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相關論文
中國近現(xiàn)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止于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近代史相關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近代史相關論文篇一
《淺談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命運》
摘要: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人物選擇的道路、革命策略決定了他的立場、成就和歷史功業(y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歷史命運。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命運的歸宿只能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使中國這個備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新中國。
關鍵詞:近代中國 歷史命運 革命策略 社會主義
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命運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就由其性質決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實現(xiàn)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主和富強。對此,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的仁人志士似乎都沒有異議。盡管他們都懷抱著這樣的理想,但基于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不同,所選擇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方法和謀略也是大大不同。
1、不同的救國道路
林則徐在封建皇帝的支持下開始了反對帝國主義的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又在失去封建皇帝支持的情況下無奈承認其失敗。洪秀全則繼承了林則徐反對帝國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以其偉大的太平天國革命,宣告了中國人口最多的農民階級是不甘于近代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命運的。但不同于林則徐的是,洪秀全完全和封建皇帝站在了對立面,在反對封建皇帝的同時反對帝國主義,洪秀全和他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既反帝又反封的革命,對以后的革命開啟了極大的可能性和現(xiàn)實的道路。孫中山就稱自己為洪秀全第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在方式方法上、在謀略方略上也很明顯受到過太平天國農民革命的影響。太平天國農民革命之所以失敗,并不是其反帝反封建的目標錯了,而是其用來反帝反封建的路線、方法、謀略方略還不能夠把這一歷史任務更加徹底、全面地完成。而從戊戌變法開始,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康有為、梁啟超等所進行的維新、變法,在反帝反封建這兩個方面都顯得畏首畏尾得多,甚至中國革命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也是反封建有力,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敢明確反帝的目標。到了孫中山的后繼者蔣介石則更是淪落為帝國主義的附庸。雖然蔣介石也想靠一種力量來擺脫這種附庸地位,但由于其政權的性質是反人民的,是建立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基礎之上的,他始終不敢,也不愿發(fā)動人民起來反帝反封建。
2、蔣介石緣何失敗
德國哲學家曼海姆曾說,“法西斯主義有它自己對理論和實踐關系的看法??偟恼f來,它是行動主義的和非理性的?!笔Y介石政權的失敗,還在于它有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國的希特勒及其法西斯納粹黨同樣的極端非理性。對照來看,中國的蔣介石在反對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在堅持自己的“知易行難”時,在熱心地用權謀周旋于軍閥混戰(zhàn)時,在高叫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時,與法西斯的以上特點極為相似。蔣介石甚至在1931年的“國民會議”的開幕詞中公然宣稱,當今世界所有的三種理論――法西斯蒂、共產主義、自由民治主義中,“唯有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論本超象主義之精神,依國家機體學說為依據(jù),以工農組織為運用,認定國家為至高無上之實體,國家得要求國民任何之犧牲,為民族生命之綿延,非以目前福利為準則。統(tǒng)治權乃與社會并存,而無后先,操之者即系進化階段中統(tǒng)治最有效能者”,而共產主義則“不適合中國產業(yè)落后的情形,及中國固有的道德”,至于自由民治主義更是“各據(jù)議席”,“眾難塞胸”,“今歲不征,明歲不戰(zhàn),使共產主義軍閥坐大于中原也”。言詞之間對自由民治主義充滿了不滿。
由于蔣介石畢竟是主要投靠英美勢力的,盡管他傾慕法西斯主義,也還不得不有所顧忌,所以,他在鼓吹了一番法西斯主義后,并沒有忘記為自己粉飾。他首先拉出國民黨最大的權威、國父孫中山來為自己掩飾說:“總之,每各國各有其客觀環(huán)境,世間決無可以完全移植之政治,此之必須融匯中外學說,研究國內實況,而后可以定醫(yī)國之不易良劑也。主權屬于全體人民,系所親定,最后之目的在于民治,而所以致民之道,則必經過訓政階段,挽救迫不及待之國家危難”。接著又賊喊捉賊地說:“領導素無政治之民族,自非藉經過較有效能的統(tǒng)治權之行施不可,況既明定為過渡階段,自與法西斯蒂理論有別。至民族主義必與民權民生相提互證,則絕無流于國際侵略的危險,而以大同為鵠的可知矣”。這樣,蔣介石就自以為得計地把自己的法西斯主義偷梁換柱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了。
蔣介石從根本上不懂得法西斯主義不僅是最非理性的,而且還是侵略性最強的一種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不僅僅是一種國內制度,還和世界范圍的侵略擴張同步,二者不可單獨存在。蔣想在國內實行此制度,如果沒有對外擴張,是絕沒有可能成功的,即使世界上的其他法西斯在國內一時成功了,也還要面臨在世界上和其他帝國主義大國的較量,他們只有在這一場帝國主義的大戰(zhàn)中取勝,才有可能延續(xù)其壽命,而如果戰(zhàn)敗,則一定徹底破產。蔣在國內實行法西斯主義,在國際上依附更強大的帝國主義集團,雖然能在國際帝國主義戰(zhàn)爭中生存下來,但由于其不能采取對外擴張之策略,則中國人民所受的壓迫必定非常沉重,這就使得蔣的政權面臨國內外的強大壓力,非常脆弱。事實也正是如此,蔣在抗日戰(zhàn)爭后由于堅持獨裁、堅持法西斯,很快遭到了中國人民的唾棄。
3、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命運的歸宿只能是社會主義
