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經(jīng)濟會崩潰
為什么經(jīng)濟會崩潰
經(jīng)濟,是指一定范圍(世界、國家、區(qū)域)內,組織一切生產(chǎn)、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系的系統(tǒng)之總稱。為什么近經(jīng)濟會崩潰?
為什么近經(jīng)濟會崩潰:【魚、美元與經(jīng)濟學的故事】
從前,有三個人——艾伯、貝克和查理——他們住在一座島上。這里生活艱苦,沒有任何奢侈品,而且食物種類極少,他們的菜單上只有一道菜:魚。
這些魚全部屬于同一種類,每一條魚都很大,足夠一個人吃一天。然而,這個地方很閉塞,人類先進的捕魚技術這里一樣都沒有。
他們能做的只有跳進水里,用手去抓住那些又黏又滑的家伙。運用這種低效的技術,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條魚,只能幫他們挨到第二天。捕魚成了小島經(jīng)濟的全部。
他們每天的活動就是醒來、捕魚、吃魚、睡覺。因此,在這座只有生魚片可吃的小島上沒有存款,,沒有借貸,沒有投資,所有的產(chǎn)出全都消費掉了!
雖然過著一種原始的生活,但這并不能說明他們愚笨遲鈍,或者沒有追求。與所有人一樣,艾伯、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們每人每天捕魚的數(shù)量就必須超過一條。不幸的是,由于他們只能徒手捕魚,而那些魚又很機敏狡猾,三個人只能勉強糊口。
一天夜里,仰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艾伯開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義……“難道我的日子就這樣嗎?”艾伯還想做點別的事情。他想做幾件更好、更時尚的棕櫚葉衣服;他想要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他還想執(zhí)導幾部故事片。
他的大腦飛快運轉著……突然他想到了捕魚器,這個物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人手可觸及的范圍,并且使魚溜掉的概率大大降低。有了這個新裝置,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捕到更多的魚了!他決定給自己的捕魚器取個名字,叫做“漁網(wǎng)”,然后開始找材料來織這張網(wǎng)。
第二天,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沒有捕魚,而是站在沙灘上用棕櫚樹皮搓繩子。“你干什么呢?”貝克問。艾伯解釋了自己的想法,查理被驚到了:“你瘋了,要是你這捕魚器不好使,可別哭著來跟我要魚吃,一片也別想!”
“我頭腦清醒,但這并不表示我會為你的瘋狂做法埋單。”艾伯沒有被查理的話嚇倒,仍然繼續(xù)織網(wǎng)。到這一天結束時,艾伯終于織完了自己的漁網(wǎng)。通過自我犧牲(挨餓),他創(chuàng)造了資本。
在這個簡單的任務中,艾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基本的經(jīng)濟原則,這個原則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消費不足,敢于冒險! 在經(jīng)濟學術語中,資本指的是一種設備,這種設備的建設和使用本身沒有什么意義,其意義在于利用設備建設和制造其他需要的東西。
艾伯想要的不是那張網(wǎng),而是魚。這張網(wǎng)或許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魚。因此,這張網(wǎng)就是一種資本。這件設備接著會帶來儲蓄(為了讓這個故事講下去,我們假設這些魚不會腐爛變質),而這種剩余產(chǎn)品就是健康經(jīng)濟的命脈。
最后,——艾伯選擇把魚借出去
艾伯,那個企業(yè)家,看起來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小島上另外兩個人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們是不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貧富分化的等級體系?貝克和查理會因為艾伯的成功而不安嗎?不大可能。
雖然艾伯從來沒有刻意使他人受益,但他的資本無疑幫助了島上的所有人。我們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親眼見證了艾伯輕松捕魚的全過程,貝克和查理央求他與自己分享新發(fā)明的捕魚器。但是艾伯還對昨天的事情耿耿于懷。他還記得那些的嘲諷,而且他還想到了風險。“如果他們把我的漁網(wǎng)弄破了怎么辦?如果他們不還我怎么辦?”
于是艾伯說:“不借,我做了漁網(wǎng),你們倆肯定也能自己做。”查理有點擔心自己的編織能力,他對艾伯說:“我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編織出來?我以前從來沒做過這樣的東西,而且我也挨不了餓。我怕自己織好網(wǎng)前就餓死了!”
