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文
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文
心理學研究方法在心理學的發(fā)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當前,心理學研究方法已經(jīng)成為心理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相關論文和教材很多。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文篇一
《文化心理學啟動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摘要】利用啟動方法來探討文化心理是文化心理學中的一種新研究取向。該領域現(xiàn)有兩種理論:自我的社會認知理論、動態(tài)建構論。文化啟動現(xiàn)有的研究方法可以歸納為:概念啟動、定勢啟動。本文還指出了文化啟動方法優(yōu)點和不足,并提出了文化啟動方法可以改進的方面。
【關鍵詞】啟動;自我的社會認知理論;動態(tài)建構論;概念啟動;定勢啟動
一、引言
20世紀后半期心理學及心理學家們越來越多的開始展現(xiàn)對文化的關注??缥幕睦韺W和文化心理學的發(fā)展也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如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依賴型與獨立型自我構念、整體性思維與分析性思維等等。在這些研究中,最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跨文化(通常對比兩個國家)差異比較。這種方法給人一種很具有生態(tài)效度的感覺,通過研究這種差異可以知道不同的人們?nèi)绾卫斫庾约汉褪澜?,以及如何思考。然而,跨文化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很難確切地將其所觀察到的差異的原因歸于文化。在這種研究范式中,一般將文化和特定的民族群體等同(例如,德國文化=德國人),這種范式無法去掉那些與文化群體共變的無關變量,如一個國家的地理狀況、語言和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以及更加復雜的文化群體內(nèi)部的差異,這些因素都會與文化因素產(chǎn)生交互作用。實際上跨文化研究只能算是準實驗研究,只能得出相關結(jié)論,無法得出因果結(jié)論。而想要確切地將所觀察到的心理行為差異歸因于文化,則有必要“操縱”文化因素,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文化啟動方法就是這樣一種實驗方法。
文化啟動研究通過使被試關注于不同的文化相關的概念或?qū)嵨?,在實驗室中模擬了文化差異。通過使用啟動技術,文化相關的價值觀、規(guī)范、目標、信仰、態(tài)度、認知和動機方式都能夠被自動地激活。啟動只能使得頭腦中存在的知識被提取,像所有的啟動方法那樣,只有當那些與每個構念相關的語義內(nèi)容、程序定勢知識和動機能夠被啟動時,文化典型行為才會發(fā)生。如果個體記憶中只有集體主義相關的內(nèi)容,那么被試就不能被個體主義啟動。反之亦然。
文化啟動研究的特點是:1.被試被動接受文化啟動項啟動;2.被試沒有意識到啟動項對其心理和行為的影響;3.啟動研究關注被試心理在短期時間內(nèi)的變化。
本文將文化啟動的相關理論依次歸結(jié)為自我的社會認知理論、動態(tài)建構論。本文首先介紹以上種兩理論。接下來總結(jié)了文化啟動的常用的操縱方法。最后探討了文化啟動研究的獨特價值、不足及未來研究發(fā)展方向。
二、文化心理學啟動研究范式的相關理論
(一)自我的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on perspective of
the self)
該理論由Kühnen(2009)提出。在社會認知視角下自我可以被構想成一個知識結(jié)構,這個知識結(jié)構包含了個體一生編碼進入記憶中的信息總量。在任何時刻,只有全部自我知識中的一小部分才能夠從記憶中提取出來。這些小部分可以包括自我知識中獨立的和依存性的部分。當某個自我知識部分越近期(情境的或暫時的可達)被從記憶中提取,或者其越頻繁地(長期可接近性)從記憶中提取出來,則這個自我知識部分的可接近性越高,換言之就是越容易提取出來。因此,個體間在自我構念上的差異可以被解釋為其獨立性和依存性自我知識之間相對長期可接近性的差異。這也可以用來解釋文化差異,例如,個體主義文化成員要比集體主義社會的成員更經(jīng)常遇到那種能夠培養(yǎng)出一種獨立自我觀點的社會情境,而集體主義社會的成員則更經(jīng)常的遇到那種能夠培養(yǎng)依存性自我觀點的社會情境。
社會認知視角使得跨文化研究和社會認知領域的實驗研究結(jié)合成為了可能,可以通過啟動方法來實驗“操縱”文化,特別是操縱被試獨立性和依存性自我知識的提取容易程度來比較不同文化背景下個體的差異。
(二)動態(tài)建構論(The dynamic constructivist paradigm)
動態(tài)建構論是由Hong(2000)提出的。該理論認為文化對人們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是通過人們在文化環(huán)境中習得的內(nèi)隱文化理論來發(fā)揮作用的,不同文化下人們的內(nèi)隱文化理論有不同的內(nèi)容,導致了不同文化下人們的認知、情緒、動機及行為的差異。動態(tài)建構理論強調(diào)內(nèi)隱文化機制的動態(tài)性,認為文化的影響不是穩(wěn)定不變的,也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是一致的。當特定的文化情境進入人們的思維時,激活了人們的內(nèi)隱文化加工機制,用于解釋當前的刺激情境或引導個人行為時,文化的影響才發(fā)揮作用。文化啟動的研究范式就是通過呈現(xiàn)一些與文化相關的圖片或文字來激活被試的內(nèi)隱文化理論。
