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西湖的作品
有關西湖的作品
欲將西湖比西子。西湖是人間不可多得的美景。歷代文人騷客都喜歡拿西湖作為創(chuàng)作的題材。書法家也不例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有關西湖的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有關西湖的作品欣賞
有關西湖的作品圖片1
有關西湖的作品圖片2
有關西湖的作品圖片3
有關西湖的作品圖片4
書法背后的有趣故事
王羲之
《蘭亭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統(tǒng)、孫綽等一干文人雅士、親朋好友41人,在浙江紹興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集會“修禊”。農歷三月三日是傳統(tǒng)的上巳節(jié),這天,人們在春風的沐浴下來到水邊嬉戲,以祓除晦氣和不祥,稱為“修禊”。
《擇藥帖》
帖文大意為:鄉(xiāng)里人采藥,有人發(fā)夢得到此藥,您難道不識嗎?說是服了這種藥可使人成仙,不知誰能試之。形色因此稍異,還沒有人見到。很明顯,信奉道教的王羲之對成仙的藥草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但他還是持慎重的態(tài)度,不敢冒然試之。王羲之對延長生命的關注及其矛盾的心態(tài),于此帖昭然。
顏真卿
《祭侄帖》
顏真卿緬懷堂兄一門忠烈,“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懷著“撫念摧切,震悼心顏”的悲憤心情,和著血淚寫下了這篇祭文。在“安史之亂”時,河北二十四郡紛紛瓦解,顏真卿其堂兄一門死于刀斧之下30余人壯烈殉國。
唐太宗李世民
《兩度帖》
唐太宗是一個感情比較外放的帝王,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出征高句麗,在定州與兒子李治分別時,父子倆商量好為方便及時了解彼此的生活起居情況,李治會經常寫問安信,而唐太宗收到信后也會立即回信。但有一次,唐太宗都收到來自大內的奏表兩次了,卻還不見兒子這邊的來信,于是他萬分著急,后來在得到李治的來信后立即回信向兒子表達了擔憂之心并告知他遼東戰(zhàn)場方面的狀況,這封信就是兩度帖。
《百字箴》
《百字箴》譯文:耕夫役役,每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益之友。取本份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貴功名可久。這則近似白話的百字短文,大概的意思是提醒為官者不忘勞動本色,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同時做到慎言、慎友、克己、清廉。這段話看起來是君王教導臣子如何保持功名富貴的圣訓,但究其內容,實為告誡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王獻之
《疾不退帖》
王獻之在《疾不退貼》中寫到:疾不退,潛處當日深。豈可以常理待之。此豈常憂憂。不審食復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轉勝。復以此慰馳辣耳。王獻之帖中透露出對疾患的焦慮,對康復的期望,使我們深感他的氣息,拉近了與書法巨匠的距離。在很多書法作品中多有描述,也可以看出他對醫(yī)學知識的博通。
《新婦地黃湯帖》
王獻之寫到:新婦服地黃湯來,似減。眠食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想必及。 謝生未還,可(何)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地黃湯”是一種中藥名,這是一篇談及此藥的尺牘,與王獻之《鴨頭丸帖》同。全篇書風柔韌兼?zhèn)?,沉著軒昂,一氣呵成?/p>
《鴨頭丸帖》
王獻之寫了著名的《鴨頭丸帖》,帖中提到“鴨頭丸,故不佳”,意思是說鴨頭丸這劑藥的效果不理想?!侗静菥V目》有記:“鴨頭丸,治陽水暴腫,面赤,煩燥喘息,小便澀,其效如神。”方中指明要用綠頭鴨的鴨頭搗爛入藥。“鴨頭煮服治水腫,通利小便,雄鴨者良。”稱其“鴨頭丸”非常名副其實。
《腎氣丸帖》
他在帖中寫道:“承服腎氣丸,故以為佳。獻之比服黃耆勤,平平耳。亦欲至十劑,當可知。”他在帖中告訴朋友,腎氣丸效果不錯,但也要服十劑以后才會有效。對黃耆這味藥他認為效果平平。從組成腎氣丸的八味藥中拿掉桂枝,附子這二味藥,就是家喻戶曉的六味地黃丸了。
米芾
《面諭帖》
《面諭帖》是米芾寫給友人陳師錫的信,內容主要是商議購藏書畫的事情。信札中具體地提到兩件作品:第一件是翟院深的山水畫;第二件則是帖尾處有“來戲”二字的草書小品。第二件“來戲”草書小品是宋真宗朝宰相丁謂的舊藏,米芾經過與其后代丁景來回議價,最后仍功敗垂成。字里行間,米芾欲獲此二物的猴急相躍然紙上。據史料記載,最終米芾沒能了此心愿,成終身之憾。
《紫金研帖》
米芾在《紫金研帖》中如何寫:“蘇子瞻攜吾紫金研去,囑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殮。傳世之物,豈可與清凈圓明本來妙覺真常之性同去住哉。”觀其字,如面他眉飛色舞之得意相。蘇東坡見了,不知何感。
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號八大山人。他如行云流水的書法令人難以辨識,但是大都會亞洲藝術部研究員劉晞儀博士將其翻譯成了通俗易懂的英文,讀來妙趣橫生。比如,1704年,他寫道:“江寧的一位朋友送給我們兩瓶豆腐干,比干肉好吃。”下一年,他寫道:“因為很大的冷風,我感冒了,甚至不能大小便。但是昨晚上,我終于尿出一點來,但是沒有睡好,我簡直快要活不下去了。”
《放妻書》
唐代《放妻書》可以說是語氣溫柔,遣詞風雅,好聚好散。先是追述姻緣,懷想恩愛,然而“結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只 能離婚啦,離婚就離婚,沒有你死我活的詛咒,反倒是祝愿妻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日覓得富貴佳偶。離婚后男方還要再負擔女方三年衣糧,而且一次付清!最后還 “伏愿娘子千秋萬歲”,讀來令人忍俊不禁,盡管是當時的一種程式語言,也讓人感受到唐人的包容和釋懷,溫情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