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論文
新課程改革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血脈相通,目標殊途同歸,實施相輔相成。新課程改革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發(fā)展契機和廣闊舞臺,對于加快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真真切切進校園”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論文篇一
《新課程改革與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新課程改革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血脈相通,目標殊途同歸,實施相輔相成。新課程改革也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發(fā)展契機和廣闊舞臺,對于加快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真真切切進校園”有重要作用。走融合雙贏之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雙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7-0179-02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正式頒布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總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新課程改革的嶄新時代。新課程改革的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和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提供了方法準備,新課程改革也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新課程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融合雙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選擇。
一、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核心理念和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一致
新的課程改革理念是對上個世紀學校教育的一種反思、反省基礎上的調整和提升。首先是針對實踐層面上教育目的的錯位。在理論上,學校教育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掘人的潛能,進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然而,在實踐層面上,學校教育更多地承擔了篩選分層的功能,學校、家長及學生緊盯的是成績,而不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其次,舊的課程面臨的內在問題導致課程改革的勢在必行。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實施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忽視了對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tài)度、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沒有很好地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最后,傳統(tǒng)德育方式不能有效應對當今時代的德育問題。當今社會網(wǎng)絡等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房價上漲、性開放、誠信缺失等現(xiàn)實問題,及其青少年不同于以前的價值人生觀,帶來的新的德育問題,如網(wǎng)絡成癮、戀愛困擾和青少年犯罪等,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德育理念和方式,要求教育者改革傳統(tǒng)的德育模式。
首先,新課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核心理念正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原理,即追求“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的境界。心理健康教育是關注人的成長的教育,是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和教師的一言一行融為一體的,堅持的正是人本主義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尊重人的生存價值的理念。
其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模式都借鑒了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操作原則,即強調體驗,強調參與,強調互動和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有機統(tǒng)一,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流,構建互動的教學關系,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地是通過師生之間直接性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xiàn)師生雙方主體性的建構與發(fā)展,這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或“學生中心論”,對于學生個性的完美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這正是人的發(fā)展理念,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再者,新課改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和學習能力,一改以往唯成績論的課程評價模式,堅持在學習文化課程的同時,并重開發(fā)興趣和挖掘潛能,特別強調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些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有相同之處?!缎睦斫】到逃笇ЬV要》規(guī)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創(chuàng)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質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要注重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足見新課改與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上的殊途同歸。
二、心理健康教育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提供了方法準備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得以實現(xiàn),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將新課改中相關的理念目標具體化、可操作化,而且在實施中也依托于新課改,兩者相輔相成。
與新課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中,都突出地強調了在學科教學中要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健康的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對于他人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這些,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具體界定為以下三項,并通過心理健康課程、團體心理輔導和各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教學等方式得以實現(xiàn):首先,引導學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和分享,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合理調節(jié)情緒,增強耐挫和適應能力,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其次,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學科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適當?shù)慕虒W策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再者,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科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培養(yǎng)持久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學關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課堂上的言語肢體交流而形成的特殊關系,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以及如何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只有教學關系和諧,才能營造融洽好學的學習氛圍。首先,應當認識到教學是一種價值引導,但學生又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現(xiàn)實個體。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的教學活動順暢進行的條件,而且是教學活動本身的內在規(guī)定性。再者,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做好和諧教學關系的促進者,《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也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時都應自然流溢出真誠、平易近人的情感和做法:常常會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心聲,把微笑送給學生,把希望注入學生的心田。教師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獨特體驗,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tài),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最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合理評價自己及他人的觀點,與學生共同進行開放性討論,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可以避免學生唯教師是從,拉近師生距離。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電大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