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生逆反心理的論文
論小學生逆反心理的論文
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同時學生逆反心理的化解,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論小學生逆反心理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小學生逆反心理的論文篇一
《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對策分析》
摘要: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帶有明顯的“過渡期”特點,逆反心理也是人格個性發(fā)展的普遍現(xiàn)象,但具體原因還是很復雜的,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家長要能夠正確對待,合理分析其成因并采取合適的對策化解之,對于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對策分析
小學高年段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期,正是個體生理發(fā)育的第一個高峰期,身體各方面發(fā)展迅速,心理發(fā)展也呈現(xiàn)出劇烈動蕩。在這一階段,教育者務必高度關注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身體一樣,都是小學高年段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有關“健康”的定義是:“整個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
逆反心理是小學高年段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在教育實踐中,幾乎每個教師都會遇到學生的逆反,嚴重者甚至上升到直接對抗。逆反不僅影響到師生關系,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效果,而且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關注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必須重視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了解其存在情況,分析其形成原因,從而采取適當?shù)膶Σ撸龑娼鈱W生的逆反心理。
一、“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的界定
根據(jù)心理學理論,逆反心理泛指個人用反向的態(tài)度來對外界的勸導作出反應的現(xiàn)象。逆反心理在個體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xiàn),在青少年時期表現(xiàn)尤甚,是青少年個性發(fā)展過程中一種非常明顯的特征。
青少年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社會認知與行為方面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求新、求異、偏激。求新、求異以及逆反心理對于青少年來說是完全正常健康發(fā)展中的心理現(xiàn)象。但是,逆反心理的指向性既包括正確方向,也包括錯誤方向。青少年時期,其自我意識飛速發(fā)展,高度關注自我形象,自我體驗強烈,自我評價能力明顯提高,但又具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不穩(wěn)定性,獨立意向強烈,但同時容易產(chǎn)生盲目反抗。小學高年段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期,因為知識經(jīng)驗仍不足,理論思維能力較弱,獨立判斷能力還差,看問題極易出現(xiàn)偏激,常常依據(j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及已有的認識作為正確錯誤的辨別標準去決定自己的言行,有很多時候甚至就是為了發(fā)泄而明知故犯。而本文所討論的“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主要就是指指向性出現(xiàn)偏差的逆反心理。結合有關心理學研究及教育實踐中的經(jīng)驗總結,我們界定本文所討論的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是指:小學高年段學生針對與其主觀需要不相符合的外在要求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抵觸情緒,如我們常見到學生故意不聽教師、家長的教導,背后或者當眾批評、挖苦甚至頂撞他的老師、家長等;其實質在于學生欲突出自我的某種需要或尊嚴,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或存在價值;相反,表現(xiàn)出對他人(教師、家長)的不遵從(或抗拒)。
二、逆反心理成因的研究
既然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顯著特征,其成因也必然具有普通性。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很多線索,青少年心理學對于青少年個性發(fā)展的研究對于理解逆反心理的形成更是具有重要幫助。
1、遺傳因素的影響
遺傳因素也叫遺傳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如機體的構造、形態(tài)、感宮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特征等,當代基因科學的研究日益提醒人們,遺傳因素是影響一切生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人種的不同個性遺傳下來的生物特性,既有人種的共性,又表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個性,其中就包含親代不同性格的遺傳。美國《自然遺傳學雜志》1996年初同時刊載兩篇在以色列和美國完成的研究報告。這兩組研究各自獨立,使用的方法也不同,但同樣找出影響一個人追求新鮮事物的基因。這種稱為D4DR的基因,能控制腦部感受體的形成。這兩項研究分別對124名以色列人和315名美國人進行,發(fā)現(xiàn)腦部的D4DR基因較長的人,在追求新鮮事物方面得分較高,比較容易興奮、善變,性格急躁、沖動,喜歡探險也比較奢侈。而D4DR基因較短的人,在追求新鮮事物方面得分較低,比較喜歡思考,個性拘謹、溫和、忠實、恬淡寡欲和節(jié)儉。