貝克提出了另外一個提議:“好吧,你這個吝嗇鬼,看來你是不會幫我們什么忙了。我們知道了。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編織漁網(wǎng)時,你把富余的魚借給我們吃,那樣我們織網(wǎng)時就不用挨餓了。等我們捕到多余的魚時,再把魚如數(shù)還給你。”
盡管艾伯覺得這個辦法比白白把網(wǎng)借給兩人要好,但他還是不放心。“如果我把魚借給你們,怎么保證你們不會躺在沙灘上一整天都不干活呢?即使你們織出自己的網(wǎng)來,也許還不好用呢。如果那樣,你們就永遠無法還我魚了,而我失去了自己的儲蓄,一無所有了!
你們總得說得過去吧。”查理和貝克這才明白,他們讓艾伯冒險把魚借給自己,卻沒有考慮到他的個人利益。所以兩人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讓艾伯忍不住冒險一試。
他們認為必須在數(shù)字上做點文章,于是金融思維誕生了!
——貝克說:“我們做個約定吧:你借給我們一條魚,我們會還你兩條。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潤啊。你到哪兒去找到這樣的高回報?”艾伯動心了。艾伯想到了那些潛在的財富。
也許有些人覺得艾伯有些過分了。但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知道艾伯并不是一定要把魚借給別人,他還有其他方案:
1、他可以把魚留下,留著自己以后吃。這樣,他不會有任何損失,當然,他的儲蓄也不會有什么增長。
2、他可以放縱一下,不再干活,將自己的儲蓄(存下的魚)消費掉。
3、他可以建立自己的漁網(wǎng)出租公司。如果艾伯每天吃掉一條富余的魚,兩天就可以再編織出兩張網(wǎng)來。然后,他可以把多余的網(wǎng)租給貝克和查理,向他們收取每人每天半條魚的租金。這樣,艾伯每天不必親自捕魚就可以得到生存所需的那條魚了。哈哈,提前退休!
4、他可以把兩條魚借給貝克和查理,收取100%的利息。在這個方案中,如果兩個人按照約定利率足額償還,艾伯就可以得到四條魚。
毫無疑問,艾伯的最終決定取決于個人對風險和回報的偏好,但不管最終方案是什么,他的抉擇都會惠及這座小島的經(jīng)濟,而且也不會給自己的兩個鄰居增加負擔。
【財富從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在原始社會,財富是極少的,那時最富有的人所擁有的物質財富也不如工業(yè)化社會中窮人的財富多。在中世紀,即便是至高無上的國王也缺乏基礎的娛樂設施,而在今天的美國,中央空調、室內管網(wǎng)以及冬天里的新鮮蔬菜等幾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
盡管貝克和查理認為每天吃兩條魚簡直奢侈到了極點,可在我們看來,這種生活絲毫不值得羨慕。但是令人吃驚的是,財富是分等級的,這個事實本身就不公平。人們認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他們攫取別人的財富,并由此產(chǎn)生了窮人。
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中有一個理論認為,利潤是通過少付工人工資產(chǎn)生的,有人稱之為“勞動價值論”。這樣看來,像艾伯這樣的企業(yè)家或類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讓別人變窮。
上述理念與道德取舍息息相關,但與現(xiàn)實無甚關聯(lián)。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開始時)是他們?yōu)樗颂峁┝擞袃r值的東西。艾伯就為那些沒有足夠儲蓄的人提供了儲蓄。如果他贏利了,那也是因為他提供的服務對別人是有價值的。
如果艾伯是一個無賴,每天所做的就是去竊取鄰居的一半勞動成果,那么他的財富就是建立在那些受其壓迫的人的貧窮基礎之上的。這種做法會迫使他人去做一些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不會增強這座小島的整體生產(chǎn)能力。
艾伯可能會直接拿走別人生產(chǎn)的東西,而島上的產(chǎn)量并沒有任何變化,不僅如此,他們的整體產(chǎn)能還可能會下降。當被壓迫階級認識到自己的勞動果實被人偷走時,就會縮減自己的勞動量。
歷史上,此類事例并不少見,奴隸制、農(nóng)奴制以及佃農(nóng)制都屬于這一類型。當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勞動者就會奮起反抗壓迫,如果他們的勞動惠及自身的話,這種反抗會更加強烈。
不幸的是,爭取充分經(jīng)濟自由的實例在世界歷史上還很鮮見。不過,一旦利己主義得到發(fā)展機會,生產(chǎn)能力就會迅速提高。
信用卡的使用就是經(jīng)濟自由惠及百姓的最好例子。只要貸款人和借款人可以自由地達成協(xié)議,總體效果就是好的。
——然而,我們將來會發(fā)現(xiàn),借貸市場會受到外力擠壓,直至發(fā)生意外,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災難便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