因此,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命運的歸宿只能是社會主義,這既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也是資本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不被歷史選擇的結果。法西斯主義不被歷史選擇,前已闡述,資本主義不被歷史選擇,則在于其是一種對內實行民主,對外進行侵略擴張的主義,對此,馬克思早就深刻地揭露過,馬克思認為:“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xiāng)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性就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因為它在故鄉(xiāng)還裝出一副很有體面的樣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毫不掩飾了。資產階級自命為財產的捍衛(wèi)者,但是難道曾經有什么革命黨發(fā)動過孟加拉、馬德拉斯和孟買那樣的土地革命嗎?當資產階級在印度單純用貪污不能滿足自己掠奪欲望的時候,難道不是都象大強盜克萊夫勛爵本人所說的那樣,采取兇惡的勒索手段嗎?當他們在歐洲大談國家公債神圣不可侵犯的時候,難道不是同時就在印度沒收了那些把私人積蓄投給東印度公司作股本的拉甲所應得的股息嗎?當它們以保護‘我們神圣的宗教’為口實反對法國革命的時候,難道不是同時就在印度禁止宣傳____嗎?他們?yōu)榱藦某輮W里薩和孟加拉的神廟香客身上榨取錢財,難道不是把扎格納特廟里的慘殺和賣淫變成了一種職業(yè)嗎?這就是維護‘財產、秩序、家庭和宗教’的人面目!”
因此,中國唯一選擇只能是社會主義。現(xiàn)在,我們的任務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對出現(xiàn)的各類弊端進行改革甚至變革的問題。也許現(xiàn)在我們仍有許多方面不如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這不是社會主義造成的,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遺產,需要一個清除過程,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允許資本主義發(fā)展,并且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好處,對中國實現(xiàn)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也有好處。這正如毛澤東所指出:“有些人不了解共產黨人為什么不但不怕資本主義,反而在一定的條件下提倡它的發(fā)展。我們的回答是這樣簡單:拿資本主義的某種發(fā)展去代替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不但是一個進步,而且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它不但有利于資產階級,同時也有利于無產階級,或者說更有利于無產階級?,F(xiàn)在的中國是多了一個外國的帝國主義和一個本國的封建主義,而不是多了一個本國的資本主義,相反地,我們的資本主義是太少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雖然我們走了彎路,但改革開放以后,經過這樣的一段約三十年的發(fā)展,目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已躍居世界前列,世界上也開始有很多人在熱烈討論中國的崛起問題,這都有力地證明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終選擇社會主義的救國方略的正確性。但盡管如此,仍可能會有許多國人不滿足于這個成就,不滿足于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程度。不過,如果我們放棄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和烏托邦,采取歷史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我們就會認識到,社會主義畢竟使我們這個備受欺凌的將要亡國甚至滅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成為了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成為了一個崛起中的世界性大國。更何況,社會主義為中國帶來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即使和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帝國主義國家相比,也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優(yōu)勢,這就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進一步的偉大崛起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當然,要徹底、充分發(fā)揮出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和潛力,還需要我們以極大的智慧、勇氣和毅力去探討、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
中國近代史相關論文篇二
《論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之爭》
摘 要:中國近代史是指1840年到1949年這110年間的歷史。本論文是從1840到1919這80年著手,研究的是這80年間的歷史。在人類歷史中,80年只是微不足道的幾十年,可是對于近代中國人來說,這80年卻不容忽視。因為這80年在中華民族史上是一個苦難的歲月,是一段艱辛的歷程。這段歷史,留下了許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甚至于中國近代起始時間以及以什么作為標志,學術界還存在多種說法。
關鍵詞:中國;近代歷史;開端之爭
一、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
一般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的開端。因為鴉片戰(zhàn)爭在很多學者看來,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就標志著中國國家地位開始變化,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把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這個說法是很合理的。雖然很多學者都贊同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但是就鴉片戰(zhàn)爭具體開始的時間上,大家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1839年說
1839年發(fā)生了九龍之戰(zhàn),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的第一戰(zhàn)。另外這一年,還發(fā)生了兩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第一個是中國禁煙運動開始了,這標志著中國和英國正式進入正面的對立狀態(tài)。第二個是英國政府通過了遠征中國的議案。這就是1839年說。
(二)1840說
1840年6月,英國的海軍少將曾率領遠征軍,在到達廣州附近的洋面的時候。這事實上也就標志著中國和英國雙方,從那一刻起就正式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因此1840年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學者們認為是鴉片戰(zhàn)爭的開始。這就是1840年說。
(三)1842年說
1842年8月29日,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正式簽訂,隨之而來,中國社會開始變化,國家地位也有了改變,這都是這一場戰(zhàn)爭結束之后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導致的。從這個時候起,中國近代的歷史才真正開篇。這就是1842年說。
