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追星政治論文(2)
理智追星政治論文
理智追星政治論文篇二
一場“追星盛宴”后的思考:如果你的孩子也追星
2007年的春天,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楊麗娟追星的故事,一時間,原本無人知道的楊麗娟為媒體帶來了一場盛宴,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就在人們還為此唏噓的時候,中考和高考的步伐已經(jīng)悄悄逼近,于是,作為家長,我們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的孩子也追星,那又該如何是好?
案例回顧:
楊麗娟事件索引
個子不高,比較羞澀,喜歡唱歌,但不敢上臺表演;成績不錯,文科好過理科,有一次還得了第一名;有些要好的女同學;關心集體,每天很早就來打掃清潔,有同學推選她當學生干部。這是15年前的楊麗娟給老師的印象。
1992年夏天,初二快結束的時候,楊麗娟輟學;
1994年,父親楊勤冀和母親陶菊英離婚,楊麗娟“夢”到劉德華;
1995年,身為高級教師的楊勤冀提前退休,每月工資2050元。楊麗娟足不出戶,世界越來越小,生活的惟一希望就是“劉德華”。楊勤冀雖然躲避了單位對他跟妻子關系的指指點點,卻躲避不了鄰居的議論,他也開始足不出戶,陪著女兒夢劉德華。二十多歲的楊麗娟,還都是爸爸給她洗澡擦身。
2005年,陶菊英因為一次煤氣中毒,被重物砸壞了腿,楊勤冀將陶菊英接回家里。陶菊英這次徹底留在了這個家,而這個家早已經(jīng)只有一個目標:劉德華。一家三口徹底擰成了一股繩――“只要見到劉德華,我們一家就能好好生活了”。
2006年3月,生活困難的三口之家為了繼續(xù)讓女兒圓夢,楊麗娟的父親賣腎籌措資金幫女兒赴港追星。
2006年10月,楊勤冀一家三口進京。這次不像以前那么“友好”,一向老實的楊勤冀大鬧電視臺,要通過鏡頭公開譴責劉德華的“無恥”行為。
2007年3月4日,楊勤冀留下三箱“寶貝”:戶口本、女兒小時候的照片、獎狀、學生名冊;自己的所有獎狀;上了鎖的留給女兒的東西。舉家前往香港奔赴“幸福生活”。
3月25日,楊麗娟在劉德華歌迷會上第一次真正見到了劉德華。她沒有得到陳述“夢境”、激發(fā)“感應”、改變命運的10分鐘。
3月26日凌晨,楊勤冀留下早已寫好的7頁遺書,跳海自盡。
3月26日,劉德華受此事影響,工作處于半停滯狀態(tài)。劉德華在日記中寫道:“你不會懂得我傷悲”。其后不斷有歌迷有樣學樣,以死相逼要跟劉德華見面。
事件鏈接:
大連:一名16歲的女學生因母親不給她買其偶像張國榮的CD,上吊自殺;
溫州:一個17歲的學生因沒錢親眼見到影星趙薇而服毒自盡;
廣州:一歌迷在郭富城鬧出“桃色新聞”后,宣布要以死來捍衛(wèi)偶像的清白;
太原:某中學的5名男生模仿臺灣電視劇《流星花園》中的F4,身著奇裝異服結伴出入,在學校內(nèi)打罵同學、辱罵老師、借錢不還、調(diào)戲女生,被師生們稱為“春秋五霸”;
某校一小球迷因模仿貝克汗姆的新發(fā)型而被勒令退學;搖滾巨星科特柯賓自殺后,數(shù)位歌迷以死殉葬……
相關調(diào)查:
76.5%的中學生和小學高年級學生將演藝明星、體育明星視為心中的偶像,其中女生比例更大,約占86%。從影星到歌星,再到球星,這些“星”們在“追星族”的心中光芒閃耀,魅力無窮。他們不僅要瘋狂地購買這些“星”的畫冊、光盤、唱片,還要收集與“星”有關的一切資料:從生辰星座、身高體重、興趣愛好、服裝品牌到戀愛情史等等。
心理探秘:
追星的三個心理關鍵詞:
膜拜――那些被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扮演的也多是些義膽沖天、俠骨柔腸的錚錚鐵漢;女的則多才多藝、光彩照人,扮演的也多是些嬌媚可人、善良溫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氣質(zhì)逼人,在賽場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勢。這些難免讓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羨慕、迷戀、崇拜甚至瘋狂;
從眾――在青少年當中,追星現(xiàn)象很普遍,致使本來沒心情追星的同學,為了不被看作“落伍”,不被視為“異端”,也自覺不自覺地入了流;
時尚――“追星”,在不少青少年看來,是件時髦的事,至于有沒有道理,有沒有價值,不管那么多,只要“追星”就行。
我追我述:
來自中學生自己的追星調(diào)查
(其實,對于中學生的追星現(xiàn)象,遠不及我們想象的那么復雜,他們早就有了自己的認識。)
“追星”是成功的動力
劉若瀑/初三學生
