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yī)學方面論文的范文集錦
臨床醫(yī)學方面論文的范文集錦
下面是小編整理整合的一些關于臨床醫(yī)學方面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護理干預在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中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中應用。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4%,兩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護理當中有著顯著應用價值,能夠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該病癥具有起病急和病情發(fā)展速度快的特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由病毒、細菌等因素引起,突出的臨床癥狀有高熱不退、毒血癥、心臟變形等[1]。臨床上針對于該病癥的治療主要選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必要時需要實施手術治療。為了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患者的治療總滿意度,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夠明顯為疾病治療帶來增益效果。為進一步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當中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將運用分組對照方法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心內科收治的100例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符合該病癥的診斷標準。全部患者突出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呼吸困難、發(fā)熱、抽搐、心臟雜音等,排除發(fā)生腦梗死小于三個月,并且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正式開始此次研究前,與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100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齡為17-69歲,平均年齡(48.6±12.4)歲。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兩組,命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護理方法包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指導患者遵循醫(yī)囑按時服藥;輔助患者做好相關身體指標檢查工作。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包括:第一,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結合患者的疾病護理需要制定護理計劃,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進行護理計劃的適時調整,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第二,觀察患者的身體指標及其指標變化情況,定時為患者測量和記錄體溫;查看氣管插管是否正常,患者的呼吸情況是否穩(wěn)定對患者實施血氣分析、心臟超聲檢查等,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和患者對護理方案的耐受性。第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危重疾病和致死性疾病,因此會為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如果不能夠及時幫助患者疏解心理壓力,合理調控情緒的話,會導致大量負面問題的出現,不僅僅會影響到患者疾病的恢復,還會為接下來的治療工作帶來巨大阻力。對此,護理人員要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工作,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壓力的來源,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促使其樂觀向上的面對自身疾病,并且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同時,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給患者介紹有關與該病癥的病理知識,提高學生對自身病情的正確認識水平,也可以為患者介紹一些成功治療康復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第四,對患者進行完善的生活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叮囑患者進行臥床休養(yǎng),指導患者調整舒適體位;指導患者遵循醫(yī)囑進行用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第五,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指導。護理人員先要分析和掌握患者的身體情況和疾病狀況,在此基礎之上有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對于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在飲食當中需要以高熱量和高蛋白的食物為主,為患者及時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對于存在一定心臟功能障礙問題的患者,在飲食當中則必須減少水和鹽的攝入,以免加重患者的心臟負擔。與此同時,可以通過輸注白蛋白、血漿制品等,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
護理效果評定方法:按照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滿意度評分總分為100分,總共劃分三個等級。85分及其以上為非常滿意,60-85分為一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臨床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全部數據均納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3.0當中形成統(tǒng)計處理。P<0.05時,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74%,兩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3 討論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而該病癥在本身存在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當中十分常見。該病癥的主要特點有:起病急,病情發(fā)展速度快;存在高熱不退、衰弱、寒戰(zhàn)、休克、血管栓塞等臨床癥狀表現;心臟檢查有雜音,并且性質多變粗糙[3]。如果不能夠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治療和有效護理的話,患者將會出現全身衰竭表現。該病癥的治療時間較長,而且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加強對患者的綜合護理千預工作,顯得至關重要。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護理,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完善護理計劃;做好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監(jiān)察和觀測,以便及時發(fā)現異常反應,并及時處理;完善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做好患者不良心理狀況的疏解工作,增強患者疾病治療的自信心,讓患者樂觀積極的配合治療,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注重對患者實施生活護理,使得患者能夠遵照醫(yī)囑配合藥物治療,要求患者臥床休養(yǎng);做好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工作,根據患者的疾病特征,給予差異化的飲食護理方案,保證患者疾病治療當中擁有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保證康復效果。