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
下面是關于武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應用,希望你們喜歡。
1前言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直接維系著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近年來社會上一些負面現(xiàn)象有所出現(xiàn):2006 年“南京徐老太”的碰瓷現(xiàn)象; 2010 年“藥家鑫”駕車殺人事件;2010 年馬諾“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在自行車上笑”的拜金現(xiàn)象; 2011 年“小悅悅”冷漠旁觀事件; 這些現(xiàn)象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無疑是種敲打和考驗。如何引導、規(guī)劃、加強青少年的德育建設已迫在眉睫。
中宣部與教育部聯(lián)合制定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提到: “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1]彰顯了武術在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價值,而武德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 自強不息,見義勇為,克己達禮,尊師重道等。與科學發(fā)展觀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相吻合。以武術為載體,使武德教育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內驅力,是加強德育建設的切入點。
2 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 1 客觀因素
( 1)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黃賭毒現(xiàn)象泛濫,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這也給青少年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
( 2) 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ヂ?lián)網(wǎng)對青少年更新知識、提高素質提供了方便。但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wǎng)絡,腐蝕青少年純潔的心靈。
( 3) 學校教育缺陷的影響。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過于注重高升學率而忽視對學生“德”方面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不平衡發(fā)展。
( 4) 家庭教育誤區(qū)的影響。常見誤區(qū)有: 推卸教育責任;一廂情愿的過度要求; 陳舊的教育理念、對孩子行為的教育失控、家長教育的方法失控等。[3]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2. 2 主觀因素
( 1) 缺乏拼搏進取,吃苦耐勞的精神。部分青少年在學習上不思進取,缺乏頑強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上更是攀比炫耀,好逸惡勞。
( 2) 心理脆弱,思想容易走極端。一些青少年性格較內向,不太愿意與人交流,自卑,包容和承受能力弱。
( 3) 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對事物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wǎng)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3 武德教育與時俱進的時代訴求
3. 1 武德精神與社會和諧思想構建的統(tǒng)一性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把“和諧”視為至高無上的根本。如《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 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沃土中的武術,和諧觀點自然貫穿其思維模式與行為規(guī)范之中。如《陳氏太極拳劍刀》“四體從心而運,官骸皆悅以順從,而要皆以乾坤正氣行之也。”[4]簡言之,和諧觀念是武術倫理思想的最高準則,即武德精神。其文化內涵已由一種簡單的技術理論轉化到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的思辨層次上。所以弘揚武德精神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 2 武德內涵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契合性
“八榮八恥”提到“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少林戒約》第一條提出“習少林技擊者,必須以恢復中國為志意,朝夕勤修”,這些優(yōu)良的俠義品德、愛國主義思想都是我們應該承繼的;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強調應用”的武術改革方向必將加大對抗類武術比重。所以加強武德教育尤為重要。“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成為各時期武術界的共識,武德實質是對習武者的一種內在的制約機制,約束著習武者不濫用武力,不違法亂紀。因此,把武德思想內涵與“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正是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3. 3 武德教育與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的一致性
歷代武者民族精神表現(xiàn)之實例為開展武德教育提供了生動的范例。如東晉祖逖“聞雞起舞”,奮發(fā)圖強,準備為國效力的精神; 南宋岳飛之母刺“精忠報國”于背,使他銘刻在心,以自己的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 近代的“鑒湖女俠”秋瑾,臨危不懼、為國捐軀之事跡。無不體現(xiàn)出他們自強不息、奮發(fā)向上、保家衛(wèi)國的中華民族精神。這些典型的英雄事跡必將激勵著青少年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熱忱。
4 武德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機融合研究
4. 1 從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看武德教育對德育的驅動性建設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須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特征: ①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身體急劇的生長和變化,因此會產生生理成熟,心理幼稚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②叛逆期: 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tài)度。③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自覺地遵守規(guī)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沖動的矛盾之中。
