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隸體書法
篆、隸書體成熟已凡兩千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兩者曾因作為官方書寫文字而盛極一時,亦曾因去古已遠,古法殆亡而沒落。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篆隸體書法,希望你們喜歡。
篆隸體書法欣賞
篆隸體書法圖片1
篆隸體書法圖片2
篆隸體書法圖片3
篆隸體書法圖片4
篆隸體書法圖片5
淺論當代篆、隸書法發(fā)展之窘局及建議
篆、隸書體成熟已凡兩千年,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兩者曾因作為官方書寫文字而盛極一時,亦曾因去古已遠,古法殆亡而沒落。而今,作為全國各級展覽的主流書體,篆、隸書法又重新煥發(fā)出新的時代活力,每每得到習篆、隸書家的廣泛參與,熱鬧非凡。
一、篆、隸書體之名實及發(fā)展歷程
1.篆書
篆書為大篆及小篆的統(tǒng)稱。大篆涵容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古文等字體,每每保存有“鳥獸蹄迒之跡”的圖像化象形特點;小篆亦名“秦篆”,最初為秦代的通用文字,為秦代李斯、趙高、胡毋敬三人取史籀大篆又頗省改,以作“三篇”字書,得而將小篆的基本形體及審美規(guī)范確立下來。
每種書體浸淫于歷史長河中不免滌蕩著時代風氣,支離硬挺的甲骨文體現(xiàn)了商周時期的巫覡文化;醇厚規(guī)整的金文則備具周人對于禮樂制度的認可及祈福于天神的愿望;秦系籀文嚴飭如小篆,草率刻畫的劍銘文字及奇詭艷麗的鳥蟲書則印彰了六國文字的絢爛文明;小篆接踵戰(zhàn)國秦系文字的正統(tǒng),在經(jīng)歷了秦皇七塊刻石妍美工整之風采的鼎盛之后,迅速地走向衰微;漢晉時小篆往往雜糅隸、楷或傳抄古文之筆意,極富虛華裝飾之美,且因禁碑的政策及古籀孑遺的缺損,篆書從碑刻墓志的陽陰位置移至碑額,且文字的存世數(shù)量尠寡;
至于唐承隋制,國子監(jiān)設“書學”,其時書家多善小學、通篆法,其中聲名極盛者當屬李陽冰,其刊定《說文》, 修正古今小篆筆法,所書并承秦篆正統(tǒng),有唐一代如李庾、唐玄度等承襲少監(jiān)余風,以至“學者不墜”;宋初人文國典粲然復興,統(tǒng)治者以文字為“六藝”之本,五代十國的遺民書家款附昭代,如徐鍇、王文秉、釋夢英、郭忠恕等人于篆書一體多有造詣,徐鉉因整訂《說文解字》得以名垂古今;元代的篆、隸書體在趙孟頫、虞集、吾衍等人“托古改制”的倡行下,開始納入文人書法的范疇,將書法之自覺地抒情功能臻于極盛,亦開啟以篆入印之鼎革,故此時期可謂是秦漢之后篆、隸書法式微以來復興的第一個高潮;
至于清代嚴酷的文化獨裁及考據(jù)學者訪碑訂史的時代風氣,帶動起相當一部分書家研碑刻、習古體的興趣,碑學在如鄭燮、鄧石如、趙之謙等各具潘江陸海之才的書家之書論及實踐中,于清代中后期逐漸掌握書壇的發(fā)展主流,盛行近千年的帖學書派方始走下神壇;
2.隸書
班固《漢書.藝文志》載,隸書“起于官獄多事,茍趨簡約”,通過陸續(xù)出土的秦系簡牘可知,隸書作為篆書的草體,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萌芽,并于秦代作為日常手寫字體被廣泛應用;后于敦煌出土的漢武帝時《太始三年簡》可見,隸書已由筆畫圓通勁挺的“秦隸”演變?yōu)榫邆?ldquo;蠶頭燕尾”形態(tài)的長筆畫及扁闊方整體勢的成熟“八分書”;進入東漢,其時隸書之載體多為簡牘及碑刻,簡牘墨跡上之書體更多體現(xiàn)為時人手書時的便捷,所以隸書點畫或瀟灑精熟,或逐漸出現(xiàn)快速書寫中的波磔脫落現(xiàn)象,由此可知,當時戾家書寫體中隸書體已然呈現(xiàn)雜糅有楷、行書筆意的萌芽狀態(tài);至于東漢桓、靈帝時經(jīng)學之師惜家法、重品行,外戚、宦官尚厚葬虛名,故立碑之風極盛,當時可謂八分隸書入碑的鼎盛時期,所書碑刻的隸字亦風格各異:
如方正端嚴的《乙瑛碑》、奇崛瘦硬的《禮器碑》、方拙直倔的《鮮于璜碑》及寬博圓厚的《衡方碑》等皆抃風舞潤、不一而足;三國兩晉雖去漢未遠,然已脫離日常手寫書體之具草、楷、行書的流變筆意,于碑刻、題署之上略呈過于端穩(wěn)、斬截的裝飾意味,藝術語言的豐富性及藝術成就的厚重性已不可與東漢時書法同日而語;北魏推行漢化,亦不禁碑,故碑刻夦富,而其時日常手寫體日趨楷化,且北方游牧民族所立碑志多屬急就,故碑刻字體雖欲昭示典重選用隸書,然字體或深具楷意,或充溢粗獷不羈之風尚,以至南宋趙孟堅有言:“
北方多樸,無晉逸雅,有隸體,謂之氈裘氣”;后于唐代,為改革狃于世風的翰林書體,唐玄宗倡導端穩(wěn)寬博之隸書體,并頒布《字統(tǒng)》以規(guī)制書體形式及寫法,至于當時集賢院、翰林院內(nèi)多有善隸書者,如并稱“唐隸四大家”的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所書隸體多具玄宗隸體的規(guī)整對稱、裝飾意味濃厚之祈尚,筆畫斬截直硬有如魏晉碑刻隸體,其時雖可稱隸書之中興,但其藝術成就并不太高;
宋元明之際,《閣帖》的刊刻使得文士多流連于魏晉氏族之行草余意,習篆作隸者甚少,偶有如米芾、吳睿者,所作隸體總不脫晉唐遺風,字形方整、章法滿密,雖波磔飛揚以彰神采,但排布亦卻“算子”,與漢隸相較,點畫平庸而顯做作;書壇入清,一如篆籀書體之發(fā)展軌轍,因考據(jù)樸學之興,隸書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如鄧石如、伊秉綬、吳熙載等人所書隸體皆以篆法為之,且雜以魏碑筆意,以至結體雖縱,取勢為橫,此隸體的審美形態(tài)一直影響至今,丁文雋《書法精論》所言清代碑學發(fā)展脈絡時稱:“鄭燮、金農(nóng)發(fā)其機,阮元導其流,鄧石如揚其波,包世臣、康有為助其瀾”,而這些書家大多習隸。
看過“篆隸體書法”的人還看了:
1.篆隸書法欣賞
2.篆隸書法作品欣賞
3.篆隸書法作品圖片
5.篆書書法字體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