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必修3師說教案
《師說》這一課,對于語文教師而言,要如何講解好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3師說教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3師說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 指導學生通過翻譯課文,掌握、積累文言實虛詞以及詞語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jié)構(gòu),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閱讀和翻譯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2、 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 分析文章的整體思路,引導學生背誦全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點燃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熱情,古為今用,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
重點 1、 學習課文第二段,學習并掌握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2、 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
難點 正確把握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教學
設想 1、 教學思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三維目標。
2、 教學方法:自主預習法、激情誦讀法、問題探究法、分析討論法、點撥啟發(fā)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啟發(fā)誘導學生思考為主,適當?shù)募右渣c撥總結(jié),引導學生深入課文,認真思考,質(zhì)疑問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
工具 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文字)
教學
課時 一課時
教學
過程 (見 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一、檢查預習
二、情境導入
三、作者簡介、解題
學生讀注釋①,教師補充。
1、作者簡介
2、解題
四、文本內(nèi)容研習探究
1、朗誦點撥
(1)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2)教師簡要點撥朗讀時的注意事項
2、共同研習課文內(nèi)容
(1)設疑討論交流,了解課文內(nèi)容
(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研習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研討的過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要抒發(fā)的情感)
(2)引導學生體味收獲,教師小結(jié)課文內(nèi)容
五、思緒拓展
六、作業(yè)布置 【多媒體展示】
通過課件出示一些重點字詞,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出示內(nèi)容見教案后附件部分)
教師由視頻《程門立雪》的成語故事導入新課: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其對老師的尊敬;現(xiàn)代社會尊師重道也蔚然成風,毫不遜色于古人,人們把老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然而,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千古佳作《師說》,從中感受韓愈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
【出示課題】
【多媒體展示】
三個關鍵詞:唐宋八大家 古文運動 韓潮蘇海
【點撥】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明人將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又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這是對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fā)起的。韓愈和柳宗元是這場運動的主將。他們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散文那樣“言之有物”,要闡發(fā)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美、內(nèi)容貧乏的駢儷文章;主張語言要新穎。對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詞”“言貴創(chuàng)新、詞必己出”。經(jīng)過這次古文運動,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韓潮蘇海”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這就明確地指出了韓愈的散文風格——氣勢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蘇洵說:“韓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渾浩流轉(zhuǎn)。”(《上歐陽內(nèi)翰第一書》)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一般是陳述自己對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比“論”要自由一些。初中學過《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等等都屬這類文體。
注意讀準字音,適當停頓;注意課文第二段的語氣重音變化,要讀出韓愈文章氣勢磅礴,感情充沛的特點,讀準作者蘊含的感情。
【多媒體展示問題】
【問題一】這篇文章為誰而作?何以見得?文中有沒有信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明確】“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從課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韓愈的這篇《師說》是寫給一個叫李蟠的十七歲小伙子的。
【問題二】一代文學宗師為什么要為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伙子寫下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師說》?
【明確】可以總結(jié)為三個原因:
① 李蟠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他不拘于時,學于余
?、?能行古道
【教師點撥】
以上三個方面都是原因,當時“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人也許不多,但一定還有其它的,為何只選擇了李蟠?“學于余”,我們說向韓愈這樣一個文壇領袖學習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事,韓愈有必要為他寫文章嗎?所以說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時和能行古道。
【問題三】文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謂的“古道”指的是古人從師之道,古人從師之道是什么?課文體現(xiàn)在哪里?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三兩段,相互討論完成答案,教師總結(jié)明確)
【明確】古人從師之道——古之學者必有師且無常師
【點撥分析】
課文的一、三兩段中韓愈談到了古人的從師之道,可以總結(jié)它的核心為“古之學者必有師”“圣人無常師”,古代的知識淵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師,正如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同時古代的圣人不僅向老師學習,還“無常師”,向各種人甚至一些遠不如他的人請教和學習 ,自然讓我們想到了孔子的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且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問題四】古人如此的注重從師學習,那么擇師的原則是什么?(原文語言回答)
【明確】擇師的原則:
①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②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點撥分析】
韓愈闡述古人從師之道,其真正的意圖是引出對擇師原則和標準的闡述,作者認為擇師的原則是不分高低貴賤,年長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存在老師,同時,作者打破傳統(tǒng)觀念,認為老師不一定要比學生強,學生也不一定比老師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老師,詳細地展現(xiàn)了擇師的原則。
【延伸小結(jié)】
以上是古人的從師之道,也是韓愈對于從師的觀點,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這種古道,才成就了他們的輝煌,相信這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所啟發(fā)的。
【問題五】前面說過,韓愈為李蟠寫文章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不拘于時,即不被當時的社會風氣所拘束。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怎樣的呢?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分析并批判這種風氣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手法?