根據(jù)有關研究,我猜測,正是這種性格遺傳的差異,形成了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條件。一般說來,那些前代性格呈情緒型、外向型、獨立型、急躁沖動的個體,其后代(學生個體)逆反心理形成較早并表現(xiàn)明顯,反之則異然。
2、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
遺傳因素是心理現(xiàn)象形成的一種自然條件,但它僅僅提供心理現(xiàn)象形成、發(fā)展的可能性。而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現(xiàn)象形成、發(fā)展的可能性能否變?yōu)楝F(xiàn)實性,其發(fā)展程度如何,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都傾向于承認取決于環(huán)境的影響。這里的環(huán)境影響包括總體社會環(huán)境及社區(qū)環(huán)境的影響、家庭及學校教育的作用、主體的主觀努力。也就是說,取決于后天的實踐與學習。
從當代社會發(fā)展的情況來分析,日益重視個體與個性。有人說,當代社會是一個“張揚個性”的社會,這個時代是一個崇拜“英雄”的時代。小學高年段學生生活成長在這樣的社會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響,更因為其思維、情感上的“沖動”“偏激”特性,更易于從“表現(xiàn)個性”上升到逆反。
3、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
心理的研究表明,個體心理發(fā)展總是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家庭因素包括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如家庭結構、親子關系、家庭生活環(huán)境、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成員(主要指家長)的個性特點、家庭教育方式等。
在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社會結構變化劇烈,家庭呈現(xiàn)出很多新的特點。其中有些因素明顯加劇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家庭結構失衡。今日中國很多因素造成家庭結構失衡。如父母離異造成的單親家庭、父母再婚后形成的重組家庭(繼父母)、父母長年外出打工經(jīng)商形成的隔代家庭(祖孫)等,在這些家庭中,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往往受到一定的消極影響,缺乏和諧家庭中的那種溝通疏導,必然會加劇逆反心理。
2)、親子關系不和諧。天下父母誰不希望子女好?但正因為期望值過高,極容易造成親子關系不和諧。很多小學高年段生都反映,最煩的就是父母整天對自己的學習、交友喋喋不休。還有些家庭因為工作壓力大,對子女一方面期望值高,另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關心與指導,就易于造成緊張的親子關系,助成逆反心理。
3)、父母性格急躁,教育方式單一。有些父母,本身文化素質有限,不理解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性格又急躁,做不到“以身作則”、“循循善誘”,或單純的“棍棒式”的高壓,或單純“胡蘿卜式”的利益引誘,教育方式極其單一,這樣極易于激化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
4、青少年個性發(fā)展的特征與“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的緊密關系
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與青少年個性發(fā)展密切相聯(lián)系。青少年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個性發(fā)展呈現(xiàn)出如下的基本特點:
第一,在自我意識方面,青少年日益關注自我形象,自我體驗強烈;自我評價能力明顯提高,但仍然具有片面性和不穩(wěn)定性;獨立意識強烈,但又容易產(chǎn)生盲目反抗。
第二,在情感發(fā)展方面,青少年情感豐富強烈,但情感兩極明顯,搖擺易變;同時,情感的社會化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在社會交往方面,青少年與成人的關系往往表現(xiàn)出“閉鎖”;而在同伴關系方面則表現(xiàn)出“開放”。
第四,在社會認知與行為方面,青少年表現(xiàn)出明顯的求新、求異、偏激。
第五,在行為控制方面,青少年表現(xiàn)出沖動,行為易越軌;行為的堅持性不強;承受能力較低;受暗示性強。
根據(jù)青少年個性發(fā)展的特點分析,小學高年段學生的“自我意識”日益膨脹,獨立意識十分強烈,對于家長與教師的教導或批評日益不會像低年級學生一樣去自覺接受;而其與家長、老師(成人)的交往越來越少,溝通就顯得困難,很多時候就容易誤解家長或教師的要求;而情緒上的敏感,受“開放”同伴關系的相互影響,致使其愈發(fā)偏激、沖動,逆反、抗拒就成為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常規(guī)”表現(xiàn)了。
5、“求異”、“創(chuàng)新”及與教育改革的影響