三、啟動研究操作方法
現(xiàn)有研究中常用的啟動方法主要有概念啟動(conceptual priming)、定勢啟動(mindset priming)。
概念啟動(Conceptualpriming)涉及到特定的心理表征的激活,這些表征諸如特質(zhì)、價值觀、規(guī)范或者目標,這些表征在隨后的信息處理過程中作為解釋框架。一旦一個概念被啟動,記憶中與其相聯(lián)系的其它概念通過擴散激活過程也被激活了。物體和實踐不斷地激活相應的具有某種文化意義的概念。因此不同的文化典型行為(culturalsyndromes)通過創(chuàng)造不同的內(nèi)容和聯(lián)想網(wǎng)絡,來啟動不同的認知內(nèi)容。而這些創(chuàng)造出的內(nèi)容和聯(lián)想網(wǎng)絡又反過來影響了我們?nèi)绾嗡伎甲约?、思考他人、思考世界?/p>
定勢啟動(Mindsetpriming)即一個情境中先前存儲的心理程序或者理解世界的方式在另外一個情境中被激活。例如,當啟動去考慮如何參與到一個目標中去時,被試在之后的第二個不相關的任務中還將使用同樣的思考方式。思維定式啟動的假設是信息處理策略是隨情境而定的并且會被調(diào)整到符合當前的情境要求。這種處理策略或者程序可以被認為是程序化思維的一部分,這種思維使我們對世界的思考和推理變得結(jié)構化。
事實上,以上兩種啟動方法均可以歸為閾上啟動(supraliminal priming),并且研究者大多在同一個研究中使用多種方法。現(xiàn)將文化啟動的常用操縱方法總結(jié)如下:
(一)名詞圈選任務(Pronoun circling task)
名詞圈選任務屬于概念啟動。Brewer(1996)最早設計了這項任務。這項任務比較當被試的關注點為“I”(也包括“me”和“mine”)和關注點為“we”(也包括“us”和“ours”)時對行為的不同影響。通過激活“I”或者“We”的概念就能激活相應的價值觀和對待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方式,即啟動個體主義或集體主義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二)組合句子任務(Scrambled sentence task)
組合句子任務屬于概念啟動。在這項任務中,呈現(xiàn)給被試一些雜亂的詞語,由被試將其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其中一些是與個人主義有關的詞匯,如“I,different,independence”等,一些是與集體主義有關的詞匯,如“we,similar,interdependence”等。個體主義啟動條件下的單詞及組合之后的句子,使得被試更可能表現(xiàn)出體主義行為,反之集體主義啟動條件下被試更可能表現(xiàn)出集體主義行為。
(三)文化符號啟動(cultural icon prime)
文化符號啟動屬于概念啟動。在文化符號啟動方法中,被試觀看不同文化的典型性或者代表性圖片,研究中被試一般選用雙文化個體(bicultural)。例如,Hong(2003)的研究,美國文化啟動組被試看美國文化圖像如美國國旗、瑪麗蓮夢露和超人等,中國文化啟動組被看中國文化圖像如漢字、京劇臉譜和孫悟空等。
(四)語言啟動(Language Itself as a Prime)
語言啟動屬于概念啟動。在Kemmelmeier(2004)的研究中,將語言作為啟動項,通過使用語言而非任務來進行啟動。在該范式一般過程中,雙語者被試被隨機分配到英語或者其他語言情境中(例如,中文)。該范式假設英語承載了關于美國或者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從而激發(fā)了個體主義行為;而其他非西方語言承載了本土文化,被試會表現(xiàn)得更加集體主義
(五)SDFF任務(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task)
SDFF任務屬于定勢啟動。Trafimow et al.設計了這項任務。該任務中,通過讓被試想出自己與家人朋友的不同,然后寫下自己期望做什么;通過讓被試想出自己與家人共同的地方,然后寫下期望他們做什么。
四、評論
(一)文化啟動方法的優(yōu)點
將啟動方法引入跨文化研究中后,能夠主動探索文化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在文化啟動方法中,可以分析那些通過啟動文化符號而引發(fā)的想法的具體內(nèi)容。例如,通過用美國國旗的圖片來啟動北美被試并詢問他們此刻的聯(lián)想,從而能夠分析出與這個文化符號相聯(lián)系起的價值觀。另外,運用啟動方法的實驗能夠真正的將被試隨機分配至不同的文化啟動條件下,從而更好確定文化因素對個體行為影響的因果關系。
(二)文化啟動方法的不足
在被試選取方面,研究中最常用大學生作為被試,由于大學生通常使用兩種或者三種語言,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如讀寫外文等都使得大學生經(jīng)接觸到外國文化價值觀,大學生可能和該群體中其他人群顯著不同。在文化符號啟動方法中,文化圖像的性質(zhì)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結(jié)果。許多研究使用有名的圖像漫畫,比如著名品牌(Coca-Cola),國旗,紀念碑(白宮),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或者著名領導人(亞伯拉罕林肯)。這些圖像基本上給人積極的感覺,這些圖像還太具有代表性可能會暴露實驗目的。另外還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這些著名圖像激活了被試的刻板印象,而不是其內(nèi)化的真實價值觀,這使得被試的反應產(chǎn)生了刻板印象偏差。在啟動研究中,實驗的指導語言方面也存在問題。一些研究使用一種文化圖像(例如.,中國國旗)來啟動一種文化(中國文化),同時卻使用另一個文化的語言(例如,英語)來全過程指導實驗,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語言還是文化符號啟動了相應的文化典型行為,就變得很不明確。
