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質(zhì)疑最后卻成功的名人事例
面對質(zhì)疑最后卻成功的名人事例
被別人質(zhì)疑自己的能力,的確是一件很令人失落的事情,但有的人總能夠在質(zhì)疑中堅持自我,其實有很多名人也曾受過質(zhì)疑,但他們最后都取得了成功。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面對質(zhì)疑最后卻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質(zhì)疑最后卻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
他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貧窮的外來移民家庭。從小,他是個靦腆內(nèi)向的孩子,和他一樣大的孩子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因為他什么也不會。
每次考試,他都是倒數(shù)幾名。老師不想讓他回答問題,因為他總是羞澀地說:“不知道。”大家認為他是笨蛋,是個白癡?;锇閭兂靶λ?,說他永遠和失敗在一起,是失敗的難兄難弟。鄰居們說:“這個孩子將來注定一事無成。”
他努力過,可是收效甚微,自己在學業(yè)方面取得的進步近乎為零。但是,他還是在不斷地加班加點地苦讀。
他每天醒來后都害怕上學,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的門前,看著草地上喜笑顏開的男孩們,感到自己的未來一片渺茫。
時間在一天天地流逝,而學校也在考慮勸其退學。
一次,他看到一個老人為了一張被老鼠咬壞的1美元鈔票而痛哭不已。為了不讓老人傷心,他悄悄回家將自己平時積攢的硬幣換成一張1美元的鈔票交給了老人,說這是他用魔法變回來的。老人激動不已,說他是個善良聰明的孩子。
父親知道這件事后,決定要帶他出門,目的地是波士頓。他說:“我們坐汽車可以到達。”父親說:“那我們坐汽車吧。”可是,在中途的一個小站,父親下車買東西忘記了汽車出發(fā)的時間。就這樣,汽車在他的喊叫聲中呼嘯而去。他很害怕,心想:“這下怎么辦,沒有汽車,父親怎么能到波士頓呢?”波士頓汽車站到了,他下車時卻看到父親正在不遠處等著他。他快速跑了過去,撲進父親的懷抱,訴說一路的忐忑不安,害怕父親到不了波士頓,并驚訝父親是如何到達的。
父親說:“我是騎馬來的。” 他驚訝不已。父親說:“只要我們能到達目的地,管它用什么方式呢。孩子,你學業(yè)不成功,并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換一種方式吧!”此時,他猛然醒悟。
后來,他看到很多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而痛苦不已,就想:假如自己用魔法幫助他們實現(xiàn),即使是假的,但起碼從精神上減輕了他們的痛苦。
從此,他對魔術(shù)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跟隨一些魔術(shù)師學習魔術(shù)。
他開始為自己的夢想奮斗。教他魔術(shù)的老師發(fā)現(xiàn)他在這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學東西很快,而且每次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很快,老師的技巧便被他學完了,他不得不換老師。就這樣,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他換了四個魔術(shù)老師。然后,他成了大名鼎鼎的魔術(shù)師——大衛(wèi)·科波菲爾。
有人問他是怎么成功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說:“父親告訴我,成功對我們來說好比是個固定的車站,我們在為怎么到達而絞盡腦汁,大家都在爭奪汽車上的座位,沒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車,可是,為什么我們不能騎馬或者乘輪船去車站呢?這樣我們不是也到達了嗎?只不過我們換了一種方式。”
最后,大衛(wèi)·科波菲爾又說:“后來我才知道,這一切是父親安排好的,其實那個小站離波士頓很近,騎馬竟然比坐汽車還快,所以父親到得比我早。”
面對質(zhì)疑最后卻成功的名人事例篇2
1822年的冬天,莊嚴肅穆的音樂大廳里正在演出歌劇《費德里奧》,許多名門貴族觀看了這場演出。但在歌劇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觀眾發(fā)現(xiàn)樂隊、歌手無法協(xié)調(diào),而指揮卻毫無察覺,仍在臺上竭力指揮著。
觀眾終于忍無可忍了,他們在臺下竊竊私語。指揮發(fā)現(xiàn)了,他讓樂隊、歌手重來,但情況更糟。
有人在喊:“讓指揮下臺。”
指揮已聽不到觀眾在說什么,但是從他們的神情中,他讀懂了所有。
他從臺上下來,流淚了。
在世界音樂史上,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偉大的音樂天才貝多芬在這一天完全失聰了。