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主要由專職的教育者對學生施行的雙邊活動。因此,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心理現(xiàn)象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有人認為,學校教育在學生心理現(xiàn)象的形成上起著“主導”作用。在學校教育中,兩種思維方式都在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一是“求同”,一是“求異”。在低年級,因為小學生對于家長、教師的“依賴”、“信任”,知識面的欠缺,“求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當學生進入小學高年段以后,隨著知識的日益豐富,“求異”、“創(chuàng)新”的意識日益自覺。此時,如果家長、教師還是一律強迫學生“求同”,逆反心理就極易產(chǎn)生。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所進行的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尊重個性”“創(chuàng)新”。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更是理直氣壯。當代信息社會的特征使學生與教師、家長同時獲得有關的信息,學生很容易接受“新信息”、“新觀念”,但作為成人的家長、教師更易于受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束縛,觀念變革較為緩慢。因此,在學生的眼中,家長、教師的要求、教導、批評往往成為“錯誤”“儒腐”、“陳舊”的代名詞,會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了逆反、抗拒心理。
三、對待小學高年段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雖然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其個性發(fā)展的一般特點,但其傾向性總是因為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而易于導向偏激、錯誤的一面,故必須予以重視,采取適當?shù)膶Σ?,予以疏導、舒解?/p>
(一)、轉變觀念,正確對待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
這一點必須要明確,在教育過程中,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觀存在的,人們不可能任意消除或改變這種心理現(xiàn)象。家長、教師,都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要做一分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
第一,對于學生正確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例如學生對不端的人格、虛假的內(nèi)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滿、抵觸,家長、教師要能夠容忍、肯定、鼓勵。一定意義上講,這種逆反心理現(xiàn)象是科學發(fā)展、社會進步、學生個體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傳統(tǒng)教育多年來的影響,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肯定還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現(xiàn)代的小學高年段生肯定不能夠像他們的前代那樣安然接受,有些逆反心理是很正常的。正因為這些逆反心理的存在,才提醒著我們的教師、家長要不斷革新教育觀念,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親子關系。
而且,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知識社會”,家長、教師就不一定比學生的知識更全面、更豐富,見多識廣的小學高年段生在很多方面與教師、家長的意見不一致,有自己的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教師、家長就要正確分析,善于尊重學生的大膽發(fā)現(xiàn)與大膽創(chuàng)新。
第二,對于學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例如,學生對教師、家長正確、公平、科學的要求表現(xiàn)出的抵觸情緒及相反行為,教師、家長要敢于否定;同時要善于說服、勸告,減弱以至糾正這種逆反心理現(xiàn)象。以達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之目的。
在學校教育中,針對小學高年段生的逆反心理,現(xiàn)在有兩種不正確的認識。一些教師還是很傳統(tǒng),認為學生就應該尊重教師,強調(diào)的還是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對于學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就認為太過分,不加青紅皂白地批評指責,這樣極易于激化矛盾。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更新,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少的。但與此同時,出現(xiàn)了另外一種錯誤認識,認為既然強調(diào)“尊重學生”,“師生平等”,學生出現(xiàn)了逆反心理也不用去理會,不管那些逆反心理合理與否。有部分學者甚至不顧具體場合錯誤地提出:“只有不好的教師,沒有不好的學生。”當然也有部分教師認為,“響鼓不用重錘”,“爛泥巴扶不上墻”;“好生無需教,差生沒法教”。這些看法當然都是錯誤的。學生合理的逆反心理我們固然要容忍、肯定,但是對于那些明顯不良的逆反心理如果不采取鮮明的態(tài)度,合適的對策,那是對學生健康個性心理發(fā)展極不負責的一種態(tài)度。只有鮮明的反對態(tài)度,合適的化解策略,才能讓小學高年段生真正明白自己錯在那里,自覺去調(diào)整自己的心理,才能夠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第三,如果學生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中,正確合理的與錯誤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例如學生連同不端的人格與正確的信息,或者良好的動機與生硬的態(tài)度一并逆反。在教育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師的出發(fā)點完全是對的,觀點也是完全正確的,只是因為方法不夠合適,或者說是態(tài)度稍顯生硬了一些。就像現(xiàn)在很多小學高年段生特別喜歡上網(wǎng),喜歡上QQ。教師提醒學生要注意不能沉迷于網(wǎng)絡之中,不可以誤交“損友”,不要瀏覽不健康的網(wǎng)面,這完全是正確的內(nèi)容。但很多時候一些老師就單純的下禁令:不準上網(wǎng),不準玩QQ,不準……很多小學高年段生就產(chǎn)生的反感,老師說不準,我偏要去干。