五、展望
目前文化啟動研究經(jīng)常選用那些接觸了大量西方文化價值觀的亞裔居民,而其他有著顯著的兩種對比文化的雙文化群體也應該被研究,而不僅僅是選取香港新加坡這樣的雙文化地區(qū)被試。文化啟動研究范式也可以用來探討國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比如那些受到漢族影響但同時保留自己本民族傳統(tǒng)的少數(shù)民族。另外,被試主要選取的為大學生群體,更多的其他群體(如非大學生成年人,兒童等等)的選取能夠提高啟動研究的效度。現(xiàn)有的文化啟動研究幾乎完全關注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其他相關的典型行為,例如榮譽,權力距離,或者分類框架等等都沒有使用這類范式進行研究。將來的研究可以更多涉及到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之外的其他領域。如前文所述在文化符號啟動方法中,文化圖像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結(jié)果。因此,其他一些消極或者中性的圖像符號也值得研究。除了采用這些非常著名的文化符號外,一些更加具有深層文化含義的符號也可以作為實驗材料,那些只有全面深入理解文化價值觀的人才了解的文化符號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將來的研究也可以該涉及到這一方面。
參考文獻:
[1]Brewer,M. B.,& Gardner, W. L.Who is this“we”? Level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self-repres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1;83-93.
[2]Daphna Oyserman,& Spike W.S.Lee.Does culture influence what and how we think: Effects of priming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8,134(2):311-342.
[3]Dwight R. Merunka.Reinterpreting cultural priming effects in cross-cultural consumer research.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Rev, 2013(3):232-248.
[4]Kühnen,U.(2009).Culture,Self-construalandSocial Cognition: Evidence from Cross-Cultural and Priming Studies; In A. Gari, & K. Mylonas,A. Gari(Eds.). Q.E.D. From Herodotus:Ethnographic Journeys to Cross-Cultural Research. pp. 303-310. Athens, Greece: Athens:Atrapos Editions.
[5]Markus Kemmelmeier & Belinda Yan-ming Cheng.Language and self-construal priming.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in a Hong Kong sampl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4,35(4):705-712.
[6]Ying-yi Hong, Michael W. Morris, Chi-yue Chiu,& Verónica Benet Martínez.Multicultural minds :A dynamic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ulture and cogni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7):709-720.
[7] Ying-yi Hong, Veronica Benet-Martinez, Chi-yue Chiu, & Michael W.Morris.Boundaries of cultural influence construct activation as a mechanism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cial perceptio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3,34(4):453-464.
[8]侯玉波,張夢.文化”動態(tài)建構”的理論和證據(jù)[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4):83-89.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