所有人都預感到他不會再在音樂上有所發(fā)展了,但是兩年后,也就是1824年,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維也納上演。這首曲子是他在失聰?shù)那闆r下寫成的,繼而在厄運不斷的打擊下,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樂史上輝煌的篇章。
貝多芬的苦難與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難給予他多幾分,他的音樂才華就增長幾分;苦難逼近他的靈魂幾分,他靈魂的光彩就會綻放幾分。著名指揮家卡拉揚說:“是苦難成就了他。沒有苦難,誰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貝多芬長得很丑,他的臉上還經(jīng)常長一種瘡,一直無法治愈,愛情也遲遲不肯垂青他,他惟一的依靠就是音樂。音樂成了他的生命,他對音樂已沒有任何功利向往。
在維也納演奏《第九交響曲》時,他聽不到樂隊的任何聲響;演奏結(jié)束,觀眾爆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他仍聽不到。
當主持人把他引向舞臺中間時,他還沒弄明白這是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樂人修煉一輩子都無法達到的境界。
面對質(zhì)疑最后卻成功的名人事例篇3
她的名字是蘇意涵,是臺北市的一個高二學生。2008年5月,她來到美國亞特蘭大市世界展覽中心,參加一年一度的英特爾國際科學展。這是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每年都會有眾多的優(yōu)秀選手參賽。
蘇意涵的展位很小,不到一平方米,她年齡也小,只有十七歲。在這個高手如林,面積巨大的展覽中心,蘇意涵就像一只丑小鴨瑟縮于灰暗的一隅,而對面展位的主人,卻是一只閃爍著耀眼光環(huán)的白天鵝——一位美國學生,去年該項競賽活動的金獎得主。那位美國學生被評委以及參觀者,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得水泄不通,可蘇意涵的展位前卻總是冷清清地幾乎沒有一個人。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流走,蘇意涵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這次肯定是白來一趟了。她極不甘心,因為她帶來的是一項在臺灣被專家學者普遍看好的科技成果。
她想起了臨行前親友說過的一句話:當你寂寂無名時,你的成果無論怎樣不同一般,也極有可能像一粒微塵被世俗的勁風吹走。
她在心里說:不行,我一定讓這甜美的果實被人知道讓人賞識,我不能讓我近一年的辛勤勞動付諸流水,我要主動出擊!
想到這,蘇意涵一步跨出展位。她覺得自己走出這一步便進入了一個無限寬廣燦爛的天地。
蘇意涵大聲攔住欲從她展位前一晃而過的一位評委說:你有5分鐘嗎?
那個人看了一眼小小年紀黃皮膚的她,搖了搖頭,急匆匆走了。她這樣攔了五次,都遭到拒絕。當她并不氣餒再一次攔住一位評委的時候,這人終于肯留步了!蘇意涵緊緊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對著這位評委作了簡要的自我介紹以后,就有聲有色地講了起來:這個實驗主要是探討燃料電池的觸媒轉(zhuǎn)換效率,這項研究對于改善混合同構(gòu)型金屬,加強原料電池的應用及緩解石油能源危機都有可貴的借鑒意義。
五分鐘到了,她要講的話也正好全部講完了。整個上午如此這般,她總算爭取到了幾名評委當了自己的聽眾。
因為她知道,這些評委們個個都是頂尖級的專家,多爭取一個聽自己的介紹就會多一分勝算的把握,她覺得以五分鐘來請求一個評委,是不是太過奢侈了?她決定下午索性只要一分鐘。
吃過午飯后,她便又開始攔評委了,她說:請給我一分鐘行嗎?
果然就有更多的評委愿意聽她的介紹了。她知道這既是機遇,也是更大的挑戰(zhàn),自己的語言必須更精練,更富有感染力。從聽完介紹的評委微笑頷首的表情上,她知道自己收到了期盼中的效果。
果然,她成功了!她不但獲得了英特爾國際科學化學科首獎,而且最大獎項“青年科學家獎”她也榜上有名。由此,她獲得了五萬八千美元的獎金、一臺英特爾雙核筆記本電腦以及學費補助、暑期打工及考察補助等。在歷年的三十六位大獎得主中,僅有六名是美國之外的,蘇意涵是亞洲兩個人中的第二位幸運者。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努力做,固然很重要,而爭取別人聽你講話更為關(guān)鍵,對于一個沒有什么名氣的人尤其如此。當然,這需要勇氣,更需要你出色的說話藝術(shù)與水平。這個事說來容易做時難,自己的口才是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識內(nèi)涵來墊底的。如果平時不多讀書,不多實踐,那你的口才從哪里來?如果你不多練習,不多實踐,這一切就會變成不可能的。這位蘇意涵之所以得到成功,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那可是需要過硬的功夫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