通過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千預,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明顯控制,康復速度也在加快,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達到98%,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74%。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護理當中有著顯著應用價值,能夠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綜合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神經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神經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研究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80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運用綜合康復護理,分析不同護理后患者神經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差異。結果:在神經功能評分上,觀察組護理后評分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上,觀察組各項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有輔助作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顱腦損傷主要是患者頭顱遭受到暴力導致頭部軟組織受損、顱骨骨折與腦部其他受損等,其病情較為復雜,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需要及時的治療護理來優(yōu)化恢復效果。護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fā)揮治療的輔助效果,綜合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ADL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有較好的輔助作用。本文研究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80例顱腦損傷患者,分析綜合康復護理后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差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80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從19歲至84歲,平均為(64.1±5.7)歲;損傷原因中,高處墜落為11例,交通事故為23例,其他為6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從19歲至82歲,平均為(65.7±4.3)歲;損傷原因中,高處墜落為10例,交通事故為21例,其他為9例;兩組患者在基本的年齡、性別與損傷原因上沒有明顯的差異,有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運用綜合康復護理,內容如下:
從臥、坐、站、行走、生活等有關ADL的生活質量保證在逐步提高狀況。
如果患者屬于昏迷狀況,需要輔助做好合理體位的擺放,做好保護性制動,由此讓患者保持關節(jié)與肢體的良好功能位[1]。要為患者及時翻身,進行被動的康復訓練,而后逐步的進行過渡到主動運動。在活動上需要先進行近端活動,再延展到遠端活動。要先做大關節(jié)的活動,而后做小關節(jié)活動。需要依據每個患者不同情況做對應的坐姿、站立、行走等行為的訓練指導。讓患者能夠更好的恢復自主功能[2]。在活動訓練中需要量力而行,避免患者過度疲勞帶來的負面問題。
要做好患者心理層面的康復護理,尤其是患者病情嚴重情況下,生理自理活動能力缺乏,患者容易滋生負面心理問題,甚至不配合治療護理的開展。要做好患者心理的鼓勵安撫,鼓勵患者進行合理的自理活動開展,包括穿衣、洗漱、飲食等[3]。同時要做好家屬方面的溝通,避免家屬不良言語與行為刺激患者滋生負面情緒。要囑咐家屬通過多溝通的方式刺激患者腦功能活動,尤其是對于昏迷患者。通過不同的聲音或者患者以前喜歡的聲音來刺激患者,可以表述其喜歡的話題、新聞、故事等,甚至可以播放錄制的音頻、視頻內容[4]。要做好患者個人衛(wèi)生工作,保持患者干凈整潔。由于患者缺乏足夠的活動能力,同時也為了保證安全性,因此患者會處于長時間臥床。臥床容易導致壓瘡、便秘等多種不良問題,需要做好對應的身體活動輔助。進行身體按摩,來促進組織血液循環(huán),同時需要做好身體清潔,避免污漬對皮膚形成更強的刺激破壞,保證患者生理的舒適感。對腹部做繞臍順時針按摩,有助于患者胃腸蠕動,避免便秘情況的發(fā)生。也可以通過按摩一些穴位(如曲池,風府,百合,足三里等)來配合患者功能恢復。
1.3 評估觀察
觀察不同護理后患者神經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差異。神經功能評分運用NDF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評分越低代表神經缺損程度越低,反之代表缺損程度越嚴重。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評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反之代表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護理所得數據通過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情況
見表1,在神經功能評分上,觀察組護理后評分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各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如表2所示,在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上,觀察組各項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顱腦損傷護理中需要充分考?]到患者生理、心理雙重需求,提升患者與家屬的配合度,有效的促進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依據患者所處的病情狀況進行對應的康復訓練,提升康復護理質量。
在綜合康復護理的操作層面上,對護理人員有更高的專業(yè)考驗。首先,需要做好基本護理業(yè)務培訓,了解疾病的相關護理流程與注意事項;其次,需要了解護患溝通需要的溝通技巧、心理學、疾病特點、法律常識、護理文書等多方面工作。其中溝通技巧與心理學還需要針對患者與家屬雙方面展開,能夠針對不同對象做靈活應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細心、職業(yè)精神等,避免在溝通中產生言語沖突與不良事件。尤其是病情嚴重下,不僅疾病威脅大,疾病治療帶來的經濟壓力更大,患方容易滋生更為挑剔敏感的情緒,護理人員需要更為細致,穩(wěn)定好自身情緒與對方情緒,保持和諧溝通狀態(tài)。溝通指導要通俗易懂,避免過于專業(yè)模糊導致的患方理解障礙。要充分的針對溝通對象的社會角色、知識結構、性格、信仰、年齡、性別等多方面情況做溝通與心理安撫,提升護理工作的有效性,避免護理籠統(tǒng)一刀切。尤其是護理對象情況復雜多變,一種方法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護理是一種更為細致深入的護理服務,有效的完善患者康復所需的有關細節(jié)工作,不斷提升康復治療質量和康復護理質量,讓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臨床醫(yī)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