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相關論文(2)
教育學原理相關論文
教育學原理相關論文篇二
《關于教育學原理的教學改革》
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學原理的教學質(zhì)量不容樂觀,學生普遍缺乏對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分析了教育學原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改革的對策為建議。
關鍵詞: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章瓊(1973-),女,貴州湄潭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
在我國教育學原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一級學科中重要的二級學科之一。另一方面,教育學原理是教育學各個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中,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教育學是高等師范院校學生和想要取得教師資格的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公開課,在不同的高校,教育學原理有不同的稱謂。(教育概論,教育通論,教育學)這門基礎課程的主要任務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系統(tǒng)扎實的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然而,目前在我國,教育學原理這么基礎課的開展效果并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明確教育學原理的目標任務,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其不感興趣,深感教育學原理內(nèi)容枯燥,乏味,與教學實踐想脫離。本文著從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學原理這門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入手,分析當前教育學原理的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本文所講的教育學原理的基礎課程主要是針對本科生而言。
一、存在問題
(一)學生問題
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主要體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對教育學原理這門基礎課程的興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存在對教育學原理的認識誤區(qū)。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教育學原理當做入門課,不能認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盡管教育學是一門實踐性質(zhì)的學科,經(jīng)驗和實踐是必要的。然而,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和無效的。因此大部分高校學生不但要重視教育實習等實踐課程的學習,更要在實習之前加強對理論的重視,避免盲目的實踐。
(二)教材問題
事實上,當前教育學原理的教材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既有高校內(nèi)部的自編教材,也有延續(xù)多年的老教材。例如,數(shù)量上嚴重超支,然而質(zhì)量有待提升,精品、經(jīng)典教材嚴重匱乏。各高校普遍面臨教材內(nèi)容陳舊、空洞、缺失個性的問題。教材的質(zhì)量問題反映了我國出版界的浮躁作風。為了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相當一部分教材仍舊延續(xù)老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少許章節(jié)略加修改。還有一部分教材是不同教材的拼湊的結(jié)果,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當前教育學原理的教材缺乏現(xiàn)實性。雖然教育學原理的任務旨在讓學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論。但是理論來源于實踐。教育學歸根結(jié)底是一門實踐課程。當前的教育實踐瞬息萬變,因此教育學的理論研究也應緊隨實踐步伐,體現(xiàn)出時代性和實踐性。
(三)教學方法問題
我國高校目前的教育學原理的開展仍舊屬于理論教學。因此從教學形式上來看仍舊是教師講授、學生聆聽,教師主導的形式。在教學方法上,高校教師普遍采用教授法。一言堂的教學形式仍是主調(diào)。采用教授法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的高效率。由于高等院校不同于中小學,教材內(nèi)容量大,冗雜,而教學時間卻極為有限。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完成繁多的教學任務,教授法仍舊是最普遍的選擇。此外,當前我國的高校教育學原理的教學實現(xiàn)了多媒體、信息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然而,速度的提升導致了學生的被動聆聽,被動思考。例如,許多年輕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在課堂上只能照幻燈片讀,教學嚴重缺乏趣味,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導致教學質(zhì)量的低劣。
(四)教學評價問題
教學的評價形式單一是影響我國高校教育學原理教學質(zhì)量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仍舊沿襲考試的評價方式。閉卷考試仍舊是最為重要、最為方便的評價方法。試卷中的大部分試題學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據(jù)筆者調(diào)查,我國大部分高校普遍存教師在考前圈定考試范圍的潛規(guī)則。學生為了能通過考試,在考前進行突擊。平時的課堂教學成為走過場。大部分學生為了應對考試,對教育學原理的內(nèi)容進行死記硬背,臨陣磨槍,并不能真正理解教育學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教育家的基本思想。考試結(jié)束,平時課堂上的學習內(nèi)容成為過眼云煙。
二、改革探討
(一)有效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調(diào)動學生對教育學原理學習的積極性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學生自身要做到思想重視。盡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育實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校學生普遍缺乏教學經(jīng)驗,對教學實踐存在很多認識誤區(qū),對教學理論的應用和理解較為理想化。因此理論的學習一方面可以為學生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避免盲目的實踐。更重要的是,理論學習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家的思想,教育的歷史等,能夠正確認識教育現(xiàn)象,客觀認識教育問題。教育實踐是極其復雜的,有著不確定性。新手教師如何在遇到棘手的教學問題時,如何能夠機智應對,擁有實踐智慧?先前的理論學習對于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機智、實踐智慧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來自于教學實踐,是實踐問題的結(jié)晶,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雖然在教育學原理的教學內(nèi)容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但是教育學原理的理論學習至少提供了一種參考的視角,為高校學生在走向?qū)淼慕虒W實踐提高了借鑒的范例。
