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蘇軾散文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9篇)
“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奶K軾詩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1)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
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癡。
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2)
詞牌名:蝶戀花|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3)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憶昔射策干先皇,珠簾翠幄分兩廂。
紫衣中使下傳詔,跪捧冉冉聞天香。
仰觀眩晃目生暈,但見曉色開扶桑。
迎陽晚出步就坐,絳紗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識日月角,仿佛尚記重瞳光。
三年歸來真一夢,橋山松檜凄風霜。
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
夢中神授心有得,覺來信手筆已忘。
幅巾常服儼不動,孤臣入門涕自滂。
元老侑坐須眉古,虎臣立侍冠劍長。
平生慣寫龍鳳質,肯顧草間猿與獐。
都人踏破鐵門限,黃金白璧空堆床。
爾來摹寫亦到我,謂是先帝白發(fā)郎。
不須覽鏡坐自了,明年乞身歸故鄉(xiāng)。
蘇軾詩詞10篇蘇軾散文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4)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惡勞。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顏如李桃。彈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郁輪袍。引南海之玻黎,酌涼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壽,分余瀝于兩髦。候紅潮于玉頰,驚暖響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獨繭之長繰(sao一聲)。閔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當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li二聲)之瓊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lao二聲)。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禪逃。響松風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5)
詞牌名:千秋歲|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島邊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淚濺, 丹衷碎。 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道遠誰云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jié)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能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6)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圣明天縱,學問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為。
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y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yī)手,方多傳于古人。若已經效于世間,不必皆從于己出。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于事情,言不離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至于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芍^進苦口之樂石,針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臣等每退自西閣,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贄議論。但使圣賢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時。昔馮唐論頗、牧之賢,則漢文為之太息;魏相條、董之對,則孝宣以致中興。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夫六經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但圣言幽遠,末學支離,譬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如贄之論,開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之龜鑒。臣等欲取其奏議,稍加校正,繕寫進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見贄面,反覆熟讀,如與贄言。必能發(fā)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歲月。臣等不勝區(qū)區(qū)之意,取進止。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7)
詞牌名:減字木蘭花|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8)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fā),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蘇軾詩詞蘇軾散文(精選篇9)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論曰:昔圣人之始畫卦也,皆有以配乎物者也。巽之配于風者,以其發(fā)而有所動也。配于木者,以其仁且順也。夫發(fā)而有所動者,不仁則不可以久,不順則不可以行,故發(fā)而仁,動而順,而巽之道備矣。圣人以為不重,則不可以變,故因而重之,使之動而能變,變而不窮,故曰“重巽以申命”。言天子之號令如此而后可也。
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者。今夫日,皆知其所以為暖;雨,皆知其所以為潤;雷霆,皆知其所以為震;雪霜,皆知其所以為殺。至於風,悠然布于天地之間,來不知其所自,去不知其所入,噓而炎,吹而冷,大而鼓乎大山喬岳之上,細而入乎竅空?屋之下,發(fā)達萬物,而天下不以為德,摧敗草木,而天下不以為怒,故曰天地之化育,有不可求而得者。此圣人之所法,以令天下之術也。
圣人在上,天下之民,各得其職。士者皆曰“吾學而仕”,農者皆曰“吾耕而食”,工者皆曰“吾作而用”,賈者皆曰“吾負而販”,不知圣人之制命令以鼓舞、通變其道,而使之安乎此也。圣人之在上也,天下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議,蓋得乎巽之道也。易者,圣人之動,而卦者,動之時也?!缎M》之彖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倍顿恪分盼逡嘣唬骸跋雀?,后庚三日?!倍f者謂甲庚皆所以申命,而先后者,慎之至也。圣人憫斯民之愚,而不忍使之遽陷于罪戾也,故先三日而令之,后三日而申之,不從而后誅,蓋其用心之慎也。以至神之化令天下,使天下不測其端;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天下不測其端,而明知其所避,故靡然相率而不敢議也。上令而下不議,下從而上不誅,順之至也。故重巽之道,上下順也。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