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勵志名言
劉勰勵志名言
1. 評論一篇文章比較容易,總論歷代的文章很是困難。
2. 時間飛快地過去,人的才智不能永存,要使聲名和事功可以流傳下去,只有靠創(chuàng)作罷了。
3. 宇宙無窮無盡,常人和賢才總是混雜不分,超出一般的只靠才智罷了。
4. 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
5.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辭令華采,可略而詳也。
6. 說到山水,就能使讀者仿佛可以順著聲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樣子;說到節(jié)令物候,就能使讀者在閱讀時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寫時令的寒暖特點。
7. 文以辮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事以明核為美,不以深隱為奇。
8. 談到歡樂時文字和笑聲并至,論到憂傷時語言和哭泣同來。
9. 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
10. 把晦澀當作深,雖然奧秘卻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雖然華麗卻不是精彩。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寫得人們讀都讀不懂,正好說明它“雖奧非隱”,很可能還是故弄玄虛,用來文飾淺薄;文辭如果雕琢堆砌,雖然華麗卻決不精辟,只能是華而不實之作。
11. 用簡清的語言概括豐富的內容,把事物的情態(tài)狀貌表現(xiàn)無遺。
12. 景物描寫得十分詳盡而感情的抒發(fā)還含蓄有余。
13. 講究全篇的對偶辭采,爭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盡力刻畫形貌,在用辭上一定盡力要求新穎。
14. 少一個字意義就不完整,多一句話辭采就受妨害。文章寫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見其簡潔凝練。煉字斟句如能達到述個水平,文章的語言文字就無可再改了。
15. 文章中有可以刪削的句子,足見其粗琉;文章中沒有一個可以削減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16. 善于刪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雖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來;善于鋪陳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辭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來愈明顯。
17. 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減;考慮筆墨哪里該濃,哪里該淡,刪擊多余的字句,剪除蕪穢韻內容,使文章減輕負擔,避免冗長累敷。
18. 改章難于造篇,易字艱于代句。
19.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20.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21. 逍遙以針勞,談笑以藥倦。
22. 道理正確,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景,能說服人;文辭簡潔精練,才顯得優(yōu)美。
23. 瞻望那些從前的賢人,都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有的聲名昭著于南方楚地,有的文采震動了北方梁國。如果只有外表而無才德,怎能從根本上給人樹立榜樣?
24. 后代的作家,力求華麗的文辭,放棄實用的美德。
25. 君子要身藏利器,等待時機來加以施展,建立一番事業(yè),本該積蓄知識修養(yǎng)德行以充實內在的美,散發(fā)文采以顯示外在的美,做到像楩木、楠木那樣質地堅硬,像豫樹、樟樹那樣高大的才干。
26. 名聲受到貶抑或褒揚,既然是這樣;職位的通達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
27. 將帥宰相因為他們的地位崇高,所以名聲就特別顯達;文人因為他們的職位卑微,所以經常遭到譏誚;這正像大江大河之所以波濤騰涌,小溝小水之所以波濤曲折一樣。
28. 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學問卻無邊無際。
29. 言語不能把用意完全表達出來,這也是圣人難辦到的;加上自己的知識很有限,怎么能夠講出創(chuàng)作的標準來呢。
30. 到了具體地品評文章作品,有的話和前人說的相同,但并不是人云亦云,實在是不能不同;有的話和從前的論述相異,并不是隨便標新立異,按道理確實是不能不異。
31. 屈平所以能洞監(jiān)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32. 文章中所闡述的道理強貴圓熟通達,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文辭最忌諱支離破碎,冗長繁雜,脫離中心。
33. 文章的開頭話中,就應該預先稍稍顯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結尾處的語言,也要能承接照應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
34. 搜句忌于顛倒,裁章貴于順序。
35. 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36.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37. 萬古以來的聲名得到它的宣揚,千里外的呼應能得到它的推動。
38. 言語既然能顯示個人身份,信用也是邦國珍貴的寶玉,文壇中的人應該想到記錄事實。
39. 才華出眾的第一流的大手筆,卻多數(shù)疏于書信,好比相馬能手九方堙能識別千里馬而忽略了馬的毛色和雌雄這類小事一樣。
40. 在筆札上寫下言辭,雖然是各種文辭中的下品,但卻是治理政事的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