并非所有的追星者都不可理喻,也有把追星當成動力的。有一回一位外企公司的副總裁給我們做報告,談起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時,他說要感謝那段追星的日子,感謝父母。他說,中學時代,他也是瘋狂追星族的一員,有各式各樣的明星剪貼簿。不同的是,每個明星的后面,都有他對這個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的分析。這是父親教他的,父親說:“這種分析,也是在尋找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于是,李小龍的正氣,劉德華的拼搏,成龍的敬業(yè)等等,父親一點一點教給他。大專畢業(yè)后,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自費進修外語,后進入外企。至于怎樣進入外企,父親教他用一位歌星出道的辦法:自我推薦。于是他對考官說:“正因為我什么也不懂,所以我能在這張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如果試用期滿,你發(fā)現(xiàn)我這張‘白紙’上還沒有出現(xiàn)你所希望的色彩與畫面,你只需說一聲再見,我拔腿就走。”然而,不到三個月,他攻下了一個計算機方面的難題,于是他被錄用了。目前事業(yè)如日中天的他,永遠忘不了父親對他的引導。
還有我的一個崇拜周杰倫的鄰居,她追星特別瘋狂,后來也考上了重點高中。據(jù)我所知,初二的暑假,她媽媽跟她認真地談了整整一個下午,她媽媽“激將”似地說:“周杰倫是靠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才獲得成功的,你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考入重點高中,將來讀一所好大學,有出息了,才配做他的fans……”此后,她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特別刻苦,成績也直線上升,去年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現(xiàn)在她繼續(xù)瘋狂喜歡周杰倫,但是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我認為周杰倫對她的影響是正面的??梢?,父母們對待孩子的“追星”,若能與孩子取得溝通,正確引導,“追星”也未嘗不能成為孩子前進的一種動力。
“追星”是因為壓力太大
張朝/高二學生
我曾在同學中作過調(diào)查,很多追星的同學告訴我:追星的根本原因是學習壓力過大、心靈空虛而尋求刺激。后來我?guī)е{(diào)查結果,請省社科院的一位專家?guī)臀曳治?,他認為:“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孩子們,內(nèi)心敏感、恍惚,情緒波動極大,極需要情感的撫慰與思想交流。然而,學校、家庭和社會幾乎都忽視了這一點。于是,他們需要平衡自己,需要訴說青春期的種種煩惱和苦澀,需要訴說內(nèi)心的寂寞,需要訴說朦朧的愛情。而這時,那些以歌聲唱出溫馨感情和未來夢想,以舞姿帶出青春活力,以演技繪出理想世界的明星們則填補了少男少女們空虛的心靈。他們成了少男少女們的精神寄托,那個為張國榮殉死的女孩就是極其典型的例子。”
“追星”是為了擺脫孤獨
葉紅/高一學生
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追星是為了擺脫孤獨,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對于這些,父母和老師們也許沒有親身體會,當然也不可能理解。因此,師長們應該多關注追星孩子的心理狀況、情感需求。記得有一項調(diào)查結果顯示:66%的被調(diào)查者認為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太穩(wěn)定,這個時期最容易滋生崇拜心理;25%的被調(diào)查者認為,孩子在家庭中缺少關愛,渴望在“追星”中得到心理補償和平衡。同時,在回答“明星哪些方面帶給追星族的影響最大”時,71%的被調(diào)查者認為是“明星個性化的言行舉止”。
還是“吹星”惹的禍
封碩/高三學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追星走入誤區(qū),并非完全是我們自己的錯,更多的還是“吹星”惹的禍?;叵肫饋?,那些影視演員、歌手和運動員是怎樣變成閃閃發(fā)光、引人注目的明星的呢?主要是那些“吹星人”幫了他們的大忙?,F(xiàn)在的報紙、電視、雜志每天都是一些影星、歌星、體育明星的秘聞、緋聞甚至丑聞,并大炒特炒。我覺得,要避免盲目“追星”,重要的是克服片面“吹星”。
孩子“追星”,父母該怎么辦?
