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球的歷史與發(fā)展
馬毬是騎在馬上用球杖擊毬的運動,所以又稱“打毬”、“擊毬”、“擊鞠”等。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馬球的歷史講解,歡迎閱讀!
馬球的歷史與發(fā)展:
騎馬擊鞠的運動是唐代時從西藏傳入的。由于古代體育分類并不細密,而且前述《文獻通考》、《古今圖書集成》等將馬毬歸入“蹴鞠”部,也就使兩者的區(qū)分更加復雜。馬毬所用的球狀小如拳,用質(zhì)輕而又堅韌的木材制成,中間鏤空,外面涂上各種顏色,有點還加上雕飾,被稱為“彩毬”、“七寶毬”等。蹴鞠使用的球“以皮為之,中實以毛”,并是以步行足踢,且與馬毬起源地點不同。更大的不同是,馬毬用毬杖擊打,足毬用腳踢。馬毬的毬杖長數(shù)尺,端如偃月,形狀有點像今天的冰球桿,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紋彩,被稱為“畫杖”、“月杖”等。
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游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擊鞠、打䎱或擊䎱就屬于馬球運動。也有人認為,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傳入中國。三國時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詩曰:“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說明至少在漢末馬球已經(jīng)存在了。
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沒 ,主要流行于軍隊和宮廷貴族中。西乾縣唐章懷太子李賢墓中發(fā)現(xiàn)的打馬球壁畫,充分表現(xiàn)了唐代馬球運動的場景。壁畫全圖高130~240厘米, 寬 600厘米;畫面人物眾多、背景寬闊,生動形象;參與擊球者二十余人, 皆著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頭戴幞頭,手執(zhí)偃月形球杖,身騎奔馬,做出競爭擊球的不同姿態(tài)。畫面構(gòu)圖疏密有致,動中有靜,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運動感??脊懦鐾恋倪@一時期的馬球俑、描繪馬球活動的銅鏡,特別是在長安城唐大明宮含光殿發(fā)現(xiàn)記載修建馬球場的刻石,證實了當時開展馬球運動的盛況。馬球運動有益于參與者的身心、騎術和技藝的鍛煉。據(jù)文獻記載,唐代的歷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馬球運動的提倡者和參與者,天寶六年(747 年),唐玄宗專門頒詔,令將馬球作為軍隊訓練的課目之一。
唐代打馬球風行一時,不僅成為帝王和貴族階層健身強體的體育運動,而且在對外文化交流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據(jù)文獻記載,當時相鄰的渤海、高麗、日本等國都有與唐王朝進行馬球競技的描述?,F(xiàn)藏故宮博物院的的《便橋會盟圖》(遼陳及之繪制),有一專門描繪唐、突厥兩國進行馬球比賽的場面。畫面以唐太宗李世民與突厥可汗頡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于長安城西渭水便橋會盟之事實為背景,畫中,數(shù)名騎士策馬持杖爭擊一球,場面頗為熱烈、壯觀。直至宋、遼、金時期,朝廷還將馬球運動作為隆重的“軍禮”之一,甚至為此制定了詳細的儀式與規(guī)則。
馬球的歷代記載:
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jié)起來,打球者頭戴幞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馬毬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許多女子打毬的記載。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詩》中,有“十隊紅妝伎打毬”、《宮詞》有“寒食宮人步打毬”之句。
馬毬的流行也不限于中原地區(qū)。遼人從中原學去馬毬,史載遼圣宗“好擊毬”(《遼史 · 圣宗紀》)、《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風俗,于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独m(xù)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shù)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云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云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西安市又出現(xiàn)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后重又出現(xiàn)在中華大地上。
馬球的現(xiàn)代發(fā)展:
公元13世紀,馬球傳到印度。英國種植園主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發(fā)現(xiàn)了這項運動,并將其帶入英格蘭。在阿薩姆邦,馬球比賽所用的馬是當?shù)氐穆崞諣栃⌒婉R,有些馬僅有12手寬(一手之寬相當于4英寸),稱作kangjai。在波斯,人們把這種馬叫作chaugan(一種槌棒,美國馬球球棒就是以此命名的),它還有一個藏語名叫pulu,意思是一種根莖,木制馬球即是用這種根莖制作的。
很快,馬球在英國軍隊中流行開來。Cachar地區(qū)首府Silchar成為現(xiàn)代馬球的發(fā)源地。成立于1859年的Silchar成為現(xiàn)代馬球的發(fā)源地。成立于1859年的Sichar俱樂部也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球俱樂部?,F(xiàn)代馬球比賽的規(guī)則就是依據(jù)這個俱樂部當年的規(guī)則制定的。最早時選手有9人,隨著座騎逐漸變大,速度也逐漸加快,人數(shù)慢慢減為7人,最后變?yōu)?人。
1876年,印度馬球比賽中馬的身高不超過13.2手寬,英國是14手寬。20年后,這個數(shù)字增加到14.2手寬。
1919年,高度的限制被取消,馬的平均身高是15.1手寬。1869年,皇家騎兵隊的一些軍官將馬球運動介紹到英格蘭,惠林漢姆俱樂部成為英國馬球中心。
1875年制定了英國第一部馬球規(guī)則,就在同時,印度馬球協(xié)會也宣告成立。
1876年,詹姆斯·戈登·本納特將馬球傳入美國。
1878年舉辦了首屆馬球(軍)團內(nèi)錦標賽,1893年,旨在推動馬球用馬繁殖的全國小型馬協(xié)會也宣告成立。這項運動迅速蔓延到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qū),特別是英聯(lián)邦各國、美國以及阿根廷,其中阿根廷已成為馬球用馬最大的培育國和出口國。
20世紀20和30年代是美國馬球的“黃金時代”,出現(xiàn)了湯米·希區(qū)柯克、塞西爾·史密斯等著名選手。美國的馬球運動主要在俱樂部進行。
馬球曾在1908、1920、1924、1936年作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英 、美、阿根廷、印度、中東等國今仍喜愛這項運動。