雖然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獲得了大多數(shù)學者得認同,但是也有不少學者反對這一說法。尤其是最近幾年來,置疑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的學者越來越多,甚至有學者這么認為: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這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假說,他假定中國社會,是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沖擊,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會發(fā)生變化。從生產關系方面來講,也就是會出現(xiàn)新的社會經濟因素。但是學者們同樣認為:不論社會如何變化,他都取決于這個社會內部的內層驅動力。也就是說,隨著鴉片戰(zhàn)爭之后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雖然中國社會經濟會發(fā)生變化,但是社會經濟怎么變化,變化的趨勢又是什么,這個主要取決于社會內部的能動因素。而實際上呢,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社會內部無論是從生產關系方面來說,還是從新的生產力因素方面來說,他們都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事實上,中國還是一個農業(yè)大國。除了這部分學者提出質疑,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這個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他只不過是所謂的中國社會停滯論基礎上的一個沖擊反應模式。這些學者中主要是西方的一些學者,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社會就是一個停滯不前、自我感覺良好的社會,就像死水一樣。如果不加以干涉,讓這個社會順其自然地發(fā)展下去的話,中國不會發(fā)生質的變化。因此就必須有一股外部力量對他進行沖擊,他才會有所反應。
除了以上兩種反對觀點,還有一種觀點就是:這個鴉片戰(zhàn)爭開端說,還存在著一種缺陷。那就是不利于歷史老師的教學。因為清朝歷史被鴉片戰(zhàn)爭分成兩段。講清代歷史的和講中國古代史的,一旦講到清朝中期就結束了,割斷了歷史的整體性。
所以這些學者是反對以鴉片戰(zhàn)爭作為近代史的開端的。
二、明清之際開端說
(一)1581年說
1581年也就是明代萬歷九年,這一年,張居正進行了改革,他推出了一條鞭法。這條鞭法隨之帶來的是:意大利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教,這個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起點。因此有學者認為,緊接著一條鞭法的確立和利瑪竇來華而來的,就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歷史。因為改革開放到現(xiàn)在還是中國的一個重要主題,所以他們認為把1581年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這是毫無爭議的。
(二)明代隆慶帝開放說
在隆慶帝的繼位后,隆慶帝推出了一個開放措施。那就是在福建彰州設立海城縣。而且在隆慶元年就是1567年的時候,部分海禁也被開放了。在這之前明朝一直是禁海的。通過這一舉措,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此之后,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倭寇騷擾,倭患基本平息。海外貿易也跟著快速發(fā)展起來。并且這時白銀大量內流,白銀的大量內流,就標著那個時期的銀本位制基本得到確立。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商品經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所以這些學者主張明代隆慶開放,才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這是明代隆慶帝開放說。
(三)1644年說
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清王朝從此正式開始。這個年份和世界近代歷史開端年代是相吻合的。因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640年。所以世界近代史就從1640年開始。因此把中國近代史定于1644年,這就非常吻合世界近代史的時間。這就是1644年說。
(四)1600年說
國外的一些學者就把1600年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我們可以從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看出。他就把1600年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對此他提出了三個依據(jù),第一個,他認為東方歷史和西方歷史的匯合,實際上就是在16世紀。16世紀17世紀,歐洲人、俄羅斯人的來臨,為19世紀西方在中國的強烈活動做好了準備工作,這個強烈活動實際上也就是西方來侵略中國。第二個是以1600年為開端,他正好是與歐洲近代開始是相吻合的。第三個是1600年到1800年兩百年間,中國內政的發(fā)展,外交的發(fā)展進程,我們可以做一個簡要的概括和探討,這對于我們理解中國近代的歷史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明清之際開端說。
三、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說
最后一種學說認為中國近代的開端是:以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鴉片戰(zhàn)爭為標志的。這個年代是1861年。因為這一年發(fā)生了很多有標志性的事件。第一個,他們認為:只有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形成了這種《北京條約》體系,才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真正地侵入了中國內地。同時也因為太平天國起義,對清朝統(tǒng)治造成了嚴重打擊,才使得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優(yōu)越先進性,從而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運動。最終清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開始真正有意識的,改變固有的華夷之辯這么一個政治舊習,這么一個固有的觀念,使得當時清政府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擺脫內憂外患。第二個標志性的事件是:太平天國上游重鎮(zhèn)安慶失守,這個安慶失守基本上可以說,它標志著太平天國的失敗。第三個就是在1861年這一年,曾國藩創(chuàng)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個實際上我們又可以把他看作是洋務運動的開始。當然洋務運動的開始,大規(guī)模是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第四個是1861年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通過這一個個標志性的事件,所以他們認為把1861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最好不過。
綜上所述,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有學者贊成鴉片戰(zhàn)爭說,有學者贊成明清之際說,還有學者贊成太平天國起義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說??梢哉f,他們都有自己的道理。雖然沒有一個具體的結論,但是我們從他們的爭執(zhí)中,可以看出歷史在這個時期確實已經踏入了近代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