(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二段,討論明確)
【明確】
?、偕鐣L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恥學于師
②作者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手法,從三個方面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總結(jié)表格如下:
對象 從師的態(tài)度 結(jié)果 觀點
1 “今眾人” “恥學于師” “愚益愚”
通過正反對比,論證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
“古圣人” “從師而問” “圣益圣”
2 于其子 擇師而教之 小 學
于其身 恥師 大 遺
3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點撥分析】
作者在課文的第二段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并通過三組正反對比,論證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批判了“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此段中韓愈用了大量強烈語氣的句子,來表明了自己的對“恥學于師”這一社會風氣的不滿和痛心,如:“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等,朗讀時注意語氣。
全文通過對師的討論,表達了作者對古人從師之道的贊揚,對“恥學于師”的社會風氣的無情批判。我們深切體會到作者那因“師道不傳”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時,也為這位偉大文豪非凡的斗爭勇氣和正直的品行所傾倒。
【問題設計】雖然文章說,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叫李蟠的學生的,可是讀到這里我們還會只是這樣看嗎?他還是寫給誰看的呢?
【點撥】這個問題可以從韓愈《師說》一文當時的現(xiàn)實意義及長遠影響來談,學生可以展開思維,拓展想象空間。
【明確】可以說,韓愈的文章還送給以下的兩種人:
?、?寫給當時那些不愿學習的士大夫階層看的。提醒他們改掉這種壞習慣,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再讀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們就不難理解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種社會風氣造成的憂心如焚是遠遠超過李蟠個人勤學好問帶給自己的喜悅的。(再讀課文最后一段)
?、?120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在重復著唐人同樣的錯誤,社會上不尊重教師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家長袒護孩子,辱罵老師;學生課堂和老師頂嘴甚至圍攻老師;學生在路上碰見老師卻形同陌路……,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篇文章何嘗不是寫給今天的我們的呢?
正是這種穿越時空的恒久價值,使這篇文章歷久彌新,成為經(jīng)典。同學們,反思自己吧,讓中華民族的美德在我們身上發(fā)出更耀眼的光芒。
1、 背誦全文
2、 試說說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鑒作用。
【附錄】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的意思
古之學者必有師( )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無貴無賤( )
今之眾人( ) 師道之不傳也矣(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
則恥師焉( ) 或師焉,或不焉( ) 小學而大遺( )
士大夫之族( ) 吾從而師之(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 ) 作《師說》以貽之( )
●解釋下列多義詞的義項
(1)師: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 ③或師焉,或不焉( )
?、谖釒煹酪? ) ④吾從而師之 ( )
⑤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 ⑥十年春,齊師伐我( )
(2)之:①擇師而教之( ) ③古之學者( )
?、谖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 )④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
?、菥渥x之不知( ) ⑥蚓無爪牙之利( )
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3)其: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
?、诜蛴怪淠曛群笊谖岷? )
?、燮錇榛笠玻K不解矣( )
?、苁ト酥詾槭?hellip;…其皆出于此乎( )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 )
(4)于: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
?、趲煵槐刭t于弟子( )
?、鄄痪杏跁r,學于余( )( )
?、芮嗳≈谒{,而青于藍( )( )
看了高二語文必修3師說教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