(二)重視教材的精選與內(nèi)容提煉
教材是高質(zhì)量教學的保證。為了提升教育學原理的教學質(zhì)量,我國高校首先要做到精選教材。當前市場上同一學科專業(yè)的教材琳瑯滿目。因此,高校教師首先自己應該通曉不同版本的教材,對不同版本的教材做比較,然后斟酌,根據(jù)自身學校定位與學生特點選擇適合的教材。此外,精選教材并不意味著教材的唯一。因為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側(cè)重點和閃光點,因此課堂上以一本教材為主,課下可參考其他教材。學生通過對不同版本教材的閱讀與學習,可以加深對同一問題的認識,形成批判意識。另一方面,教材不應該局限于教科書。網(wǎng)絡資源和期刊文獻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學內(nèi)容。事實上,相當一部分教科書的內(nèi)容是落后于當前研究的,因此,高校教師應該針對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教材之外的資源。例如,在對教學本質(zhì)的講授時,大部分教材只是羅列了幾種觀點。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當前學者的最新穎的觀點和視角。一方面學生可以了解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意識到教材的局限性,學會批判教材,提升自學能力。
再者,教師在講授教學內(nèi)容時應超越書本,加入自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引人自己的觀點。高等學校的教學不同于中小學,許多問題并無標準答案,教育學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教材或者論文只是提供了一種視角。教師在講解自己觀點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觀點,進而做到超越書本與教材。
(三)教學方法多元化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學原理的教學仍舊屬于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主要采用教授的教學方法和班級授課的理論教學形式。教師采用講授法可以保證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然而,這種教學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教育學原理的相當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是來源于教學實踐的。然而,大部分高校學生缺乏教學實踐,因此在理解這部分內(nèi)容時普遍存在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學方法。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是存在爭議的,并不存在唯一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其他教學方法,確保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教學內(nèi)容。例如,教育學原理對教育的定義的爭論。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不同的小組成員分別進行討論,探討不同的定義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維,建構(gòu)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以知識講解和學生聆聽為重心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質(zhì)疑、調(diào)查、探究的積極主動的學習,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教育學原理可以突破單一的講授法,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教育學原理運用案例教學法應注重理論性、原理性。好的案例既包含著當前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大量問題,也內(nèi)含著豐富的知識與學術信息。教師不但要篩選案例,而且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案例,將案例的分析與探討與理論結(jié)合起來。
2.小組討論。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隨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成員可以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各抒己見,互相評價。一方面,學生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與學習、訓練的過程。
3.探究式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定不同的課題,學生在課下自己查閱文獻,最終以報告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
總之,高校的教學不同于中小學,應突破傳統(tǒng)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固定思維模式。高校的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對理論的記憶與背誦。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
考試的評價方式既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也可以造成學生的功利心態(tài)。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中,考試成績與學生的學分、評優(yōu)相掛鉤。學生為了能夠爭取學分,拿到學位,在備考的過程中,被迫消化、理解所學內(nèi)容。因此,考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然而,考試并不是唯一的評價方式。學生為了應對考試往往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種評價方式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因此,高校應該建立多元的評價方法。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主題,圍繞相關主題,鼓勵學生形成學術論文或者報告,根據(jù)學生論文或者報告的質(zhì)量評價學生。
總之,高校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對教育學原理的學習,對教育基本理論與問題的學習。正如漢森所講:“觀察滲透著理論,任何觀察都具有理論負荷。”
參考文獻:
[1]王鐵軍.對我國教育學的反思―教育學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力量[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1(2).
[2]沈有祿,石連海.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
教育學原理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1.教育學原理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