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傳統(tǒng)媒體議程設置功能的回歸
時間:
張慧子1由 分享
【摘要】議程設置是指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這種功能主要針對報紙、廣播、電視這類傳統(tǒng)媒體而言。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微博平臺信息社會化參與程度的提高,傳統(tǒng)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逐漸被微博的群集效應取代。本文主要依據(jù)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和古斯塔夫·勒龐的群體心理學,通過對微博平臺中議程設置盲區(qū)、微博中群體及意見領袖的分析,指出信息碎片化時代傳統(tǒng)媒體要積極回應社會化媒介的個體式信息傳播,加強自身的議程設置功能建設。
【關鍵詞】碎片化;議程設置;微博場域;群集效應
“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是由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這對拍檔在1972年《輿論季刊》上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1]214學者李彬曾套用“你拍一,我拍一”的兒歌句式,指出議程安排實際上說的就是“媒介拍一,公眾拍一;媒介拍二,公眾拍二……”[2]194意思就是公眾不僅通過媒介這雙眼睛來看世界,而且通過媒介的內容安排來討論問題。
一、微博議程設置的“盲區(qū)”
微博的繁榮說明受眾對碎片化信息的生產(chǎn)和接受。表面上看每一個人的視野都在不斷擴大,再也不被傳統(tǒng)媒體的議程設置所操縱,仿佛每個人都安裝了“蜻蜓的復眼”,可以從多個視角來獲取新近發(fā)生的事實,但實際上微博的議程設置存在“盲區(qū)”,也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郭美美”、“小悅悅”、“動車事故”、“寶貝回家計劃”等新聞的報道,無不受益于微博的碎片化信息,受益于每一個網(wǎng)友求真求善的本質,但由于微博信息平臺缺乏有效的信息管控機制,網(wǎng)民無從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此時“圖片”便更具說服力。然而“周老虎”事件的弄虛作假向世人提出警示:技術時代一切肉眼能看到的現(xiàn)象未必是真實的。微博140字的篇幅限制很難將一個事件的前因后果解釋清楚。下面從關鍵詞屏蔽、隱私設置制約和網(wǎng)絡信息的線性流動三個方面分析微博在議程設置方面的“盲區(qū)”:
關鍵詞屏蔽。微博平臺是一個看似可以暢所欲言,但實則有語言禁區(qū)的領域。我們在轉發(fā)微博或瀏覽他人轉發(fā)微博時會經(jīng)常遇到“原微博已被作者刪除”的灰色字體。這些微博內容或觸犯了微博平臺中的禁語,或者含有黃賭毒等不健康的社會信息。這一技術屏蔽功能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存在的,我們需要防范虛假信息,需要有技術或網(wǎng)絡把關人替網(wǎng)民剔除不良信息,“關鍵詞屏蔽”在網(wǎng)絡時代可以說是信息的最后一道屏障。布爾迪厄在《文化與權力》中告訴我們:個人在作出一個行為之前其實是有傾向性的,這種傾向不是單純由我們的意志或是社會的規(guī)則所控制,而是被一種內化了的早期社會經(jīng)驗和預期所左右,這種經(jīng)驗和預期往往跟我們所處的階層認為的“合理”、“有效”等判斷有關。從這一點理解,每個人對關鍵詞屏蔽的動因、過程、后果的認知是不一樣的,管理微博平臺的后方與參與微博信息評論的網(wǎng)民對“關鍵詞”的界定也各有不同。這就會造成很多微博發(fā)布者認為無關大礙的信息卻進入了管理者需要剔除的詞語范疇。
隱私設置制約。以新浪微博為例,其隱私設置管理包括“評論、私信、推薦、邀請、地理位置信息、勛章”這六個方面。公民隱私信息的保障在當今社會越來越被常人所接受,尤其在網(wǎng)絡中曾經(jīng)遭遇過人肉搜索、惡意人身攻擊的網(wǎng)民,這些隱私設置無疑保障了我們在發(fā)布信息的同時對自身言論進行保護。我們有權利要求自己的言論只被自己認可的好友來評價或轉發(fā),于此相對應的就是微博平臺的后臺管理方就有義務提供限制部分人評論的技術設置。這些隱私信息的保護措施無疑限制了更多的人來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來,在減少沖突的同時也削弱了支持者的共鳴。
時空的線性流動。與報紙和雜志的信息傳播形式不同,廣播、電視以及網(wǎng)絡的信息傳播都具有時空的線性流動特征;與廣播和電視不同,網(wǎng)絡信息在互動的過程中得以聚焦,尤其是微博信息。郭美美之所以頃刻間成為“話題女王”,是因為其炫富行為引起了數(shù)萬網(wǎng)友的關注及轉發(fā),但是按照新浪微博目前的隱私設置條例來看,只要郭美美用評論功能設置屏蔽掉出言不遜的網(wǎng)友,再多的憤怒也不足以讓郭美美成名。而線性流動一方面讓受眾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即時信息,另一方面也使每一條信息成為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轉瞬即逝,其生命價值可能僅僅是書寫者的情緒表達和生活記錄。由于每一個微博用戶的粉絲數(shù)量不存在上限,所以當你一天哪怕一個小時沒有登錄微博,再次光臨這個平臺時就會發(fā)現(xiàn)信息多得讓人目不暇接?,F(xiàn)代人一方面樂于在各種新奇事物中穿梭,另一方面也為垃圾信息、廣告促銷以及對自身無價值的新聞而感到煩惱不堪。我們原本寄希望于媒體替我們挑選出有價值的新聞來了解社會,但微博社交平臺的體驗結果是:有用信息的挑選如大海撈針般困難,而這種難度與自身的受關注度以及關注數(shù)量呈正比。也就是說你關注的人越少,挑選信息的難度越小,但同時信息的豐富程度也受到限制;但是隨著你關注人數(shù)的增加,你的頁面容量會呈幾何比例遞增,信息豐富的潛臺詞是你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挑選信息這道工序上。
