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丁玲《阿毛姑娘》的女性主義批評
摘要: 《阿毛姑娘》是作家丁玲為“夢醒了無路可走”的女性們寫就的一首悲歌、一篇祭文。阿毛姑娘年輕生命的隕滅顯然是又一出“沉默的他者”的悲劇,她是底層人民,是普通農(nóng)婦,偶然間覺醒了自我,于是掙扎、抗?fàn)?,但最終還是被鐵屋子般的封建男權(quán)社會吞噬了。在她身上有最原始的女性意識的萌芽和最決絕的叛逆。
關(guān)鍵詞:丁玲 《阿毛姑娘》 女性意識 女性主義
《阿毛姑娘》是丁玲于1928年刊發(fā)在《小說月報》上的一篇小說,描繪了一個生活在城鄉(xiāng)交界處的姑娘面對外界誘惑而心理失衡最后自殺而亡的故事。主人公阿毛是一個無知無識的鄉(xiāng)下女子,是底層人民,似乎并不屬于“驚世駭俗”的莎菲們一類,所以一直以來被評論者輕視、忽略,不夠重視,甚至曲解。馮雪峰就認為她是一個向往“資產(chǎn)階級頹廢享樂生活”的“貧農(nóng)的女兒”??墒聦嵳媸侨绱藛?阿毛并沒有那么簡單。
從女性主義批評來看,盡管性別批評面對的是整個文學(xué)世界,但女性的共同經(jīng)驗使性別批評格外關(guān)注同性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表現(xiàn)女性意識,女性世界的作品。阿毛姑娘是一個反常規(guī)人物。她的思想超越了同階級那些無欲無求的普通農(nóng)婦。作為一個社會底層女性的角色,她的有意識、有思想是經(jīng)歷了一個過程的。從“沉默”到“蘇醒”再到最后的“反抗”,這是她由無知后覺醒再到無路可走、不得不自殺的一整個心路歷程,更是她作為一個反常規(guī)人物的變化體現(xiàn)。一名女性的無奈和悲哀,在丁玲筆下,完完全全滲透在阿毛姑娘這一反常規(guī)形象之中。即使不像丁玲筆下其他女性角色那樣“醒目”,但在不醒目中卻展現(xiàn)了這樣一個倔強叛逆的孤獨靈魂。
一.阿毛的懵懂無知——女性長久的沉默
十六歲阿毛的出嫁——小說一開始便到了阿毛人生軌跡的重大轉(zhuǎn)折點。幼年失母的阿毛自小長養(yǎng)在荒僻貧窮的山谷里,只和老父相伴,環(huán)境的閉塞和缺乏母親的生活示范,使阿毛無知到極點,竟至于在這個“非常的日子”里,“她實在不能了解這嫁人的意義”,只是因為父親等長輩們都說這嫁是應(yīng)該的,便“想來總沒有錯”,接受了。這是多么諷刺啊,一個女人,連出嫁是怎么回事還不清楚,要嫁給誰都不知道。這關(guān)乎自己一生的大事,卻連問都問不得。幾千年來匍匐在男權(quán)腳下的中國女性就這樣成了沉默的“他者”。
在中國宗法制父權(quán)社會中,男性是占據(jù)主體、自我地位的,是完整絕對的象征體。阿毛在完全不自知的情況下由父親的家走向了丈夫的家。在當(dāng)時社會這一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完完全全反映了女性這一性別中的弱者形象的無助與卑微。盡管在現(xiàn)代社會,女性的“從父”“從夫”的思想并未完全消失殆盡,作為一名女性卻不是自己命運的主體是多么可悲。
接著,可以說是本來毫無欲念的無知少女阿毛在男性的啟蒙下,突然蘇醒了作為女人的情感需求,逐漸萌發(fā)了對異性的愛。加上在夫家生活清閑,阿毛似乎過得快樂自在。可是阿毛在夫家里,自然仍然只是一個附屬物,她沒有自己說話的權(quán)利,只能“服于人”,是“事人者”。她沒有經(jīng)濟來源自然也沒有經(jīng)濟權(quán),她雖然勞作,卻不是家庭財產(chǎn)的擁有者更不要提支配者了。
二.阿毛的覺醒——女性意識的自我蘇醒
阿毛姑娘并非一開始就有思想、有意識。一次偶然的入城讓她徹徹底底地轉(zhuǎn)變了思想。
杭州城跟阿毛生活十六年的鄉(xiāng)下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擁擠的人群、繁華的街市,一個則是“恬靜、自由的仙谷”。進城的一切都是那樣熱鬧新鮮,回去后不禁為自己的枯燥生活感到悲傷。逐漸地,她開始不斷幻想向往那種精致富足的物質(zhì)生活。就這樣,阿毛從一個終日只知道勤著做事的“單純的孩子”,變成了對“物質(zhì)有了許多希求的“好思慮的少女”,她渴望自己變成那些城里女人一樣,有漂亮的衣服穿,有優(yōu)雅的愛情,變得像她們一樣尊貴。于是阿毛墮入無盡的悲傷之中,每天苦苦思索不講一句話,婆婆丈夫父親無一人知道原因,請來的大夫也手足無措。
不少批評者將阿毛悲劇的原因歸結(jié)為她作為女人的“虛榮心”??蓮男睦韺W(xué)上的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得知,人只有先滿足了物質(zhì)上的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情感需求,這是人類的本性。阿毛的期望、欲望是完全正當(dāng)?shù)?。尤其把她放在幾千年來有生命、無歷史、始終緘默的背景下來看,就更加體現(xiàn)了一個鄉(xiāng)下女子自我生命意識萌發(fā)的可貴。在中國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宗法制社會里,婦女的地位極其低下。女性沒有社會角色,甚至連名字也沒有,若想得到社會認同,唯有“夫榮妻貴,母憑子貴”;不但如此,作為女人,處處受限,家庭中的三從四德使女人完全沒有自我意識,只知敬順服從。在這一社會大背景下,懵懂無知的阿毛因進城,復(fù)蘇了本能欲求,實現(xiàn)了女性個體意識的覺醒,是難能可貴的。
