yǎng)“有很”的世界公民――中國研究型大學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定位.中國高教研究,2008(1):4-7.

  [2]姜文,蘇靚,崔慶玲.十年來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述評――以2001-2010年CNKI數據庫為樣本的統(tǒng)計分析.高教探索,2011(4):146-149.

  [3]肖鳳翔,尚宇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質及其經濟動因.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68-72.

  [4]鐘秉林.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是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任務.中國高等教育,2013(17):22-24.

高等教育國際化論文相關文章:

1.中國高等教育論文

2.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

3.高等教育學相關論文

4.漢語國際教育畢業(yè)論文

5.個性化教育論文

6.淺談我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論文

14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