當孩子成天沉迷于“追星”,大多數(shù)父母都束手無策。于是,整天提心吊膽,總擔心孩子因“追星”影響學業(yè),甚至誤入歧途。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談星色變”,只需堅持兩點:
第一,要正視明星。就是要正視明星的長處和短處。目前,有不少父母總帶著歧視的眼光看待演藝明星,認為他們唱唱歌演演戲,沒什么了不起。因而,看見自己孩子對這些人如此崇拜,實在不能理解、不能接受。還有的父母會在孩子面前故意貶低明星,兩代間的隔閡因而越來越大。公正地說,大多數(shù)明星的成功不只是靠光鮮亮麗的外表,自身的實力和優(yōu)良品格才是成功的關鍵,影帝湯姆・漢克斯、息影已久的山口百惠夫婦、已經(jīng)逝去的派克,哪一個不具有成功的事業(yè)和高尚的品格?如果父母對待明星,尤其是對待子女喜歡的明星,能一分為二,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明星的輝煌,以寬容的心態(tài)看待他們的不足,這樣既可和孩子取得溝通,又能獲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要理解孩子。就追星而言,大多數(shù)孩子是因為寂寞而成為“追星族”的一員,所以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和孩子談心,關心他們的心理需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要啟發(fā)孩子找到明星真正值得崇拜的地方,體會他們的人格之美和成功背后的拼搏精神,快樂地“追星”。
專家觀點:
解決盲目追星問題,關鍵是正確引導
趙勇(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lián)主席):在全世界,青少年追星是一個共有的現(xiàn)象,偶像對青少年的成長,對他們的價值、認知和行為方式起著重要作用,這并不奇怪,也并不可怕,關鍵是引導青少年追什么樣的星。我們要引導青少年追那些為人類、為國家、為民族作出杰出貢獻的明星。我們要有意識地推選文學藝術、科技、創(chuàng)業(yè)、志愿服務等方面的時代明星,為這些青春偶像搭建更多的社會平臺,讓他們發(fā)揮在青少年教育當中現(xiàn)身說法的示范作用。
李梅(蘭州城市學院心理專家):青少年追星,是一種渴望自我完善的表現(xiàn)。自我意識包括現(xiàn)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當它們之間差距太大時,主體會體驗到挫折感。追星者往往是追尋理想的自我,但是這種追逐是片面的,只看到華麗的表象,而表象底下的努力和汗水被忽略了。重要的是幫助青少年形成客觀現(xiàn)實的自我意識,做好自我定位,以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偶像和榜樣,發(fā)揮榜樣的激勵作用。
本刊觀點:
切莫望著天上的星星,卻掉進地下的坑里
追星者的心態(tài)是不盡相同的。一種是自己理想的外現(xiàn),據(jù)說世界速滑冠軍葉喬波、著名影星鞏俐也曾追過星,其目的是要自己成為星;一些球迷崇拜貝利、傅玉彬,也是見賢思齊的表現(xiàn)。另一種是內(nèi)心情感的寄托。其突出表現(xiàn)是把明星、尤其是異性明星當成崇拜的偶像。由喜歡他們的歌詞、歌聲或演技、球藝,到喜歡他們的一切,關心他們的一切。雖然也知道心中的偶像對于自己“像霧像雨又像風”,但仍然一往情深。第三種是為適應生活群體的小氣候,趕時髦,通過談星來引起別人對自己的注意。
這三種心態(tài),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作為家長、老師,應辨明情況,因勢利導;也可以由“追星”現(xiàn)象的分析開始進行“偶像教育”,對青少年自發(fā)產(chǎn)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為進行合適的介入和干預。通過對一些有成就的人物進行分析、比較,讓孩子有一定選擇偶像的余地,借以促進青少年的心理成熟和健康發(fā)展。作為追星者,應使“追星”轉化為對成功的自我激勵,切不可盲目追星,結果望著天上的星星卻掉進地下的坑里。
看了“理智追星政治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