【關鍵詞】碎片化;議程設置;微博場域;群集效應
“議程設置功能”作為一種理論假說,最早是由美國傳播學家麥庫姆斯和肖這對拍檔在1972年《輿論季刊》上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播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1]214學者李彬曾套用“你拍一,我拍一”的兒歌句式,指出議程安排實際上說的就是“媒介拍一,公眾拍一;媒介拍二,公眾拍二……”[2]194意思就是公眾不僅通過媒介這雙眼睛來看世界,而且通過媒介的內容安排來討論問題。
一、微博議程設置的“盲區(qū)”
微博的繁榮說明受眾對碎片化信息的生產(chǎn)和接受。表面上看每一個人的視野都在不斷擴大,再也不被傳統(tǒng)媒體的議程設置所操縱,仿佛每個人都安裝了“蜻蜓的復眼”,可以從多個視角來獲取新近發(fā)生的事實,但實際上微博的議程設置存在“盲區(qū)”,也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郭美美”、“小悅悅”、“動車事故”、“寶貝回家計劃”等新聞的報道,無不受益于微博的碎片化信息,受益于每一個網(wǎng)友求真求善的本質,但由于微博信息平臺缺乏有效的信息管控機制,網(wǎng)民無從判斷信息的真實性,此時“圖片”便更具說服力。然而“周老虎”事件的弄虛作假向世人提出警示:技術時代一切肉眼能看到的現(xiàn)象未必是真實的。微博140字的篇幅限制很難將一個事件的前因后果解釋清楚。下面從關鍵詞屏蔽、隱私設置制約和網(wǎng)絡信息的線性流動三個方面分析微博在議程設置方面的“盲區(qū)”:
關鍵詞屏蔽。微博平臺是一個看似可以暢所欲言,但實則有語言禁區(qū)的領域。我們在轉發(fā)微博或瀏覽他人轉發(fā)微博時會經(jīng)常遇到“原微博已被作者刪除”的灰色字體。這些微博內容或觸犯了微博平臺中的禁語,或者含有黃賭毒等不健康的社會信息。這一技術屏蔽功能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存在的,我們需要防范虛假信息,需要有技術或網(wǎng)絡把關人替網(wǎng)民剔除不良信息,“關鍵詞屏蔽”在網(wǎng)絡時代可以說是信息的最后一道屏障。布爾迪厄在《文化與權力》中告訴我們:個人在作出一個行為之前其實是有傾向性的,這種傾向不是單純由我們的意志或是社會的規(guī)則所控制,而是被一種內化了的早期社會經(jīng)驗和預期所左右,這種經(jīng)驗和預期往往跟我們所處的階層認為的“合理”、“有效”等判斷有關。從這一點理解,每個人對關鍵詞屏蔽的動因、過程、后果的認知是不一樣的,管理微博平臺的后方與參與微博信息評論的網(wǎng)民對“關鍵詞”的界定也各有不同。這就會造成很多微博發(fā)布者認為無關大礙的信息卻進入了管理者需要剔除的詞語范疇。
隱私設置制約。以新浪微博為例,其隱私設置管理包括“評論、私信、推薦、邀請、地理位置信息、勛章”這六個方面。公民隱私信息的保障在當今社會越來越被常人所接受,尤其在網(wǎng)絡中曾經(jīng)遭遇過人肉搜索、惡意人身攻擊的網(wǎng)民,這些隱私設置無疑保障了我們在發(fā)布信息的同時對自身言論進行保護。我們有權利要求自己的言論只被自己認可的好友來評價或轉發(fā),于此相對應的就是微博平臺的后臺管理方就有義務提供限制部分人評論的技術設置。這些隱私信息的保護措施無疑限制了更多的人來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來,在減少沖突的同時也削弱了支持者的共鳴。
時空的線性流動。與報紙和雜志的信息傳播形式不同,廣播、電視以及網(wǎng)絡的信息傳播都具有時空的線性流動特征;與廣播和電視不同,網(wǎng)絡信息在互動的過程中得以聚焦,尤其是微博信息。郭美美之所以頃刻間成為“話題女王”,是因為其炫富行為引起了數(shù)萬網(wǎng)友的關注及轉發(fā),但是按照新浪微博目前的隱私設置條例來看,只要郭美美用評論功能設置屏蔽掉出言不遜的網(wǎng)友,再多的憤怒也不足以讓郭美美成名。而線性流動一方面讓受眾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即時信息,另一方面也使每一條信息成為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轉瞬即逝,其生命價值可能僅僅是書寫者的情緒表達和生活記錄。由于每一個微博用戶的粉絲數(shù)量不存在上限,所以當你一天哪怕一個小時沒有登錄微博,再次光臨這個平臺時就會發(fā)現(xiàn)信息多得讓人目不暇接?,F(xiàn)代人一方面樂于在各種新奇事物中穿梭,另一方面也為垃圾信息、廣告促銷以及對自身無價值的新聞而感到煩惱不堪。我們原本寄希望于媒體替我們挑選出有價值的新聞來了解社會,但微博社交平臺的體驗結果是:有用信息的挑選如大海撈針般困難,而這種難度與自身的受關注度以及關注數(shù)量呈正比。也就是說你關注的人越少,挑選信息的難度越小,但同時信息的豐富程度也受到限制;但是隨著你關注人數(shù)的增加,你的頁面容量會呈幾何比例遞增,信息豐富的潛臺詞是你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挑選信息這道工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