德育要從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出發(fā)。德育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養(yǎng)成教育,即重視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和內在心理的健康。武術以“尚武崇德”作為教育要旨,“尚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竟毩暎朔弁搓P,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磨練堅持不懈的意志。根據(jù)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應進行賞識教育。青少年一經(jīng)表揚,信心倍增,訓練積極性也將進一步提高。“崇德”崇尚道德修養(yǎng),豁達胸懷,通過武術訓練,樹立尊師愛友,誠實守諾,團結互助的觀念,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強不息的精神,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教育目的。
4. 2 從訓練的不同階段看武德教育對德育的驅動性建設
第一階段( 剛入訓練隊的學生)剛入訓練隊的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比較陌生,對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課堂常規(guī)都不了解,應該“以禮始,以禮終”來規(guī)范其行為: ①上、下課時師生互行抱拳禮。②課中教師釋疑后學生應向教師行鞠躬禮。③對練時同伴應互行抱拳禮。④技術考核時考生上、下場應對教師及同學分別行抱拳禮。“抱拳禮”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其涵義是左掌拇指屈扣表示不自大; 掌四拳五,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武不犯禁,不凌弱逞強。“抱拳禮”不僅可以加強師生間情感,還能發(fā)揚“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美德。在器械練習中,劍術、刀術起勢時都要求左手持劍、抱刀,動作開始后再交到右手. 左手持劍、抱刀“先禮后兵”,告誡習武者以德為上。在武術教學中使學生理解其深意,使學生在演練每遍套路前都能體會到謙、恭、禮、讓的精神風尚。
第二階段( 有一定訓練基礎的學生)由于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比較熟悉,會出現(xiàn)思想的放松、課堂上隨便,有個別遲到早退現(xiàn)象; 有些技術好的學生看不起技術差的學生; 有少數(shù)學生表現(xiàn)個人英雄主義; 對同伴技術動作的失誤起哄以及對手犯規(guī)動作的計較等。所以要進一步抓好組織紀律性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學??梢酝ㄟ^組織豐富多彩的武術活動,相互間會主動幫別人拿器械; 特別是在比賽中同學們會自發(fā)為場上的同班學員吶喊助威,這些例子都體現(xiàn)了團隊精神在武術教學中得到不斷的發(fā)揚。從而促成他們養(yǎng)成守時守紀,樂于助人,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 已參加幾年訓練的老隊員)學生對周圍的環(huán)境已熟悉,對教師的教學特點和方法已基本了解,形成了自己的學習規(guī)律,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問題是技術好的學生不愿再做簡單的練習,而技術差的學生對較復雜的動作產生畏懼心理,此時可采用分組練習。了解情況,因材施教,耐心輔導,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品質。當學生取得好成績時應及時指出存在的不足。俗話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告誡習武者應刻苦修煉,切忌目中無人,提倡“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謙虛溫和的求知精神。
5 武德教育驅動青少年德育建設的途徑研究
1. 寓武德教育于愛國主義教育之中
武德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培養(yǎng)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愛國主義思想。如教師可以在武德教育中選擇《霍元甲》這樣具有高度藝術性,同時又有很強思想性,能夠喚起學生的真、善、美的情感的作品,要從心靈深處來感染教育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擁黨愛國濃厚感情。
2. 進行多形式,多功能的武德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局限在課堂上,可以適當開展武術交流活動。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帶武術下鄉(xiāng),帶著自己編排節(jié)目到農村表演,和武術愛好者進行交流,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自己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又能在交流中學習淳樸農民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美德。
3. 武德與社會道德、法制教育相結合
在武術運動中進行“尚武崇德”教育的同時,也要與社會道德相結合。提高道德意識就必須具備基礎的道德意識和法制意識,區(qū)分正當防衛(wèi)和故意傷害、見義勇為和江湖義氣的區(qū)別,按照社會道德和法制的規(guī)范要求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5]通過開展主題性武術比賽活動,將基礎道德意識和基礎法制意識的養(yǎng)成融合于自然的活動情境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4. 為人師表的模范作用
教師教學中言行的表率作用極為重要。孔子說: “其身正,無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武德教育必須堅持言傳與身教并舉,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去感染和影響學生。這種由教師威信所形成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書、道德說教和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
5. 多渠道齊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德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構建“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主導,社會教育為補充”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模式,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在教學工作中,充分挖掘學科中所蘊涵的豐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將顯性課程的知識傳播、能力培養(yǎng)和隱性教育的武德教育相結合,把深刻的武德教育內涵貫徹于德育教育之中。
6 結語
武德教育在長期的歷史積淀、傳承和改造過程中,已經(jīng)同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行為標準、道德情操、審美情趣融為一體,已成為中華民族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德教育同德育教育的相互融合,引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使之成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驅動力。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R].2004.2.26.
[2] 龍瑞秋. 家庭教育中的常見誤區(qū)及對策[M]. 2006) : 48.
[3] 陳正雷. 陳氏太極拳劍刀[M].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2:383.
思修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