在這種情況之下,家長、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則,分清逆反心理現(xiàn)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與支流,決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以現(xiàn)象代替本質,學會客觀、公正、全面、發(fā)展的看待自我與非我(他人、社會)。像上述上網(wǎng)一例中,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單純的“不準”是老師過于簡單化了,是不對的;同時更要耐心引導學生從實際的例子中認識到老師的提醒是對學生的關心,網(wǎng)絡中的確存在著這些不良傾向,的確很容易把學生引上歧路。并且與學生一起鑒別如何合理地利用網(wǎng)絡,自覺構造“網(wǎng)絡病毒防火墻”。這樣就會有效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從而不斷完善健康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二)、不同的逆反心理及其對策
從一般意義上講,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表現(xiàn)為強烈的抵觸情緒或抵觸行為,其成因是與其遺傳因素、個性發(fā)展特征、社會時代環(huán)境影響相關的。但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教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合適的對策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
1、超限逆反。
它是指外在(家長、教師等的)要求超出了小學高年段學生(主體)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從而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例如:有些家長總是反復嘮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總是拿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與班上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學生去攀比;孩子的一點小毛病就抱怨個不停,而不是寬容。再如,有些教師不明白“教以因人而異”的道理,總是以最好學生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學生,對部分有困難的學生不給予理解或幫助,只是單純地要求、批評。此時,學生就會執(zhí)意表現(xiàn)出與家長、教師要求相反的言行,“讓他東、他偏西;叫他打狗他罵雞”。
對于這種逆反心理,家長、教師要明白學生的實際基礎,與學生溝通,一起制定合適的目標,制定細致而步驟清楚的計劃,鼓勵、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目標與計劃去努力。
2、情境逆反。
指外在要求與小學高年段學生需要不相符時,導致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例如,已經(jīng)下課了,外邊的同學們正在嬉戲,可是教室里的教師仍在講解不停;此時,學生大多心不在焉,根本聽不進去說教;或者做其他無關的事情,如擺弄桌子上的東西,收拾書包等,表示自己的不滿。再如,放假了,學生緊張了很久,好不容易盼到了這一天,教師、家長卻趁機會布置又多又煩的作業(yè)等,還一再強調(diào)這些作業(yè)“十分重要,務必認真”;這時,學生對待作業(yè)就不是很認真的,而是隨便對付、草草了事的態(tài)度,根本不在乎是否“十分重要”。
根據(jù)情境逆反產(chǎn)生的特殊情境,我們發(fā)現(xiàn),“適當?shù)臅r候、適當?shù)膱龊险f適當?shù)脑?、做適當?shù)氖?rdquo;是化解情境逆反的關鍵。家長、教師提要求要把握好機會,注意時機。就像兩個同學打架,教師認為其中一個錯誤更大,要批評他,那決不能在該學生火氣正大的時候批評,這樣只會“火上加油”,加劇其逆反心理,批評教育的效果為“負”。只有待該學生冷靜了下來,再找一個輕松的機會,再與學生交流,然后提出善意的批評。
3、信度逆反。
指小學高年段學生對信息傳遞者(家長、教師等)的人格或所傳遞內(nèi)容虛假產(chǎn)生懷疑。例如,教育者所談及的內(nèi)容無可非議,而本人的人格卻不端正,缺乏誠信;或本人的人格無可非議,而傳播的內(nèi)容卻是虛假的(或含虛假的成分);再則,其人格及傳播的內(nèi)容無可非議,可對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不能(或不能充分)說服學生。這樣,都會引起受教育者對施教者本人或傳播的內(nèi)容(甚至對其本人連同內(nèi)容)產(chǎn)生懷疑,拒不遵從。
因此,作為教育者,家長、教師們就要提高其傳遞信息(教導、批評)的信度。家長、教師要有誠信,教育學生應該如何做,那么自己應該就是按照這樣的原則做人做事的;處理學生的問題,就要做到公平、公正;說給學生的話就必須經(jīng)得起經(jīng)驗或科學的考驗。對于一個誠信、知識豐富,同時平等對待學生,善于與學生交流的教師來說,信度逆反是很容易就會化解的。
4、禁果逆反。
