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yǎng)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篇一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摘要:大學生的普遍年齡1一般在18―25歲之間,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正處于青年中期。大學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但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會上的青年。目前,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面臨到各種各樣的社會、家庭、學習和就業(yè)問題,自身發(fā)展壓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質面臨嚴峻挑戰(zhàn),由此引發(fā)的身心問題劇增,并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B8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1)04-0000-01
一、心理健康標準和含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高效而滿意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是人格完善協調,社會適應良好。迄今為止,關于心理健康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國內外學者一般認同心理健康標準的復雜性,既有文化差異,也有個體差異。一般而言,判斷個體心理健康與否,主要源于四個方面:1.經驗標準。2.社會適應標準。3.統(tǒng)計學標準。4.自身行為標準。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較為一般[2]。黃希庭、鄭涌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全國6大區(qū)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224%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上述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中,441%的有1項超標,最高超標的有9項。對178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其中輕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4%,重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78%。某些特定大學生群體如新生、貧困生、高職學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可以說心理問題已經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并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問題。
三、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和建議
1.確立穩(wěn)定的價值導向
高校應該對社會文化進行正確引導,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煉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主流文化,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導向,并以這種穩(wěn)定的價值觀教育學生,使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2.大學生客觀認識自我,學校要重視學生自我發(fā)展[8]
重視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教育。在教育活動中,要充分信任學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重視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著重培養(yǎng)“三個自我”,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增強他們的獨立能力。
3.學校入學適應期引發(fā)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措施
做好入學適應期的教育工作輔導員應及時有效的組織好新生入學階段的適應期教育,如學校的發(fā)展史、校訓、學生手冊等相關知識的介紹,指導學生對新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如何適應,并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做到用人之長補己之短,承認差距,奮起直追,促進新生間人際關系的順利搭建。
4.正確對待情感問題
大學生一方面應鼓足勇氣,向家長、老師以及專業(yè)人員請教,對感情好好把握,以消除因感情問題帶來的心理問題。
5.大學生堅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即習慣化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身體密不可分。對大學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合理作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平衡膳食,堅持吃早餐;體重保持正常水平;三是科學用腦,實行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6.學校恰當的開展性教育
大學擁有開展性教育所必需的條件和師資,尤其是針對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的性問題,開展性教育更具有其現實意義和必要性。
7.人際關系的處理
(1)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大學生自己應當正確評價客觀事物,正確對待自己與他人;善于管理情緒,情緒反應適度正常,體驗正常的情緒情感,主動有效地適應社會環(huán)境與學校生活。與人相處中,大學生們還應該學會忍讓和寬容,一個人氣度寬宏,與人相處能求同存異,并盡量揚其長而避其短,才能產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你高朋滿座,從者如云,成就一番事業(yè)。
(2)學校應該注重人際關系的引導和開展人際關系方面的教育。人生目標除有健康的體魄外,還需要學會處事和處人的道理,怎樣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也是教育工作者要密切關注的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及時關愛學生,做同學之間友愛橋梁的搭建者,舉行迎新會;讓師兄師姐介紹快樂的大學校園生活,多多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還可利用同學之間的時間、空間上的臨近,舉辦“同鄉(xiāng)會”、“聯誼會”等,為彼此間交流互動提供一個可行的平臺。
8.網絡心理健康問題的疏導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以這些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載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學生在社會上活動、生活,就必然受到社會心理的影響。因此,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穩(wěn)定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使他們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和取向。
9.特困生心理調適。近年來,特困生的思想教育、生活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校采取了“獎、貸、勤、免、補”,廣開渠道,解決困難學生的生活問題。不容忽視的是,困難學生不僅僅是經濟困難,他們的心理問題也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11.獨生子女的心理調試
80、90后已經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而他們中的獨生子女更是一個熱點。他們個性張揚,但又成就需要弱、心理較脆弱、自立能力弱。針對這部分學生,更多的是學校心理咨詢機構要采取一些個別化的對策,對他們進行理想的培育,改變他們的認知,通過小組活動等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并通過安排任務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同時要聯系家庭,開展家庭的工作,讓父母理解孩子應該獨立,這樣讓他們改變一些教育策略,讓獨生子女感受壓力,增強成就動機。
12.學校開展心理咨詢,加強學校心理教育,發(fā)展學校心理救援機制
(1)建立以發(fā)展咨詢?yōu)楹诵牡拇笞稍冇^念。很發(fā)展咨詢應當成為教師教書育人職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將發(fā)展咨詢貫穿于學生成才的始終,是一項非常繁重的任務,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2)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10]。首先,應當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3)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11]在大學里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學生入學后,通過輔導員、學生會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分類歸納。
(4)逐步形成學校、社會、自身共同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目前高校普遍認識到心理素質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應的機構,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堂教學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
(5)高校應盡快建立大學生心理預防和干預機制,構筑一個從個人到宿舍、班級、學院、學校甚至社會的網絡管理體系,早發(fā)現、早預防、早處理,有效減少心理疾病和不幸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宋林飛:《社會問題概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馬瑞清:《探析大學生孤獨心理的成因與防治》,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X)6年12月。
[3]王春華:《誰為大學生解開郁悶心結》,學府聚焦第20期。
[4]吳建成:《誰來解開我的“郁悶”心結――一起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確立危機的個案輔導》,科教文匯2007.1(下旬刊)。
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篇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
摘要: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因此,構建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時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社會問題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同時這也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的素質的提高,一項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所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當代大學生,高強度的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從環(huán)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大學生進人大學后,面對的是新的學習、生活、組織環(huán)境,新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等。這些環(huán)境給人生經驗不足、情感比較脆弱的大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面對這些壓力,一時較難適應新環(huán)境,不能及時調節(jié),從而導致消極情緒,久而久之勢必產生心理障礙。
2、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yǎng)。一些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分寵愛。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fā)的一大誘因。而這些問題往往源于獨生子女從小就備受家人的溺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而這些習性則成為誘發(fā)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3、對網絡的依賴。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網癮,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這樣久而久之,會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
4、生活與學習上的壓力。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yè)非所愛,另外,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5、失戀。大學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異性的友誼和愛情,戀愛現象逐年增多,但戀愛的成功率卻比較低。有許多大學生經受過戀愛挫折,有過失戀的心理體驗。由于不能正確對待失戀。有的學生出現了失戀后情緒低沉,精神萎靡不振,喪失自信,產生自卑及強烈的失敗感和挫折感。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6、就業(yè)壓力。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yè)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組織學生學習心理相關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師和輔導員中選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員,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相互溝通。
2、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好的校風會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能為學生帶來比較積極的情緒,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3、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4、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yè)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和對環(huán)境有適應能力。這樣則一定能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