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成功的例子精選
別期待別人,別期待社會,你也可以做一只改變世界的“蝴蝶”。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改變世界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改變世界成功的例子篇1:改變世界的300米
1959年當周恩來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發(fā)現了大慶油田”的消息后,全世界都震驚了,但是最震驚的還是日本人。
在發(fā)現大慶油田前中國一直戴著貧油國的帽子,而這個稱呼的來源就與日本有關,日本人之所以屢次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覬覦中國豐富的礦產資源。當日本人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就一直在東北三省勘探石油,可是無論日本怎么勘探就是找不到石油。于是日本人紛紛傳言中國東北三省沒有石油,甚至說中國沒有石油,于是當時本來就很貧弱的中國便戴上了貧油國的帽子。
周恩來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發(fā)現了大慶油田”的消息后,日本人動用了所有的情報機構來尋找這個叫“大慶油田”的地方。結果日本人始終沒有找到這個油田在什么位置,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地圖上面沒有一個叫“大慶”的地方,大慶是后來才命名的。但是日本卻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在尋找這個地方。
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的時候,日本終于找到了這個地方。原來日本人是根據中國宣傳鐵人王進喜的一張照片,推測出了大慶油田的位置。
在1966年的一期《中國畫報》上有王進喜站在鉆機旁的一張照片,日本人就是根據《中國畫報》上的這一張照片確定了大慶油田的位置。他們根據照片上王進喜穿的衣服確定只有在北緯46度至48度的區(qū)域內冬季才有可能穿這樣的衣服,因此大慶油田可能在冬季為零下三十度的齊齊哈爾與哈爾濱之間的東北北部地區(qū)。日本情報機構又根據油罐車上土的顏色和厚度得出了“大慶油田在東北三省偏北”的結論。
可是日本人得出這個結論后,卻很不能相信大慶會在這個位置。日本人之所以不能相信是因為大慶油田正是日本當年在中國勘探石油的一個地方,而且日本人在這個地方打過井,可是就是沒有噴出石油。為什么日本人當年找了30多年都沒有找到的大慶油田,而中國的石油工人就在他們離開后不久,就輕而易舉地找到了呢?
后來日本多方打聽終于明白其中的緣故,原來日本人當年打的井,地點沒有錯,日本人打井的地點距離王進喜的鉆井隊打出的大慶油田第1號井僅兩公里。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的石油工人把井打到了1300米噴出了石油,而日本人當年只打到1000米,就確定沒有石油,因此再也沒有往下打就放棄了。
僅僅300米的距離,結局竟是這樣的不同。假如當年讓日本人發(fā)現了大慶油田,那后果會是怎樣?后果不堪想象。只是慶幸的是這個大油田最終還是沒有讓日本人發(fā)現,而是讓新中國擺脫了“貧油國”的帽子,讓新中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有了“加油機”,可以說大慶油田為新中國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300米的距離,改變了一個世紀,更改變了兩個國家。
改變世界成功的例子篇2:你也可以做一只改變世界的“蝴蝶”
2008年1月8日,武漢市冰天雪地、天寒地凍。712路公交車中途幾次停留,行至武昌徐東站時,車廂內已經變得擁擠不堪。這時,上車的乘客中,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吃力地擠上車,跟著人流往車里走。車廂里的座位早已坐滿,沒有座位的乘客便站在過道上。
“爺爺,這里坐!”