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好奇心極強,有著其強的“嘗試”欲望。往往成年人向他們鄭重宣布禁止的東西,他們反而越想接觸。例如進網(wǎng)吧、玩電子游戲、交異性朋友、晚自習偷看電視球賽,甚至喝酒、吸煙、在禁放區(qū)域燃放煙花爆竹等,正如伊甸園里的“亞當、夏娃偷吃禁果”,都屬于禁果逆反。
因此,家長、教師都要學會引導學生做該做的事,明白那些不該做的事有哪些危害,之所以不許做有哪些原因。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絕不是只會講“不準……不準……”的人,而總是循循善誘,以身作則。不加分析,不理會學生的意見,蠻橫、武斷的家長、教師,就易于形成學生的禁果逆反。
5、自主逆反。
指小學高年段學生的主體地位、尊嚴受到威脅時出現(xiàn)的逆反心理。例如,很多家長、老師愛子(生)太切,恨不得學生馬上就好,于是采用喝斥、諷刺、打罵、強行禁止等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待學生。也有一些教師缺乏職業(yè)道德,不懂得尊重學生的人格,或者不關心、不理睬、不管教學生等等,也會引起學生對施教者的不滿、抵觸,如雙方互相喝斥、打罵,或互不理睬等。
正如青少年心理學研究所說的那樣,小學高年段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膨脹的階段,自我體驗十分強烈。家長、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要認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既要高度關心學生,又要采取適當?shù)年P心方式。有人說,教育是一項藝術,的確如此,教育學生必須出自真誠,要善于與學生交流,以“心”影響“心”。
6、失衡逆反。
當信息傳播者的言行或實際與其傳播的內(nèi)容背道而馳,失去了平衡,作為信息接受者的小學高年段學生就會產(chǎn)生失衡逆反心理。例如,教育者的言教無誤,而身教就差矣;學校的說教與社會實際相差甚遠等。此時,其說教內(nèi)容就可能被小學高年段學生“反其道而行之”。就像有些家長,教育孩子要抓緊每一分鐘,要好好學習;可以自己整天都在打麻將賭博。此時孩子就會產(chǎn)生失衡逆反心理。
失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言”與“行”相背,或“理論”與“實際”不一。作為教育者,“身教大于言傳”永遠都是正確的,也是化解失衡逆反心理的良方。至于學校的教育與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問題,一方面學校的教育要從社會實際出發(fā),不能老是講遠遠高出社會實際的“空中樓閣”式的道理;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社會,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認識到理想與社會變革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消除或減弱“失衡逆反心理”。
歸納之,小學高年段學生的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但必須引起教育者的重視,要正確對待,合理分析,采取合適對策,積極化解,從而促進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書目:
1、莫雷、張衛(wèi)著:《青少年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廣州
2、張聲遠著:《學校心理輔導概念》,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xié)會,1998,上海
3、賈曉波主編:《青少年心理輔導手冊》,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天津
4、陳家麟著:《學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北京
論小學生逆反心理的論文篇二
《小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從心理感應抗拒理論出發(fā)談逆反心理,運用它們的相似之處,對現(xiàn)今小學生逆反心理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引導方法。
【關鍵詞】逆反心理;心理感應;抗拒;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4)8-0210-02
一、研究逆反心理的理論依據(jù)
近年來,國內(nèi)對“逆反心理”問題議論不少,也有人試圖從心理角度,特別是社會心理學角度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在傳統(tǒng)的心理學理論和研究中并不存在“逆反心理”這個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講,提出這個概念是我國學者的首創(chuàng)。那么,是不是只有在今天,只有在中國才有這種“逆反心理”現(xiàn)象存在呢?翻開心理學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西方心理學者們關于“心理感應抗拒”現(xiàn)象的描述與我們對“逆反心理”的理解很接近,可以說,他們的理論和研究與我們進一步探討“逆反心理”問題不無啟迪。
(一)心理感應抗拒理論
心理感應抗拒理論是美國肯薩斯大學心理學家布林1966年在他的著作《心理感應抗拒理論》中首次提出的。
根據(jù)布林的理論,假設某人有一套自由行為,如果其中任何一種行為被取消或有可能被取消,他就會體驗到“心理感應抗拒”。
布林認為,當心理感應抗拒發(fā)生之時,人會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發(fā)生改變。
1.如果某項自由行為被取消或威脅取消,則該項自由行為的吸引力反而增加。
2.直接從事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行為。
3.通過暗示行為來恢復自由。
4.敵意和攻擊性情感。
(二)從心理感應抗拒理論出發(fā)談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有可能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特點之一,是普遍存在的。