從階級上看,丁玲在文中寫道,阿毛“在她那種階級中,已是一個勇敢的英雄”,她的所思所想早已超越了同階級的其他人。阿毛對于愛的理解雖然只是源于直覺,卻與只是女性莎菲的主張有相似之處。莎菲對于靈與肉和諧的主張,實際上是對“男權(quán)社會女性僅僅是性別符號的反叛”,莎菲要在人的意義上追求女性的生存價值。雖然阿毛的女性意識還很朦朧,但在當(dāng)時社會對于同階級無欲無求只懂得安閑度日的女性來說已然是不小的進步。
三.阿毛的自我成長——女性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存在
意識到周圍沒有能理解的人之后,阿毛將自己的欲望和幻夢寄托在男性和婚姻的“二次投胎”上,她未能完全擺脫社會對女性的束縛,這也是由那個時代階級社會的本質(zhì)特點所決定。
阿毛想去跟著黑高個教授進城里當(dāng)模特,教授的出現(xiàn)讓天真的阿毛以為這是來解救她的,這是她脫離這個無欲無求困境的機會。她叫著:“我要去的!我要去的!為什么不準我去?”結(jié)果是被阿婆一掌打在地下,被小二打,被公公罵。“所有的人故意給她看一些輕視的眼色。”可是“阿毛哭也不哭,好像很快樂的挨著打。”年輕的阿毛怎么明白嫁了人就必須嚴守夫婦之道。女人所有的生存空間只能局限于“男子居外,女子居內(nèi)”的家庭秩序呢?在封建倫理道德中,當(dāng)模特更被認為是有損名節(jié),觸犯了男女有別,授受不親的大忌。婆婆壓迫兒媳實際是壓迫女性的父權(quán)制度的延續(xù),人人被壓迫,又各有壓迫別人的希望,這才是中國社會女人之所以在此最殘酷的命運輪回中萬劫不復(fù)的原因。
可是,美好的幻夢終將逝去。阿毛羨慕的美姑娘死了,阿毛的思想也發(fā)生了改變,她開始思索關(guān)于生命的結(jié)局——死亡這一更深奧的哲學(xué)問題。“宇宙間真真到底有個什么?什么也沒有!到頭來,終得死去!無論你再苦痛也好,再幸福也好。”年輕的阿毛就這樣一步步地走上了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道路。原來生活的不幸各不相同,純粹絕對的幸福根本不存在。這是多么令人悲哀。失去“理想”這是阿毛自己最不愿意的;死去,既然“根本無所謂幸福”,又早晚都要死去,何不早些結(jié)束生命。就這樣,“夢醒之后無路可走”的阿毛放棄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dāng)阿毛啞聲地嘶喊著,又怪聲地笑起來,在墊被下抓出一大把火柴桿拋出:“是的,我吃了!我吃了!我現(xiàn)在就死!我現(xiàn)在就會死!”最終,阿毛用嘶喊的聲音極端的方式將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最后一點眷念也丟卻了??梢哉J為這是阿毛在反抗,在抗?fàn)帲谟蒙鼘埂?/p>
從女性長久的沉默到女性意識的自我蘇醒再到女性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存在而最終走向抗?fàn)帲?ldquo;沉默—蘇醒—反抗”這一女性成長三部曲在丁玲的《阿毛姑娘》上得到完整地體現(xiàn)。阿毛從一名完全失聲的沉默者成長為一個用生命捍衛(wèi)自由、尊重、愛情的獨立高貴的生命個體。雖然選擇了用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反抗掙扎,她作為一名普通農(nóng)婦,這是她唯一能做主的選擇,也是她對宗法社會做出的最后一次、最為激憤、最令人震驚、也最有反抗意識的抗?fàn)???梢哉f阿毛是比莎菲女士更決絕的“充滿了對社會的鄙視和個人孤獨靈魂的倔強掙扎”的叛逆者,也是在同一時代同階級女性中難能可貴地具有反抗精神和女性主體性意識的獨立高貴的個體。
在丁玲女性小說的眾多人物中,阿毛并不是最出彩最成功的女性角色,但是她由無知覺醒再到無路可走、不得不自殺的痛苦萬分的心路歷程卻極其形象地反映出作為一名女性的無奈和悲哀。丁玲的大膽和敏銳也讓阿毛姑娘突破了當(dāng)時的種種局限走進人們的生活,震撼讀者心靈,《阿毛姑娘》為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性的解放尋求了出路,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女性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敢于沖擊傳統(tǒng)舊社會、敢于抗?fàn)幉还拿\,做自己命運的叛逆者,也做歷史的、時代的叛逆者。
參考文獻
[1]莊鐘慶,等.《丁玲創(chuàng)作獨特性面面觀》[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2]丁玲.《丁玲自述》[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5;
[3]陳慧芬,馬元曦 《當(dāng)代中國女性文學(xué)文化批評文選》[M].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1;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第二性》,鄭克魯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5]丁玲,《阿毛姑娘:丁玲全集(第三卷)》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