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子起身給老人讓出了自己的座位。一路上,老人感動不已,臨下車時,他找女孩子要了她的聯系方式,并告訴她他姓聶。女孩子只是笑笑,在她看來這是自己應該做的,讓座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她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1月22日,班主任張老師將一封信和500元錢交到女孩子的手中。女孩子莫名其妙地拆開信讀:“是你的讓座,一聲親切的‘爺爺’,讓我感動至今……”信中,姓聶的老人承諾,每月資助她660元,直到大學畢業(yè)。這封信,把女孩子驚呆了。從小愛看童話故事的她怎么也沒想到,美麗的童話有一天會真的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這個童話故事中的女主角叫歐陽晨晨,是武漢市東湖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那天下午放學,她坐712路公交車去姨媽家取東西,無意識地做了一件好事——讓座,沒曾想創(chuàng)造了一個關于愛的奇跡:她給老人讓了一次座,而老人卻要資助她上7年學。給自己讓座的那天晚上,66歲的退休工程師聶爺爺難抑自己激動的心情,撥通了歐陽晨晨家里的電話,向其家長表示感謝。次日早上,他又趕到東湖中學,找到歐陽晨晨的班主任了解情況,當他得知來自低保家庭的歐陽晨晨成績優(yōu)異時,聶老動心了,立刻決定資助這個愛心女孩——從歐陽晨晨讀高一至上大學的這7年,他將每月資助660元錢,直到她大學畢業(yè)找到工作為止。
這個故事到此似乎應該結束了——愛的付出得到了愛的回報。但誰也想不到,很快,這件愛心故事刮起了颶風,引發(fā)了全城的愛心接力。
很快,當地媒體報道了這個愛心故事,“晨晨讓座”意外得到好心人資助的事情很快在武漢市傳開了。武漢市武昌區(qū)教育局號召全區(qū)中小學生加入到向歐陽晨晨學習的隊伍中來,并倡議以“晨晨讓座”事件為契機,在武漢市設立“公交讓座日”,號召大家一起為武漢市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晨晨讓座”在廣大市民中也引發(fā)了強烈反響,許多市民都表達了對這種文明行為和愛心接力的認同,紛紛提議設立武漢市“公交讓座日”。
2008年5月,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將1路公交車命名為“晨晨愛心線”,請歐陽晨晨作為該線路的愛心大使,希望“晨晨愛心線”上的乘客都能像歐陽晨晨一樣,將文明之風傳遞下去。
2009年4月22日,武漢市正式設立“公交讓座日”,近千名志愿者走上街頭,發(fā)出“讓出一個座位,獻出一份愛心,溫暖整個車廂”的倡議,引導市民文明乘車,愛心讓座。
2010年9月,中央電視臺做了一期關于公交車上該不該讓座,又該怎樣引導人們積極主動讓座的專題節(jié)目,引發(fā)了關于讓座的一場大討論。對于如何讓座問題,有人建議制定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有人建議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讓座行為……但這些提議不是因為將“道德問題法律化”就是因為難以操作,被專家一一否定了。后來,一位社會學家的話,引發(fā)了人們的一致認同和深思:從自己做起,影響別人,改變世界。“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改變自己,就可能改變世界,歐陽晨晨的故事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所以,別期待別人,別期待社會,你也可以做一只改變世界的“蝴蝶”。
改變世界成功的例子篇3:即使不當總統(tǒng),我也可以改變世界
美國女孩塔莉亞·勒芒今年只有17歲,但她已經是一家慈善機構的首席執(zhí)行官了,從事慈善事業(yè)長達六年,募集資金超過一千萬美元。如今的她不僅躋身社會名流,還有人將她視為未來的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但塔莉亞說:“即使不當總統(tǒng),我也可以改變世界。 ”
為“卡特里娜”颶風災民募捐
塔莉亞的慈善家生涯開始于2005年,那時她十歲。那一年,“卡特里娜”颶風襲擊美國新奧爾良,塔莉亞跟爸爸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看到了災區(qū)的畫面。她說:“我覺得我需要做點事情。每個人都在談論應該做什么,但我覺得我們應該采取行動,而不是光說不練。”
但塔莉亞就算捐出所有零用錢也做不了什么,她意識到需要其他人的支持。她把想法告訴了母親。“我的母親沒有像很多父母一樣告訴兒女:‘好孩子,去睡吧。’她非常認真地問我,有什么需要她幫忙的。”
塔莉亞又和大她幾歲的哥哥談了談,結果遭到哥哥的反對。
于是塔莉亞坐下來拿出筆,在紙上寫下號召青少年為災民捐款的行動計劃。她詢問美國中西部一家連鎖超市是否愿意在他們的購物袋上登募捐廣告,對方同意了,并印刷了850萬份貼紙。她還給學校和政府發(fā)電子郵件,希望他們也能加入行動。此外,當地媒體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一家電視臺和一家報紙進行了專題報道,讓塔莉亞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一位明星。