2.逆反的作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二、對當前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分析
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種主客觀因素交互作用,長期積淀的結果。
(一)主觀因素
1.年齡與生理條件。
當人進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xiàn)了第二性征,他們意識自己長大了,獨立自主意識大大增強,要求成年人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而很多家長、老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愿轉變,對于少年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理解和積極引導,于是,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chǎn)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
2.個性特征
部分學生由于自負、獨立、偏激等個性特征而造成逆反心理。
3.好奇心
小學生對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擋,對學生就越有誘惑力。有些老師、家長禁止孩子做某事,卻不說明為什么不能那樣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
4.心理受挫
學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總希望被教師、同學重視、賞識。長期得不到這種滿足,心理受挫,就可能發(fā)牢騷、鬧情緒,甚至轉而用“非常方式”尋求關注。
(二)客觀因素
1.家庭因素
(1)父母管教不當。在這方面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又包括:期望不實際;管教隨情緒而變化;管教太嚴厲。
(2)家長的素質
如果家長自身的品行不良也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學校因素
(1)教學內(nèi)容的單一化。
(2)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不端正。
(3)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
3.社會因素
(1)不良大眾傳播的影響。
(2)錯綜復雜的社會文化的影響。
三、小學生逆反心理的引導和教育
1.加強教育者的可信度??尚哦劝▋煞N類型:一是教師無威無信,這類教育者很易誘發(fā)學生顯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會轉化為明顯的逆反行為,學生會公開與教師作對。二是教師有威無信,這類教育者用威嚴壓制學生,很易誘發(fā)學生的隱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不會轉化為明顯的逆反行為。因此,一名教師要有自信的心理素質,豐富的知識和才華多方面展示,對課堂的控制與對學生的吸引對其樹立威信是很重要的。
2.加強教育者指導思想的轉變,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只有在教育內(nèi)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積極探索,敬業(yè),尊重學生,進而才會減少學生的心理反感,削弱逆反心理。
3.加強感情投入。教育者應在感情上與學生多些相容、多些親近,那么在學生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了。
4.加強同輩群體的指導。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chǎn)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在此,教師可加強學生群體中合作學習的教育。同時,教師必須對這些小團體加強正確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風氣并做到盡早扭轉,這是防范逆反心理滋生、擴大的有效手段。
5.加強教育方式的改進。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呆板、重復、武斷的教育方式是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出現(xiàn)逆反心理的。故教師要不斷學習,開拓視野,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可在適當?shù)臅r機里給予學生們一些贊美。
6.爭取社會家庭的配合。引發(fā)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糾正和防治也應該是綜合性的。學校除應該盡力做了自身的工作外,還應該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努力取得家長的密切配合。
四、小結
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現(xiàn)象。由于小學生還未具備正確的認知能力,還缺乏社會經(jīng)驗,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對特定的認知對象、特定的問題才會懷有逆反心理。只要引導得法,疏導及時,其積極作用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發(fā)展,其消極作用也是可以防止和克服的。
參考文獻:
[1]四君山,蔣鼎新,謝巖松.21世紀創(chuàng)新學生、心理障礙咨詢、診斷與防治新概念.內(nèi)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論小學生逆反心理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