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筆書法隸書字帖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chǔ)上,為適應(yīng)書寫便捷的需要產(chǎn)生的字體。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軟筆書法隸書字帖,希望你們喜歡。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欣賞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1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2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3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4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圖片5
關(guān)于隸書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chǔ)上,為適應(yīng)書寫便捷的需要產(chǎn)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于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xiàn),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多數(shù)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東漢時期達(dá)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
漢代隸書的統(tǒng)稱。因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fēng)格多樣,而唐人隸書,字多刻板,稱為“唐隸”,故學(xué)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刻,把這一時期各種風(fēng)格的隸書特稱為“漢隸”,以別于“唐隸”。
漢隸代表作品
《曹全碑》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中國東漢時期重要的碑刻,立于東漢中平二年 (185)。碑高約1.7米,寬約0.86米,長方形,無額,石質(zhì)堅細(xì)。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碑陽20行,滿行45字;碑陰分5列,每列行數(shù)字?jǐn)?shù)均不等。明萬歷初年,該碑在陜西郃陽縣舊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陜西省西安博物館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風(fēng)格秀逸多姿和結(jié)體勻整著稱,為歷代書家推崇備至。
《張遷碑》《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有碑陰題名,刻于東漢中平三年(186年)無鹽(治今山東省東平)境內(nèi),于明代出土。 張遷碑現(xiàn)存于山東泰安岱廟?!稄堖w碑》和《曹全碑》都為漢末名碑。碑中字體大量滲入篆體結(jié)構(gòu),字型方正,用筆棱角分明,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張遷碑碑文記載了張遷的政績,是張遷故居韋蔭等為表揚他而刻立的。
《禮器碑》 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東漢永壽二年(156)立。現(xiàn)存山東曲阜孔廟。碑身高1.5米,寬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陽16行,滿行36字,碑陰 3列,列17行;左側(cè)3列,列4行,右側(cè)4列,列4行。碑文記述魯相韓敕修飾孔廟、增置各種禮器、吏民共同捐資立石以頌其德事。碑側(cè)及碑陰刊刻捐資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錢數(shù)。此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評價甚高。碑文字跡清勁秀雅,有一種肅穆而超然的神采。
《漢魯相乙瑛奏置孔廟百石卒史碑》 乙瑛碑”書風(fēng)頗謹(jǐn)嚴(yán),富素樸之趣,是漠隸成熟時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學(xué)習(xí)隸書最佳范本之一。清代萬經(jīng)“分隸偶存”中評論此碑稱:“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翁方綱評論此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何紹基評論此碑,“樸翔捷出,開后來雋麗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史晨前后碑》《史晨碑》 又名《史晨前后碑》,兩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點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點五厘米,寬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點五厘米,無碑額。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于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于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fù)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厘米。碑文記載當(dāng)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于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為東漢后期漢隸走向規(guī)范、成熟的典型。
《張景造土牛碑》張景碑(Stele of Zhang Jing),此碑又名《張景造土牛碑》。東漢延熹二年(159年)立,隸書。此碑身四周皆殘,頂部碑穿隱約可見,穿內(nèi)有暈弦痕跡。碑文為隸書?,F(xiàn)存通高1.25、寬0.54、厚0.12米。殘存12行,滿行23字,計229字,可識者225字。無撰書人姓名。碑文的文體屬于漢代公文體裁。存河南南陽市臥龍崗漢碑亭內(nèi)。1959年在河南南陽市南城門里路東出土。
看過“軟筆書法隸書字帖”的人還看了:
2.書法字帖隸書
4.毛筆書法字帖隸書
軟筆書法隸書字帖
上一篇:名家隸書書法作品圖片賞析
下一篇:軟筆書法隸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