最后,塔莉亞的計劃獲得巨大成功。她共聯系到美國4000個學區(qū),募集到1040萬美元的認捐數額,遠遠超出她原先設定的100萬美元的目標。這讓美國學齡兒童和多家世界500強企業(yè)一起,成為“卡特里娜”風災中的十大認捐者。但這并不是故事的結尾,而是塔莉亞慈善事業(yè)的開始。
讓孩子的力量發(fā)揮作用
為“卡特里娜”颶風災民募捐的成功讓塔莉亞看到了孩子的力量。為了讓這股力量在地球面臨的其他問題中發(fā)揮作用,塔莉亞和朋友在母親達娜的幫助下,于2006年創(chuàng)立了非營利組織RandomKid,呼吁所有青少年突破文化、種族、地域和能力的界限,與同齡人進行合作,解決地球上的實際問題。塔莉亞擔任該組織的首席執(zhí)行官,母親是她的副手,她也很慷慨地給了哥哥一個理事的頭銜。之所以使用RandomKid這個名字,是因為塔莉亞認為自己所做的事純粹出于偶然,而且她認為“任何人都有力量”,這如今已經成為RandomKid的口號,塔莉亞經常以此為主題發(fā)表演講。
在隨后的兩年里,塔莉亞和來自美國50個州和19個國家的孩子們有過合作。她募集的善款大約有35萬美元,并與近一萬名兒童捐助者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和世界各地7000名受益人的生活。
通過社交網站和RandomKid網站,塔莉亞聚集了來自2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1200萬名青少年,他們的援助款曾經參與過四個洲的各種援助計劃,例如,在柬埔寨一個村莊為300名兒童建一所學校;“卡特里娜”颶風后,為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斯萊德爾市的200名兒童翻修一所學校;她還為家鄉(xiāng)艾奧瓦州的500名殘障兒童建立了一個互動式游戲中心;此外,她還募捐為非洲一些缺水的地區(qū)購買水泵等設施,為海地的兒童提供拐杖和義肢等。
除了建設自己的慈善網絡,塔莉亞還激勵其他人加入慈善事業(yè)。她會在網絡上組織國際青少年研討會,指導同齡人制定成功實現慈善目標的策略,或者發(fā)表演講,告訴聽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力量。
塔莉亞說:“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孩子們美好的一面去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給年輕人方法和渠道,以及改變世界的力量。”
獲得國內外好評
塔莉亞12歲時在美國已成為一位大名人。迄今為止,塔莉亞獲得的國際榮譽數不勝數。
2011年,她還與美國首席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伯格、著名女演員馬洛·湯瑪斯和芝加哥公牛隊老板杰里·雷因斯多夫一起,獲得了美國公共服務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杰弗遜獎。
在領獎發(fā)言時,塔莉亞告訴聽眾,她出生于波蘭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在大屠殺中幸免于難后,她的爺爺從歐洲逃到美國。初來乍到那會兒,爺爺靠當清潔工為生,他打掃的一座房子就屬于與她共同獲獎的馬洛·湯瑪斯,而另一座房子則屬于湯瑪斯的父親丹尼。臺下觀眾都為此感到驚訝。塔莉亞說:“兩代人后,當年的那個女孩,那個女明星,和這個女孩,清潔工的孫女,獲得了同一個獎項,這說明任何人都可能有所作為。 ”
當總統(tǒng)?先拿到文憑再說
但塔莉亞畢竟是名中學生,忙于慈善事業(yè)的她要如何應付學業(yè)呢?塔莉亞回答:“這并不容易,因為我滿世界跑,幾乎每星期都有人請我去演講。我缺課的天數很多,但學校很體諒我,讓我提前考試,還幫我補課。 ”
塔莉亞是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她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精英學校,她的成績位列所有學生的前1%。自2006年以來,她就一直位于優(yōu)秀學生的名單上,2007年和2008年的校園科學節(jié)上,她是班上表現最優(yōu)異的。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內科醫(yī)生,然后到醫(yī)療條件最差的地方去工作。
塔莉亞目前最關心的話題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缺乏干凈的飲用水。她說:“十億人沒有安全干凈的飲用水,導致每八秒就有一個孩子死亡。請用你的能力改變這些可怕的數字吧!”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曾為塔莉亞撰文,支持她出任2044年美國總統(tǒng)。不過,塔莉亞本人并不為此激動。她說:“至于做總統(tǒng),我還要上大學拿到文憑,然后再想想。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即使不當總統(tǒng),也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